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孕酮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抗毒性作用

邹晗

关键词:甲孕酮, 生活质量, 化疗, 毒性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甲孕酮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抗毒性作用。方法选择24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同时口服甲孕酮,对其在改善患者的厌食、体重减轻、恶液质等方面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24例患者中有2例(87.5%)进食量增加,15例(62.5%)体重增加,平均增加1.6Kg;在38个化疗周期中骨髓抑制Ⅲ度以上者有9个周期(23.7%))。结论甲孕酮可以减轻化疗毒性反应,改善肿瘤患者的厌食、体重减轻,能缓解癌性疼痛及骨转移所致的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建设一个小型的医学书目数据库

    1 建设小型图书馆医学书目数据库的意义 随着医院和各小型卫生所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是医学图书管理正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伴随医学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使图书资产管理、流通统计、读者档案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稳,极大地方便了医务人员和其它借阅者。但是,由于许多中小型图书馆受到人力、财力的限制,尚未配备专业的计算机人才,那么如何进行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就成了核心问题。其原因为书目数据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实现自动化的前提和基建。而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又是各医院等小型图书馆建设的一个共同难点。因此,如何针对这一核心问题,解决技术难点,完成各馆自身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就成为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

    作者:李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从《黄帝内经》看早期中医理论的学术争鸣

    《黄帝内经》一书,为我国目前所保存的早系统论述祖国医学理论的专著。该书汇集了唐以前我国医学发展的精粹,对后世祖国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指导作用。该书的编写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隋、唐等朝代,直到唐朝王冰整理并补入七篇大论后方才真正定型。在这几百年中,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学家托名“岐黄”对该书不断地进行编写和删补,由于他们不可能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每个人对医学的认识及从事医学实践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当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家理论的争鸣。因此,已故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吴士元先生在谈到《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时曾指出:“《黄帝内经》本身就是一部中医各家学说的书”。

    作者:侯公林;沈浪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例儿童血小板增多症的护理

    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称原发性血栓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迄今,国内外报道仅数百例,好发于老年人,儿童罕见。本院于2000年5月收治首例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经积极护理和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现将对其的护理体会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姚杏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职高生综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被试为杭州商贸职业高中高一、高二学生各一个班共106人,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量表进行测量。测量运用团体测量的方法,指导学生按测量要求完成量表中要求的内容。量表发放共106份,回收106份,回收率100%。

    作者:谢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应用硬膜外穿刺针修补重度肝破裂(附9例报道)

    目的介绍一种重度肝破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997~2000年期间本院收治的9例重度肝破裂患者在手术中用硬膜外穿刺针引铬制肠线捆扎修补肝破裂止血,在创腔内填塞游离带蒂大网膜以消灭死腔。结果 9例术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痊愈8例,其中并发膈下脓肿1例,右侧胸腔积液2例,胆瘘1例。结论硬膜外穿刺针引肠线捆扎修补重度肝破裂手术操作简单,作为肝外伤术式的补充,适用于基层医院实施早期抢救。

    作者:田华;赵吾贤;张建宇;林永辉;徐笑狂;ZHANG Jian-yu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性脑病患者血清CPK及LDH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肺性脑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PK)及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并比较32例肺性脑病与30例慢性支气管炎对照组患者血清CPK及LDH。结果 CPK及LDH肺性脑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性脑病死亡组高于好转组(P<0.01)。结论测定血清CPK及LDH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损害的程度,对预后及治疗具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徐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70~91岁。受伤原因:3例为不慎跌倒,1例为车祸。4例均为左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其中年龄大1例入院时伴带状疱疹(术前治愈)、高血压Ⅱ期,辅助检查提示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肺气肿、前列腺Ⅱ°~Ⅲ°肥大,并有尿潴留病史。4例中3例在术后半月内痊愈出院。1例术后24d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2~3年,3例生活均能自理,1例能扶拐行走,生活部分自理。

    作者:陆芬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盐酸氯洁霉素中丙酮含量分析

    目的检测国产盐酸氯洁霉素中残留试剂丙酮的含量。方法用核磁共振法、热重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盐酸氯洁霉素中丙酮的含量。结果残留试剂丙酮含量为5.91%(核磁共振法)、5.81%(热重分析法)、6.88%(高效液相色谱法),三者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残留试剂丙酮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应奇才;潘慧娟;俞永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实验技能目标的达标是目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实用人才的关键所在。我校在微生物“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实验教学中,尝试了实验技能目标的层层达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雪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附20例报告)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成人及小儿上消化道与咽喉部异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1997~1999年间经胃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及咽喉部异物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成功取出异物,无并发症发生。4例失败,3例因食物干扰视野未能找到异物,1例因异物嵌顿于食道中段不能松动。结论经内镜取异物安全可靠,适用于成人与小儿。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1世纪护理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护理作为一门职业,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畴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护理学科也迅速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已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往单纯的临床护理也将拓展到社区护理。新的医学模式和新的护理观念,要求高等护理教育必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同时也使现有护理队伍的建设及服务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这种趋势和挑战,广大护理工作者应同心同德开拓思路,使护理专业从深度和广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和飞跃,以适应社会人群护理服务需求。

    作者:王菊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供应室工作如何适应整体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使医院供应室工作更好,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现将我院转变医院供应室工作改革体会报导如下。1 强化供应室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之基培训,工作人员应持岗上证,定期考核,确保无菌物品的终未质量。2 适应临术工作需要、开展供应室物质下收下送工作,真正做到把病区护士时间还给病人,全身心投入到整体护理中,为此,我们的对策是。

    作者:黄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实验性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模型的建立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患[1],由于其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相关,WHO将CAG定为胃癌前期状态。病理学上认为CAG伴不完全型肠化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因此,通过建立萎缩性胃炎及癌变的动物模型对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和临床上验证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文;姒健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曲马多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曲马多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子宫手术患者60例,采用曲马多4mg/kg(T组,n=30)或芬太尼4μg/kg(F组,n=30),丙泊酚2.5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术中以维库溴铵、丙泊酚(0.1~0.2)mg*kg-1*min-1持续静滴,曲马多(50~100)mg/h或芬太尼(0.05~0.1)mg/h维持麻醉。监测麻醉前、插管前后、切皮前及之后5、15、30、60、90min的MAP和HR,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空气5、10、15、30min的SpO2,评估麻醉满意度。结果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T组在诱导插管时MAP改变不明显,而F组明显下降(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毕拔管后15min内呼吸空气时SpO2值T组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曲马多应用于全身麻醉效果确切,而且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术后呼吸抑制程度较轻。

    作者:徐荣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颅脑创伤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探讨颅脑创伤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PWBC)数及中性粒细胞(PMN)比例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颅脑创伤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根据病情或预后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颅脑创伤病情重者较病情轻者PWBC数与PMN比例显著增高(P<0.05,P<0.001);恢复不良组及死亡组与恢复良好组相比,PWBC数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临床监测PWBC数及PMN比例可作为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的一项辅助指标。

    作者:蔡小婕;徐妙;鲍德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内镜下乳头切开术的护理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以往多采用外科早期手术治疗,尽管术式不断改进,然而其病死率仍达20%~30%。近年来有文献报导早期(发病后72h内)作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WT)可逆转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进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死亡率降低至2%~3%。本院自1988年5月~2000年11月对3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行EWT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症以往都是在外科接受治疗,而现在却由消化内科进行治疗,从而给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就ANP患者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术的临床护理作一分析总结,旨在为相关的临床护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黄春娥;郑琴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顺势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顺势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患者单用干扰素治疗42例,干扰素联合草分子杆菌FU36(Utilin’s,乌体林斯)治疗37例,临床观察、随访6个月,用免疫比色法检测血清ALT、TB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治疗2个月后,单用干扰素组HBeAg转阴率为35.7%,顺势治疗组为48.6%,均高于自然转阴率。顺势治疗组肝功能恢复优于单用干扰素组(P<0.05);治疗6个月后,HbeAg与HBVDNA转阴率单用干扰素组分别为21.4%和16.7%,顺势治疗组则分别为42.2%和37.8%。结论乌体林斯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较单用干扰素治疗,提高了肝功能复常率、降低HBeAg阳转率。

    作者:林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微波治疗Little氏区出血32例分析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Little氏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用MRC-4型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鼻Little氏区反复出血患者32例,微波输出功率(20~35)mA,凝固时间为3~4s。结果 32例均暂时止血有效,随访2个月至半年,仅2例因血小板减少而复发,经再次微波结合内科治疗而痊愈。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微波治疗Little氏区出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可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骨科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1 对发生褥疮危险程度的评估 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骨突处的皮肤、骨折损伤部位及程度、运动情况、认知能力、自制能力、大小便是否自控等情况,运用Anderson简单积分法评估褥疮发生的危险程度(见表1)。

    作者:何素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支架植入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科于1998年~2000年共行PTCA或PTCA+支架植入术共10例,疗效满意。本文旨在对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高曼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杭州市教育局

主办:杭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