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新;马永松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妊高征的关系. 方法:对52例妊高征患者(观察组)及100例正常产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CE基因的缺失/插入多态性. 结果:观察组的缺失型纯合子(DD型)ACE基因占65%,高于对照组的16%;观察组的缺失型(D型)ACE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为75%,亦高于对照组的33%(P<0.01).结论:妊高征的发病与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有关.
作者:洪卫;林向阳;徐玉兰;王楸;胡燕;陈云琴;帅茨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肺曲菌球病是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的常见类型,发病率低,临床上常常误诊.笔者收集本院1992年1月~1999年6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曲菌球病13例,报告如下.
作者:谢于鹏;孙成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女,33岁,因右上肢疼痛、麻木、乏力八个月,并逐渐加重于1998年6月来我院求治.查体:右手尺侧感觉减退,小鱼际肌群萎缩,夹纸试验阳性,右肩关节超外展试验阳性,右腋窝触及一个6cm×8cm包块,边界欠清,质软,有乳腺叶感,但与同侧正常乳房无相连.追问病史,患者在每次月经前右腋窝部均有胀痛感,且右上肢疼痛、麻木、乏力加重.月经过后症状减轻.初步诊断:右腋窝副乳腺并右臂丛神经卡压.决定手术切除.术中见副乳腺位于右侧腋窝内上方,基底部与腋神经鞘呈索条状粘连,经仔细分离后顺利切除整个副乳腺.术后病理报告:良性乳腺腺体组织及脂肪组织,偶见乳腺导管.确诊为右腋窝副乳腺,右臂丛神经卡压.术后6个月随访,右上肢疼痛、麻木消失,感觉恢复正常,小鱼际肌群已趋丰满.
作者:任加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对214例妊娠24~34周的妇女进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阳性者再作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随访妊娠结局. 结果:GDM组胎婴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应对全部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确诊为GDM孕妇应给予治疗与监测.
作者:耿筱虹;林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波依定)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39例,予以口服波依定5~10mg/d,疗程4个月,监测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糖、肾功能.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P<0.01);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PWT)均减少(P<0.05);但血脂、血糖与肾功能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非洛地平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章小新;马永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氩激光治疗口腔疾病的疗效.临床资料:采用氩激光治疗各种口腔疾病396例,其中牙体缺损修复177例,修补后随访9~12月均无树脂脱落;前牙慢性根尖周病74例,随访6~9月未见复发;粘液腺小囊肿30例,复发口疮23例,扁平苔藓14例,乳头状瘤35例,小血管瘤8例,随访6~12月,除3例小粘液腺囊肿复发,其余均治愈;舌系带过短20例,牙龈增生10例,渗血5例,效果均满意.结论:氩激光治疗口腔疾病具有疗效好、安全、使用方便等优点.
作者:金向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五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链霉素和大观霉素)联用氯霉素时的急性毒性.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五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单用及和氯霉素联用各组的中毒症状和死亡率;通过对大鼠呼吸的影响,观察丁胺卡那霉素联用氯霉素增毒作用.结果:五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氯霉素联用时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1);丁胺卡那霉素与氯霉素联用组呼吸停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所试五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用氯霉素时均可出现明显的增毒作用.
作者:林丹;王爱华;胡国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小儿咽喉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技术检测35例小儿咽喉乳头瘤组织和10例小儿声带小结(对照组)组织HPV6、11、16、18、33五个型别的DNA.结果:乳头瘤组织HPV感染率为91.4%(32/35),其中HPV6型检出率为54.2%(19/35),HPV11型感染率为25.7%(9/35),多重型别HPV6+11感染率为11.4%(4/35);HPV16、18、33三型均为阴性,对照组各型均阴性.两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小儿咽喉乳头瘤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以HPV6型感染为主.
作者:陈波蓓;包其郁;张丽芳;张洪勤;项松洁;高金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原发性肠系膜上血栓形成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因不明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早期诊断困难.我院1998年收治2例,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劲节;虞冠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疗效、移植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移植后的植活证据及微小残余病灶检测等问题.方法:2例行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5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采用CsA+MTX预防GVHD;PGE1+潘生丁预防HVOD;以APOB、SM7和D1S80三个位点多态性分析作为植活证据;以bcr/abl、AML1-ETO融合基因或IgH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指标.结果:2例Allo-BMT均证实植活,并MRD检测标志性基因检测转阴或表达减弱.CsA+MTX 、PGE1+潘生丁分别是预防GVHD和HVOD的有效方法.结论:白血病Allo-BMT较APBSCT有效,APBSCT对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MRD的检测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俞康;王光汉;张君丽;吴建波;周海岚;沈志坚;江松福;胡旭东;陈怡;钱红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技术对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骨盆骨折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经大量输血、输液等保守治疗无效,在入院3~3.5小时内均急诊行骨盆血管栓塞术.结果:术后血压逐步平稳,出血得以控制.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骨盆骨折引起盆腔大出血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潘哲尔;叶澄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几年随着肺结核发病率的上升,喉结核的发病亦较以往增多,但早期诊断困难,易与癌肿混淆[1].自1990年至1998年间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喉结核的有4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乡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摘除大肠息肉方法要点及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24例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4例307颗大肠息肉均成功摘除,无一例穿孔,出血发生率为4.03%.结论:采用高频电凝摘除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王文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胡桃夹现象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B超作为本病的诊断方法之一,已得到多数学者的首肯,但尚未见有关多普勒超声诊断本病的报告.本文报告B超结合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诊断三例成人胡桃夹现象,并就B超诊断标准提出讨论.
作者:霍兰;胡元平;吴琪;朱雪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铁蛋白(SF)是体内重要的铁储存蛋白,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以反映体内总铁储存情况,能作为诊断铁及铁负荷过多的可靠指标,其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笔者等对164名健康儿童及62名健康成人进行血清SF测定,以探讨儿童SF参考区间与成人的测定值是否有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郑美琴;楼永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6(IL-6)和免疫球蛋白(Ig)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7例小儿RRI血清sIL-2R和IL-6;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Ig.结果:患儿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g水平低于正常组,而IL-6则无明显差别.结论:sIL-2R、Ig参与了RRI的免疫发病机制.
作者:郑凤秀;林慧君;陈小芳;李孟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61例经非手术治疗或切开复位,由固定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5例发生感染者,治疗后14例痊愈,1例未愈.17例延期愈合者,全部愈合;6例不愈合或骨不连者全部愈合;14例畸形愈合者,8例纠正,6例拒绝手术治疗;13例关节僵硬者,功能恢复优良者10例,可和差者3例.结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大多由医源性失误所致,故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王银存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85年2月~1998年12月,我们采用胸腺切除、合并纵隔脂肪清扫术治疗重症肌无力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明伟;夏银献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女,48岁,乐清人.自述约一个月内陆续发现皮肤游走性包块3个,伴痒感,两周前一腹部包块破溃,逸一虫体,尚见活动.入当地某医院未予诊断.约一周后,另一背部包块破溃,同样逸一活虫,并置清水中保存,翌日送我室检查.尚剩一包块,已自前臂移行至头部皮下.包块检查:约0.8cm×1.8cm大,边界清,质软,无红肿,无孔,未见明显蠕动.虫体鉴定:牛皮蝇三龄幼虫(标本现保存在温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用手挤压尚存之包块,以捏死包块内蝇幼虫(蛆).一周后包块于原处破溃,检得一死蝇蛆.
作者:凌洪博;梁韶晖;刘启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3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期间,所有术者心功能持续改善;2例发生再狭窄;2例遗留房水平左向右分流.结论:PBMV术后可保持较好的远期疗效,不失为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祖近;刘峰;周朝毅;罗源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