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丽;许乙凯;李慧燕;雷李智
目的 探讨肺奴卡菌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4例经细菌学证实的肺奴卡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4例均为免疫抑制患者.胸部主要影像学征象:肺部病灶内合并空洞者3例,其中以斑片影并空洞1例,结节并空洞2例,病灶单发或多发,可相互融合呈大片状;肺部斑片状渗出灶1例;单侧或双侧胸腔少量积液3例.其他并发征象:4例均见脑内多发脓肿;1例并发腹膜炎、右竖脊肌与左臀肌脓肿.结论 肺奴卡菌病影像学表现多样,若表现为空洞的实变或结节,同时并发脑内或其他部位脓肿,结合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首先考虑肺奴卡菌病,终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
作者:曾伟金;杨有优;赵振军;林生贵;吕秀金;洪瑞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于CCTA数据建立的校正后冠状动脉血管密度梯度参数对有显著性收缩期压迫的心肌桥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行CCTA和ICA检查的左前降支心肌桥病例,以ICA为金标准,测量冠状动脉腔内强化梯度(TAG)及其校正值(TAGstandard1zed)、壁冠状动脉血管密度差异(MCA-COD)、心肌桥长度,比较收缩期无压迫、轻度压迫、显著性压迫心肌桥组间差异,ROC分析TAG、TAGstandardized、MCA-COD对收缩期压迫的心肌桥的诊断价值.结果 (1)收缩期无压迫、轻度压迫、显著性压迫心肌桥组TAG(HU/10 mm)分别为(-14.0±4.8)HU、(-17.7±5.6)HU和(-22.8±8.3)HU;TAGstandardized(10-2/10 mm)分别为-3.8±1.2、-4.4±1.4和-6.3±2.0;MCA-COD(10-2/10mm)分别为9.5 ±10.2、12.6±10.0和29.1 ±10.6;TAGatandardized和MCA-COD显著压迫组与轻或无压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压迫组与轻度压迫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显著收缩压迫心肌桥,MCA-COD(AUC 0.89)比TAGstandardized(AUC 0.83)及心肌桥长度(AUC 0.76)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MCA-COD和TAGstandardized(AUC 0.94)联合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1).结论 MCA-COD和TAGstandardized联合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冠状动脉检查CCTA指标,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收缩期有显著压迫的心肌桥.
作者:谢伟;谢元亮;王翔;张树桐;杨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62岁.于1个月前会阴部不适并发现鸡蛋大小肿物,伴有肿胀感.无腹痛、腹胀和便秘及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状.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10天前自觉肿物较前明显增大,至当地医院检查,彩超可见肛周6点钟方向,大小为52 mm×43 mm×38 mm的混合性包块,示肛管前方占位性病变,未治疗.我院以“会阴部肿物”收入院.
作者:赵瑞琛;高雪梅;陈晨;黄梦娜;程敬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降主动脉的弹性特点,并研究其早期检测动脉弹性变化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6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女38例,男48例),按年龄分为3组(A组:<40岁;B组:≥40~≤50岁;C组:>50岁).将原始数据间隔5% RR间期进行重建,并测量每一时相肺动脉分叉处降主动脉的平均直径与横截面积,计算出4个弹性指标(%Ao、AoD、AoC、AoSI),分析三组间健康人群降主动脉的搏动规律及弹性特点.结果 降主动脉达到大直径及小直径时的RR时相分别为(33.72±6.19)%及(99.09±6.14)%,与心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A、B、C组直径变化分别为(2.05±0.42)mm、(1.76±0.51)mm及(1.61±0.39) mm.结论 降主动脉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产生规律性搏动,其弹性与年龄呈负相关.冠状动脉CTA可以早期检测动脉弹性变化,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徐鹏;张岩;郑红秋;李春艳;冯汉;许传斌;张武;吕佳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17岁.1年余前骑车后出现右侧睾丸肿胀,伴有阴囊破溃、流液,睾丸疼痛、触痛,无发热、腰痛,尿痛,无乏力、食欲不振,未规律治疗.超声提示:右侧阴囊内未见典型睾丸回声,可见范围200 mm×99 mm×80 mm(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的混合性包块填充,向上至腹股沟管内环处,未见与腹腔相通.内回声杂乱,以实性为主,液性部分可见分隔,呈多房状.CDFI:实性可见线样血流信号.CT平扫:右侧睾丸明显增大,其内密度不均匀.腹主动脉右侧可见肿大淋巴结.MRI:右侧睾丸体积明显增大,其内信号不均匀,其顶部及右份可见团块状长T1、短T2信号,左份可见片状短T1、长T2信号,弥散受限呈高信号,病变边界清晰,其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右侧睾丸区顶部及右份可见渐进性强化,左份未见明显强化呈相对低信号.右侧精索增粗,盆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大体可见肿瘤切开面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含红棕色液体,实性部分切面灰白色灰褐色较硬.病理结果:右侧睾丸横纹肌肉瘤,符合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CK(-),SALL4(-),OCT-4(-),Ki-67(约80%+),PLAP(-),CD117(-),CD30(-),CD56(+),Syn(-),Inhibin-a(-),CD34(-),WT-1(-),S-100(-),CD99(-),FLI-1(部分+),Myo D1(+),Myogenin(+).
作者:王岸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在急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相关性血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例下腔静脉滤过器植入术后患者,术前CTA明确诊断,滤过器植入时间5~400天,所有病例均行股静脉穿刺入路,置入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通过喷射模式进行血栓内喷射,等待15 min后行血栓抽吸治疗.术后均保留溶栓导管进行持续溶栓治疗1~3天,尿激酶用量50万U/天,每天造影如果血栓完全溶解则取出下腔静脉滤器并终止溶栓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个月、6个月时行下腔静脉CTA复查,术后口服抗凝治疗至少6个月.血栓清除评判标准:血栓清除率>90%为Ⅲ级;血栓清除率50%~ 90%为Ⅱ级;血栓清除率<50%为Ⅰ级.结果 所有患者下腔静脉血栓均进行了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术后造影评估5例下腔静脉血栓清除Ⅲ级,6例Ⅱ级,1例Ⅰ级.经过1~3天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125 ±43)万U,11例下腔静脉血栓清除Ⅲ级,1例下腔静脉血栓清除Ⅱ级.术后6个月随访无血栓复发患者.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 结论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结合小剂量溶栓治疗急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相关性血栓安全、有效.
作者:宋进华;施万印;赵伯翔;何旭;楼文胜;陈亮;顾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33岁.患者10天前开始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纳差,逐步加重,伴意识状况逐步下降,嗜睡,神志模糊,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四肢肌力V°,四肢肌张力(++),GCS评分14分.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3760.0 ng/ml ↑.放疗后甲胎蛋白:370.0 ng/ml T.影像表现:CT平扫示第三脑室扩大其内见一等密度肿块,呈“葫芦”状,边界尚清,大小约27 mm×45 mm,其内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大小约13 mm×15 mm,肿块实质内见点状钙化灶,第三脑室及两侧侧脑室扩张(图1).头颅增强MRI:两侧侧脑室穿刺行腹腔分流术后改变,右颞部金属伪影.第三脑室及松果体区见明显强化灶,病灶呈“葫芦”样,伴局部囊状T1WI低信号,肿块主体在第三脑室后部,大小约53 mm×37mm×42 mm,部分边界较清,伴轻度占位效应(图2~4).
作者:王甜;彭玉;卢晨;嵇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脊柱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PNET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71岁,中位年龄22.5岁.20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或增强扫描.结果 20例PNET患者中,病变位于胸段6例,胸腰交界区1例,腰段5例,腰骶段交界区2例,骶尾椎6例(其中1例伴胸腰段椎管内多发转移).MRI平扫示病变主要发生在椎管内脊髓外硬膜下、椎管硬膜外、椎体,累及2~5个椎体节段不等,以累及2~3个节段多见.胸腰段病例几乎均沿一侧或双侧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并于附件区或椎旁形成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20例中,14例病变累及椎体,其中,6例受累椎体形态失常,多表现为上下径不同程度变短或前后径增长;2例椎体呈双凹状;1例呈铜板样改变.增强扫描病变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而发生于胸段病变常伴有病变邻近上下段硬脊膜增厚并强化,位于腰骶段病变未见此征象.结论 MRI对PNET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影像学价值,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指导价值.
作者:王琳琳;程敬亮;王斐斐;任翠萍;张勇;孟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分析下消化道动脉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现状.方法 在PubMed、Medline、Springer、EBSCO外文数据库中检索,从1996年至2016年共有病例报道39篇,提取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累计65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本研究.栓塞血管平面:直动脉346支(53.23%);末级动脉弓(边缘动脉)或直动脉水平32支(4.92%);末级动脉弓(边缘动脉)12支(1.85%);未报告260支(40.00%);栓塞剂选择:单用弹簧圈174例(26.77%),弹簧圈(和/或)明胶海绵(和/或)PVA 160例(24.62%)是常用的栓塞剂.预后:即时止血率96%(624/650);复发出血率12.77%(83/650);肠缺血并发症率8.00%(52/650);止血成功率73.85% (480/650);二期手术率12.77%(83/650);术后栓塞相关死亡率1.85%(12/650);术后总体死亡率4.46%(29/650).结论 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是处理下消化道动脉出血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栓塞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栓塞剂,尽可能地超选择性插管至出血动脉的末级动脉分支实现精准栓塞,是降低肠缺血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新建;吴娟;朱芮;季文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女,37岁,因“发现肝脏进行性增大肿块4年”就诊.回顾病史患者曾于2009年胆囊结石术前检查时发现肝右叶不均匀低密度肿块,长径约7 cm,临床考虑为肝血管瘤,未予处理.2012年健康体检复查CT显示肝右叶病灶增大至10 cm×7 cm,遂于2014年7月至我院请求进一步诊治.CT检查:肝右前叶至左内叶可见巨大不规则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0.8 cm×9.8 cm×7.5 cm,增强动脉期可见边缘明显强化(图1),静脉期病灶强化明显减退.腹部血管成像显示病灶由肝固有动脉供血.MRI检查:肝脏右前叶肿块,肿块呈混杂等T1、稍长T2信号(图2、3),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约为0.6×10-3mm2/s(图4);增强扫描肿块边缘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呈分隔絮样强化.PET/CT检查:患者禁食4~6h以上,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 7.8 mCi,静卧1h后行全身(不包括四肢)PET/CT断层显像.肝脏右叶至左内叶肿块放射性摄取不均匀增高(图5),标准摄取值(SUV)大值5.2.
作者:邓慧媛;廖承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ACC)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气管ACC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13例CT检查资料,其中增强扫描9例,并进行MPR和VRT等CT后处理观察并评价病变;X线检查4例;MRI检查2例,PET/CT检查4例.结果 ACC患者女性居多(9/13,69.2%),平均年龄(46±16)岁(范围22~ 68岁).13例肿瘤均位于气管,其中胸段气管10例,颈段气管3例,同时累及胸段气管与主支气管3例;ACC多表现为腔内宽基底肿物(6/13,46.2%),其中5例(38.5%)沿气管壁浸润生长,2例(15.4%)为气管腔内外肿物;形态上ACC以分叶状肿物(7/13,53.8%)或弥漫性管壁增厚为主(5/13,38.5%),仅1例(7.7%)为类圆形肿物;ACC平扫密度一般较均匀(9/13,69.2%),且多低于胸壁肌肉密度(12/13,92.3%),增强扫描以轻度强化为主(6/9,66.7%).结论 原发性气管ACC好发于40岁左右女性,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变主要位于胸段气管,CT表现为宽基底肿物或管壁环形增厚,平扫密度较均匀,以轻度强化为主.
作者:张云轩;韩小雨;史河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现扩散系数(ADC)值评估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患者的DWI图像,按照病理分级分为高分化组(14例),中分化组(37例),低分化组(26例),分别测量各组病灶ADC值,对三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宫颈鳞癌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进一步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佳临界点.结果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宫颈鳞癌的ADC值分别为(0.98±0.12)×10-3mm2/s、(0.87 ±0.10)×10-3mm2/s、(0.75土0.08)×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26.95,P<0.05).宫颈鳞癌ADC值与病理分级存在负相关(r=-0.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用于诊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佳临界点为0.78×10-3mm2/s,其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6.3%,准确性为85.7%.结论 3.0 T MR DWI定量参数ADC值在宫颈鳞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预测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牟东景;樊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T1rho成像技术在定量检测飞行人员早期椎间盘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名无腰痛症状的男性飞行人员行腰椎间盘MRI,同时采集矢状位常规T2 WI及T1 rho图像.将图像原始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髓核T1rho值测定.依据T2WI常规矢状位图像按Pfirrmann标准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分级,分析腰椎间盘髓核T1 rho值与Pfirnann分级、椎间盘层面、年龄及飞行时长的关系.结果 各椎间盘T1 rho值与Pfir-rmann等级呈负相关(r=-0.901,P<0.01),Pfirrmann Ⅰ~Ⅳ级间T1 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892,P<0.01);T1 rho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09,P<0.01),所有年龄组间T1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06,P<0.01).各水平椎间盘T1rho值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飞行时长组间T1 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1,P<0.01).结论髓核T1 rho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年龄及飞行时长均密切相关,与椎间盘层面无关;T1 rho定量检测技术可能成为飞行人员早期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有效检测工具.
作者:张秀兰;钱勇;田雨;毕永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PI-RADS v2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及前列腺癌的大径线与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疾病患者115例,对所有患者行完整的磁共振增强扫描,由两影像医师对所有病例进行PI-RADS评分并测量49例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病灶的大径线;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PI-RADS评分的ROC曲线并分析诊断效能,并对肿瘤大径线与前列腺癌的病理评分做Spearman相关检验及One-Way ANO VE.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T2 WI± DWI± DCE、T2WI、DWI、DCE的敏感性分别为91.8%、88.0%、91.8%、95.1%,特异性分别为83.3%、79.6%、79.6%、68.5%,准确性分别为87.8%、84.3%、86.0%、82.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3、0.907、0.937、0.818,总体来说T2WI、DWI、DCE三个序列联合诊断的效果好.前列腺肿瘤大径线与GS呈正相关(r =0.517,P<0.001),低、中、高组级别肿瘤大径线均值分别为(1.28 ±0.47) cm,(2.16±0.91)cm,(2.89±0.78)cm.结论 PI-RADS v2对前列腺癌有较高诊断效能,且前列腺癌灶的大径线越大,GS可能越高.
作者:陈传丽;许乙凯;李慧燕;雷李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藏族慢性高原病患者与高原藏族志愿者腰椎骨髓的磁共振信号强度和波谱特征及差异.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慢性高原病患者2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腰椎MRI检查,选择L3椎体测定参数,磁共振T1-TFE序列测定信号强度;T2 MAP序列测量T2时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测量腰椎骨髓波谱信号,测得脂水比和脂含量,统计学分析探讨差异.结果 两组年龄、身高无显著差异,体重、体重指数、血色素、氧饱和度存在显著差异.腰椎信号较低,部分慢性高原病患者的肝脏、脾脏、髂骨也呈极低的信号.测得的T2时间无显著差异,波谱为水高脂低的特征谱线,水的峰下面积P=0.036,脂峰宽度P=0.000,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高原病患者体重指数偏高,腰椎信号低,波谱水浓度高系红髓增生所致,脂质成分出现差异.
作者:吴有森;鲍海华;张红迁;李伟霞;董兰兰;杨晓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9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9例均有不同部位的皮肤紫癜及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3例伴肾脏损害,1例伴肾脏及关节损害.所有病例肠壁和(或)胃壁增厚或浅溃疡形成,周围脂肪间隙模糊.CT表现为肠壁多环形增厚,分层样(“靶征”)改变,增强扫描轻度或中度强化(占7例).9例均有腹痛,部位不定,可持续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部分还伴有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CT图像上病灶多发者7例,单发者2例,4例累及胃及十二指肠,6例累及空回肠,5例累及结肠,4例累及回盲部,2例累及直肠;1例伴肠梗阻,6例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腹盆腔积液.结论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的CT表现虽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但可较全面的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合临床资料可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妹玲;刘丹;杨全;向波;向世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皮经椎弓根同轴活检术在椎体骨质破坏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胸腰骶段椎体骨质破坏共298例356节,影像学均提示为脊椎转移癌,其中239例(279节)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切除史,59例(77节)无原发肿瘤史.骨质破坏类型包括溶骨性258例,混合性40例.均采用C臂DSA透视监视下经患侧椎弓根入路,当骨穿针头端抵达椎体破坏区边缘时置入活检针多方向、多次切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356节椎体穿刺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出的组织量不足以行病理组织学诊断有32例(10.7%),明确病理诊断266例(89.3%),符合脊椎转移癌243例(91.4%).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史23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208例(87.0%),化脓感染1例,结核2例,余28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无脊椎外原发肿瘤史5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35例(59.3%),浆细胞瘤12例(20.3%),侵袭性血管瘤2例(3.4%),结核3例(5.1%),化脓感染3例(5.1%),余4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溶骨性病变破坏的诊断阳性率为91.5% (236/258),混合性破坏为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脊柱外肿瘤病史的转移癌检出率为87.0% (208/239),无肿瘤病史检出率为59.3%(3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同轴活检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对于溶骨型椎体骨破坏的病理检出率更高.
作者:黄雨;何仕诚;杜瑞杰;虞文辉;朱海东;万文;郭金和;邓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女,31岁,孕2产0.孕19周,外院发现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777140 mIU/ml,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后壁蜂窝状低回声区,考虑部分性葡萄胎”.孕21周,患者至我院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动态超声检查均提示“宫内活胎.胎盘增厚,内见广泛散在低回声区,符合胎盘部分性葡萄胎表现”.孕24周,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血压142/75 mmHg.孕28周,血压持续控制欠佳,尿蛋白(+++),以“妊娠高血压症,子痫前期,部分性葡萄胎”入院.体检:血压154/97 mmHg,轻度双下肢水肿.专科检查:腹膨隆,未扪及宫缩.宫高30 cm,腹围919 cm.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胎方位未定,胎心音145次/分,规则.胎头未入盆.辅助检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225000 mmol/l.孕29周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顶径77 mm,股骨长56 mm,胎儿发育符合孕周.
作者:侍丽;麦慧;董天发;唐文艳;宋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功能连接方法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状态下静息态脑功能改变.方法 对2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患者(慢性颈肩痛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高分辨率3D-T1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选取前扣带回(ACC)前部(aACC)及前扣带回后部(pACC)作为种子点,组间对比分析全脑其他体素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颈肩痛组aACC与左侧杏仁核、角回、顶下小叶(IPL)的功能连接减弱;pACC与双侧尾状核及左侧内侧前额叶(mPFC)的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枕下回(IOG)、枕上回(SOG)、顶上小叶(SPL)、中央后回(PoCG)及右侧颞中回(MTG)、颞下回(ITG)的功能连接增强(P<0.01,AlphaSim矫正,Cluster Size≥18). 结论 ACC的前部和后部与全脑多个脑区的功能连接出现异常,且pACC与全脑存在异常功能连接的脑区数目更多、分布更广,pACC更多地参与到疼痛处理,是ACC参与疼痛处理的主要次级结构.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脑自发性活动异常主要与疼痛感知、认知执行、情感和记忆等脑功能受到影响相关.
作者:徐亚卡;潘君龙;李博;余成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肾上腺原发性肿瘤的动态增强CT征象,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肾上腺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并归纳总结其动态增强CT特征.结果 118例肾上腺原发性肿瘤,良性115例,恶性3例.双侧5例,单侧113例.肾上腺常见肿瘤大部具有典型CT征象,其中皮质腺瘤60例(50.8%),密度较低且均匀,轻中度强化,对比剂廓清迅速;髓样脂肪瘤35例(29.7%),以脂肪密度为主,强化不均匀,脂肪成分不强化;嗜铬细胞瘤11例(9.3%),囊变、坏死多见,呈不均匀显著持续强化.肾上腺少见肿瘤部分具有典型CT征象.结论 肾上腺常见原发性肿瘤具有各自典型CT征象,少见肿瘤部分具有一定的CT特征,认识各自典型CT征象,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陈娅娣;王芳晓;汪婷;周运锋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