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雄;廖志苏
目的:研究5/6肾切除大鼠模型中p38MAPK磷酸化的动态表达情况.方法:82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两组:5/6肾切除模型组72只,假手术对照组10只.模型组造模完成后,分别于肾切除早期(术后1/2 h、1 h、3 h、6 h、12 h、1 d、2 d、4 d)相应时间点处死,每组9只,假手术组于术后12 h处死,称量各组体重及残余肾重,计算肥大指数;下腔静脉取血留取血清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以Western blotting 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皮质磷酸化p38MAPK活性的表达情况;以病理光镜和电镜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肾脏呈代偿性肥大,肥大指数增高(P<0.05),Scr和BUN升高(P均<0.01).免疫印迹法显示5/6肾切除术后1/2 h、1 h、3 h、6 h、12 h磷酸化p38信号呈递增趋势,尤以12 h信号强,之后信号减弱,2 d时几乎不可见,4 d有较弱的信号,假手术组未见明显信号.光镜下,发现肾小球有轻度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宽不明显,肾小管偶有轻度变性,间质偶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偶见足突局灶融合.结论:5/6肾切除大鼠在造模完成后12 h时磷酸化p38MAPK表达强.
作者:陈薪薪;苏震;杨刚;黄朝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后不同药物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146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用药情况分成三组:GnRH-a组60例,术后每4周皮下注射抑那通3.75 mg,共3~6个月;孕激素组56例,术后口服安宫黄体酮4 mg,每天3次,每月用22 d,共用3~6个月;未用药组30例,术后未用药.68例合并不孕症患者中,GnRH-a组36例,孕激素组20例,未用药组12例.比较各组的术后复发率和不孕患者的妊娠率.结果:GnRH-a组、孕激素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8.3%和10.7%)明显低于未用药组(为40%).其中68例不孕症患者,GnRH-a组术后妊娠率(为63.8%)明显高于孕激素组(为20%)和未用药组(为25%).术后6个月和6~12个月内的累积妊娠率(分别为23.5%和19.1%)明显高于术后12~24月(为1.4%).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后联合抑那通或安宫黄体酮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低,腹腔镜手术联合抑那通能提高术后妊娠率.
作者:赵宇;耿筱虹;杨海虹;吕杰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结肠镜对大肠癌及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全结肠镜检出的大肠癌及腺瘤患者420例.结果:1927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癌137例,检出率为7.1%,大肠腺瘤283例,检出率为14.7%.两者均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随着年龄的增大,大肠癌检出率也逐渐升高.大肠癌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便血是大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结论:全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有效的手段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大肠腺瘤对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卢敏;陈晨;徐永强;陈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 DNA)的变化规律,并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健康个体外周血微量CMV DNA的检测,分析CMV DNA与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关系;同时对30例患者的连续标本进行配对实验,说明过度免疫抑制可导致微量CMV DNA的出现.结果:健康个体组、环孢素组、FK506组中微量CMV DNA阳性率分别达到0%、42.24%和11.8%,阳性组平均免疫抑制药物浓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高药物浓度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配对实验提供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免疫抑制药物浓度影响微量CMV DNA动态的变化,部分反映了个体免疫抑制状态,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徐自强;陈必成;杨亦荣;郑少玲;夏鹏;潘晓东;郑建建;陈文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大鼠的肾上腺结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多种不可预知的刺激方式交替、持续应激20 d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模型组、姜黄素组(2.5 mg/kg、5 mg/kg、10 mg/kg)、丙咪嗪组(10 mg/kg),每组6只.采用HE染色技术,观察应激大鼠肾上腺结构的改变及姜黄素的作用.通过测定应激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WBC)数量和血清中ACTH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的改变,观察姜黄素的作用.结果:慢性应激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皮质增厚,髓质萎缩,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血清中ACTH和IL-1β含量明显增加.姜黄素组大鼠肾上腺结构变化不明显,外周血WBC数量不同程度增加,血清中ACTH和IL-1β含量降低.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在慢性应激大鼠模型中显示出抗抑郁活性.
作者:陈亮;吕平;潘建春;徐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院在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中,使用自制简易阴道穹隆撑开器的方法,以便在手术中能更好地辨别解剖结构,减少出血和副损伤,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淑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今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14例.股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2例,尺桡骨骨折2例.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Ⅰ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0周.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6例术后半年门诊行髓内针取出.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复位困难的长骨干骨折有效,适用于6~15岁儿童的长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潘骏;汤骏;郭晓山;水小龙;张敬东;张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制备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改良,提高组织芯片制备的质量.方法:使用组织芯片空心蜡模一次性成型的模具,应用改良的组织芯片制备方法以及二次石蜡包埋技术,制作食管癌肿瘤组织芯片,常规病理石蜡切片制备组织芯片,观察实验结果.结果:组织芯片空心蜡模制备成功率达100%.所制备的组织芯片石蜡块内组织芯切片平面整齐,无组织芯倒浮现象.组织芯片切片中组织芯片微组织片阵列整齐,无微组织片皱褶以及微组织片脱片现象.组织芯片常规HE染色后,经病理诊断医生阅片,并与各组织芯原供体石蜡标本常规病理HE染色片进行对照观察,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结论:改良的石蜡组织芯片制备技术简单易学,操作流程容易掌握控制,提高了组织芯片制作的质量,有利于组织芯片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
作者:张可浩;周文君;张坚刚;王青;陈海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T检查往往显示环池完全闭塞.自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我们共收治此类患者23例,虽经积极、规范的治疗,仍存在极高的病死率及伤残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挺前;杜笥凤;王丰;徐强;孙孟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伏安法测定过氧化氢的浓度.方法:采用涂布法制成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pH=7.0 KH2PO-Na2HPO4缓冲溶液中,采用该修饰电极伏安法测定H2O2.结果:该修饰电极对H2O2有着显著的电催化作用,与裸玻碳电极相比,其灵敏度大大提高,在1.2×10-6~1.0×10-3 mol/L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1×10-7 mol/L,将该修饰电极用于医用过氧化氢的测定,相对平均偏差为1.2%,平均回收率为97.6%,结果满意.结论:该修饰电极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寿命长,适合于具有电活性生物分子的测定.
作者:彭春桃;林丽;连国军;马美萍;曹建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与其他肿瘤一样,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它与病毒、环境因素紧密相关,也与生物遗传、化学、物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林少雄;廖志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例1,女,32岁,继发闭经,原发不孕就诊.查体:身高153 cm,体重46 kg,表型智力正常.乳房对称发育,有腋毛,外阴发育正常.
作者:朱燕英;戴美洁;陶志华;陈占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及其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对照组、高糖组、TMP组,分别培养12 h、24 h、48 h,CASY细胞计数仪计数细胞存活率;以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细胞外基质Col Ⅳ及FN的含量.结果:各TMP浓度组之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下培养24 h、48h MCs增殖显著增快(P<0.01),分泌的Col Ⅳ及FN含量增多(P<0.05);与高糖组比较,TMP各组MCs增殖显著减慢(P<0.01),分泌Col Ⅳ及FN减少(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抑制高糖的促增殖作用并能减少系膜细胞外基质的增加.
作者:罗冬冬;汪大望;倪连松;沈飞霞;熊术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在儿童和青年中所占比例较高[1].大部分恶性B细胞淋巴瘤呈CD20高表达状态,利妥昔单抗是针对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准确地识别并与之结合,并通过人体免疫清除这些肿瘤细胞[2,3],然而该药物单独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率仅达到48%[4].
作者:蒋龙翔;俞康;吴建波;沈志坚;谭映霞;胡永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创伤、中毒等原因引起.由于横纹肌溶解,大量肌红蛋白(Mb)经肾脏排泄时极易形成管型并阻塞肾小管,加上其他有毒物质的综合作用,因此常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1].
作者:林小敏;潘慧君;郭静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中卵巢反应性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在本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179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为A、B、C、D四组,A组为48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患者,B组为41例双侧输卵管切除患者,对照C组为50例双侧输卵管阻塞(不伴积水)患者,对照D组为40例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患者,比较4组患者在IVF-ET周期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及其结局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的基础FSH水平、窦卵泡数、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时间、注射hCG日的E2水平、冷冻胚胎数及受精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Gn的用量高于其他三组,其中与C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B两组注射hCG日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少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D组临床妊娠率为28.2%,低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输卵管切除侧卵巢与对侧卵巢相比,窦卵泡数、注射hCG日卵泡数及终获卵数要明显少于对侧(P<0.05).输卵管双侧切除患者中输卵管切除时间≥2.5年侧的注射hCG日卵泡数及终获卵数要明显少于切除时间≤1年侧(P<0.05).结论:输卵管切除术可改善输卵管积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但增加IVF-ET周期中的Gn用量,减少获卵数,降低了超促排卵中卵巢的反应性,并且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进一步降低.
作者:杨海燕;林文琴;赵军招;林金菊;叶碧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个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家系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3个家系共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状细胞瘤18例,17例先后行28次手术,切除30个肿瘤,9例术后复发,8例死亡.结论: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发病早,术后易产生新病灶,复发率、病死率高,预后差,应终生随访.MRI、CT检查是主要的诊断及随访方法,手术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毛晓春;郑伟明;苏志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克隆并分析我国刚地弓形虫三磷酸核苷水解酶(NTPase)的编码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弓形虫RH株的NTPase基因,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转化后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酶切与测序鉴定,并对获得的NTPase基因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弓形虫NTPase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弓形虫NTPase-Ⅱ基因全长1 812 bp,编码的603个氨基酸与Genebank报道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经DNAStar预测NTPase-Ⅱ存在6个潜在抗原表位.结论:成功克隆出序列正确的弓形虫NTPase-Ⅱ基因,为其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沙丹;谭峰;梁韶晖;潘长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A组5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和B组16例慢性腹痛腹泻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并将A组分为二组:A1组显性出血,A2组隐匿性出血.结果:A组检出病变37例,阳性检出率为71.2%(37/52),其中A1组阳性率为83.3%(30/36),A2组阳性率为43.8%(7/16),B组检出病变3例,阳性检出率为18.8%(3/16).A组和B组、A1组和A2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1).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平均为457 min(373~668 min),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为82.4%,1例患者出现胶囊嵌顿,其余胶囊排出体外时间平均为59.1 h(18~170 h).结论: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检查阳性率高,特别是有明显出血者,应作为首选检查.而对慢性腹痛腹泻的阳性发现率较低.
作者:夏宣平;陈浩;王文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