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2例临床分析

吴叶健

关键词:新生儿, 梅毒, 临床
摘要: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于新生儿期发病者为早期梅毒,我科自1998年~2002年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镁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我们自2000年2月~2003年6月采用静脉性注射硫酸镁作为首选药物治疗各型尖端扭转(TorSades如de Pointes,Tdp)室性心动过速7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吴小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网织血小板与P-选择素的测定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s)和P-选择素检测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56例cITp患者全血中RPs百分率和绝对值以及p-选择素水平,观察其在cITP中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正常组RPs%为(7.72%±3.06%),RPs绝对值为(13.34±7.48)×109/L,P-选择素水平为(6.78%±2.15%).②cITP组RPs%及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Ps绝对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c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RP%呈负相关,r=-0.405,P<0.01,血小、板计数与P-选择素之间无相关性,RPs%及RPs绝对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产板巨数目间无明显相关性.④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RPs%明显下降,P-选择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血小板上升前,首先出现RPs%上升,p-选择素下降,此后随着血小板的持续上升,RPs%及P-选择素均逐渐下降.结论:RPs%、RPs绝对值和RP-择素水平能反映cITP患者骨髓血小板的生成活性及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破坏状况;在治疗中动态观察RPs%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预测激素对cITp的疗效.

    作者:姚荣欣;陈慧;高宝辉;何牧卿;林颖;金栗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癌

    目的:观察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98例肝癌,采用OUR-OGD型三维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体部伽玛刀),单次剂量5~7Gy.结果:治疗结束后3~6个月复查AFP和CT,CR+PR=79.3%.结论:该技术是治疗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的一种理想模式.

    作者:沈洁;陈坛舟;金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L-精氨酸脂质体对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Arg)脂质体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低氧高二氧化碳4 w组(HH组)、低氧高二氧化碳加L-Arg4w组(LA组)和低氧高二氧化碳加L-Arg脂质体4 w组(LL组).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匀浆eNOS活性,用液体闪烁仪测定[3H]-瓜氨酸的生产量,计算肺动脉总一氧化氮舍酶(tNOS)的活性,组织原位杂交观测肺细小动脉eNOS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HH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和右心室重量与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比(RV/LV+S)均高于NC组,LL组均明显低于LA组与HH组.②HH组的肺组织匀浆tNOS含量明显高于NC组(P<0.01),LL组高于LA组(P<0.05),而LA组与HH组无明显差异.③HH组的肺动脉tNOS活性显著高于NC组(P<O.01),而LL、LA、HH三组的tNOS活性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④HH组的肺细小动脉eNOSmRNa的平均吸光度值低于NC组(P<0.05),LA组高于HH组(P<0.05),而LL组明显高于HH组和LA组(P均<0.01).结论:L-Arg脂质体较L-Arg有更明显的降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压和减轻右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Arg脂质体促进L-Arg的跨膜转运有关.

    作者:黄虹;王心珉;范小芳;毛孙忠;胡良冈;骆建峰;龚永生;唐朝枢;庞永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免疫组化S-P法操作1010例病理切片体会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繁多,正确选择染色方法对免疫组化技术的普及和开展至关重要.S-P方法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因其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价格较低而在我国逐渐普及.近年来,我科共做了1010例免疫组化,结果较稳定,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群姬;朱启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红素氧合酶-1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红素氧舍酶-1(HO-1)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4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C)组、肺缺血再灌注(IR)组、肺缺血再灌注+氯铁血红素(H)组和肺缺血再灌注+锌原卟啉(Z)组.各组在缺血前后,再灌注1 h、2 h、3 h分别抽血检测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浓度,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测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数(IAR)、HO酶活力并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C组相比,IR组COHb浓度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H组这种趋势更加明显,Z组升高较缓和;IR组W/D、IAR升高,H组下降而Z组明显增加;IR组HO酶活力增加,H组上升更加显著而Z组明显降低;超微结构显示H组较IR组损伤减轻而Z组加重.结论:HO-1诱导可能通过一氧化碳(CO)介导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周伟斌;王万铁;徐正祄;倪世容;陈锡文;方周溪;潘雪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乙肝基因疫苗保护性和加免效果观察

    为观察乙肝基因疫苗免疫的持续时间及加免效果,我们对274例有乙肝基因疫苗接种史和47例应用乙肝基因疫苗加免的儿童进行乙肝血清学指标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徐志伟;李伟;陈益平;卢朝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Sysmex XE-2100定量分析网织红细胞的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以下称XE-2100)定量分析网织红细胞(reticuloeyte,RET)的性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XE-2100的线性、稳定性、精密度、准确度及携带污染率等各方面评价性试验观察其性能,并与Coulter STKKS(以下称STKS)和手工法相比较,同时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XE-2100计数RET在7.33×109/L~543.7×109/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短期稳定性试验表明,RET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 h对其检测结果无影响;长期稳定性试验提示标本放置在4℃其稳定性佳,22℃次之,37℃稳定性差.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试验显示其检测RET的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0.77%和3.22%;携带污染率为0.78%;XE-2100和手工法测定RET结果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3,P<0.05).ROC曲线显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8%和92.5%.结论:XE-2100检测RET具有简便、快捷、精密度高、准确性好、线性范围宽、检测参数多等优点;除大血小板外,脂浊黄胆、含异淋、小红细胞的标本均未见对仪器产生干扰.

    作者:李宝青;舒旷怡;赵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生儿体外循环术一例

    患儿,女,21天龄,体重3kg.出生后5 d因呼吸困难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而入院,应用人工机械呼吸机支持治疗16 d,脱机困难.体征:胸骨左缘第2、3、4肋间均可闻及Ⅲ级左右的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并可扪及收缩期震颤,肺动脉第二音明显亢进,两肺干、湿罗音.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心胸比率0.71.心电图示左室肥大.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74 mmHg.

    作者:王胜利;杨美高;赵曙光;杜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子宫畸形4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畸形对妊娠和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产科处理积累经验.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3月间在我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子宫畸形孕妇43例作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正常子宫分娩6740例为对照.结果:子宫畸形组早产率、剖宫产率、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胎盘滞留、围产儿并发症等明显升高与增多,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畸形产科并发症多,应引起足够重视,推广产前检查,提高妊娠前和妊娠早期畸形子宫的诊断率.

    作者:唐云炳;陈益鲁;孙静;王玉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频复发肾病综合征的因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135例频复发型肾病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总结研究.结果:频复发率为33.2%(162/488),其中随访3年以上的135例中7岁以前发病占71.1%(96/135),激素初治后6个月内复发的占91.1%(123/135).肾活检病理改变以微小病变为主(66.7%,30/45),系膜增生性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少见.联用静脉冲击环磷酰胺(CⅨ)治疗后复发次数由治疗前的(6.80±3.30)次/年减少至治疗后的(1.27±1.92)次/年(t=17.18,P<0.01).末次随访时未复发108例(占80.0%),非频复发17例(占12.6%),频复发10例(占7.4%),无一例发生激素耐药、肾功能减退和死亡.结论:小儿频复发性肾病预后良好,病理改变以微小病变为主,早期复发是频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CTX能减少复发次数.

    作者:杨青;杨宇真;庄捷秋;林瑞霞;王哲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成人急性白血病细胞三色流式细胞术的免疫分型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急性淋系白血病细胞均表达淋系抗原,46.7%和11.1%的成人ALL细胞表达CD13和CD33;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均表达髓系抗原,M3中只有1例表达CD34,HLA-DR均无表达;同时AML中有12例表达淋系抗原CD7,21例表达CD10;197例急性白血病中有11例(占5.6%)为杂舍型急性白血病(HAL),其中有6例B/M型.结论:CD45/SSC设门方法能排除骨髓中正常细胞的干扰,免疫表型的检测和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明确诊断有帮助.

    作者:章圣辉;俞康;吴建波;高申孟;沈志坚;蒋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剂量阿糖胞苷预防儿童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糖胞苷预防儿童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作用及毒副作用.方法:诱导完全缓解(CR)后,5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连续三次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随后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B组23例,治疗方案同A组,但阿糖胞苷(Ara-C)为常规剂量.结果:HDAra-C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阿糖胞苷热和药物性皮疹.继发性感染主要为败血症12例次,深部真茵感染4例次,支气管肺炎4例次.随访6~96个月,A组GNSL发生率为3.13%(1/32),B组为26.09%(6/2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R后连续三次HDAra-C,结合HDMTX的使用,能较好地防止高危型急淋患儿CNSL的发生.但应注意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尤其是深部真茵感染.

    作者:李原;王菊香;钱江潮;周海霞;阮积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细胞凋亡和Fas/FasL系统在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基因调控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1 h、3 h和5 h组.复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TUNEL法观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以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细胞Fas/FasL系统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组织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尤其是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Fas及FasL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达明显上调(P均<0.01).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与Fas、FasL蛋白和Fas及FasL mRNA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59,0.747,0.731,0.759;p均<0.01).结论:肺组织细胞凋亡和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作者:倪世容;徐正祄;王万铁;周伟斌;陈锡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2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于新生儿期发病者为早期梅毒,我科自1998年~2002年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叶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尿道的MRI形态

    目的:探讨MRI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有SUI症状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行MRI扫描,比较静态和应力状态下膀胱尿道的活动度及形态改变,测量两种状态时膀胱尿道连接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及距离差(即下移度),患者同时行尿动力学和其他临床检查并确定临床诊断.结果: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UI)15例中13例应力状态下膀胱尿道连接点下移至耻尾线以下,下移距离(9.44±1.89)mm,其中2例可见后尿道呈漏斗状开放;6例非GSUI和18例正常对照者下移距离分别为(6.33±1.57)mm和(5.3±1.36)mm,但膀胱尿道连接点均位于耻尾线以上,前者与后二者比较P<0.001,后二者之间P>0.05.结论:MRI作为SUI影像诊断方法操作简便,影像清晰直观,具有非侵入性特点.

    作者:陈映鹤;毛传万;周云新;何有华;张磊;陈志勇;杨世坤;虞志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真菌性气管-支气管炎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真菌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理学特点、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方法:报告一例由肺曲霉菌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炎,并结合文献综述,分析该病人的病理学和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结果:真菌性气管-支气管炎早期临床表现为干咳和进行性的呼吸困难,体征上不典型,早期X线检查正常,但病理形态比较有特征,有两种表现:一种为由坏死组织、渗出液和真菌茵丝组成的伪膜侵犯气管、支气管壁全周,或黏液/霉菌栓完全堵塞气管腔.另一种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壁上单个或多个稀疏的真菌茵斑,随病情进展,真菌穿透支气管壁到临近的肺实质引起肺炎、脓肿或侵犯肺动脉.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对免疫力低下并怀疑此病者都应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获得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栓和坏死物进行培养和组织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作者:徐红蕾;李玉苹;叶君如;邢玲铃;王良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P53、Fas、Bcl-2基因在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P53、Fas、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尖锐湿疣和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24例尖锐湿疣、46例宫颈癌、22例宫颈糜烂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P53、Fas和Bcl-2基因产物.结果:三种基因蛋白在尖锐湿疣组和宫颈癌组的表达程度和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糜烂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尖锐湿疣组和宫颈癌组之间在P53的表达程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Fas、Bcl-2基因表达与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的发病均有密切关系.

    作者:夏克栋;林巧爱;董海艳;张丽芳;胡芸;董缪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糖尿病烫伤大鼠血糖变化及其与创面皮肤组织糖含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二度烫伤后血糖变化及其与创面组织糖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清洁级大鼠,分成正常组(n=24)和枸橼酸-枸橼酸钠镁液配置成2%浓度(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n=24),造成10%体表总面积(TBSA)的浅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伤后1、3、5、7、10 d和14 d创面皮肤组织块样本,采用生化技术测定血糖浓度和创面皮肤中的糖含量;并对创面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皮肤组织创面中局部的糖含量与血糖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糖尿病大鼠浅二度烫伤创面中局部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创面呈现延迟愈合或者加深不愈.结论:糖尿病大鼠局部创面组织糖含量增加与血糖变化密切相关,而创面局部糖含量的增加与创面愈合延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作者:张鹏;乔亮;林才;陆树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0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鼻咽分泌物病毒病原检测

    目的:总结2003年春季温州地区30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鼻咽分泌物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分析比较各个年龄组和各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检出情况.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3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而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取其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七项呼吸道病毒抗原,分析其结果.结果:306例患儿送检标本,阳性190例(占62.1%).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55例(占81.6%)、腺病毒(ADV)4例(占2.1%)、流感病毒A型(ⅣA)5例(占2.6%)、流感病毒B型(ⅣB)2例(占1.1%)、副流感病毒Ⅲ型(PⅣⅢ)19例(占10%)、RSV和ⅣA混合感染3例(占1.6%)、RSV和PⅣⅢ1例(占0.5%)、RSV和PIV 1例(占0.5%).结论:今年春季温州地区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RTVIII次之.在各自组别中0~6个月年龄组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的病毒检出率高,分别为67.1%和70.1%.

    作者:陈小芳;董琳;周晓聪;郑雯洁;王秀娣;李昌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