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间CVVH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杨俊;李小庭;罗显荣;谢晓萍;文新芳;柯凌

关键词:肝移植, 急性肾功能衰竭, 日间CVVH
摘要:目的 探讨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日间CVVH治疗后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肝肾功能变化及副作用情况.结果 日间CVVH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改善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日间CVVH是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选择.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蛋白原临床研究进展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一种重要的血浆糖蛋白,由肝脏合成,属于Ⅱ类肝急性时相蛋白,在机体受损时,其浓度成倍增高.FIB的准确测定对疾病的诊断、愈后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纤维蛋白原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莹;曹军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中呼吸道症状与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例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检查及鼻部检查正常,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行24 h食管pH监测,记录患者反流与呼吸道症状;记录24 h食管pH<4的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长反流时间,Demeester积分,计算总、立位、卧位pH<4的时间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并与健康对照组(12例)进行比较;并利用症状相关概率(symtom association probability,SAP)分析症状与反流的相关性.对Demeester总积分≥14.72,和(或)症状与反流SAP≥75%者进行相应抗反流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6例,24 h食管pH监测中SAP≥75%有17例,根据Demeester总积分≥14.72及SAP≥75%有26例诊断为GRED,对确诊的26例经12周抗反流治疗,反流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完全缓解的15例,8例明显减轻.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GER是非典型的GERD中呼吸道症状发生的重要因素;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GERD中以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为主;24 h食管pH监测结合症状相关性分析是诊断非典型GERD的重要手段;抗反流治疗对此类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熊毅敏;王一鸣;徐维田;郑国荣;许桦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食道结核临床诊治2例报告

    结核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其中肺是常见的器官,其次是纵隔、脊柱等,食道虽位于身体中容易发生结核部位的附近,但食道结核(esophageal tuberculosis)临床上非常罕见,极易误诊与漏诊.本文报告2例由病理证实为食道结核的诊疗经过.

    作者:王丽姣;冷明芳;周国华;陈叶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目前,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均认为进行早期血肿清除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1],但进行血肿清除术的时机尚有待探讨.作者科室于1997-10/2007-10月进行急性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就超早期和早期微创手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鞠波;于建敏;孙彦波;段英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福建省2015年卫生人力预测

    目的 为福建省制定卫生人力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人力人口比值法,对福建省2015年卫生人员量进行了预测.结果 预测2015年福建省卫技人员人数将达到109 774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为2.84人.结论 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卫生人员的数、质量.

    作者:吴爱平;陈锦华;黄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战区总医院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 提高战区总医院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的能力.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遂行抗冰救灾、抗震救灾、援外医疗、化学武器挖掘作业卫勤保障任务的实践.结果 明晰了战区总医院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的特点与对策.结论 设置并不断完善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预案、强化技能训练,是提升战区总医院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唐甫斌;曹孝东;张璧;李丽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对尿路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尿道内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肾区不适等临床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慢性感染[1].定量的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2],但从尿液标本留取到获取检验报告约需3~4 d,对临床诊断不能迅速及时给出参考意见.

    作者:罗剑;孙朝晖;甘燕玲;马丽颜;符玉文;黄立丽;杨至宜;杭建峰;石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核性结节性红斑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反复出现四肢红斑两月,膝关节痛伴发热1月就诊.两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四肢皮肤结节性红斑,无疼痛、破溃,可自行消退,在外院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血沉74 mm/h,RF、ASO阴性.

    作者:陆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31I内照射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液成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放射性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时,辐射对患者血液成分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0例健康人、128例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3个月血液成分进行检测并分析研究.结果 131I治疗后7天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t=-40.177,t=-4.363,P<0.01 );白细胞计数升高(t=4.281,P<0.01),其中粒细胞明显升高(t=10.114,P<0.01);淋巴细胞显著降低(t=6.667,P<0.01),其余检测项目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个月患者血液成分所有检测项目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用131I治疗甲亢时,辐射对患者血象有一过性轻微影响,随时间推移,血象各项指标均可恢复正常.

    作者:张王峰;叶常青;袁梦晖;蒋仁晶;徐文斌;卢受强;李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DK2蛋白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e protein dependent activating enzyme 2, CDK2)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2008年胆管细胞癌存档蜡块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另取胆管细胞癌周围正常组织5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中CDK2蛋白的表达,利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各组中CDK2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 胆管细胞癌中CDK2蛋白呈高表达,对照组中CDK2蛋白呈低表达,两组CDK2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K2蛋白在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胡逸林;张端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日间CVVH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日间CVVH治疗后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肝肾功能变化及副作用情况.结果 日间CVVH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改善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日间CVVH是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选择.

    作者:杨俊;李小庭;罗显荣;谢晓萍;文新芳;柯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依托咪酯复合琥珀胆碱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麻醉中的应用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是利用现代麻醉技术,使患者在安睡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接受电休克治疗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2008-01-12月,作者将依托咪酯复合琥珀胆碱(司可林)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麻醉2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群华;杨仲利;李逸鸿;陈宁芳;郑莉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制品中SDS残留量的测定

    目的 应用吖啶橙分光光度法来检测HBV DNA疫苗双质粒制剂中的十二烷基硫酸(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残留量.方法 将SDS标准品按不同浓度与吖啶橙混合作用后,经甲苯萃取,再测定A499值,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样品的A499值,求出其SDS浓度.结果 SDS浓度在0~0.0032%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而SDS浓度在0~0.0064%的范围,曲线的相关系数r仅为0.96.因此,应采用在0~0.0032%的范围的标准曲线.待测样品三批制剂的SDS残留量均小于0.002%,表明制剂的SDS残留合格,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结论 建立了检测HBV DNA疫苗双质粒制剂中SDS残留量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的终产品质量控制及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庆洲;饶桂荣;杨富强;陈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45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技巧的提高,VATS已涉及胸外科的各个领域,包括纵隔肿瘤的切除[1-2].作者2001/2008年行VATS纵隔肿瘤手术45例,现对VATS纵隔肿瘤切除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方法等进行探讨.

    作者:张倬;张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方法 选择父亲为HBV携带者而母亲无任何HBV 感染标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的HBV感染标志并分析父亲与婴儿所携HBV S基因同源性,对受染新生儿实施免疫预防方案,1年后检测HBV表面抗体并评价免疫效果.结果 16例婴儿出生时在脐带血中检测出HBV感染标志.对父亲与婴儿所携HBV S基因第451~660位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同源性在98~100%之间,并检出488、491、494、530、546、581位核苷酸变异导致112、113、114、126、131、143位氨基酸替代.随访10名婴儿,9名在实施免疫预防后1年HBV表面抗体阳转,其中126位氨基酸变异株感染的2名婴儿HBV表面抗体滴度低且同时可检出表面抗原.结论 存在HBV的父婴传播途径;免疫预防后受染子代表面抗体阳转率为90%,感染HBV126位氨基酸变异株的子代保护性抗体低下.

    作者:王珊珊;唐博恒;刘金华;苏建新;李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提高南海应急卫勤保障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目的 寻求提升南战区南海海战战时卫勤保障能力的途径.方法 理论循证与实践分析.结果 提出了围绕南海海上作战与海战伤特点的战区卫勤保障科研、训练思路.结论 针对南海战时特点,增强南战区的使命意识、注重实战演练、完善制度规范、加强装备科研、强化技能训练,是提升南战区海战战时卫勤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灵杰;谢培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NgR受体复合体介导中枢神经再生抑制机制研究

    如何促进受损神经再生,尽可能地恢复神经功能,是世界神经科学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从中枢神经髓鞘相关抑制分子,抑制分子受体(Nogo receptor,NgR),细胞内信号传导路径等环节,阐述抑制分子引起神经再生失败的分子机制.

    作者:范有明;崔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甲泼尼龙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应用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应用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效果.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四组:A组为低分子右旋糖酐组、B组为甲泼尼龙组、C组为甲泼尼龙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组、D组为空白组.四组均采用油酸静脉注射诱发脂肪栓塞综合征,A组、B组、C组在静脉注射油酸前均接受相应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观察四组动物各个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变化、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等指标.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各用药组对脂肪栓塞综合征都有预防作用,C组效果优于A组、B组;B组效果优于A组.结论 甲泼尼龙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应用能阻断脂肪栓塞综合症的某些病理生理环节,可以用于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

    作者:吴璐锋;蔡贤华;刘曦明;黄继锋;韦涛;陈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DRB1)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性,评估易感基因与AIH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已确诊的38例AIH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析. 结果携带HLA-DRB1*04和HLA-DRB1*03等位基因的AIH患者出现频率(18.42%和14.4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31%和4.87%,χ2分别为9.52和7.40,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HLA-DRB1*05等位基因在AIH患者中出现等位基因频率(5.76%)低于健康对照组(14.63%),两组相比差异同样有显著性(χ2=5.89,P<0.05).携带其他等位基因的患者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中两组间出现频率虽有不同,但经较正P值后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HLA-DRB1*04和HLA-DRB1*03等位基因在AIH患者中出现的频率与临床肝硬化的表现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结论 HLA-DRB1*04和HLA-DRB1*03等位基因与AIH有一定相关性,HLA-DRB1*05可能为AIH的抗性保护基因.基因型的检测有助于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

    作者:张利方;郑山根;李芳;石莉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检查的结果分析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的珠蛋白合成障碍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在胎儿期死于宫内或出生后几年夭折,个别重型患者终生依赖输血维持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为了解本地区地贫的发生情况和基因分布,作者对11 565例地中海贫血检测的筛查及基因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胡志恒;石玉玲;李林海;陈建芸;黄秀娜;全静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