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卵管切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超排卵的影响

杨海燕;林文琴;赵军招;林金菊;叶碧绿

关键词:输卵管切除,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超排卵
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中卵巢反应性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179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为A、B、C、D四组,A组为48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患者,B组为41例双侧输卵管切除患者,对照C组为50例双侧输卵管阻塞(不伴积水)患者,对照D组为40例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患者,比较4组患者在IVF-ET周期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及其结局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的基础FSH水平、窦卵泡数、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时间、注射hCG日的E2水平、冷冻胚胎数及受精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Gn的用量高于其他三组,其中与C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B两组注射hCG日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少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组临床妊娠率为28.2%,低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卵管切除侧卵巢与对侧卵巢相比,窦卵泡数、注射hCG日卵泡数及终获卵数要明显少于对侧(P<0.05).输卵管双侧切除患者中输卵管切除时间≥2.5年侧的注射hCG日卵泡数及终获卵数要明显少于切除时间≤1年侧(P<0.05).结论:输卵管切除术可改善输卵管积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但增加IVF-ET周期中的Gn用量,减少获卵数,降低了超促排卵中卵巢的反应性,并且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进一步降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简易阴道穹隆撑开器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我院在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中,使用自制简易阴道穹隆撑开器的方法,以便在手术中能更好地辨别解剖结构,减少出血和副损伤,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淑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染色体异常核型二个家系

    例1,女,32岁,继发闭经,原发不孕就诊.查体:身高153 cm,体重46 kg,表型智力正常.乳房对称发育,有腋毛,外阴发育正常.

    作者:朱燕英;戴美洁;陶志华;陈占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结肠镜诊断大肠癌及腺瘤420例分析

    目的:探讨全结肠镜对大肠癌及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全结肠镜检出的大肠癌及腺瘤患者420例.结果:1927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癌137例,检出率为7.1%,大肠腺瘤283例,检出率为14.7%.两者均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随着年龄的增大,大肠癌检出率也逐渐升高.大肠癌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便血是大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结论:全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有效的手段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大肠腺瘤对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卢敏;陈晨;徐永强;陈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弓形虫三磷酸核苷水解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并分析我国刚地弓形虫三磷酸核苷水解酶(NTPase)的编码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弓形虫RH株的NTPase基因,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转化后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酶切与测序鉴定,并对获得的NTPase基因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弓形虫NTPase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弓形虫NTPase-Ⅱ基因全长1 812 bp,编码的603个氨基酸与Genebank报道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经DNAStar预测NTPase-Ⅱ存在6个潜在抗原表位.结论:成功克隆出序列正确的弓形虫NTPase-Ⅱ基因,为其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沙丹;谭峰;梁韶晖;潘长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影响外周血微量CMV DNA的变化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 DNA)的变化规律,并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健康个体外周血微量CMV DNA的检测,分析CMV DNA与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关系;同时对30例患者的连续标本进行配对实验,说明过度免疫抑制可导致微量CMV DNA的出现.结果:健康个体组、环孢素组、FK506组中微量CMV DNA阳性率分别达到0%、42.24%和11.8%,阳性组平均免疫抑制药物浓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高药物浓度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配对实验提供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免疫抑制药物浓度影响微量CMV DNA动态的变化,部分反映了个体免疫抑制状态,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徐自强;陈必成;杨亦荣;郑少玲;夏鹏;潘晓东;郑建建;陈文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咽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与其他肿瘤一样,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它与病毒、环境因素紧密相关,也与生物遗传、化学、物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林少雄;廖志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正常胃壁的超声双重造影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声学造影-超声双重造影的正常胃壁成像特点.方法:对14例经胃镜证实无胃疾患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及胃增强螺旋CT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胃壁在超声双重造影下动脉期、实质期呈三层结构:内层轻度增强,中间层低增强,外层明显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胃壁呈单层结构.正常胃壁增强CT表现为动脉期和实质期呈三层结构:内层明显强化,中间层低增强呈相对低密度,外层轻度增强呈中等密度;门脉期呈单层结构.结论:正常胃壁在超声双重造影下呈三层结构,内层轻度增强相应于黏膜层,中间层低增强相应于黏膜下层,外层明显增强相应于肌肉-浆膜层,这为将来判断胃癌浸润深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李艳萍;黄品同;赵雅萍;黄福光;杨勇明;郑志强;程建敏;郭心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芹菜素对慢性间歇低氧幼鼠认知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慢性间歇低氧幼鼠认知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八臂迷宫训练成功的3~4周龄雄性SD幼鼠40只,随机分空气对照组(C组)、间歇低氧组(H组)、间歇低氧二甲基亚砜组(R组)、间歇低氧芹菜素+二甲基亚砜组(Q组).间歇低氧2周后八臂迷宫测试全部幼鼠学习记忆能力.以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R组比,Q组参考记忆错误(RME)和总记忆错误(TE)显著降低(P<0.05,P<0.01).与C组比,H组RME、工作记忆错误(WME)和TE显著增高(P<0.01,P<0.05,P<0.01).电镜下H组和R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胞浆内的细胞器与正常细胞比较有明显变化,Q组和C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芹菜素对于慢性间歇低氧幼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慢性间歇低氧对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

    作者:张存雪;蔡晓红;曹淑彦;周永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L-NMMA对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对侧睾丸生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N-甲基-L-精氨酸(L-NMMA)对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对侧睾丸生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安慰剂组和L-NMMA组.建立左侧睾丸扭转模型.安慰剂组和L-NMMA组大鼠分别于扭转复位前30 min通过尾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和L-NMMA.三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周、2个月时处死7只,即刻采集各组大鼠未扭转侧睾丸标本,测定睾丸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L-NMMA组1周时MDA值明显下降,平均曲细精管直径明显升高,而睾丸结构评分则明显偏低(P<0.05);2个月时主要表现在生精上皮层数和平均曲细精管直径较高,睾丸结构评分较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NMMA可以减轻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对侧睾丸的早期损害,对晚期对侧睾丸的生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孝坤;秦乐;陈肖鸣;陈聪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临床分析(附3个家系报告)

    目的:分析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个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家系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3个家系共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状细胞瘤18例,17例先后行28次手术,切除30个肿瘤,9例术后复发,8例死亡.结论: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发病早,术后易产生新病灶,复发率、病死率高,预后差,应终生随访.MRI、CT检查是主要的诊断及随访方法,手术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毛晓春;郑伟明;苏志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抗CD20阳性淋巴瘤单抗真核表达载体的包装及增殖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在儿童和青年中所占比例较高[1].大部分恶性B细胞淋巴瘤呈CD20高表达状态,利妥昔单抗是针对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准确地识别并与之结合,并通过人体免疫清除这些肿瘤细胞[2,3],然而该药物单独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率仅达到48%[4].

    作者:蒋龙翔;俞康;吴建波;沈志坚;谭映霞;胡永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姜黄素对慢性应激大鼠肾上腺、血清ACTH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大鼠的肾上腺结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多种不可预知的刺激方式交替、持续应激20 d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模型组、姜黄素组(2.5 mg/kg、5 mg/kg、10 mg/kg)、丙咪嗪组(10 mg/kg),每组6只.采用HE染色技术,观察应激大鼠肾上腺结构的改变及姜黄素的作用.通过测定应激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WBC)数量和血清中ACTH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的改变,观察姜黄素的作用.结果:慢性应激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皮质增厚,髓质萎缩,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血清中ACTH和IL-1β含量明显增加.姜黄素组大鼠肾上腺结构变化不明显,外周血WBC数量不同程度增加,血清中ACTH和IL-1β含量降低.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在慢性应激大鼠模型中显示出抗抑郁活性.

    作者:陈亮;吕平;潘建春;徐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IMP-4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活性测定

    目的:采用RT-PCR法获取TIMP-4基因,并通过原核表达获取具有生物活性的TIMP-4融合蛋白.方法:从SD大鼠心肌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法扩增出TIMP-4基因,经基因序列分析后构建表达载体PET-28a(+)-TIMP-4,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TIMP-4的表达.利用N2+-NTA纯化和复性后,根据其骨肉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检测其活性.结果:克隆到编码序列完全正确的大鼠TIMP-4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全菌总蛋白的23.5%,N2+-NTA纯化和复性后,纯度达90%以上.纯化后的融合蛋白使骨肉瘤细胞株的迁移能力得到显著抑制.结论:通过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的方式可以大量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TIMP-4融合蛋白.

    作者:滕红林;魏海峰;吴春雷;林利兴;陈雷;杨胜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survivin、p27和cyclin D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p27和cyclin D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p27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胃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6%(34/73)和60.3%(44/73),明显高于它们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0%(0/20)和25%(5/20)(P<0.01,P<0.01);p27在胃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1.1%(30/73),明显低于它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19/20)(P<0.01).②survivin、p27和cyclin D1均与胃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survivin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均P<0.05);p27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均P<0.01);cyclin D1仅与胃腺癌的浸润深度相关(P<0.05).③胃腺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p27呈负相关(P<0.05),而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p27的阳性表达率与cyclin D1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p27和cyclin D1基因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p27和cyclin D1可能对胃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胃腺癌的预后评估提供帮助,并对进一步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李鹏;杨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绍兴地区汉族青少年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ru9Ⅰ、ApaⅠ位点多态性分布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BsmⅠ、Tru9Ⅰ、ApaⅠ位点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绍兴地区青少年212名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血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技术检测VDR基因BsmⅠ、Tru9Ⅰ、ApaⅠ位点多态性.结果:BsmⅠ位点基因型bb、Bb和BB的频率分布分别为89.62%、8.49%、1.89%;Tru9Ⅰ位点基因型TT、Tt和tt的频率分布为61.79%、33.96%、4.25%;ApaⅠ位点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分布分别为60.38%、30.38%、8.96%.结论:绍兴地区汉族青少年VDR基因BsmⅠ、Tru9Ⅰ、ApaⅠ位点具有多态性.

    作者:胡明月;包其郁;李嫱;沈调英;杨新军;钱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创伤、中毒等原因引起.由于横纹肌溶解,大量肌红蛋白(Mb)经肾脏排泄时极易形成管型并阻塞肾小管,加上其他有毒物质的综合作用,因此常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1].

    作者:林小敏;潘慧君;郭静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石蜡组织芯片制备技术的改良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制备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改良,提高组织芯片制备的质量.方法:使用组织芯片空心蜡模一次性成型的模具,应用改良的组织芯片制备方法以及二次石蜡包埋技术,制作食管癌肿瘤组织芯片,常规病理石蜡切片制备组织芯片,观察实验结果.结果:组织芯片空心蜡模制备成功率达100%.所制备的组织芯片石蜡块内组织芯切片平面整齐,无组织芯倒浮现象.组织芯片切片中组织芯片微组织片阵列整齐,无微组织片皱褶以及微组织片脱片现象.组织芯片常规HE染色后,经病理诊断医生阅片,并与各组织芯原供体石蜡标本常规病理HE染色片进行对照观察,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结论:改良的石蜡组织芯片制备技术简单易学,操作流程容易掌握控制,提高了组织芯片制作的质量,有利于组织芯片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

    作者:张可浩;周文君;张坚刚;王青;陈海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输卵管切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超排卵的影响

    目的: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中卵巢反应性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179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为A、B、C、D四组,A组为48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患者,B组为41例双侧输卵管切除患者,对照C组为50例双侧输卵管阻塞(不伴积水)患者,对照D组为40例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患者,比较4组患者在IVF-ET周期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及其结局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的基础FSH水平、窦卵泡数、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时间、注射hCG日的E2水平、冷冻胚胎数及受精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Gn的用量高于其他三组,其中与C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B两组注射hCG日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少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组临床妊娠率为28.2%,低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卵管切除侧卵巢与对侧卵巢相比,窦卵泡数、注射hCG日卵泡数及终获卵数要明显少于对侧(P<0.05).输卵管双侧切除患者中输卵管切除时间≥2.5年侧的注射hCG日卵泡数及终获卵数要明显少于切除时间≤1年侧(P<0.05).结论:输卵管切除术可改善输卵管积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但增加IVF-ET周期中的Gn用量,减少获卵数,降低了超促排卵中卵巢的反应性,并且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进一步降低.

    作者:杨海燕;林文琴;赵军招;林金菊;叶碧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高糖环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及其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对照组、高糖组、TMP组,分别培养12 h、24 h、48 h,CASY细胞计数仪计数细胞存活率;以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细胞外基质Col Ⅳ及FN的含量.结果:各TMP浓度组之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下培养24 h、48h MCs增殖显著增快(P<0.01),分泌的Col Ⅳ及FN含量增多(P<0.05);与高糖组比较,TMP各组MCs增殖显著减慢(P<0.01),分泌Col Ⅳ及FN减少(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抑制高糖的促增殖作用并能减少系膜细胞外基质的增加.

    作者:罗冬冬;汪大望;倪连松;沈飞霞;熊术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

    目的:评价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今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14例.股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2例,尺桡骨骨折2例.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Ⅰ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0周.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6例术后半年门诊行髓内针取出.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复位困难的长骨干骨折有效,适用于6~15岁儿童的长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潘骏;汤骏;郭晓山;水小龙;张敬东;张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