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兰;钱勇;田雨;毕永民
目的 探讨经皮经椎弓根同轴活检术在椎体骨质破坏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胸腰骶段椎体骨质破坏共298例356节,影像学均提示为脊椎转移癌,其中239例(279节)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切除史,59例(77节)无原发肿瘤史.骨质破坏类型包括溶骨性258例,混合性40例.均采用C臂DSA透视监视下经患侧椎弓根入路,当骨穿针头端抵达椎体破坏区边缘时置入活检针多方向、多次切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356节椎体穿刺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出的组织量不足以行病理组织学诊断有32例(10.7%),明确病理诊断266例(89.3%),符合脊椎转移癌243例(91.4%).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史23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208例(87.0%),化脓感染1例,结核2例,余28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无脊椎外原发肿瘤史5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35例(59.3%),浆细胞瘤12例(20.3%),侵袭性血管瘤2例(3.4%),结核3例(5.1%),化脓感染3例(5.1%),余4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溶骨性病变破坏的诊断阳性率为91.5% (236/258),混合性破坏为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脊柱外肿瘤病史的转移癌检出率为87.0% (208/239),无肿瘤病史检出率为59.3%(3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同轴活检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对于溶骨型椎体骨破坏的病理检出率更高.
作者:黄雨;何仕诚;杜瑞杰;虞文辉;朱海东;万文;郭金和;邓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9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9例均有不同部位的皮肤紫癜及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3例伴肾脏损害,1例伴肾脏及关节损害.所有病例肠壁和(或)胃壁增厚或浅溃疡形成,周围脂肪间隙模糊.CT表现为肠壁多环形增厚,分层样(“靶征”)改变,增强扫描轻度或中度强化(占7例).9例均有腹痛,部位不定,可持续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部分还伴有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CT图像上病灶多发者7例,单发者2例,4例累及胃及十二指肠,6例累及空回肠,5例累及结肠,4例累及回盲部,2例累及直肠;1例伴肠梗阻,6例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腹盆腔积液.结论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的CT表现虽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但可较全面的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合临床资料可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妹玲;刘丹;杨全;向波;向世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分析下消化道动脉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现状.方法 在PubMed、Medline、Springer、EBSCO外文数据库中检索,从1996年至2016年共有病例报道39篇,提取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累计65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本研究.栓塞血管平面:直动脉346支(53.23%);末级动脉弓(边缘动脉)或直动脉水平32支(4.92%);末级动脉弓(边缘动脉)12支(1.85%);未报告260支(40.00%);栓塞剂选择:单用弹簧圈174例(26.77%),弹簧圈(和/或)明胶海绵(和/或)PVA 160例(24.62%)是常用的栓塞剂.预后:即时止血率96%(624/650);复发出血率12.77%(83/650);肠缺血并发症率8.00%(52/650);止血成功率73.85% (480/650);二期手术率12.77%(83/650);术后栓塞相关死亡率1.85%(12/650);术后总体死亡率4.46%(29/650).结论 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是处理下消化道动脉出血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栓塞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栓塞剂,尽可能地超选择性插管至出血动脉的末级动脉分支实现精准栓塞,是降低肠缺血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新建;吴娟;朱芮;季文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对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PI)的评估价值.方法 搜集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间45例经病理证实的FIGOⅡ期宫颈癌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CE,测量双室Tofts模型下宫颈癌的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将45例患者分为有PI组和无PI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年龄、肿瘤大径、Ktrans、Kep、Ve的差异;使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间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PI和无PI组间Ktrans(P=0.025)、Ve(P=0.017)、淋巴结转移(P <0.001)、肿瘤大径(P <0.001)有统计学差异,Kep(P=0.916)、年龄(P =0.136)、病理组织学类型(P =0.187)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大径(P=0.030)、Ktrans(P =0.038)是PI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可初步评估FIGOⅡ期宫颈癌发生PI的可能性,可为FIGOⅡ期宫颈癌术前精准亚分期提供依据.
作者:张禹;张茜;张雪健;莫子;骆祥伟;朱友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不同CT球管参数(kV,mA)的设定对于肺部不同大小磨玻璃结节检出的影响,探讨合适的肺部低剂量CT筛查的扫描参数.方法 将直径为5 mm、8 mm、10 mm、12 mm,CT值为-630 HU和-800 HU,共8个球形小结节随机置于仿真胸部体模内,分别在Lightspeed VCT和Discovery HD750上,设定不同管电压和管电流对体模进行扫描.由两名高年资胸部放射诊断医师分别对小结节的可发现、可诊断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Kappa分析评价两名观察者评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两名医师对小结节的可发现、可诊断分析及各组图像整体质量的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CT值为-630 HU的5 mm微小磨玻璃结节:HDCT上,140 kV,20mA;120 kV,20 mA;100 kV,20 mA;80 kV,4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筛查要求;140 kV,20 mA;120 kV,40 mA;100 kV,80 mA;80 kV,80 mA可满足小结节诊断要求.VCT上,140 kV,20 mA;120 kV,20 mA;80 kV,4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筛查要求;140 kV,40 mA;120 kV,80 mA;80 kV,12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对于CT值为-800 HU的5mm微小磨玻璃结节:HDCT上,140 kV,20 mA;120 kV,20 mA;100 kV,40 mA;80 kV,120 mA可满足小结节筛查的要求;140 kV,40 mA;120 kV,80 mA;100 kV,20 mA;80 kV,20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在VCT上,140 kV,40 mA;120 kV,80 mA;80 kV,280 mA可满足小结节筛查发现的要求;140 kV,120 mA;120 kV,20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管电压为80 kV时,所有条件的管电流都不能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结论 在本体模研究中,对于CT值为-630 HU的5 mm微小磨玻璃结节,采用100 kV,20 mA(HDCT);80 kV,40 mA(VCT)的扫描条件可以满足小结节筛查的要求,对于其细节的观察(诊断时),需采用80 kV,80 mA(HDCT);80 kV,120 mA(VCT)的扫描条件进行检查;对于CT值为-800 HU的5 mm微小磨玻璃结节,筛查可以采用120 kV,20 mA(HDCT);140 kV,40 mA(VCT)的扫描条件,诊断可以采用140 kV,40 mA(HDCT);140 kV,120 mA(VCT)的扫描条件.
作者:孙英丽;金倞;高盼;李骋;沈云;滑炎卿;张国桢;李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数字X线脊柱全长正侧位摄影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脊柱全长正侧位摄影检查的患儿40例所得的拼接图像,根据年龄段分为A组(5~8岁)及B组(9~12岁).采用Ortho Long Spine Both摄影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并完成拼接,由放射科主管技师、副主任医师各一名采用单盲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A组患儿的正位摄影得分(3.85±0.23)及拼接得分(3.79±0.25)均低于B组(分别为3.98±0.67,3.97 ±0.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0.008);侧位摄影得分(3.82±0.23)及拼接得分(3.69±0.26)亦低于B组(分别为3.95 ±0.11,3.84 ±0.2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40);A、B两组患儿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组患儿脊柱全长正侧位摄片的图像质量均低于B组;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患儿不自主的肢体运动以及呼吸运动.
作者:边传振;姜辉;杨明;高峰;张楠;刘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RI在正常小儿及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评估肛周肌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5例无直肠肛管疾病小儿及37例确诊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盆底MRI表现,观察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发育情况.结果 无直肠肛管疾病儿童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均显示良好,37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肛门括约肌中23例发育差(肌腹细小、两侧不对称、形态不规则),8例发育尚可,6例发育好.肛提肌中15例发育差(肌腹纤细、两侧不对称、形态欠佳),9例发育尚可,13例发育好.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的发育情况,且安全无辐射,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制定手术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影像学支持.
作者:郭翠萍;时胜利;陈琬;杨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一种常见的大脑皮层发育畸形,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其中,16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50/10万/年[1]FCD包括多种组织病理和遗传异常.201 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根据临床病理将其分为三类[2]:FCD Ⅰ型,病理下可见局灶性的皮质发育不良,有异常的纵向和/或横向分层;FCDⅡ型,异形神经元伴或不伴气球样细胞;FCDⅢ型,除了皮层异常分层,还伴有其他病灶如海马硬化、血管畸形等.从遗传角度看,FCD亚型的特征是许多信号分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要是mTOR通路[3].手术是FCD合并难治性癫痫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通过手术治疗以大限度切除致痫灶保留脑功能区[4,5].
作者:张冉;肖新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女,57岁.患者因右乳疼痛于1个月前外院CT检查示右侧乳腺外下象限结节灶,边缘不清晰,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拟诊断为右乳癌;脾脏体积饱满,内示多发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拟诊断为脾血管瘤.我院门诊以“右侧乳腺癌、脾脏占位”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无变化,睡眠饮食正常,体重无改变,大小便正常.
作者:任佳忠;张德贤;周静;杨国仁;付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成像技术:容积重建(VR)及大密度投影(MIP)在胰腺分裂(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MRCP检查诊断PD的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8例PD的3D-MRCP薄层源数据进行VR及MIP重建,三维重建技术包括直接三维成像法(3D盲)及组织结构选择加减法(3D加).对2D-MRCP、3D直-MIP、3D加-VR及3D加-MIP对胰管显示的数量及图像的清晰度、背景抑制及运动伪影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3D加-VR诊断了8例PD,3D加-MIP诊断了7例,2D-MRCP与3D直-MIP均诊断了4例.3D加-VR显示了12处胰管,3D加-MIP显示了10处,2D-MRCP与3D直-MIP仅显示了5处.结论 3D加-VR显示胰管的形态及清晰度优于3D-MIP.3D加-VR不仅增加了PD的诊断率,还提高了显示率及图像质量.
作者:俞琴;冉隆富;韩林梅;丁洁;袁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T1rho成像技术在定量检测飞行人员早期椎间盘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名无腰痛症状的男性飞行人员行腰椎间盘MRI,同时采集矢状位常规T2 WI及T1 rho图像.将图像原始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髓核T1rho值测定.依据T2WI常规矢状位图像按Pfirrmann标准对腰椎间盘退变进行分级,分析腰椎间盘髓核T1 rho值与Pfirnann分级、椎间盘层面、年龄及飞行时长的关系.结果 各椎间盘T1 rho值与Pfir-rmann等级呈负相关(r=-0.901,P<0.01),Pfirrmann Ⅰ~Ⅳ级间T1 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892,P<0.01);T1 rho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09,P<0.01),所有年龄组间T1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06,P<0.01).各水平椎间盘T1rho值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飞行时长组间T1 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1,P<0.01).结论髓核T1 rho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年龄及飞行时长均密切相关,与椎间盘层面无关;T1 rho定量检测技术可能成为飞行人员早期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有效检测工具.
作者:张秀兰;钱勇;田雨;毕永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肝癌(HCC)经CDT-VIBE成像技术扫描后所得定量参数的差异,探讨CDT-VIBE成像技术在HCC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HCC患者55例,男4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20±9.13)岁,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HCC.采用国际上常用的Edmondson-Steiner四级(Ⅰ~Ⅳ)分级方法,其中Ⅰ、Ⅱ级纳入高级别组,Ⅲ、Ⅳ级纳入低级别组.扫描采用1.5T磁共振扫描设备(Sie-mens Magnetom Area),包括常规腹部平扫,轴位T1 mapping及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快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CDT-VIBE序列,单期扫描用时3 s,共连续扫描39期,于第4期后经肘静脉置管团注马根维显(0.2 ml/kg).采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MMWP上的Tissue 4D软件处理图像,获取灌注相关参数,包括Ktrans值、Kep值、Ve值和iAUC值.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分化程度的HCC病灶的上述参数进行分析,验证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用ROC曲线对其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 高、低级别组及正常肝组织之间的Ktrans值、Kep值、Ve值及i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高级别组Ktrans、Kep、Ve及iAUC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值、Kep值、Ve值及iAU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7、0.885、0.738、0.976,其中Ktran3的诊断效能佳.结论 使用磁共振CDT-VIBE成像技术扫描所得定量参数对HCC进行术前分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鉴别HCC的组织病理学分化程度,对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价值.
作者:董仟;罗昆;范文亮;孔祥闯;于群;余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双源双能CT区分体内上尿路不同类型钙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55枚钙结石纳入研究,结石离体前均行双源双能CT检查,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4组:组1(一水草酸钙,12),组2(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9),组3(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8),组4(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26),后将组1、组2、组3融合为新的一组,为混合钙结石组.通过获得的多个双能量参数,对不同类型的钙结石进行分析.结果 (1)4组结石的双能比、双能量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而4组结石的双能差则无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时,组1、组2和组4三组之间的双能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4与组1、组2、组3的DE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只有组3和组4的双能差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结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一水草酸钙组的双能比、DEI均低于混合钙结石组,其中,双能比的诊断效能较好,其ROC分析一水草酸钙的曲线下面积为0.822,截取值为1.40.结论 双源DECT成像技术获得的多个参数有助于区别体内不同类型的钙结石,尤其是对碎石抵抗的一水草酸钙,在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茸;徐香玖;黄刚;李元;李海洋;王小博;沈雯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奴卡菌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4例经细菌学证实的肺奴卡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4例均为免疫抑制患者.胸部主要影像学征象:肺部病灶内合并空洞者3例,其中以斑片影并空洞1例,结节并空洞2例,病灶单发或多发,可相互融合呈大片状;肺部斑片状渗出灶1例;单侧或双侧胸腔少量积液3例.其他并发征象:4例均见脑内多发脓肿;1例并发腹膜炎、右竖脊肌与左臀肌脓肿.结论 肺奴卡菌病影像学表现多样,若表现为空洞的实变或结节,同时并发脑内或其他部位脓肿,结合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首先考虑肺奴卡菌病,终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
作者:曾伟金;杨有优;赵振军;林生贵;吕秀金;洪瑞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640层螺旋CTU分泌期低剂量容积扫描方案(80kV+自动毫安+AIDR)在诊断肾盏憩室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肾盏憩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搜集15例经手术或静脉肾盂造影证实为肾盏憩室患者,所有病例均行640层螺旋CTU多期扫描,且分泌期采用低剂量容积扫描方案.由三位不同年资医师(A、B、C)采用双盲法分别对CTU分泌期扫描前后图像进行后处理并分析、诊断.记录所有患者各期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医师CTU分泌期图像前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3.3% (2/15)、86.7%(13/15),前后诊断符合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6.13,P<0.05);B医师CTU分泌期图像前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 (1/15)、73.3% (11/15),前后诊断符合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89,P<0.05);C医师CTU分泌期图像前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0%(3/15)、66.7%(10/15),前后诊断符合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6.65,P<0.05).在低剂量容积扫描方案下,分泌期单期平均ED较皮质期、髓质期减少了43.0%,CTDIvol则减少了42.9%,分泌期ED仅占总ED的15.89%.结论 640层螺旋CTU分泌期低剂量容积扫描不仅能明显提高肾盏憩室的诊断准确率,而且能明显降低单期ED,其临床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梁占东;刘燕霞;刘彦芳;朱月香;崔书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降主动脉的弹性特点,并研究其早期检测动脉弹性变化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6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女38例,男48例),按年龄分为3组(A组:<40岁;B组:≥40~≤50岁;C组:>50岁).将原始数据间隔5% RR间期进行重建,并测量每一时相肺动脉分叉处降主动脉的平均直径与横截面积,计算出4个弹性指标(%Ao、AoD、AoC、AoSI),分析三组间健康人群降主动脉的搏动规律及弹性特点.结果 降主动脉达到大直径及小直径时的RR时相分别为(33.72±6.19)%及(99.09±6.14)%,与心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A、B、C组直径变化分别为(2.05±0.42)mm、(1.76±0.51)mm及(1.61±0.39) mm.结论 降主动脉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产生规律性搏动,其弹性与年龄呈负相关.冠状动脉CTA可以早期检测动脉弹性变化,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徐鹏;张岩;郑红秋;李春艳;冯汉;许传斌;张武;吕佳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61岁.体检发现右侧睾丸增大2月余入院.体检:右侧睾丸可触及一肿块,类圆形,质硬,界限清楚,表面光滑.超声检查(图1、2):右侧睾丸大小约为4.9 cm ×3.9 cm×3.1 cm,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回声不均,于其内探及一大小约3.5 cm×3.0 cm的实性非均质结构,边界不清,实质内探及一大小约0.4cm×0.4 c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另探及多个细小强回声,较大者长径约为0.13 cm,CDFI示右侧睾丸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侧睾丸占位性病变.
作者:简远熙;朱黎;王家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女,37岁,因“发现肝脏进行性增大肿块4年”就诊.回顾病史患者曾于2009年胆囊结石术前检查时发现肝右叶不均匀低密度肿块,长径约7 cm,临床考虑为肝血管瘤,未予处理.2012年健康体检复查CT显示肝右叶病灶增大至10 cm×7 cm,遂于2014年7月至我院请求进一步诊治.CT检查:肝右前叶至左内叶可见巨大不规则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0.8 cm×9.8 cm×7.5 cm,增强动脉期可见边缘明显强化(图1),静脉期病灶强化明显减退.腹部血管成像显示病灶由肝固有动脉供血.MRI检查:肝脏右前叶肿块,肿块呈混杂等T1、稍长T2信号(图2、3),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约为0.6×10-3mm2/s(图4);增强扫描肿块边缘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呈分隔絮样强化.PET/CT检查:患者禁食4~6h以上,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 7.8 mCi,静卧1h后行全身(不包括四肢)PET/CT断层显像.肝脏右叶至左内叶肿块放射性摄取不均匀增高(图5),标准摄取值(SUV)大值5.2.
作者:邓慧媛;廖承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CT分型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SAH头颅CT的特点分为Ⅰ型~Ⅴ型,分析不同CT分型与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C)的相关性.结果 367例aSAH患者中CT分型Ⅰ型32例(8.7%),Ⅱ型114例(31.1%),Ⅲ型102例(27.8%),Ⅳ型96例(26.2%),Ⅴ型23例(6.3%).不同CT分型的aSAH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GOC预后评分的分布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随着CT分型由Ⅰ型~Ⅴ型的变化,高Hunt-Hess分级(Ⅲ级~Ⅴ级)和不良预后(1分~3分)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AH患者的CT分型与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GOC预后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526、0.486,P<0.05).结论 aSAH的CT分型与患者术前的Hunt-Hess分级和预后评估指标有较好的相关,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明;张欣玉;石锋;舒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比全屏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评价致密型乳腺内乳腺癌的优势.方法 对临床可疑乳腺癌患者行双侧乳房FFDM检查及患侧乳房DBT检查.分析并记录患者乳腺腺体致密度分型,并对DBT与FFDM图像进行BI-RADS分类.终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DBT与FFDM对致密腺体内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443例致密型乳腺患者中共445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DBT对致密腺体内病灶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94.8% vs.77.8%,P<0.05),其中DBT检出不伴钙化的肿块型病灶的比率明显高于FFDM (64.5%vs.48.3%,P<0.05).同时,DBT对致密腺体内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也明显高于FFDM(74.4% vs.44.7%,P<0.05),其中DBT准确诊断不伴钙化的肿块型病灶的比率明显高于FFDM(76.8% vs.55.1%,P<0.05).结论 相对于FFDM,DBT能更敏感地检出致密型腺体内的肿块,尤其是不伴钙化者,并能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因此其更适合于对致密型乳腺内的可疑乳腺癌进行评价.
作者:陶阳;褚志刚;朱明霞;欧阳祖彬;欧阳羽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