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苯地平的临床新用途

王红梅

关键词:硝苯地平, 治疗心血管疾病, 钙通道拮抗剂, 应用范围, 心痛定, 药物
摘要:硝苯地平(Nffedipine,心痛定NF)是一种钙通道拮抗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近年来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本文综述如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透明质酸酶、糜蛋白酶、α-淀粉酶动物致畸胎试验研究

    在男性不育的病症原因中,有精液液化迟缓及不液化.而精液液化因子中的蛋白酶包括了α-淀粉酶、糜蛋白酶样酶,透明质酸酶和溶菌酶等.因此在临床上常用这些酶来直接作用于不液化精液的治疗.为了使临床在使用上更具安全性及正确指导临床用药,我们进行了这3种酶对动物精子致畸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作者:李纪元;周用相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新药在临床使用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随着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进入临床发挥其治疗作用,有些新药以其独特的作用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笔者经过近2年的观察,也发现了新药在医院临床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作者:傅辉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感冒与感冒药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感冒药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随着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其品种日益繁多,药物的组成与临床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就感冒药的常见处方组成及临床作用做一阐述.

    作者:李楚云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他定的配伍观察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为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近年来国内临床应用较多,有文献报道[1],环丙沙星与头孢他定联合用药对绿脓杆菌有协同作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能否与头孢他定配伍,目前尚未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平;张彦;张立新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西咪替丁的含量

    西米替丁(甲氰咪胍,简称CM)为组胺H2-受体拮抗药,临床上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本品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非水滴定法,该方法所用试剂腐蚀性大,本文根据CM在甲醇中易溶,并在220nm的波长处有大吸收的特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与标准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满意.

    作者:韦正步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氧氟沙星胶囊的含量

    氧氟沙星胶囊为第3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感染均有疗效.目前其含量测定方法四国药典均未收载,我国部颁标准(试行)采用外标法测定其含量.本文试采用以非那西丁为内标测定其含量,线性关系和精密度均好,结果准确、快速.

    作者:王铁杰;仲宣惟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致过敏反应23例

    1临床资料自1996年1月至1998年3月,我院小儿科门诊急诊和住院患儿中,共发现静滴双黄连粉针剂所致过敏反应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为10月~13岁,平均7.33岁.

    作者:陈彩芬;周水翠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72例复方泛影葡胺致过敏反应浅析

    本文就我院5年来4800例病人采用复方泛影葡胺肾盂造影所遇到的72例过敏反应的病例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师晓嘉;徐川;王军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国产阿奇霉素分散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研究国产AZM分散片在健康志愿者的体内过程及与普通片比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单剂空腹口服AZM分散片或普通片500mg,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正常人口服国产AZM分散片后体内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血管外二房室模型,AZM分散片与普通片的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45.15±8.15及45.48±8.93h,Tmax分别为1.61±0.55和2.33±0.50h,cmax分别为0.51±0.04和0.50±0.02mg/L,AUC0-Tn分别为4.70±0.72及4.80±0.68mg/L@h,除达峰时间Tmax(P=0.01)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ZM分散片对普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3%±19.1%,2种片剂的cmax、AUC0-Tn生物等效性检验合格,而Tmax不合格.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但分散片具有吸收较快的特点.

    作者:周晏;黄丽慧;曾桂雄;赵香兰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复方丹参片致血尿1例

    患者男,73岁.因患冠心病服用复方丹参片(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生产,批号970620)3号,tid,一周后患者出现血尿,经尿常规检验: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量,在此期间没有服用过其它任何药物,无其它原因可查.因而拟诊是服用复方丹参片所致.嘱患者立即停服该药,并给予安络血片,VK4片口服,5d后血尿渐止,再作尿常规检验已基本正常.1月后,患者因胸闷服中药饮片丹参50g/d,煎服bid,3d后又出现血尿,此表明患者血尿系丹参所致.

    作者:金平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近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可由染色体介导或质粒介导产生,其耐药机制与下列3个方面有关:细菌外膜的屏障作用;作用靶位结构的改变;水解酶的产生[1-3].

    作者:范晓岚;常新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输液中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

    1微粒对人体的各种危害所谓微粒,一般指直径在70μm以下;直径大于70μm的粒子,一般称做尘粒.微粒的成分及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固体、液体、半固体的,也可以是气体性微粒.微粒危害不止是由输液药品引入人体,在正常的机体中是不断产生微粒的,也在不断的危害着机体的功能与健康.如面部皮肤可因汗腺,皮脂腺受阻形成栓塞性粒子,引起发炎反应,如可引发痤疮等.皮肤毛孔可因角化性微粒的堵塞而影响皮肤的排泄,气体交换功能.另外,红血球或白血球的凝聚产生了栓子微粒是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凝血性微粒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可形成血栓性脉管炎,脑血栓等等.而血管中脂性微粒,可阻塞微循环的通路.严重时可因脂粒过多而凝聚,经实验证明均可造成鼠、兔等急性死亡.

    作者:边志华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制及工艺改进

    替硝唑是继甲硝唑后研制开发的抗滴虫、抗阿米巴原虫、抗厌氧菌的一代新药,作用比甲硝唑强3~5倍.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是我院制剂之一,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将配制及工艺改进报道如下.

    作者:宋澄清;刘伯涛;程淑红;黄文勇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扑尔敏致便血1例

    氯苯吡胺(chlorphenamini maleas,又名扑尔敏),片剂:4gm/次,2~3次/d.扑尔敏是抗组织胺药.它是H1受体阻断药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强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故可使过敏症状减轻.但常见副作用有嗜睡,也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头痛等副作用.

    作者:张香姣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血药浓度

    盐酸雷尼替丁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由于雷尼替丁是水溶性化合物,血药浓度测定有一定困难.本文建立了以液-固萃取为前处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紫外检测测定人体内盐酸雷尼替丁血药浓度的方法.

    作者:王恪申;叶?;周晓飞;邵庆翔;桑国卫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板蓝根冲剂质量标准的探讨

    板蓝根冲剂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一种有效的抗病毒制剂,尤其适于儿童服用,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它是由板蓝根药材经水煎煮后制成的冲剂.然中国药典中还没有完整的质量控制方法,文献[1-3]中多数以靛蓝、靛玉红作为其定性及定量指标,经证实[4,5]靛蓝无消炎抗病毒作用,靛玉红有抗慢性粒细白血病作用.本文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板蓝根药材及不同厂家生产的板蓝根冲剂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板蓝根冲剂中其靛蓝及靛玉红的含量有极显著的差异,加之靛蓝与靛玉红又不能代表板蓝根冲剂的抗病毒效果,所以我们认为以靛蓝和靛玉红作为板蓝根冲剂的定性及定量指标是不可靠的.

    作者:原永芳;胡晋红;蒋艳;成岗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中药海棉贴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1处方组成1.1水溶性基质1[1]采用高科技手段,合成高分子HW水溶性物质,白色粉末,无毒无味.

    作者:郑庆波;都文辉;孙志忠;邢有权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对规范进口药品检验报告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进口药品逐渐增多,代表国家对进口药品实施法定检验的口岸药品检验所,在有效地把住进口药品质量、维护国家的声誉和尊严、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笔者在药品监督检查实践中发现目前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较普遍.为便于监督管理进口药品,特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作者:韩仕宏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HCG效价测定中减少用鼠数的探讨

    本文所用HCG是从孕妇尿中提取纯化而成的规格为每1毫克效价不低于2500单位.

    作者:沈进;岑亚芬;佟书莲 刊期: 1998年第z1期

  • 牛磺酸对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影响及意义

    牛磺酸(taurine,Tau)是一种结构简单、广泛分布于动物细胞和体液中的,并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β-氨基酸.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au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着重从Tau对心肌细胞电活动及有关离子通道的影响去探讨Tau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机制.

    作者:黄永平;周世文 刊期: 1998年第z1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