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频电流治疗腕管综合征1例

倪佩琦;董海欣;王汛;邵蓓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 神经电图, 肌电图, 中频电流
摘要:患者,女,43岁,感觉不持续的腕部不适3个月,桡侧三指半麻木,疼痛,有麻醒,醒后行甩手或搓手等活动后好转,于2005年10月21日来我院就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腺苷受体拮抗剂对小鼠空间记忆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腺苷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咖啡因、腺苷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DPCPX及腺苷A2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SCH58261对小鼠空间记忆的影响.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65只,分成咖啡因低剂量组(10mg/kg,n=15)、咖啡因高剂量组(50 mg/kg,n=15)、DPCPX组(5 mg/kg,n=10)、SCH58261组(5 mg/kg,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5).每日4次训练结束后立即腹腔注射给药.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定位航行的潜伏期和空间探索指标,评价实验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①咖啡因小剂量(10 mg/kg)组分别与高剂量(50 mg/kg)组和对照组相比,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空间搜索试验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显著增多.②DPCPX和SCH58261对小鼠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试验的潜伏期和空间探索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腺苷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咖啡因小剂量能够提高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而单用腺苷A1或A2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对空间学习记忆并无明显影响,小剂量咖啡因对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可能存在腺苷以外的调节机制.

    作者:周赛君;何金彩;陈江帆;舒丹;朱美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产时羊水乳酸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

    胎儿窘迫是产科医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普遍认为胎儿窘迫是胎儿及新生儿脑损害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至少7%~15%围产儿死亡和儿童神经损害是由于分娩时胎儿窘迫所致.

    作者:梅春美;陈健;吕杰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相关因子的检测

    目的:探讨瘦素在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α 1-酸性糖蛋白(RA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疲分析(RIA)法分别检测63例女性R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瘦素的水平,并与RAG、TNF-α、CRP等作相关分析.同时按有无活动、有无治疗及病程(分<5年和>5年)等分组分析.结果:63例女性RA患者瘦素含量为(13.18±2.29)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92±1.91)μg/L(P<0.01).血清瘦素水平与RAG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瘦素水平在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按接受治疗情况分治疗前、未使用强的松、加用强的松三组比较瘦素水平,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程<5年组瘦素含量为(17.38±2.29)μg/L,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的(9.55±2.09)μg/L(P<0.05).结论:女性RA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AAG存在相关性,但与病情活动等其他因素无关,推测瘦素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炎症细胞因子,在RA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朱丽青;赵秘胜;张文辉;朱小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单精子卵浆内注射应用于前周期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和低受精的治疗结果

    目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完全受精失败和低受精随后周期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的临床结果.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5月,30例IVF完全不受精和12例IVF低受精不育夫妇分别在随后周期采取38个周期(A组)和17个周期(B组)ICSI治疗,同期因男性因素行第1周期ICSI治疗的281个周期作为对照(C组),比较三组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三组间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显著性;A组的胚胎种植率为14.3%,明显低于B组和C组(29.5%和26.0%,P均<0.05).结论:IVF低受精患者在随后周期改行ICSI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IVF完全受精失败患者随后周期改行ICSI的胚胎种植率较低,表明其完全受精失败至少部分原因是由于卵子异常而导致胚胎发育潜能的下降.

    作者:周玮;黄学锋;周颖;张巍;肖仕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状腺钙化病灶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作用

    甲状腺结节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部分结节可以发生恶变,鉴别良恶性结节对于治疗措施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已广泛应用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部分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病灶.笔者总结了本院2003-2006年间甲状腺结节患者经彩超检查发现的钙化病灶情况,探讨钙化病灶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作用.

    作者:曾勇;潘永海;吴成亮;邵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复位中的应用

    各种关节脱位手法复位要求有良好的肌松,以往采用区域神经阻滞、镇静加短效肌松剂等方法完成手术.但臂丛阻滞有3%~30%阻滞不全[1],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会感到紧张和恐惧.

    作者:陈爱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妇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的原因探讨及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接受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逐渐增大.妇女在60岁以后即进入老年期,由于老年患者多种器官出现衰老和退化[1],同时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风险,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作者:徐洁;周爱妹;黄盈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主体性德育理论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给教育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高校中的具体体现,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维度和思路.

    作者:吕一军;张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兔基底动脉痉挛模型的动态评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显示免基底动脉的结果,为建立兔脑血管痉挛(CVS)动物模型奠定新的评价方法.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25只,分为对照组(5只)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20只),制备模型.按25 mg/kg氯胺酮加复方氮丙嗪针肌注麻醉后,经耳后中央静脉穿刺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Omnipaque 300 mgI/ml).使用GE Lightspeed pro(16层)多层面螺旋CT扫描仪进行兔基底动脉扫描,视野(FOV)9.6 cm,图像后处理工作站ADW4.2版本,原始图像三维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VR)和大密度投影(MIP).结果:25只大耳白家兔行基底动脉MSCTA检查,成功率达100%;根据MIP测得实验兔SHA前基底动脉长径平均17.2 mm,横径平均1.56 mm;YR测得实验兔SHA前基底动脉长径平均17.0 mm,横径平均1.30 mm;本实验同时获得了SHA后免基底动脉痉挛的动态变化.结论:MSCTA是动态评价活体动物CVS模型的新方法.

    作者:陈伟建;王小同;杨运俊;谭显西;钟鸣;王勇;诸葛启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教考分离的实践与思考

    所谓教考分离,是指对课程的授课环节与考试环节实施分离的教考机制.目前大很多高校还是实行任课教师自己教学、自己命题、自己阅卷的传统模式,这种考试具有比较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必须制定统一的考试标准,使考试模式统一化、标准化,以监控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卢丽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成分斑块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成像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16层多层螺旋CT(MD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CCA)对不同成分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相关性,并评估MD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检查时间间隔1个月的MDCT冠状动脉成像和CCA齐备的影像资料,对发现的斑块根据成分划分为完全钙化斑块、混和性斑块和软斑块.以病人为单位根据斑块性质分别计算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以CCA与HDCT评价完全钙化斑块、混和性斑块及软斑块三者之狭窄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0.854,0.773,总体相关系数为0.610.以病人为单位,16层MDCT判断冠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1.3%、80%、91.30%,80%;按完全钙化斑块,混和性斑块,软斑块则分别为83.33%、77.78%、45.45%,95.4%;100%、100%、100%、100%;90.91%,91.30%、90.91%、95.45%.结论:MDCT冠状动脉造影对混合型斑块及软斑块造威的狭窄程度能作出较可靠的判断,但易过度评价钙化斑块的狭窄程度.16层MDCT冠脉成像基本上能满足冠心病对可疑或中、低风险病人筛选性初步诊断的需要.

    作者:余苔痕;吴恩福;姜亿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电图对不同性别左心室肥大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不同性别左心室肥大(LVH)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112例ECG诊断为LVH患者根据ST-T改变分成劳损组,早期劳损组和正常组,对比ECG与超声心动图(UCG)指标在男女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UCG(+)与UCG(-)与ECG电压关系及男女性别的区别. 结果:劳损组与早期劳损组男女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劳损组电压与UCG指数有很大的相关性,而女性则无相关性.结论:男性患者ECG的QRS电压结合ST-T改变对LVH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对女性的准确性则较差.

    作者:孙丽卿;张怀勤;管丽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气胸5例原因分析及预防

    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逐渐用于重危病人抢救、血液透析、化疗、稳定状态输液、胃肠外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等领域.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置管时间长、创伤少、痛苦小、合并症少等优点.但由于锁骨下静脉在解剖上邻近许多重要结构,穿刺时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及合并症,应予注意.本科2007年3月以来行锁骨静脉穿刺置管术80例,其中并发气胸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雪真;陈宇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苦瓜蛋白对H2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因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迄今为止,人们已成功地从苦瓜中提取了数种蛋白质,其中MAP30(Momordica anti-HIV protein of 30 kD)为1990年Lee等[1]从苦瓜的种子及果实中纯化得到的碱性蛋白.

    作者:叶爱芳;尹丽慧;熊术道;吴建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黄芪地黄汤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黄芪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HSPS)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GMC)增殖的影响及IL-6、TNF-α水平变化.方法:收集HSPN 80例,随机分成两组,西医组40例,中西医结合组40例(西医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黄芪地黄汤),并建立正常儿童对照组30例.用药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患儿缓解半并测定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对rGMC增殖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的IL-6、TNF-α水平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3个月疗程后,中西医结合组总缓解率为87.5%,西医组疗效总缓解率为60%,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组IL-6水平基本降至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TNF-α水平有下降,西医组IL-6及TNF-α水平仅略有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及P<0.0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体外培养rGMC的OD值相比,治疗前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均有增高(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无差别,而西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有效地下调IL-6、TNF-α水平,减少系膜细胞增殖,黄芪地黄汤的疗效可能与减轻系膜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林瑞霞;杨青;陈敏广;庄捷秋;陈晓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冰片对卡马西平在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

    目的:观察冰片对卡马西平(CBZ)及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ECBZ)在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CBZ和冰片灌胃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血浆和脑、心、肾、肝、脾、肺、脂肪、骨骼肌等组织中CBZ及ECBZ的浓度,并计算有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合用冰片使CBZ在脑、肺、肝、脾等组织前60min内的含量明显增高,在血浆、脑、骨骼肌、脾、脂肪组织的相对摄取率(Re)和峰浓度比(Ce)均大于1.ECBZ在血浆、心、脑、肝、肾、脾、肌肉、脂肪组织前60 min内的含量也明显增高,在脑、骨骼肌、脾、脂肪组织的Re和Ce均大于1.结论:冰片可提高CBZ和ECBZ在小鼠各组织中分布的靶向性.

    作者:周红宇;陈醒言;黄成坷;蒋文高;胡国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产出的计量分析

    科技论文是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载体,是反映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某个地区、某个单位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和质量评价,可以衡量该地区或单位的科研水平及综合实力,为发现和培养人才提供客观依据,为确定重点学科、制定科研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赵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主动脉食管瘘尸检报告并文献分析

    主动脉食管瘘(Aortoesophageal fistula,AEF)是一种少见且预后凶险的疾病,发生率约为2%,由法国Dulreuil于1818年首次报告[1].

    作者:叶光华;喻林升;张益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穿通支原体阳性胃癌组织超微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感染穿通支原体(Hpe)后其超微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对53例胃癌患者的血液和肿瘤组织进行Mpe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取5例Mpe检出阳性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以及5例Mpe阴性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在电镜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53例胃癌患者中17例检出阳性(32.1%,17/53),与非肿瘤对照组(1.6%,1/6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现Mpe检出阳性胃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表现为部分癌细胞间连接稀疏,细胞膜溶解缺损,线枉体空泡变性,内质网扩张,少数细胞溶解坏死,而凋亡现象减少;在Mpe检出阴性的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未能见到Mpe颗粒,见肿瘤细胞正常凋亡.结论:胃癌患者中穿通支原体检出率显著增高,穿通支原体阳性肿瘤组织电镜下见溶解坏死.

    作者:黄颖鹏;方周溪;黄金伟;周丽萍;蓝升红;温秀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质溶解素-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人群基质溶解素-1基因启动子1612 5A/6A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05例对照的基质溶解素-1基因启动子序列.结果:①基质溶解素-1基因启动子1612 5A/6A多态性的三种基因型(5A/5A、5A16A、6A/6A)符合Hardy-Weinberg分布.②与对照组相比,心梗组的基质溶解素-1基因5A/5A和5A/6A基因型较多见,差异有显著性,P<0.01.⑦基因型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5A/5A或5A/6A基因型携带者患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是6A/6A基因型的3.050倍(95%可信区间:1.653-5.627).结论:基质溶解素-1基因启动子1612 5A/6A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急性心肌梗死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5A等位基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高秋琦;徐力辛;陶志华;张怀勤;陈述开;林锡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