学术投稿

人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法初探

曲鑫建;李惠侠;丰美福;孙世铎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 体外扩增, 条件培养基, 三维培养
摘要:目的 建立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大量扩增的佳培养模型.方法 采用模拟骨髓微环境的成骨细胞共培养法、条件培养基及模拟微重力效应三维培养等方法进行人脐带血来源HSC体外扩增.结果 在用含15%的条件培养基与成骨细胞共培养条件下,HSC的扩增倍数高,第7天和第14天扩增倍数分别为6.46和14.82倍.在此条件下进行集落形成实验对扩增后造血干细胞多能性的功能检测发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及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数目也多.结论 以成骨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添加15%的条件培养基不仅能使HSC在体外大量增殖,并且具有维持HSC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

    许多实验室在制作小型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模型时要使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1~2],其操作复杂,总死亡率高.本实验就这一特点对已往制作的动物MI模型加以改进,使制作大鼠MI模型的方法简单、有效,并可对MI后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

    作者:刘尊齐;崔连群;盖玉生;李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人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法初探

    目的 建立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大量扩增的佳培养模型.方法 采用模拟骨髓微环境的成骨细胞共培养法、条件培养基及模拟微重力效应三维培养等方法进行人脐带血来源HSC体外扩增.结果 在用含15%的条件培养基与成骨细胞共培养条件下,HSC的扩增倍数高,第7天和第14天扩增倍数分别为6.46和14.82倍.在此条件下进行集落形成实验对扩增后造血干细胞多能性的功能检测发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及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数目也多.结论 以成骨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添加15%的条件培养基不仅能使HSC在体外大量增殖,并且具有维持HSC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作者:曲鑫建;李惠侠;丰美福;孙世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c-erbB-2蛋白表达在胃癌预后中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c-erbB-2蛋白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利用RevMan4.2软件对近15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c-erbB-2与胃癌预后研究的入选11篇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11篇文献5年生存率合并OR值为0.69(95% CI:0.54~0.87);其中3篇以5年生存率为终末指标、以OR值为关联指标的文献,其5年生存率合并OR值为0.67(95% CI:0.48~0.94);高分化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5年生存率合并OR值分别为0.18(95% CI:0.09~0.38)和0.72(95% CI:0.47~1.09).结论 e-erbB-2表达可能入选的11篇研究与胃癌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秦桂萍;路喜安;齐广强;曲成毅;梁建芳;李士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促进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分泌

    目的 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 Ⅱ/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鼻腔内接种疫苗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和10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 疫苗接种组中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2~6、2~6、2~10和8~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4、4、8和10周达高水平.结论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 Ⅱ/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作者: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时细胞发生凋亡

    目的 探讨急性胃黏膜损伤时细胞凋亡形式及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水浸-束缚应激(WRS)模型,计算溃疡指数(UI);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WRS后2 h,黏膜损伤严重(P<0.01),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BCl-2表达明显减弱(P<0.05),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WRS后24 h,黏膜修复,凋亡细胞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BCl-2表达基本恢复正常,BAX表达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WRS组发生凋亡的细胞形态各异.结论 细胞凋亡是急性胃黏膜损伤过程中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

    作者:刘婧;李兆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糖尿病仓鼠心肌chymase mRNA表达增强

    目的 观察chymase mRNA表达与糖尿病仓鼠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以及心肌病变的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仓鼠模型,18周时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SABC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水平,TUNEL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chymase mRNA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Ang Ⅱ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仓鼠血糖、血脂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局部破裂,肌丝广泛溶解,核肿胀,Ⅰ、Ⅲ型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心肌Ang Ⅱ含量,心肌chyamse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存在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仓鼠心肌中,chymase mRNA表达水平以及Ang Ⅱ含量显著升高,可能是导致心肌Ⅰ、Ⅲ型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凋亡等心肌病变的重要原因.

    作者:赵柯湘;肖谦;黄昶荃;高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 比较来源于正常志愿者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抑制作用的区别.方法 培养5例正常志愿者和10例CAA患者的骨髓MSCs,比较两组MSCs的形态、细胞表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PHA刺激的T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T细胞周期检测比较两组MSCs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两组MSCs形态、表型基本相同.CAA来源的MSCs对PHA和同种异体抗原诱导的T细胞的抑制作用均低于正常志愿者来源的MSCs,加入正常志愿者的MSCs后有更多的T细胞阻滞在G0/G1期,但CAA来源的MSCs作用较弱.两组MSCs表达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2)无明显区别,但CAA患者的MSCs表达的TGF-β1、3较正常志愿者MSCs表达的明显减少.结论 虽然CAA的MSCs在形态、增殖和细胞表型上基本正常,但其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在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仍然存在,其异常是否与CAA的发病机制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丽辉;孙昭;韩钦;叶丽萍;施兵;金建刚;赵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等位基因3'末端碱基特异性引物定量PCR检测人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目的 建立非探针标记荧光定量PCR的SNP检测技术,分析人脂联素(AP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Ⅱ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设计3'末端碱基特异性引物,进行定量PCR反应,通过比较各对引物的扩增效率判断基因型,并进行测序验证.利用该方法确定20例T2DM、24例肥胖及28例同年龄组正常人APM1基因的45位和276位碱基的SNP.结果 该方法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基因型,与测序结果符合率100%.APM1基因45位SNP与T2DM相关(P<0.05),基因型为TT纯合子者发生T2DM的危险性是G/T和GG者的3倍;而肥胖与APM1基因45和276位点SNP无关.结论 等位基因3'末端碱基特异性引物定量PCR可以用于基因SNP检测.APM1基因45位碱基的SNP与T2DM发生有关.

    作者:宋现让;王淑芳;迟伟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关节突关节失稳致兔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评价

    目的 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腰椎关节突关节失稳诱发椎间盘退变(IVDD)的蛋白多糖和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骨性手术组和软组织手术组.软组织手术组仅骨膜下剥离L3~L7的椎旁肌肉;骨性手术组完整切除L4、L5双侧下关节突、L5棘突,保留L5、L6上关节突.骨性手术组L4-5、L5-6椎间盘为实验组椎间盘,上下相邻的L3-4、L6-7为自身对照组椎间盘;软组织手术组L4-5、L5-6椎间盘为实验对照组椎间盘.术后1、2、4及8个月处死实验动物,RT-PCR检测椎间盘中蛋白多糖和Ⅰ、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并用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做内参照行半定量.结果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各组蛋白多糖、Ⅱ型胶原表达量逐渐下降,Ⅰ型胶原表达量逐渐上升.相同时间段,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实验组低,实验对照组高(P<0.01);Ⅰ型胶原实验组高,实验对照组低(P<0.01).结论 椎间失稳后可以诱发出IVDD.蛋白多糖、Ⅰ、Ⅱ型胶原基因表达能够较早反映出IVDD.

    作者:黄宗强;刘尚礼;郑召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P21蛋白和XIAP在美伐他汀诱导A54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P21蛋白和凋亡相关基因XIAP在美伐他汀诱导A54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系的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P21蛋白、XIAP蛋白及P21和XIAP mRNA的表达.结果 美伐他汀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对A549增殖产生抑制;并诱导A549细胞G0/G1期阻滞和凋亡.美伐他汀对P21 mRNA及P21总蛋白的表达无影响,但可使P21胞膜蛋白的表达下降.美伐他汀作用后XIAP mRNA及XIAP蛋白的表达均下降.加入甲羟戊酸可完全逆转美伐他汀的上述作用.结论 美伐他汀通过甲羟戊酸途径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进程阻滞于G0/G1期,XIAP参与美伐他汀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美伐他汀靶向HMG-CoA还原酶,抑制P21蛋白异戊二烯化、阻止P21蛋白与细胞膜的结合,不影响P21总蛋白的表达.

    作者:郭丽萍;罗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用胸腔镜切除纵隔肿瘤

    尽管传统开胸手术仍适合于多数纵隔肿瘤的切除,但胸腔镜(VATS)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纵隔手术.本文分析了我院VATS切除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以评估其临床价值.

    作者:戈烽;王志勇;曹智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闻点击2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四环素抑制大鼠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目的 探讨大鼠前列腺药物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方法 雄激素和细菌注射法制备大鼠的细菌性前列腺炎(BP)模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细菌性前列腺炎(BPH-BP)模型,口服四环素后不同时间检测大鼠血清和前列腺组织的药物活性、前列腺细菌数量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病理学检查见雄激素注射10 d的前列腺有明显腺体及间质增生,感染2 d后形成急性化脓性炎症.给药3.5~4 h后,BP及BPH-BP组每克前列腺组织的药物浓度分别为22.44 mg和20.26 mg,高于同期血清的药物活性及药物低杀菌浓度;治疗8~11 d后,BP及BHP-BP组的前列腺无菌;治疗11 d并停药1周后的BP组前列腺未见急、慢性炎性改变,感染28 d的对照组每克前列腺可检出30个细菌,并有急、慢性化脓性炎症.结论 四环素可进入BP及BPH-BP的前列腺组织内,超过血清浓度与药物的MBC,使敏感细菌的数量减少和消失.

    作者:吴晓娟;王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肼苯哒嗪对宫颈癌细胞系APC基因异常甲基化的影响

    目的 检测宫颈癌细胞系HeLa、CaSki和SiHa中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探索肼苯哒嗪(Hyd)能否作为去甲基化药物恢复APC表达.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细胞系中APC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情况;Hyd处理后,RT-PCR检测APC Mrna表达.结果 APC启动子区CpG岛在HeLa细胞中被甲基化,在CaSki细胞中半甲基化,在SiHa细胞中无甲基化;一定浓度Hyd处理HeLa、CaSki细胞后,检测到APCmRNA表达.结论 HeLa、CaSki细胞系APC表达沉默与APC启动子区甲基化有关;Hyd能作为去甲基化药物诱导APC表达.

    作者:宋银宏;张昌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闻点击1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容积调控氯通道参与人胃癌细胞增殖

    目前的研究发现,容积调控氯通道(volume regulated anion channel,VRAC)很可能参与了细胞增殖[1],但还缺乏足够证据.本研究探讨渗透压改变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为VRAC参与细胞增殖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作者:田晶;候毅鞠;赵行宇;周士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检测抗聚丝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抗聚丝蛋白抗体(AFA)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价值,并比较与RA的其他早期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从人表皮细胞中提取并部分纯化聚丝蛋白(filaggrin)抗原,用于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103例RA血清标本和140例对照血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骨性关节炎(OA)95份及正常人45份.APF和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 103例RA病人的AFA阳性率、特异性分别为35.9%,93.7%,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人(P<0.001).在AFA阳性的37例中,AKA也阳性的为26例,重叠率为70.3%;APF亦阳性的为31例,重叠率为83.8%,AFA与AKA、APF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AFA对R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AFA的检测可用于RA的临床诊断.AFA与APF及AKA有相关性,但不能完全取代它们的检测.

    作者:艾脉兴;冷晓梅;曾小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PDBu对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对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和转录因子SOX9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GC),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同位素掺入、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10和100 nmol/L的PKC激动剂PDBu对第一代无血清培养RGC的细胞形态、增殖、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及COL2A1和AGGRECAN的转录及转录因子SOX9表达的影响.结果 100 nmol/L PDBu的处理,使无血清培养RGC的细胞形态接近于血清组(10% FBS);抑制增殖并促进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3H-TdR、3H-proline和35S-sulfate掺入量分别是无血清对照组的83%、152.6%和146.5%(P<0.05);促进COL2A1和AGGRECAN的转录和SOX9的表达.结论 PKC的活化抑制了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促进其分化.

    作者:季煜华;曾耀英;季秋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清NOS活性的变化

    目的 研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将30只长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球囊损伤+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3个月后以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触发使斑块破裂.生化监测血脂、血清NO、NOS及OH-水平,病理检查动脉硬化斑块.结果 高脂饮食组、球囊损伤+高脂饮食组血脂水平明显增高;血清NO水平在药物触发及斑块破裂后明显减少;NOS活性及OH-水平在高脂喂养后明显升高,药物触发后明显减少.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NOS活性增强,内皮功能得到代偿;斑块处于不稳定状态时,NOS活性明显下降,内皮功能明显受损进入失代偿状态.

    作者:赵慧颖;徐宝华;马小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骨调素表达上调

    目的 观察骨调素(OPN)在糖尿病(DM)大鼠肾小管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70只,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DM,随机分为5组,每组分别设鼠龄匹配的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OPN、Ang Ⅱ、NF-κB及纤连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OPN和Ⅰ-κB蛋白水平;生化测定血糖、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量;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果 DM大鼠肾小管Ang Ⅱ和NF-κB表达从第3天、OPN从第7天、FN从第2周开始随病程发展而增多;肾皮质Ⅰ-κB从第3天开始减少;4周时,OPN与Ang Ⅱ、NF-κB、FN及蛋白尿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DM大鼠肾小管OPN表达增加可能受Ang Ⅱ和NF-κB调控,并参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

    作者:田陈;张翠;郭焕;肖瑛;郭兵;张国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北京生理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