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沥;张玲霞;陶梅;王春梅;陈丹;宋瑛;江梅;曹广周
背景:脑梗死不仅可直接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症状,还可以间接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从而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设计:横断面观察.单位:梅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取梅州人民医院2000~2002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1例,经CT明确诊断,神志清楚、病情相对稳定,能独立完成问卷填写.方法: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91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独立问卷调查,测试前由统一医务人员进行讲解指导.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均包含7个问题,两表累积评分均为0~21分,>9分者为焦虑或抑郁.②从躯体因素、社会因素两方面来评定脑梗死患者产生抑郁及焦虑的情况.躯体因素包括头晕、头痛、失眠、肢体活动障碍(指肌力在4级以下,无法自主行走者)、不良反应(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和消化道出血、发热等);社会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教育、家人关心程度、经济状况(状况好指能支付所有住院费用,状况差指不能支付)以及住院时间延长(>1个月).调查结果采用Binary分析,相对危险度估计值表达为Exp(B),B为偏回归系数.主要观察指标:抑郁、焦虑与脑梗死患者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实验选取脑梗死患者9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抑郁与脑梗死患者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的相关性:91例患者中,抑郁患者38例(41.8%),抑郁与脑梗死患者的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均密切相关.躯体因素方面,存在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及不良反应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这些症状者(P<0.01);社会因素方面,住院期间家人不够关心、住院时间延长的抑郁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抑郁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否、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及睡眠状况无关(P>0.05).②焦虑与脑梗死患者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焦虑患者28例(30.8%),焦虑与住院期间患者的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均密切相关.在躯体因素方面,存在不良反应、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慢者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不良反应、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者(P<0.05);社会因素方面,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家人关心不够、经济状况差者的焦虑发生率较高(P<0.05).焦虑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婚否、住院时间、头痛、头晕以及失眠症状无关(P>0.05).结论:焦虑与抑郁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心理障碍,与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均密切相关,提示对脑梗死住院患者应加强心理治疗及护理.
作者:李水彬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于2005-11-08/2005-12-12对湖南省衡阳市10所中学和4所小学的896名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逻辑回归分析了解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调查工具:①职业倦怠问卷.包括3个分量表共22个项目.其中情绪衰竭感,9个项目;非人性化,5个项目;个人成就感,8个项目.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则表示个体的职业倦怠感越严重.②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其中5个项目测量工作-家庭冲突,5个项目测量家庭-工作冲突.得分越高冲突程度越强.③控制感量表,共14个项目,得分越高控制感越强.结果:共发放问卷896份,收回有效问卷766份.①职业倦怠情况分析:情绪衰竭评分: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2.25±0.88,2.06±0.84,t=3.51,P<0.01);高中教师明显高于小学和初中教师(2.39±0.89,2.01±0.85,2.12±0.93,P<0.01~0.05);中教二级及以下教师显著低于中教一级的教师(2.03±0.73,2.23±0.97,P<0.05).非人性化程度评分:高中教师明显高于小学教师(1.97±0.75,1.52±0.56,P<0.01).个人成就感评分:小学教师明显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3.53±0.75,3.26±0.79,3.22±0.78,P<0.05);16~20年教龄的教师显著高于1~5年教龄的教师(3.50±0.73,3.24±0.77,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408,P<0.01;r=0.244,P<0.01;r=0.075,P<0.05);家庭-工作冲突与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均呈显著正相关(r=0.088,P<0.05;r=0.215,P<0.01),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r=-0.153,P<0.01);控制感与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均呈显著负相关(r=-0.256,P<0.01;r=-0.092,P<0.05),控制感越低职业倦怠越强;控制感与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呈显著负相关(r=-0.282,P<0.01;r=-0.292,P<0.01),工作家庭冲突越强控制感越低.③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感对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的回归方程有效(F=29.56,P<0.01),两预测变量的联合解释率为17.3%.职业倦怠对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控制感的回归方程有效(F=38.67,P<0.01),3个预测变量的联合解释率为13.2%.结论:中小学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不高,非人性化程度较低,而个人成就感较高,整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家庭冲突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控制感对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作者:唐芳贵;彭艳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甲醛溶液致炎小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以及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1/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将成年健康昆明种小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盐水注射组,甲醛溶液组,甲醛溶液+20mg/kg氯胺酮组,甲醛溶液+40mg/kg氯胺酮组,后3组小鼠分别于右后足底注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100 μL制成急性炎性痛模型,甲醛溶液+20 mg/kg氯胺酮组,甲醛溶液+40 mg/kg氯胺酮组小鼠再立即分别经腹腔注射20 mg/kg或40 mg/kg的氯胺酮,观察甲醛溶液注射后第一时相(0~5 min)和第二时相(15~60 min)各组大鼠摔腿,舔足等疼痛行为学变化,2 h后处死小鼠,心内灌注固定,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表达.结果:参加实验25只小鼠,灌注前意外死亡小鼠3只,随机补充3只,进入数据分析小鼠仍为25只.①甲醛溶液注射后1 h内小鼠均出现明显的摔腿、舔足、跛行、致炎足不能着地等疼痛行为学改变,注射足呈高度肿胀.盐水注射组无任何异常行为学变化,20mg/kg氯胺酮注射后甲醛溶液致炎后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疼痛行为学反应次数明显少于甲醛溶液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12±3.5,123±4.5;20±2.5,80±2.5,P<0.01);而40 mg/kg氯胺酮注射组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并使小鼠疼痛行为学反应完全抑制.②正常组和盐水注射组脊髓背角的蛋白激酶Cγ和α的表达量极低,蛋白激酶Cγ主要局限于脊髓背角的Ⅱ层内侧,蛋白激酶Cα的表达主要位于脊髓背角的Ⅰ~Ⅱ层,甲醛溶液组蛋白激酶Cy和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盐水注射组(蛋白激酶Cγ:0.574 0±0.012 8,0.434 5±0.017 2,0.432 3±0.014 8;蛋白激酶Cα:0.554 1±0.015 1,0.432 5±0.014 3,0.432 3±0.015 1,P均<0.001),而20 mg/kg氯胺酮组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的表达(0.483 4±0.013 7,0.472 2±0.013 9)明显低于甲醛溶液组(P<0.01),40mg/kg氯胺酮组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的表达(0.434 1±0.014 6,0.433 1±0.014 3)明显低于20 mg/kg氯胺酮组(P<0.05).结论:在急性甲醛溶液炎性疼痛时,腹腔内注射氯胺酮在完全阻断小鼠疼痛行为学的同时,可减少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的表达.
作者:万丽;罗爱林;田玉科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有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功能的改善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认知状态好者其运动功能恢复好,早期认知功能的评定可预测运动功能的预后,对患者各项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十分有益.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和失语的关系,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观察.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01/2005-05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脑CT或MRI证实;且均对评估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其中偏瘫患者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34~78岁.失语症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8岁.非失语症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70岁.方法:①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检查法评定是否失语.以失语商<93.8为失语,>93.8为非失语.②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上下肢合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③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评定认知功能.内容分为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能力4大项检查,共22个分测验.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功能评定时间均为发病后半个月.样本组间均数行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瘫Fugl-Meyer积分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相关性处理采用多元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44例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检查内容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积分和认知功能总积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34,0.598,0.500,0.548,P<0.01),而思维运作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310,P>0.05).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失语症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和认知功能总积分分别为(4.60±2.37),(15.10±6.02),(14.00±6.93),(12.33±6.77).(1.83±1.09)分,明显低于非失语症患者[(7.30±1.08),(23.20±1.11),(24.25±4.08),(24.20±5.43),(3.50±0.76),t=5.44~7.197,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较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程度较重;合并失语症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降低.
作者:张新萍;耿家贵;陆寅;王强;谭兰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氯氮平为精神科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有报道该药物会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畸变,本文进一步分析其对人生殖细胞的诱变性及生殖遗传毒性.目的:应用人精子染色体离体测试系统研究氯氮平对人精于染色体的影响.设计:以离体人精子染色体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材料:人精液标本取自半年内未接触过理化诱变因子的健康成年男性,氯氮平原药粉为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鼠卵取自6~8周龄的雌金黄地鼠,受精和洗涤精卵用培养基为含0.3%人血白蛋白的BWW液,获能用培养基为含3.5%人血白蛋白的BWW液,受精后培养基用含10%地鼠血清的卵培养基.方法:实验前3 d给实验地鼠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40单位/只,58 h后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0单位/只.收集精液于无菌小烧杯内,经洗涤、离心、获能后,制作成5 mL精子悬液,均分于5支离心管中,一管加入终浓度为40 mg/L的平阳霉素作为阳性对照,一管不加任何试剂作为阴性对照,其余3管加氯氮平,终浓度分别为200、400、800μg/L,取出地鼠卵后,分别用0.1%的透明质酸酶和胰酶去除卵丘细胞和透明带后,平均移入5个培养皿中的一个空白液滴中,用分步固定气干法制备精于染色体.主要观察指标:染色体结构畸变精子率和断裂数.结果:氯氮平浓度分别为200,400,800μg/L时,染色体结构畸变精子率和断裂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且3个剂量组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而平阳霉素40 mg/L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氯氮平对人精子染色体无损伤作用,人精子染色体离体测试系统主要检测诱变剂对染色体的致断作用,可能氯氮平对精子染色体不具有这种损伤作用,而有其它遗传毒理机制.
作者:蒙华庆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血管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与皮肤末梢感受器通路的关系,从家兔血管入手,用形态学方法来观察分析血管的感受器通路网络.方法:实验于2004-10/11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进行.①选取雄性家兔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逆行追踪18~24 h组、神经逆行追踪30~36 h组,2只/组.②两组兔以乌拉坦1.5g/kg麻醉后,经耳缘静脉注射1g/L荧光素核黄(Sigma,批号74681-68-8)500μL逆行神经追踪,神经逆行追踪18~24 h组规定兔成活18~24 h,神经逆行追踪30~36 h组规定兔成活30~36 h.③分别取C2~L5脊神经节、颈、胸交感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胃、小肠、心肌、肺、肾、骶脊肌、肠系膜下动脉、牵涉区部位的皮、骶部的皮及耳,冰冻连续切片,分别做成两套,一套蒸馏水贴片,直接在OlympusZX-004荧光显微镜下寻找各组织荧光标记的神经细胞、荧光标记密集的神经末梢部位;另一套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再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新的发现.结果: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逆行追踪18~24 h组:在颈、胸交感神经节及肠系膜下神经节发现标记细胞;在胃黏膜下标记到副交感神经元;在小肠黏膜及黏膜下标记到大量的节细胞;在C2~L5脊神经节未发现标记细胞,但在神经节外膜上可见密集的荧光;在脊髓前、后角未见到标记细胞及明显的荧光密集区,但有较弥散的荧光;在下丘脑、大脑及小脑未发现标记细胞及明显的荧光密集区,骶脊肌膜、气管内外膜、心肌的内外膜、肾小球、皮内毛细血管袢发现较明显的荧光密集区;肠系膜动脉壁发现密集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肠系膜下神经节有标记细胞,细胞核为金黄色,细胞质为蓝黑色,在胃黏膜下标记到副交感神经元.②神经逆行追踪30~36 h组:在C2~L5脊神经节未发现核黄标记细胞,在颈、胸交感神经节及肠系膜下神经节发现的标记细胞与神经逆行追踪18~24 h组相似,荧光密集区的部位亦相同.结论:家兔血管内膜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网络主要由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元等神经网络组成,上行通路网络可达脊神经节和脊髓,下行通路网络可达骶脊肌膜、气管内外膜、心肌的内外膜、肾小球、皮内毛细血管袢、动脉壁等组织.与胃牵涉区皮肤末梢感受器通路网络在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及其上、下行通路网络相互重叠.
作者:章云海;雷玲;耿祝生;徐志强;李静;扬聪颖;李玉;曾因明;周震球;李爱民;刘克芳;陆爱蓉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SD大鼠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及伤害性刺激对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2在贵阳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海洛因依赖组(n=25)和对照组(n=20).海洛因依赖组按剂量(13 mg/kg)逐日递增原则,2次/d,连续9 d皮下注射海洛因,首日剂量3 mg/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10天用5 mg/kg纳洛酮腹腔注射催促戒断,确定海洛因依赖模型的建立成瘾后的大鼠从第10天起,给予海洛因维持剂量27 mg/kg,1次/d.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2 d后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两组大鼠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及鼠尾伤害性刺激对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纳入大鼠45只,实验组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有2只死亡,另外随机选取大鼠补充,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保持为45只.①海洛因依赖组记录到114个单位神经元放电,对照组记录到80个.②两组大鼠杏仁核神经元可观察到单个不匀、束簇状和混合型3种放电形式,海洛因依赖组和对照组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均以单个不匀为主,对照组中束簇状(7.5%)和混合型(13.8%)放电所占比例高于海洛因依赖组(1.8%和7.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海洛因依赖组大鼠杏仁核自发放电以低频为主(57.9%),而对照组则以低频(46.3%)和中频(47.5%)为主(P<0.05).④给予伤害性刺激后,大鼠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表现为激活、抑制和无影响3种效应.实验组大鼠杏仁核神经元中频放电以抑制(45%)和无影响(40%)为主,而对照组以无影响为主(7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伤害性刺激后两组大鼠杏仁核神经元低频放电无变化.结论:海洛因对大鼠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形式和频率产生影响,海洛因对伤害性刺激后大鼠杏仁核神经元中频放电产生影响.
作者:郑蕾;潘贵书;徐国强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心脑及周围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大量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中,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而在动脉硬化早期就发挥作用.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设计:描述性观察.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对象:为2001-09/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53例,女28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5±11)岁.方法: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将8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颈动脉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观察各危险因素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颈动脉硬化的各项危险因素指标,颈动脉斑块.结果: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颈动脉有斑块组(45例)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4.38±1.33)g/L;(5.19±1.27)mmol/L;(3.15±0.73)mmol/L,高于无斑块组(36例)(3.20±1.30)g/L;(4.56±1.30)mmol/L;(2.49±0.92)mmol/L,P<0.05).②颈动脉斑块在纤维蛋白原低、中、高三组中的比例分别为11%(5例)、16%(7例)、73%(3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③颈动脉硬化的多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年龄水平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纤维蛋白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伟;程洁;王根发;陈兴华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通过测定偏头痛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指标P300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分析偏头痛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选择2005-01/12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56例,同时选取在本院门诊就诊及进行体检的52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自愿参加观察.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以上两组观察对象的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记录波型中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偏头痛组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观察有无异常.记录患者平均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强度和头痛发作史,分析以上指标与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56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52名健康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观察对象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偏头痛组患者P300的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328.66±33.06,315.73±25.19)ms(t=-2.296,P<0.05)],波幅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1.17±2.05,11.99±1.71)μV(t=2.275,P<0.05)].②偏头痛组头部MRI检查正常与异常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比较:56例偏头痛患者中25例异常,表现为皮质下脑白质病变,设为MRI检查异常组;其余31例设为MRI检查正常组.MRI检查异常组患者P300的潜伏期显著长于MRI检查正常组[(349.88±17.07,311.55±33.06)ms(t=-5.597,P<0.01)],波幅显著低于MRI检查正常组[(9.61±1.08,12.42±2.05)μV(t=7.355,P<0.01)].③偏头痛患者病程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呈正相关(P<0.01),与波幅呈负相关(P<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脑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障碍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病程越长,程度越重.偏头痛患者可出现脑白质区病变,此病变加重了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彭莉;毛春燕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通过对1例恋物症患者认识领悟治疗的个案,观察和分析形成恋物症的原因,探讨认识领悟疗法对恋物症的治疗作用.方法:于2004-10/2005-05在河南第二荣康医院精神科对1例男性恋物症患者实施观察法、谈话法和认识领悟疗法治疗.观察法:对患者的衣着,表情、行为进行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谈话法:通过语言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过程,根据患者接近所恋物品时的反应来判断治疗效果.认识领悟疗法:按照钟友彬教授创立的认识领悟疗法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对恋物症患者实施认识领悟治疗.结果:患者的恋物症状完全消失,其恋物症得以治愈.结论:使用认识领悟疗法治疗恋物症确实有效.
作者:陈四军;李曙亮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复方戒毒肽对吗啡成瘾小鼠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动物室和郑州大学志愿戒毒研究中心第一实验室完成.复方戒毒肽由脑肽配制而成,主要含有酸性肽,牛神经肽FF等小分子神经肽.9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8~10周龄,体质量(20±2)g.抽签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成瘾模型建立:腹腔注射吗啡,1次/d,100mg/kg,共11d.成瘾模型组:成瘾模型建立后,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成瘾模型建立后,用生理盐水1 mL/次灌胃治疗15 d.自然戒断组:成瘾模型建立后,正常喂养15 d,期间不做任何处理;高、中、低剂量的复方戒毒肽治疗组:成瘾模型建立后,给成瘾小鼠按80 mg/kg,40 mg/kg,20 mg/kg的复方戒毒肽进行灌胃治疗,神经肽溶液的实际用量为1 mL,0.5 mL,0.25 mL,时间为15 d.单独使用复方戒毒肽组:仅给正常小鼠按80 mg/kg剂量的复方戒毒肽灌胃15 d.实验结束后取材,通过免疫组化和Biosens数字成像系统分析仪测定海马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结果: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水平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成瘾模型组两者水平均增高(134.93±6.83,117.24±3.91;116.26±8.64,96.81±6.16,P<0.05);与成瘾模型组、自然戒断组、生理盐水组、40mg/kg和20mg/kg复方戒毒肽组相比,80mg/kg复方戒毒肽组两者水平均明显降低(134.93±6.83,117.24±3.91;133.10±8.97,115.82±5.61;134.92±8.51,116.55±5.10;120.02±7.49,106.03±8.99;120.02±7.49,106.03±8.99;128.59±9.26,112.59±2.93;130.50±2.50,113.22±5.14,P<0.05).结论:80 mg/kg的复方戒毒肽能够降低吗啡成瘾小鼠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水平.
作者:安玉会;杨松华;马红霞;毛红丽;郭茂锋;李萍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神经细丝的磷酸化程度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载脂蛋白E4是阿尔茨海默病公认的易患因子,但载脂蛋白E4对神经元细胞内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及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显示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和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细胞中,载脂蛋白E4蛋白C末端的272~299位氨基酸残基可被水解截去,产生truncated-apoE4片段,且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神经纤维缠结中的磷酸化神经细丝相互作用.目的:在细胞水平观察truncated-ApoE4过度表达对培养的神经元中神经细丝磷酸化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观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材料:实验于2005/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小鼠成神经瘤贴壁生长细胞株N2a由许华熙博士提供.方法:构建pEGFp-T-apoE4真核表达重组体,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分别将pEGFP-c3、pEGFP-apoE4和pEGFP-T-apoE4瞬时转染小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24~48 h后,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神经细丝的磷酸化状态,测定糖原合酶激酶3、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神经细丝的磷酸化程度及糖原合酶激酶3、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的酶活性.结果:转染组细胞内磷酸化神经细丝含量显著增多,糖原合酶激酶3酶活性显著增加,以pEGFP-T-apoE4转染组为显著(P<0.05),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runcated-ApoE4过度表达可通过激活糖原合酶激酶3而非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引起成神经瘤细胞株(N2a)细胞中神经细丝过度磷酸化,提示truncated-ApoE4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
作者:周洁;陈娟;肖志宏;金光耀;冯友梅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苯西克定长期应用对小鼠社会行为的影响,建立精神药理学研究用精神分裂症社会行为动物模型,并观察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6/09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1,苯西克定剂量及用药时间对小鼠社会行为的影响:选用6周龄的DDY种雄性小鼠,在饲养2周后,被抽签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两笼饲养.高剂量苯西克定长期用药组:10 mg/kg,14 d;低剂量苯西克定长期用药组:3 mg/kg,14 d;长期用药对照组:生理盐水,14 d;高剂量苯西克定短期用药组:10 mg/kg,7 d;短期用药对照组:生理盐水,7 d.所有药物均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在停药第3,7,14,21,28天分别进行社会行为测验.②实验2,抗精神病药对苯西克定小鼠社会行为的影响:另选小鼠60只分为5组,每组12只,分两笼饲养.大剂量氯氮平组:连续注射大剂量苯西克定14 d,停药14 d后注射氯氮平10 mg/(kg·d)7 d;小剂量氯氮平组:连续注射大剂量苯西克定14 d,停药14 d后注射氯氮平3 mg/(kg·d)7 d;大剂量氟哌啶醇组:连续注射大剂量苯西克定14 d,停药14 d后注射氟哌啶醇3 mg/(kg·d)7 d;小剂量氟哌啶醇组:连续注射大剂量苯西克定14 d,停药14 d后注射氟哌啶醇1 mg/(kg·d)7 d;生理盐水组:连续注射生理盐水14 d,停14 d后注射生理盐水7 d.各组在停止氯氮平、氟哌啶醇或生理盐水后当日和7 d后进行社会行为测验.结果:12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实验1显示,高剂量苯西克定长期用药组小鼠停药后3,7,14,21,28 d进行社会行为的时间减少[(16.8±4.3),(13.4±3.5),(15.5±3.9),(28.2±5.0),(32.5±4.9)s,P<0.01],这一效果在停药后第28天仍然存在.②实验2显示,高剂量苯西克定连续用药所导致小鼠社会行为的减少在给予氯氮平连续7 d的治疗后这一现象明显改善(用药前:(13.8±1.6)s,停药当天:(143.1±36.1)s,停药7 d后:(64.8±10.3)s,P<0.01,P<0.05),小剂量氯氮平用药7 d后苯西克定所致小鼠社会行为的减少没有改变.氯氮平对苯西克定所致小鼠社会行为的改善在停药1周后其作用消失.氟哌啶醇对苯西克定所致小鼠社会行为的影响没有改善作用.结论:10 mg/kg苯西克定长期用药可所导致小鼠社会行为减少,10 mg/(kg·d)氯氮平可逆转以上苯西克定的作用,提示10 mg/kg苯西克定长期用药所致小鼠行为改变可作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社会行为的动物模型.
作者:乔宏;周东丰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热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性胃炎后胃黏膜组织细胞Bcl-2及cox-2蛋白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动物中心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电子显微镜中心完成.①选取7周龄健康、性成熟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24只/组.②萎缩性胃炎组大鼠采用55℃热水灌胃建立萎缩性胃炎模型,2.5 mL/次,1次/d,共90 d.正常对照组不造模,给予等量25℃白开水灌胃.③两组分别于造模4,8,12,24,32,65周各取4只大鼠,按身体质量与给药容积比值为0.5%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麻醉,取大鼠胃窦组织制备切片.采用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Bcl-2和cox-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48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两组大鼠胃黏膜组织cox-2和Bcl-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各时相点胃黏膜组织细胞均未见cox-2和Bcl-2阳性表达.②萎缩性胃炎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造模第24周细胞浆中可见cox-2和Bcl-2表达,呈均质颗粒状,到第32,65周时表达更加明显;免疫荧光双标记中造模第24,65周均可见cox-2和Bcl-2共同表达.结论:胃黏膜出现萎缩后Bcl-2及cox-2表达增加,免疫荧光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检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等特点,为细胞和组织内部超微结构的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作者:张沥;张玲霞;陶梅;王春梅;陈丹;宋瑛;江梅;曹广周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6/2004-07于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经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为入组对象.共计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0~54岁,病程5~20年.应用韦氏智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对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手术前2d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测试.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共7个症状群30个项目:①社会能力(5项).②社会兴趣(5项).③个人卫生(4项).④激动(6项).⑤精神病表现(4项).⑥迟缓(3项).⑦抑郁(3项).每项根据患者的表现,采用0~4分5级评分.无,0分;有时发生,1分;较常发生,2分;经常发生,3分;几乎总是如此,4分.根据各项测查评分,分别算出积极因素总分(前3项之和),消极因素总分(后4项之和),病情总估计得分(常数128+积极因素总分-消极因素总分).结果: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手术前后韦氏智力量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差异不显著(P>0.05).②患者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显著[(56.20±15.26),(28.62±6.21)分,P<0.01;(87.34±19.56),(43.12±8.36)分,P<0.01].③护士观察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分值除个人卫生、抑郁两项比较差异不显著外,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动、精神病表现、迟缓分值差异显著[(20.47±8.56),(34.10±4.35)分;(6.10±5.89),(20.05±6.60)分;(26.47±10.93),(12.26±621)分;(7.60±6.04),0分;(13.67±4.70),(6.20±5.70)分,P均<0.05].结论: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力无损害,对调动患者的生活兴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意义.
作者:卢敏;顾建文;匡永勤;程林;程敬民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氯胺酮是否可通过影响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而发挥抗伤害作用尚不清楚;一氧化氮在脊髓水平主要参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和发展,可诱导Fos表达,但其是否参与了氯胺酮对痛信号的转导或调控的机制不明.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对甲醛痛刺激的反应及氯胺酮的影响.设计:均衡随机的动物实验.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和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0-01/03在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30只,用均衡随机方法分为6组,甲醛组6只,甲醛+氯胺酮组6只,氯胺酮+甲醛组6只,氯胺酮组6只,甲醛+生理盐水组3只,生理盐水组3只,各组雌雄比例相同.方法:①甲醛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200μL一侧前爪掌心皮下注射,刺激1 h.②甲醛+氯胺酮组:甲醛痛刺激10 min后腹腔注射100 mg/kg氯胺酮1 h.③氯胺酮+甲醛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in后再行甲醛痛刺激1 h.④氯胺酮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氯胺酮1 h.⑤甲醛+生理盐水组:甲醛痛刺激10 min后腹腔注射等容(10 mL/kg)的生理盐水1 h.⑥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容生理盐水1 h.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②取脊髓切片,用c-fos基因免疫组化法和NADPH-d组化技术染色,观察大鼠脊髓背角4层(Ⅰ~Ⅱ层,Ⅲ~Ⅳ层,Ⅴ~Ⅵ层,Ⅶ~Ⅹ层)切片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FLI)和FLI/NOS双标记神经元的数目变化.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变化: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甲醛后,出现痛反应;注射氯胺酮的大鼠,注射后数分钟内翻正反射消失,无明显的痛行为表现,而呈持续睡眠状态,至灌注时翻正反射仍未恢复.②FLI神经元表达: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侧脊髓背角出现大量FLI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Ⅰ~Ⅱ层;氯胺酮+甲醛组、甲醛+氯胺酮组大鼠脊髓FLI细胞的分布与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基本相似,但FLI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氯胺酮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脊髓未见或偶见FLI阳性细胞.③FLI/NOS双标记神经元表达:氯胺酮+甲醛组、甲醛+氯胺酮组脊髓背角Ⅰ~Ⅱ层双标记神经元数目显著少于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1±1),(1±1),(7±3),(8±3)个/切片,P<0.01],氯胺酮组和生理盐水组无表达.结论:同侧相应脊髓节段的某些神经元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氯胺酮通过抑制这些神经元的活动而产生抗伤害作用;此作用与抑制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活性有关.
作者:颜明;曾因明;张励才;戴体俊;段世明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了解监狱警察的心理状况,比较监狱基层警察和监狱机关警察焦虑程度,分析监狱警察焦虑产生的原因,提高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于2005-08从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398名监狱警察中随机抽取13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该问卷共有20个问题,每个问题所得分累加即为总得分.分值越高,焦虑程度加重.结果: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为91.5%.男109名,女10名;年龄24~58岁,平均(32.1±6.69)岁.基层警察92名,男87名,女5名;平均年龄(31.51±5.89)岁;机关警察27名,男22名,女5名;平均年龄(36.93±7.65)岁.①监狱警察焦虑均分为38.53±8.21,高于全国常模29.78±10.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62,P<0.05).其中焦虑得分高于正常上限46分的有21名,占17.5%.②监狱基层警察焦虑评分为39.41±8.54,监狱机关警察焦虑均分为35.69±6.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6,P<0.05).③监狱男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9.11±8.41,监狱女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7.25±5.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监狱基层男性警察焦虑均分为40.04±8.45,监狱基层女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8.84±5.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狱机关男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6.20±8.76;监狱机关女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5.19±5.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狱警察心理焦虑水平高于普通人群;监狱基层警察焦虑水平高于监狱机关警察.
作者:刘伟;吕晶;池旭东;吴锡明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纳入2003-03/2006-03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0例,男122例,女58例,分为5组:吉兰-巴雷综合征组(n=35),运动神经元疾病组(n=25),脊髓病变组(n=60),脑梗死组(n=30),其他疾病组(n=30).另设正常组(n=20),男13例,女7例.用丹麦Keypoint Workstation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和Medtronic型磁刺激器各一台,对所有参与者进行磁运动诱发电位检测.比较病例各组与正常组受试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时程、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所有正常组均进入结果分析,运动神经元疾病组皮层刺激有5例未引出波,实际此组皮层点仅20例进入数据分析.①磁运动诱发电位能较早发现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病变所在,周围段运动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②运动神经元病各型异常率不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明显延长于正常人(P<0.01).③脊髓病变组患者磁运动诱发电位脊髓段刺激潜伏期延长或波消失,占50%;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或皮层电位消失,占85%.④脑梗死患者皮层运动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
作者:刘英;杨友松;胥勋成;李素荣;邹艺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采用动词产生任务,观察小脑在重复性熟练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于2005-03/04对北京林学院1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词汇产生学习.①材料为汉语双字具体名词96个,随机分成两组,刺激材料随机呈现,刺激呈现500ms,刺激间隔2 000ms.②作业任务和程序:词汇命名任务,看到屏幕中间呈现的汉语双字名词,又快又准的在心里默念出来,并按键;动词产生任务,看到屏幕中间呈现的汉语双字名词,又快又准的在心里默念出一个与名词相关(所呈现的名词能做什么或被做什么)的双字动词,并按键.③实验采用组块设计,包括5个扫描序列,动词产生任务学习次数为7次.每个组块内连续呈现刺激24个,共60 s,每个组块之间时间间隔20 s.④采用功能磁共振手段对小脑的活动进行扫描.利用反卷积对个体的功能像进行分析.结果:12名健康志愿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学习前右侧小脑激活的体素为313个,左侧小脑为162个,学习训练之后,右侧小脑激活的体素只有25个,左侧小脑为0个.②激活的强度,学习前右侧略高于左侧(8.05,7 36),学习后左侧消失.结论:右侧小脑参与重复性学习的全过程,脑激活呈动态降低的趋势,左侧小脑只参与早期阶段的学习.脑激活有位置上的变化,也有强度变化.
作者:崔淑范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尊水平、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水平的差异,分析青少年自尊水平与社交焦虑及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于2006-03选择北京市某职业高中学生265名,采用自尊量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及孤独量表测评学生的自尊、惧怕他否定评价和孤独感水平.其中①自尊量表:10个条目,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Cronbach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85.②惧怕否定评价量表:12个条目,反映是否为他人的评价担忧,为别人的否定评价感到苦恼以及预期自己会遭到他人的否定评价,分值越高,对他人的评价越担忧,越需要肯定评价.Cronbach系数0.90,重测信度为0.75.③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20个条目,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分值越高,孤独程度越高.Cronbach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73.结果:发放问卷265份,收回问卷221份,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为94.6%.①高等职业学校男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女生(27.66±4.84,26.96±4.5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惧怕他人否定评价和孤独感低于女生(35.36±7.87,38.65±8.88;41.27±9.35,43.09±9.0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高一年级学生自尊水平低,惧怕他人否定评价和孤独感水平高.随着年级升高,自尊水平逐渐上升,惧怕他人否定评价及孤独感水平下降.高一与高三年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的差异有显著性(26.49±4.69,28.20±4.75,P<0.05).③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尊水平与惧怕他人否定评价之间为负相关(r=-1.46,P<0.05),自尊水平与孤独感水平之间为负相关(r=-0.39,P<0.01),惧怕他人否定评价与孤独感水平之间为正相关(r=0.24,P<0.01).结论:男生、高三年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通过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提高自我评价,进而减轻社交焦虑,改善学生的社交状况,后降低孤独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薛冰;沈凌霞;王希林;于欣 刊期: 2006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