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活血法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效果分析

谭云芝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 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 血尿, 蛋白尿, 有效率
摘要:目的 观察加用益气活血法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观察2010-01/2013 12月作者医院肾内科及肾内科门诊进行治疗的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方剂治疗.以治疗16周为观察节点,观察患者的血尿、蛋白尿、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血尿、蛋白尿、肾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 加用益气活血法中药方剂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患者的血尿、减少蛋白尿,提高治疗有效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随访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的影响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后导致心脏的输出血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如若不改进饮食作息习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其病死率极高.因此,如何维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出院后的再入院率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作者:李玲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机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备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综合能力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活动把学过的理论与技能应用于临床,从而提升学生临床综合护理能力的过程.也是考核护理教育质量,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1-2].因此对本科护理教育临床实习阶段的质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客观、准确公平的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既可考核护理学专业本科实习生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可让教学管理部门了解各类教学医院的实习教学质量,为决策提供依据[3].

    作者:黄洛莹;郭丽;王秀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治疗的护理

    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长大成人,少数中间型患者逐渐进入老年[1].如何提高老年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痛苦与不适,日益引起关注.2010-01/2014-01月作者对21例老年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采用益髓生血颗粒及输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慧;耿志丽;周亚丽;尹晓林;张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疼痛教育对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康复的影响

    手术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治疗的过程,也是创伤的过程[1].术后疼痛一般分为三期,一期:麻醉清醒至术后24 h内,此期疼痛多由切口疼痛引起,疼痛剧烈难忍,一般均于此期即使用镇痛措施;二期:术后2~3天,此期疼痛多由切口张力增加引起;三期:疼痛为术后3~5天,此时疼痛多已明显缓解,医护人员应重新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防止向慢性疼痛转化.许多患者认为术后疼痛是疾病恢复的必经阶段,拒绝使用镇痛措施,不利于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2].因畏惧患者易对镇痛药成瘾,医护人员在术后病人中很少使用镇痛药[3].术后疼痛使患者感到躯体不适,引起情绪上焦虑不安,严重影响患者睡眠,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需纠正护理人员和病人对术后疼痛和镇痛的错误认识[4],使其了解术后镇痛的常用措施,正确选择和使用术后镇痛措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本次实验经过对比接受疼痛教育干预组和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研究术后疼痛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袁修琼;崔明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二期翻修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失败的应用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18个月以上患儿需手术治疗.不同年龄DDH的病理改变不同,手术方法也多种多样,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Salter骨盆截骨术、Pemberton髋臼成型术、髋臼造盖术、Chiari骨盆截骨术等[1-2].手术治疗虽然能够复位关节和还原功能,但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术后再次脱位、髋关节僵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感染等,其中术后再脱位是DDH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需再次手术治疗[3].

    作者:田琦;李旭升;高明暄;周胜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游离脂肪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随机选取60例2013-03/20 14-03月期间在作者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根据IMT试验组分为IMT增厚组(27例)和IMT正常组(33例),记录研究对象的IMT、FFA及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 blood sugar,2hB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TC、TG、HDL-C、LDL-C、2hBS、FPG、IMT、FFA等指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MT增厚组的TC、TG、HDL-C、LDLC、2hBS、FPG、IMT、FFA等指标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均为紊乱状态,且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更为严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FFA的检测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何秋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管抑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变化及其VEGF的差异表达

    目的 研究血管抑素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分A组(造模实验组),B组(造模对照组),每组36只,取正常SD大鼠36只作为C组(正常对照组).予以玻璃体腔内注射血管抑素后观察视网膜HE染色结果及大鼠的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 A、B组大鼠的血糖值明显高于同期C组;A组即注射血管抑素与B组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相比,视网膜的细胞排列有一定规则,组织水肿不明显;A组视网膜的VEGF水平明显低于B组,且都高于C组.结论 血管抑素可明显降低糖尿病鼠视网膜组织的VEGF表达,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水肿及内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因此,血管抑素有潜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价值.

    作者:丰玲玲;付茜;刘海俊;王芳;余惠芳;翁永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贝伐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bevacizumab,IVB)与IVB联合曲安奈德(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 rtiamcinolone,IVB/IVT)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截止到201301月收录的关于IVB与IVB/IVT 治疗DME疗效的文献.采用RevMan 5.1.0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共有8篇随机临床试验纳入研究.6周时,IVWIVT组中央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降低值大于IVB组[MD=11.96μm,95%CI:-7.50~31.42,P=0.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及18周,IVB/IVT组CMT降低值大于IVB组,分别为[MD=41.55 μm,95%CI:18.77~64.33,P=0.0004]和[MD=66.84μm,95%CI:40.63~93.06,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及48周时,两组差异均<5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B组与IVB/IVT组在6周、12周、18周、24及48周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改善方面,两组差值均<0.1 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1).结论 早期IVWIVT较IVB可以更显著降低CMT,中远期效果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在BCVA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果仍待大样本量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成拾明;李岩;周霞;许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融合决策树模型的体检套餐定制系统在军队大型医院的应用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的思想发掘体检套餐定制过程中有用的知识,构建智能体检套餐定制系统.方法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将体检者疾病分类,然后使用C4.5算法构建决策树,利用这些数据构建一种简单的体检定制系统模型.结果 以2型糖尿病为例,采用500例体检者的体检信息建立决策树模型,运用该决策模型诊断糖尿病准确率高达85.71%,误诊率仅为0.64%.结论 实验表明融合决策树模型的体检套餐定制系统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作者:刁丽萍;王翊;吴军;孟祥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地氯雷他定联合窄波紫外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慢性荨麻疹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慢性充血与大量体液渗出的局部性损害[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一过性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皮损,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病程达6周以上,少数病人迁延可长达数十年,治疗效果欠佳[2].地氯雷他定是新型非镇静性的长效组胺拮抗剂,得到广泛应用;窄波紫外线穿透力强,近年来在皮肤病治疗上展现其独特的优势[3].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应用地氯雷他定联合窄波紫外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

    作者:戴洁;黄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NLRP3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作用研究进展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尿酸结石、尿酸性肾病等[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引起的具有自限性和以剧烈疼痛为特点的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是痛风常见的首发症状.随着社会人群结构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特点,尤其是急性期所致的关节疼痛及关节破坏,不但给患者日常活动带来了障碍,并且需花费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减轻急性痛风患者的关节症状及防止关节破坏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昉;童娟;姚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帕妥珠单抗治疗癌症的皮疹发生率及其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帕妥珠单抗治疗癌症的皮疹发生率及其发生风险.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收集帕妥珠单抗治疗癌症并报告皮疹发生率或其发生风险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11-20日.由2位为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CMA v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共纳入8个研究,共17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帕妥珠单抗治疗癌症的皮疹发生率为24.6% (95%CI:19.3%~30.8%,P<0.001);帕妥珠单抗治疗癌症的高级别(3/4级)皮疹发生率为1.3%(95%CI:0.6%~3.2%,P<0.001);帕妥珠单抗治疗癌症的皮疹发生风险为1.61倍(RR=1.61,95%CI:1.01~2.57,P=0.047).亚组分析显示,帕妥珠单抗治疗前列腺癌皮疹发生率为13.2% (95%CI:7.9%~21.2%,P<0.001),较其他癌症低.结论 帕妥珠单抗治疗癌症可能引起皮疹,且不同的癌症类型皮疹发生率不同.提示在应用帕妥珠单抗治疗癌症病人时,应早期发现、早期适当治疗、优化治疗,减少病人的负担.

    作者:李伟;刘梓良;王军;刘可佳;李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患互认发药模式在门诊西药房中夜班时间的推广意义

    目的 探讨医患互认发药模式在门诊西药房中夜班时间的推广意义.方法 采用传统的发药模式和医患互认发药模式,比较两种模式的总发药时间、平均发药时间、患者候药小于3 min、内差发生率、投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结果 经统计分析,两种发药模式在患者候药小于3 min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行六个月和一年后的内差发生率、投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的医患互认发药模式高效、快捷、准确度高,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改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和学习.

    作者:周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156例氧合及酸碱指标分析

    近年来,颅脑损伤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是外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点是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或致残率高[1-2],尤其是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治疗效果则更差.因此,如何改善这类患者的脑缺氧和颅内高压至关重要.为了解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后氧合及酸碱指标变化情况,作者对2010-01/2012-12月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156例氧合及酸碱指标进行了测定,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涛;孙胜;史连胜;李晔;席文雁;陶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美军高岭土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止血是单兵急救包为重要的功能之一[1].2008年,高岭土止血纱布人选美军“十大顶尖陆军装备”[2],并被美军战伤救护委员会(Committee on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CoTCCC)推荐为作战首选止血产品[3].当前,美国对各类高岭土止血产品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但我军尚无同类产品列装,国内相关研究也不多见.本文对近年高岭土止血材料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回顾分析,以供军队卫生装备研究工作者参考.

    作者:张宜;张梦;刘学会;徐晨辉;樊光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皮质激素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不同频率听力损失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改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duct syndrome,LVAS)不同频率听力的效果.方法 2008-01/2013-12月作者医院收治的22例(44耳)LVAS患儿,给予口服强的松、金纳多、维生素B1、B6、甲钴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听力损伤程度及各频率听阈.结果 患儿治疗前中重度聋、重度聋、极重度聋分别占9.09%、25.00%、65.91%,治疗2周后中度聋、中重度聋、重度聋、极重度聋为2.27%、15.91%、36.36%、45.45%.治疗前后听力损失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患儿治疗前0.25、0.5、1、2、4kHz纯音听阈分别为(61.53±6.24)、(65.32±8.34)、(69.23±8.48)、(84.83±7.89)、(86.58±7.84)dB HL,治疗2周后0.25、0.5、1、2、4 kHz纯音听阈分别为(43.32±7.35)、(52.36±7.53)、(66.64±7.39)、(79.34±8.94)、(85.83±7.96)dB HL.患儿经治疗后对0.25、0.5 kHz纯音的听阈明显提高(P<0.05);而对1、2、4 kHz纯音的听阈则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口服GC配合神经营养剂能够提高LVAS患儿的低频听力,但对其高频听力无改善效果.

    作者:张宇丽;马桂琴;高珊;李庆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剑突下微创置管在创伤性心包积液中的应用

    创伤性心包积液往往是因为心脏损伤后导致的心包积血,出血主要来源于心脏穿透性损伤、冠脉损伤或心包内大血管损伤.据临床病例统计,闭合性心脏破裂约占胸部闭合伤的10%~20%,在交通事故致死者尸检中,30%的病例有心脏破裂.心脏破裂伤情紧急,出血性休克和急性心包填塞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2004-12/2012-08月,作者科室对30例创伤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救治中采用了剑突下微创置管术,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标通;熊卫民;杨彬;刘剑;肖玉彬;龙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战区团级医院等级评审现场检查情况分析

    目的 准确评估受评医院发展水平,发现不足,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调取数据、现场检查、跟踪病例等方法,对受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结果 掌握了各受评医院建设发展水平和服务保障情况,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督导医院持续整改存在的问题.结论 通过开展评审引导医院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从投入驱动向科技推动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初步实现了医院转型升级的目标.

    作者:李达;樊光辉;姚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谵妄状态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初步探讨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2-01/2013-10月作者医院老年病科的65例谵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谵妄发生的原因和临床特征,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痴呆、脑血管疾病、感染、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患者谵妄的主要原因.及时、恰当的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谵妄引起的意外发生.结论 充分认识老年谵妄的基本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黎燕;宁丽明;覃梅;李红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特征,探讨其临床救治与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37例急性脑卒中并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处理包括清除呼吸道吸入物、维护呼吸功能、预防再误吸等临床救治与护理措施;同时,监护心功能与呼吸功能变化与病情进展.结果 本组37例多为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其显性误吸后均出现Ⅰ型呼吸衰竭,其中29例为并发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3例另8例发展为ARDS,死亡5例.结论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显性误吸时极易发生呼吸衰竭,而急性心功能衰竭和ARDS是导致Ⅰ型呼吸衰竭的二大原因,其中,ARDS患者预后差;及时发现显性误吸、有效清除吸入物与呼吸支持,是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显性误吸时关键的救治与护理.同时,有效的监护、预防再误吸有助于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呼吸衰竭的进展和预后的改善.

    作者:周玲善;张弢;郭振辉;胡映霞;莫泽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