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芬娟
目的检测国产盐酸氯洁霉素中残留试剂丙酮的含量。方法用核磁共振法、热重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盐酸氯洁霉素中丙酮的含量。结果残留试剂丙酮含量为5.91%(核磁共振法)、5.81%(热重分析法)、6.88%(高效液相色谱法),三者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残留试剂丙酮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应奇才;潘慧娟;俞永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实验技能目标的达标是目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实用人才的关键所在。我校在微生物“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实验教学中,尝试了实验技能目标的层层达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雪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的安全性和对大学生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乙肝酵母重组疫苗,按0,1和2月3针接种乙肝血清标志物全阴的156名大学生,并用定量放免法(PIA)对免疫后的抗体反应进行检测。结果未发现接种对象出现严重副反应。完成全程免疫后2个月时,抗体阳转率达81.41%,但大多数接种者抗体滴度(mean geometric titer,GMT)在(10~99)IU/L之间,为低应答水平,只有1.92%的人GMT在100IU/L以上,男、女生之间抗体阳转率及GMT构成分布差异多无显著性。12名既往疫苗接种抗体无应答者复种疫苗后,有7人抗体转阳。结论乙肝重组疫苗安全性较好,对大学生免疫后的抗体阳转率尚可,但抗体应答水平较低,性别差异不明显。免疫失败后可考虑复种,以增加抗体阳转机会。
作者:黄茵;陈智;蔡玲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顺势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肝患者单用干扰素治疗42例,干扰素联合草分子杆菌FU36(Utilin’s,乌体林斯)治疗37例,临床观察、随访6个月,用免疫比色法检测血清ALT、TB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治疗2个月后,单用干扰素组HBeAg转阴率为35.7%,顺势治疗组为48.6%,均高于自然转阴率。顺势治疗组肝功能恢复优于单用干扰素组(P<0.05);治疗6个月后,HbeAg与HBVDNA转阴率单用干扰素组分别为21.4%和16.7%,顺势治疗组则分别为42.2%和37.8%。结论乌体林斯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较单用干扰素治疗,提高了肝功能复常率、降低HBeAg阳转率。
作者:林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院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突症38例,疗效满意。本文旨在对其术后功能锻炼情况进行分析总结。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23~65岁,平均43岁。腰4~5椎间盘突出17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20例,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均突出1例。病程为10个月~30年,平均3.7年。明确手术指征后均在硬麻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均消失,37例两个月后能恢复正常工作劳动,1例行走或站1h以上可出现腰部轻度疼痛,无双下肢疼痛和麻木症状,治愈率达100%。
作者:沈秀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SAP患者92例,包括胆源性胰腺炎53例,其中23例胆道梗阻者行急症手术;非胆源性胰腺炎39例,其中9例并发胰腺感染坏死,予手术治疗,其余均行非手术疗法。结果 92例患者中,3例非胆源性SAP患者因并发感染、坏死,未及时手术而死亡,余均痊愈。结论对SAP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难以解除梗阻的胆源性SAP患者及继发胰腺感染坏死的非胆源性SAP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除此之外则应尽量采用保守疗法。
作者:丁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成人及小儿上消化道与咽喉部异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1997~1999年间经胃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及咽喉部异物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成功取出异物,无并发症发生。4例失败,3例因食物干扰视野未能找到异物,1例因异物嵌顿于食道中段不能松动。结论经内镜取异物安全可靠,适用于成人与小儿。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对发生褥疮危险程度的评估 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骨突处的皮肤、骨折损伤部位及程度、运动情况、认知能力、自制能力、大小便是否自控等情况,运用Anderson简单积分法评估褥疮发生的危险程度(见表1)。
作者:何素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神经症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线索。方法对73例确诊为神经症的大学生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神经症男生较女生多见;发病时间多在大学新生阶段;发病原因以适应不良为主。结论目前教育方式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大学生需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作者:胡德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62岁,农民,因发现腹部巨大肿块3个月收住入院。患者已绝经12年,近2年来曾有3次阴道不规则出血,均因出血自行停止未就诊,后一次阴道出血为3个月前。绝经后无阴道异排液,无下腹痛史。3月前发现腹部肿块并逐渐感腹胀。
作者:司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Little氏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用MRC-4型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鼻Little氏区反复出血患者32例,微波输出功率(20~35)mA,凝固时间为3~4s。结果 32例均暂时止血有效,随访2个月至半年,仅2例因血小板减少而复发,经再次微波结合内科治疗而痊愈。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微波治疗Little氏区出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可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患[1],由于其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相关,WHO将CAG定为胃癌前期状态。病理学上认为CAG伴不完全型肠化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因此,通过建立萎缩性胃炎及癌变的动物模型对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和临床上验证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文;姒健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剖析了目前医学院校生理学科实验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及探索建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的新型教学工的经验。
作者:倪新强;陆源;叶一红;历旭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经治SAT44例,对其发病情况、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女性多于男性,全部患者均有甲状腺肿大及触痛,20例是T3、T4与甲状腺摄碘率分离现象;32例予强的松治疗,效果良好;误行手术6例,4例术后致甲减而需替代治疗。结论确立SAT的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核医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本病有效的药物。SAT不宜手术治疗,与其它甲状腺疾病鉴别可降低术前误诊率。
作者:马高祥;叶利洪;夏建生;郑建文;刘颖斌;彭承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拔牙后出血的原因及急诊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32例拔牙后出血急诊患者的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病因主要有软组织撕裂350例(18.1%),高血压340例(17.6%),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及残留牙根270例(14%),其它972例。经口腔科急诊处理治愈1810例(93.7%),122例转入内科及血液科,其中120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拔牙后出血为口腔科常见的并发症,对其应以预防为主,急诊处理时应兼顾局部与全身,必要时会同内科医生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作者:蔡章聪;周永海;李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称原发性血栓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迄今,国内外报道仅数百例,好发于老年人,儿童罕见。本院于2000年5月收治首例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经积极护理和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现将对其的护理体会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姚杏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介绍一种重度肝破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997~2000年期间本院收治的9例重度肝破裂患者在手术中用硬膜外穿刺针引铬制肠线捆扎修补肝破裂止血,在创腔内填塞游离带蒂大网膜以消灭死腔。结果 9例术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痊愈8例,其中并发膈下脓肿1例,右侧胸腔积液2例,胆瘘1例。结论硬膜外穿刺针引肠线捆扎修补重度肝破裂手术操作简单,作为肝外伤术式的补充,适用于基层医院实施早期抢救。
作者:田华;赵吾贤;张建宇;林永辉;徐笑狂;ZHANG Jian-yu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甲孕酮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抗毒性作用。方法选择24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同时口服甲孕酮,对其在改善患者的厌食、体重减轻、恶液质等方面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24例患者中有2例(87.5%)进食量增加,15例(62.5%)体重增加,平均增加1.6Kg;在38个化疗周期中骨髓抑制Ⅲ度以上者有9个周期(23.7%))。结论甲孕酮可以减轻化疗毒性反应,改善肿瘤患者的厌食、体重减轻,能缓解癌性疼痛及骨转移所致的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邹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护理作为一门职业,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畴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护理学科也迅速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已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往单纯的临床护理也将拓展到社区护理。新的医学模式和新的护理观念,要求高等护理教育必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同时也使现有护理队伍的建设及服务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这种趋势和挑战,广大护理工作者应同心同德开拓思路,使护理专业从深度和广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和飞跃,以适应社会人群护理服务需求。
作者:王菊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黄帝内经》一书,为我国目前所保存的早系统论述祖国医学理论的专著。该书汇集了唐以前我国医学发展的精粹,对后世祖国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指导作用。该书的编写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隋、唐等朝代,直到唐朝王冰整理并补入七篇大论后方才真正定型。在这几百年中,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学家托名“岐黄”对该书不断地进行编写和删补,由于他们不可能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每个人对医学的认识及从事医学实践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当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家理论的争鸣。因此,已故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吴士元先生在谈到《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时曾指出:“《黄帝内经》本身就是一部中医各家学说的书”。
作者:侯公林;沈浪泳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