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彬;余和平;余自芹;方响琴;麻晓林;吴宗耀
目的:胚胎脊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已进行多年,效果并不理想,带蒂大网膜移植可建立及时有效的血供是肯定的,对脊髓损伤的疗效尚无定论.为此探讨采用犬胚胎脊髓和大网膜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西北犬24只,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分成4组:单纯损伤组;大网膜移植组;单纯胚髓细胞移植组;胚胎脊髓和大网膜联合移植组.致伤前及治疗后2个月行脊髓体感诱发电位,动作诱发电位检查,观察行为变化,并行电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结果:伤后2个月胚胎脊髓和大网膜联合移植组左后肢脊髓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71.65±3.33)ms与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3.891,P=0.037),脊髓体感诱发电位波幅(1.04±0.11)μV与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5.516,P=0.013),左后肢动作诱发电位潜伏期(6.28±1.45)m与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6.49,P=0.008),行为学有恢复;胚髓细胞在术后2个月可存活.结论:胚胎脊髓与大网膜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动物从行为学和诱发电位均优于其他组,但尚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功能.
作者:郝定均;郑永宏;袁福镛;何立民;王嵘;袁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足踝部急慢性损伤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2002-03/2004-03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诊断为足踝部急慢性损伤的380例患者,对怀疑为跟腱断裂、慢性跟腱损伤及肌腱炎者52例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结果52例足踝部急慢性损伤患者中急性跟腱断裂者10例,慢性跟腱损伤者28例,急性足踝部损伤14例.结论高频超声对足踝部急慢性损伤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作者:刘义富;刘晓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目前,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已成为生物力学研究的有力手段.尽管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学的发展,建立可视化三维数字模型的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并走向了应用.但是,由于内固定器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建立可以进行生物力学计算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依然是一件繁琐而复杂的工作,包括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复杂形状内固定器全真三维有限元模型快速建立方法.方法:引入材料坐标系和运动变形方法,快速有效建立ATMFS复杂形状内固定器全真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构建的ATMFS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内固定器结构特征,能够进行力学分析.结论:此建立全真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对ATMFS复杂形状内固定器的建模是快速而有效的.
作者:徐峰;苏佳灿;吴建国;张春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止痛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在国外已开展了几十年,在中国疼痛医学还是一个新兴学科,刚刚起步,但慢性疼痛治疗技术已显示出多学科干预的趋势,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放射线科、神经介入科、康复医学科、运动医学科、老年病科均积极参与了疼痛治疗技术的应用及开发.2004年9月首届北京国际慢性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的主题就是慢性疼痛治疗与多学科干预,会上知名学者和专家以专题报告形式,展示和讲解慢性疼痛临床治疗新技术,及各种技术的应用效果,其中微创疼痛治疗技术和微创生物治疗技术向人们展示了疼痛临床治疗学上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视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中文版脊髓型颈椎病JOA指数已广泛用于对颈椎病的量化评估.现就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于2003-02/2003-1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完成.将英文版脊髓型颈椎病JOA指数译为中文,并用汉化JOA指数对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重复评估.所获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表示可靠程度,用Kappa值表示各项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观察者间和每一观察者自身的ICC值分别为0.934 5,0.941 6均>0.75.医生的临床经验对评价无影响.评分系统内各单项的一致性高,Kappa值大为0.751,小为0.379,躯干感觉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易混淆.结论:中文版JOA指数简单易操作,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于临床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疗效评价.
作者:白一冰;王岩;肖嵩华;张永刚;刘郑生;王俊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测定曲张大隐静脉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环鸟苷酸水平的变化,以期探讨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在大隐静脉曲张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取自解放军总医院2003-11/2004-08收治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正常及外周血管、心血管系统没有明显病变,且单侧患肢者被纳入检测对象,其中60例被列入观察范围.患有可能影响血管活性因子水平疾病或双侧患肢患者被排除观察范围.纳入患者分为轻、重丽组,轻症组32例,重症组28例;另外取3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人群大隐静脉内血浆AngⅡ,内皮素-1、一氧化氮与环鸟苷酸的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Ⅱ,内皮素-1和环鸟苷酸水平及亚硝酸盐比色法测定-氧化氮的水平.结果:在轻症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AngⅡ较正常水平降低(均数差值为64.944 0,P<0.01)、一氧化氮(均数差值为-23.027 3,P<0.01和环鸟苷酸水平较正常水平升高(均数差值为-2.315 3,P<0.01),内皮素水平无明显改变(均数差值为0.080 23,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AngⅡ降低更明显(重症组与正常组均数差值为84.020 8,P<0.01),而一氧化氮(均数差值为17.888 4,P<0.01)、环鸟苷酸(均数差值为0.849 6,P<0.05)和内皮素-1(均数差值为3.129 7,P<0.01)出现下降的改变.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缩血管活性物质和舒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衡参与大隐静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作者:韩丽娜;顾瑛;刘凡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肌电图能反映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和形态学变化,是研究神经肌肉系统必备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比观察颞肌、嚼肌剥离术前后肌电图改变,探讨咀嚼肌剥离后的功能变化.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2000-03/2002-09收治行嚼肌及颞肌剥离术患者22例.应用颌下切口,显露并剥离一侧嚼肌下颌骨附着,同时剥离附着喙突之颞肌.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行双侧颞肌、嚼肌静止期与大用力收缩时肌电图检查.结果:颞肌及嚼肌术前术后均未发现任何一块肌肉出现两处或两处以上纤颤电位.大力收缩时,术后1个月肌电波单纯相及混合相较术前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组肌电波幅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侧与非手术侧对比,术后1周组双侧肌电波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其他各组间双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肌电图表现来看肌肉剥离术不会引起肌肉的不可逆性变化.
作者:姚军;胡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高乌甲素具有镇痛、消炎、局麻、解热和消肿等作用,无精神依赖和积蓄作用.观察高乌甲素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2003-03/2004-09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就诊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治疗组62例使用高乌甲素透皮贴剂2~6贴,贴于耳后无发处或胸前皮肤平坦处,72 h更换1次,观察9 d.对照组32例服用双氢可待因/醋氨酚复方片一两片,6 h1次,24 h不超过8片,观察9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52/62),对照组为78.12%(25/32),显示高乌甲素透皮贴剂效果稍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对中度疼痛的止痛效果均优于重度疼痛(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高乌甲素透皮贴剂适用于慢性中度疼痛尤其是晚期癌痛患者.
作者:阙铁生;钟进才;周晓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3在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完成.以人宫颈癌细胞(Hela)为对象,用二硫双硝基苯甲酸法检测Hela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四甲基偶氮唑法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肿瘤细胞富含GSH和GSNO,引起Hela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四甲基偶氮唑法显示GSNO(浓度为1 000 μmol/L)作用于Hela细胞时,其增殖活性由(2.021±0.069)μkat/L降到(1.549±0.234)μkat/L.结论:肿瘤细胞可消耗GSH生成GSNO,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阳东;田亚平;董矜;汪德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软骨缺损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不足.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及神经生物教研室.材料:Wistar大鼠(清洁级动物)6只,雌雄不限,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黑)20020002.方法:取第二代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用无血清培养液诱导;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自然分化.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其分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软骨细胞的鉴定,不同诱导时间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率的比较.结果:诱导后的MSCs具有软骨细胞的特点.结论: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基能向软骨细胞方向转化,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冬梅;金连弘;张宇;李呼伦;刘慧雯;张宝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不同类型及不同分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survivin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增殖及凋亡发生之间的关系,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治疗及康复介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0-03/2004-09在遂宁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证实膀胱移行细胞癌55例,病理分级:Ⅰ级组22例,Ⅱ级组10例,Ⅲ级组23例(其中TNM分期T1期12例,T2期25例,T3期12例,T4期6例).应用免疫组化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 avidin biotin peroxidase complex,SABC)法进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定位和半定量检测,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biotin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进行细胞凋亡率的检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Ⅱ,Ⅲ级组survivin表达平均灰度值为(0.547±0.124,0.598±0.112,0.601±0.09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14 ±0.034)(t=2.875~3.657,P<0.01).不同分期组survivin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547~5.458,P<0.01),其中T4期表达程度高0.634±0.875.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增殖指数/凋亡指数比值同样随着肿瘤分期增加而增高.结论: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增殖及凋亡发生有一定关系,为患者预后生活指标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先禹;张尧;赵健峰;何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泰安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2002-10/2004-04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分别取42例肝癌患者HIFU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外周血2 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CD4+,CD8+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结果:经HIFU治疗后肝癌患者的NK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t=7.475,P<0.05),CD4+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t=2.272,P<0.05;t=3.216,P<0.01),CD8+T细胞百分数则下降(t=2.148,P<0.05).结论:应用HIFU技术的物理热疗法可以改善肝癌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邹玉红;叶欣;杨宪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肢体部位烧伤愈合后功能部位往往有瘢痕增生挛缩和功能障碍,非功能部位则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目的:探讨肢体功能部位烧伤后的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云;薛晓东;杨国虎;司小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脊肋区伤后早期组织和细胞损伤的特点,以及肾脏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01[CD31])与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1/07在兰州医学院法医学动物实验室完成,采用自由落体生物撞击仪撞击大鼠脊肋区复制创伤动物模型;将动物分为对照组、打击致伤后1 h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对肾脏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肾脏ADM表达在创伤后1 h显著增加并达峰值(F=554.88,P<0.05),伤后6 h回落至正常水平,6 h后稳步增加(F=40.26,159.05,P<0.01);肾脏CD31的表达在1,6,12 h组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F=18.68,2.56,86.13,P<0.05),24 h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F=10.01,P<0.01),肾脏CD31表达与ADM的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一致.结论:创伤后肾脏组织ADM和CD31含量的变化反映了肾脏细胞损伤及修复的进展趋势,ADM含量的增加对细胞损伤后的修复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为临床上肾脏损伤后的形态学监测及康复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甘红云;孙少华;张军荣;汪小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微型钛血管吻合夹吻合静脉血管的安全可靠性.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1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动物中心及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超声诊断科完成.成年杂交狗18只,随机分为吻合夹组、针线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随机选取一侧股静脉切断,吻合夹组以微型钛血管吻合夹行端端吻合;针线组以9-0丝线行端端吻合;空白对照组分离出股静脉后不做任何处理,关闭伤口.3组分别于术后1,7,14及30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吻合口部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二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随着术后修复时间延长吻合夹组、针线组吻合口部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吻合夹组下降速度较针线组更快,术后14d及30 d时两组间的吻合口部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综合评价,吻合夹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微型钛血管吻合夹吻合血管较针线缝合法具有更好得血流动力学特征,吻合夹吻合血管快速、安全,可靠.
作者:王守界;宋建星;邢新;王茵;张敬德;孙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ALA-PDT)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5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将不同浓度的5-ALA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固定浓度的5-ALA给予不同剂量的激光辐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激光能量恒定于25.0 J/cm2时,ALA-PDT对U251细胞的杀伤力在较低5-ALA浓度范围内,随着5-ALA的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各组与对照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770.12,P=0.000 0).在较高5-ALA浓度范围内,则存在着饱和现象;相同的5-ALA浓度下,细胞生存率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而下降.单用5-ALA或激光处理,均不对细胞造成显著杀伤.结论:5-ALA本身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其介导的PDT是很有前途的胶质瘤治疗方法.
作者:丁涟沭;徐如祥;姜晓丹;黄涛;许忠;袁军;陈镇洲;蔡颖谦;邹雨汐;杜谋选;徐宗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应用纳米碳素纤维远红外线理疗毯治疗膝骨关节炎对该病有无治疗作用和副作用.目的:观察纳米碳素纤维远红外线理疗毯治疗膝骨关节炎后的临床表现,并与短波透热治疗相比较.
作者:张德元;谭海群;伍智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黏附性,利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递质,探索提取和培养表皮干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取新生1~3 d的Wistar大鼠全层皮肤,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以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基底膜的替代物,利用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吸附性筛选表皮干细胞.结果:与角质细胞对照,表皮干细胞对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吸附性很好,克隆形成率较高.用SABC法对其进行整合素β1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广谱角蛋白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克隆的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的阳性表达.结论: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可从大鼠皮肤分离和富集表皮干细胞.
作者:张喜梅;郭筠秋;王少玲;吴树亮;金连弘;刘慧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椎间盘代谢受许多因素影响,探讨静水压对人体腰椎间盘的一氧化氮产生及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1998-05/2000-03在日本国富山医科药科大学骨科收集后方腰椎椎间盘摘除术所获标本69例样,样品切成1.0~2.0 mm3碎块后,与1 mL不含碳酸氢钠培养基DMEM一同装入2.5 mL塑料注射器中,再放入37℃充满蒸馏水的能够培养椎间盘组织的装置,分别提供0.1,0.3,3 MPa气压.蛋白多糖合成由35S-硫酸盐结合率来测定.无活性、稳定的一氧化氮的终产物亚硝酸盐浓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0.3MPa蛋白多糖合成高,约为0.1MPa的1.3倍;3MPa抑制蛋白多糖合成率.但静水压对一氧化氮的产生起着逆转效应.在0.3 MPa一氧化氮的产生量和0.1 MPa的相比略微降低,而3 MPa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量,约是0.1 MPa的1.34倍.结论:人的突出腰椎间盘组织诱导一氧化氮产生,其一氧化氮产生和蛋白多糖合成的改变与静水压有明显的相关性.高负荷静水压(3 MPa)增加一氧化氮产生量而减少蛋白多糖合成.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在人体腰椎间盘静水压环境下基质金属蛋白酶产生中一氧化氮发挥的作用.如果在椎间盘代谢中一氧化氮的作用得到明了,提示可用特异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或一氧化氮的药物阻止或延缓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
作者:柳根哲;徐林;李春根;曲弋;郑大滨;俞兴;石原裕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由于肌腱来源受限及人工代用品力学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临床肌腱损伤的修复,为此探索组织工程化肌腱修复兔跟腱缺损的可行性,以期为肌腱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0-08/2001-12在第一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3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2组:人发角蛋白(HHK)组:用HHK材料修复兔跟腱缺损;组织工程化肌腱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HHK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形成细胞-材料复合体,修复兔跟腱缺损.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术后3,6和12周损伤肌腱的修复情况.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新生肌腱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MSCs-HHK组织工程化肌腱上有大量梭形的MSCs贴附生长,细胞平行排列,细胞间有突起相连.与HHK组相比,组织工程化肌腱组新生肌腱组织Ⅰ型胶原mRNA呈较高表达,腱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更为成熟.结论: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以MSCs为种子细胞,HHK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肌腱能够有效地修复兔跟腱缺损.
作者:付文玉;路艳蒙;乔东访;朴英杰;李锋杰;吴洪娟;吕娥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