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翼;许乙凯;花蒨蒨;赵云辉;蒋志强;王海兵
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髓核碎块突破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硬膜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相对于一般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检查方法较多,但CT是检查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常常由于扫描方法不正确,而导致漏诊及脱出部位分型与临床不符合.提高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诊断有助于选择及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比较CT、MRI及脊髓造影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黄科峰;赵国宏;李发军;曾社平;张林村;伍玉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原发于生殖系统的肿瘤在女性盆腔肿瘤中常见,MRI的任意方位成像及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分辨力等特性使其在盆腔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十分重要[1].但其对一些巨大的盆腔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误诊的2个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黄晖;陈燕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方法:对43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脾动脉栓塞,脾实质栓塞面积为30%~60%左右.结果:7例患者栓塞后在1~3d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为轻度.结论:脾动脉栓塞能有效的降低门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但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张文伟;刘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自幼患支气管哮喘.近1年来气喘加重、咳嗽.查体:体温36.5℃;脉搏85次/分,律齐,神清,精神欠佳;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哮鸣音.
作者:沈智峰;陈俊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12岁,1个月前无诱因头痛,近来加重,右眼胀痛,视力下降,伴恶心呕吐,查体:右眼球略突出,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
作者:李安宁;沈烈红;张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征象,探讨MRI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征象,按病灶累及部位分组,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的预后、GCS计分的关系.结果:40例DAI患者中共发现63个病灶,大脑白质34个,基底节区5个,胼胝体9个,小脑4个,桥脑5个,大脑脚3个,延髓3个.19例病例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21例未累及脑中线部位.治愈15例,好转19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GCS计分13~15分2例,9~12分8例,≤8分30例.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计分较低.综合分析DAI的临床资料和MRI征象,MRI是诊断DAI重要的检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龚才桂;王小宜;刘慧;周琳;邓利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发现腹部包块1年余入院.查体:腹部膨隆,扪及腹部偏左侧方一巨大包块,质中,不活动,无明显压痛.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腹泻、消瘦等症状,大小便无明显异常.
作者:孟涛;李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功能性肺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健康犬1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A组行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碘化油-平阳霉素及靶支气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0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堵塞;B组行靶支气管PMMA栓塞;C组行肺叶切除.分析各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4周的动脉血气,4周后作胸部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结果:3组动物术后动脉氧分压低于术前(P<0.01),术后动脉C()2分压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1周后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4周肺部摄片及大体标本见实验组靶肺肺不张形成,组织病理学显示靶肺呈纤维化改变,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阴性.B组有2例肺不张形成,靶肺未见明显纤维化.结论:通过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及靶支气管堵塞可使靶肺形成肺不张、纤维化,达到功能性肺叶切除术目的.该术式创伤小,安全、有效,有望部分替代外科性肺叶切除.
作者:游玉峰;甘万崇;柯伟;尹文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例1,男,50岁.发现右眼眶内上方包块1年余,逐渐长大,并有疼痛.查体:眼球内上方扪及一包块,质软,约2 cm× 2 cm大小,有压痛.临床诊断:右眼眶占位性病变.
作者:翟昭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李勇刚;王仁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胸骨后隐痛伴进食梗噎2个月入院.外院纤维胃镜检查:距门齿27~32 cm处右侧壁呈隆起状,表面凹凸不平,中央凹陷,出血,质地较硬.临床诊断:食道中段恶性肿瘤.
作者:夏云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李勇刚;王仁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1972年CT诞生以来,便以其突出的临床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得以飞速的发展和迅速的更新换代,CT质量保证系统随之也逐渐的发展和完善起来.而CT的质量保证是通过对CT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价来实现的.这些参数主要分为三类:图像质量参数、机械性能参数和电器性能参数.本文主要对CT图像的质量参数和测试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
作者:李萍;占杰;余晓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ENSE基础上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表面扩散系数(ADC)评估肝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61例共有224个肝占位病灶患者在SENSE基础上行扩散加权成像.224个肝占位病灶中原发性肝癌80个,肝血管瘤45个,肝囊肿49个,转移性肝癌50个.应用梯度因子b值为0和50的扩散图像,并获取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转移性肝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9±0.33)×10-3mm2/s、(1.99±0.30)×10-3mm2/s、(3.80±0.37)×10-3mm2/s和(1.08±0.29)×10-3mm2/s,前三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ENSE基础上扩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对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祝新;王德杭;朱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Dy及其鳌合物的磁学特点1886年法国人布瓦博德朗发现了镧系金属镝(Dysprosi-um,Dy),原子序数为66(Gd为64)[1],它的特征化合价是正三价(作为T2*WI对比剂时为正2价),真正3价氧化态电子构型为Dy3+4f9(Gd3+4f7),电子自旋驰豫时间10-12~10-13s(Gd为10-8~10-9s).Dy旋转交互作用大,电子轨道状态呈高度各向异性.
作者:刘文源;许乙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海绵窦炎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对16例经临床诊断的海绵窦炎患者行MRI检查,分别选取矢状面、轴面及冠面扫描,其中9例行Gd-DTPA增强扫描,1例加作MRA 3D-TOF.结果:全部病例病变侧海绵窦形态发生改变,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不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颈内动脉(ICA)被包绕,管腔变窄并发现多数病例(10/16)同时伴有邻近部位的炎症病灶.结论:MRI能发现海绵窦炎并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陈旺生;漆剑频;史瑞华;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2年来时有胸闷、胸痛,活动后明显,近2个月症状加重.2年前曾摄胸片,示心影旁有钙化影.ECG示Ⅱ、Ⅲ、AVF导联轻度ST-T改变.血脂偏高(甘油三酯1.82 mmo1/D.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查体:胸骨左缘有Ⅱ级收缩期杂音.
作者:毛定飚;滑炎卿;张国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报道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MRI表现,并与8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相对比.结果:肿瘤直径为2.5~8.0cm,乳头状肾细胞癌CT、MRI表现的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有完整的包膜.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在CT、MRI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韩希年;彭令荣;刘光华;王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从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被肯定以来,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越来创越重要的作用[1].因为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评估是进行溶栓治疗的前提,也是保证溶栓治疗疗效的根本条件[2].
作者:孔令琦;谢敬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故障现象岛津XED 150L-20 500mA遥控X线机已使用8年,未发生故障.摄片过程中,出现横向分格板运行缓慢,但能完成分格操作,摄片数张后,横向分格板运行停止,不能完成分格任务,床面下发出异常声音.关机重启后,故障依然存在.整个过程中,纵向分格摄片操作未见异常.
作者:赵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