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丽;金倞;高盼;李骋;沈云;滑炎卿;张国桢;李铭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比全屏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评价致密型乳腺内乳腺癌的优势.方法 对临床可疑乳腺癌患者行双侧乳房FFDM检查及患侧乳房DBT检查.分析并记录患者乳腺腺体致密度分型,并对DBT与FFDM图像进行BI-RADS分类.终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DBT与FFDM对致密腺体内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443例致密型乳腺患者中共445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DBT对致密腺体内病灶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94.8% vs.77.8%,P<0.05),其中DBT检出不伴钙化的肿块型病灶的比率明显高于FFDM (64.5%vs.48.3%,P<0.05).同时,DBT对致密腺体内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也明显高于FFDM(74.4% vs.44.7%,P<0.05),其中DBT准确诊断不伴钙化的肿块型病灶的比率明显高于FFDM(76.8% vs.55.1%,P<0.05).结论 相对于FFDM,DBT能更敏感地检出致密型腺体内的肿块,尤其是不伴钙化者,并能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因此其更适合于对致密型乳腺内的可疑乳腺癌进行评价.
作者:陶阳;褚志刚;朱明霞;欧阳祖彬;欧阳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MRI诊断为BI-RADS 4类的非肿块样强化(NME)乳腺癌与NME良性病变的MRI动态增强特征及ADC值,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MRI特征的认识,为临床制定诊疗计划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 搜集行MRI诊断为BI-RADS 4类NME乳腺病变且有完整病理结果的70例患者资料,其中乳腺癌40例,乳腺良性病变30例,分析两者MRI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 40例NME乳腺癌表现为节段性(n=19),线样、线样分支状分布(n=12)为主;内部强化方式以集簇状(n=14),簇状环形(n=12)为多;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多为Ⅱ型(n=24),平均ADC值为(1.15 ±0.19)×10-3mm2/s.30例NME乳腺良性病变多表现局灶性分布(n=13);内部强化方式以均匀(n=13),不均匀(n=11)为多;TIC曲线以Ⅰ型(n=12)、Ⅱ型(n=10)为多,平均ADC值(1.29±0.26) ×10-3mm2/s.经统计学比较两者在强化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方式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750、15.239.强化分布特征比较中局灶性,节段性,线样、线样分支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962、7.234、4.073;内部强化方式比较中均匀、集簇状、簇状环形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59、4.213、5.833.两者TIC曲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5.830),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8).结论 BI-RADS 4类NME乳腺癌多表现为节段性,线样、线样分支状分布及集簇状、簇环形内部强化,相对乳腺NME良性病灶较低的ADC值与乳腺癌强化特点相结合可增大诊断权重;局灶性分布、内部均匀强化及相对较高的ADC值对BI-RADS 4类的NME良性病变有提示作用,TIC曲线对BI-RADS 4类乳腺NME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郜莹莹;杨爱梅;彭杰;刘艳;古则努尔·亚森;代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Osgood-Schlatter病(OSD)的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共52个膝关节OSD行MRI检查,对其MRI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统计各影像表现的出现率.结果 52个关节中,髌韧带增粗52个(100%),扭曲39个(75%),水肿51个(98.1%),撕裂损伤36个(69.2%),髌下滑囊积液39个(75%),胫骨结节节裂41个(78.8%),水肿49个(94.2%),周围骨质水肿9个(17.3%),周围软组织肿胀48个(92.3%),合并其他损伤20个(38.5%).结论 OSD具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其敏感检查技术,能显示病变的不同病程阶段,有助于全面评价其病变,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作者:黎加识;张礼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不同CT球管参数(kV,mA)的设定对于肺部不同大小磨玻璃结节检出的影响,探讨合适的肺部低剂量CT筛查的扫描参数.方法 将直径为5 mm、8 mm、10 mm、12 mm,CT值为-630 HU和-800 HU,共8个球形小结节随机置于仿真胸部体模内,分别在Lightspeed VCT和Discovery HD750上,设定不同管电压和管电流对体模进行扫描.由两名高年资胸部放射诊断医师分别对小结节的可发现、可诊断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Kappa分析评价两名观察者评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两名医师对小结节的可发现、可诊断分析及各组图像整体质量的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CT值为-630 HU的5 mm微小磨玻璃结节:HDCT上,140 kV,20mA;120 kV,20 mA;100 kV,20 mA;80 kV,4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筛查要求;140 kV,20 mA;120 kV,40 mA;100 kV,80 mA;80 kV,80 mA可满足小结节诊断要求.VCT上,140 kV,20 mA;120 kV,20 mA;80 kV,4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筛查要求;140 kV,40 mA;120 kV,80 mA;80 kV,12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对于CT值为-800 HU的5mm微小磨玻璃结节:HDCT上,140 kV,20 mA;120 kV,20 mA;100 kV,40 mA;80 kV,120 mA可满足小结节筛查的要求;140 kV,40 mA;120 kV,80 mA;100 kV,20 mA;80 kV,20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在VCT上,140 kV,40 mA;120 kV,80 mA;80 kV,280 mA可满足小结节筛查发现的要求;140 kV,120 mA;120 kV,200 mA可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管电压为80 kV时,所有条件的管电流都不能满足小结节的诊断要求.结论 在本体模研究中,对于CT值为-630 HU的5 mm微小磨玻璃结节,采用100 kV,20 mA(HDCT);80 kV,40 mA(VCT)的扫描条件可以满足小结节筛查的要求,对于其细节的观察(诊断时),需采用80 kV,80 mA(HDCT);80 kV,120 mA(VCT)的扫描条件进行检查;对于CT值为-800 HU的5 mm微小磨玻璃结节,筛查可以采用120 kV,20 mA(HDCT);140 kV,40 mA(VCT)的扫描条件,诊断可以采用140 kV,40 mA(HDCT);140 kV,120 mA(VCT)的扫描条件.
作者:孙英丽;金倞;高盼;李骋;沈云;滑炎卿;张国桢;李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版与1版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有无差异.方法 选取77例经3.0 T MRI检查诊断为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影像(T2WI± DWI± DCE)资料,以MRI检查后2周内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根据病变位置(外周带、移行带)分组,两名医师(R1和R2)分别按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版与1版对所有病例进行评分.利用ROC曲线对所有病例的2个版本评分进行评价,并对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利用Kappa统计方法对两名医师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77例中,45例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在不区分位置时(混合组),两名医师使用2版评分的AUC均比1版更高(R1∶V1∶0.887 vs V2∶0.945;R2∶V1∶0.903 vsV2∶0.96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P =0.121;R2∶P =0.064).在外周带,使用1版评分的AUC均大于2版(R1∶V1∶0.944 vs V2∶0.868;R2∶V1∶0.965 vs V2∶0.917),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P=0.165;R2∶P=0.235).在移行带,使用2版AUC比1版高(R1∶V1∶0.862 vs V2∶0.987;R2∶V1∶0.863 vs V2∶0.97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P =0.023,R2∶P =0.035),两名医师使用2版和1版的一致性均较好(V1∶k =0.777;V2∶k=0.881).结论 利用2版和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可行性均较好.2版和1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均较好,但在移行带,2版要比1版准确性更高.
作者:云游;陈学军;夏威利;赵妍;张孝先;黎海亮;曲金荣;张宏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62岁.于1个月前会阴部不适并发现鸡蛋大小肿物,伴有肿胀感.无腹痛、腹胀和便秘及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状.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10天前自觉肿物较前明显增大,至当地医院检查,彩超可见肛周6点钟方向,大小为52 mm×43 mm×38 mm的混合性包块,示肛管前方占位性病变,未治疗.我院以“会阴部肿物”收入院.
作者:赵瑞琛;高雪梅;陈晨;黄梦娜;程敬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女,57岁.患者因右乳疼痛于1个月前外院CT检查示右侧乳腺外下象限结节灶,边缘不清晰,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拟诊断为右乳癌;脾脏体积饱满,内示多发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拟诊断为脾血管瘤.我院门诊以“右侧乳腺癌、脾脏占位”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无变化,睡眠饮食正常,体重无改变,大小便正常.
作者:任佳忠;张德贤;周静;杨国仁;付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及动态CT血管成像在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及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搜集39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全脑灌注时动态CT血管成像、灌注伪彩图及灌注参数,评估患者的侧支循环的速度和程度、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及二者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9例中,32例侧支循环良好者mRS评分为(1.56±1.04)分,7例循环差者mRS评分为(4.43±0.98)分,两组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64,P<0.001),侧支循环良好者临床预后良好.侧支循环良好者患侧CBF、CBV、MTT、TTD分别为(59.12±12.24)ml/100g·min、(4.39±0.68) ml/100g、(5.51±1.22)s、(6.32±1.86)s,健侧分别为(62.46±9.86)ml/100g·min、(3.94±0.56) ml/100g、(4.37±0.66)s、(3.80±0.84)s,患侧较健侧CBV增高,MTT、TTTD延长(t=3.06、6.36、8.70,P<0.01),但CBF无统计学意义(t=-1.45,P=0.16);侧支循环差者患侧CBF、CBV、MTT、TTD分别为(44.42±14.47) ml/100g·min、(3.26 ±0.76) ml/100g、(6.34±1.58)s、(8.86±2.29)s,健侧分别为(71.43±17.29) ml/100g·min、(4.68±1.01)ml/100g、(4.53 ±0.68)s、(4.10±1.04)s,患侧较健侧CBF、CBV明显降低,MTT、TFD明显延长(t=-5.42、-3.91、2.91、4.75,P<0.05).结论 全脑CT灌注成像及相应动态CT血管成像能很好的评估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的侧支循环状态、脑血流灌注而预测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杨晨;董立军;赵宇;温骞;周峰峰;周运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皮经椎弓根同轴活检术在椎体骨质破坏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胸腰骶段椎体骨质破坏共298例356节,影像学均提示为脊椎转移癌,其中239例(279节)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切除史,59例(77节)无原发肿瘤史.骨质破坏类型包括溶骨性258例,混合性40例.均采用C臂DSA透视监视下经患侧椎弓根入路,当骨穿针头端抵达椎体破坏区边缘时置入活检针多方向、多次切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356节椎体穿刺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出的组织量不足以行病理组织学诊断有32例(10.7%),明确病理诊断266例(89.3%),符合脊椎转移癌243例(91.4%).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史23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208例(87.0%),化脓感染1例,结核2例,余28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无脊椎外原发肿瘤史5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35例(59.3%),浆细胞瘤12例(20.3%),侵袭性血管瘤2例(3.4%),结核3例(5.1%),化脓感染3例(5.1%),余4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溶骨性病变破坏的诊断阳性率为91.5% (236/258),混合性破坏为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脊柱外肿瘤病史的转移癌检出率为87.0% (208/239),无肿瘤病史检出率为59.3%(3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同轴活检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对于溶骨型椎体骨破坏的病理检出率更高.
作者:黄雨;何仕诚;杜瑞杰;虞文辉;朱海东;万文;郭金和;邓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数字X线脊柱全长正侧位摄影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脊柱全长正侧位摄影检查的患儿40例所得的拼接图像,根据年龄段分为A组(5~8岁)及B组(9~12岁).采用Ortho Long Spine Both摄影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并完成拼接,由放射科主管技师、副主任医师各一名采用单盲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A组患儿的正位摄影得分(3.85±0.23)及拼接得分(3.79±0.25)均低于B组(分别为3.98±0.67,3.97 ±0.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0.008);侧位摄影得分(3.82±0.23)及拼接得分(3.69±0.26)亦低于B组(分别为3.95 ±0.11,3.84 ±0.2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40);A、B两组患儿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组患儿脊柱全长正侧位摄片的图像质量均低于B组;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患儿不自主的肢体运动以及呼吸运动.
作者:边传振;姜辉;杨明;高峰;张楠;刘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56岁.因间断肉眼血尿1个月,加重伴左侧腰痛2天而入本院.既往1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行体外碎石.入院体检: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男性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正常,尿潜血强阳性.腹部CT平扫:左肾中下部外侧形态饱满,并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直径约4.8cm,CT值约18~49 HU,病变内部见少许低密度影,近边缘见少许结节钙化影;左肾盂及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其内并见较均匀高密度影(图1).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与囊性低密度影差别更明显,上段输尿管及肾盂内高密度影未见明显变化(图2~4).术前拟诊为左肾癌而遂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单向梭形细胞组成,细胞中等大小、排列紊乱,胞浆稀少、核分裂像明显,囊性区域并见囊内衬核分裂不活跃的多边形鞋钉样上皮(图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Bcl-2(+),CD99(+),CK-pan(上皮十),desmin(-),EMA(上皮+),vimentin(+),CD34(-),Ki-67(+60%).病理诊断为滑膜肉瘤.
作者:刘雷雷;卢晓倩;曹殿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对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PI)的评估价值.方法 搜集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间45例经病理证实的FIGOⅡ期宫颈癌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CE,测量双室Tofts模型下宫颈癌的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将45例患者分为有PI组和无PI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年龄、肿瘤大径、Ktrans、Kep、Ve的差异;使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间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PI和无PI组间Ktrans(P=0.025)、Ve(P=0.017)、淋巴结转移(P <0.001)、肿瘤大径(P <0.001)有统计学差异,Kep(P=0.916)、年龄(P =0.136)、病理组织学类型(P =0.187)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大径(P=0.030)、Ktrans(P =0.038)是PI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可初步评估FIGOⅡ期宫颈癌发生PI的可能性,可为FIGOⅡ期宫颈癌术前精准亚分期提供依据.
作者:张禹;张茜;张雪健;莫子;骆祥伟;朱友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甲状腺腺瘤(T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枚甲状腺结节(其中PTC 37枚,TA 6枚)采用不同b值(300、500、800 s/mm2) DWI扫描的eADC图,测量结节实性区的eADC值,对PTC组和TA组的eADC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不同b值时PTC组eADC值均明显高于T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取300 s/mm2时,PTC组及TA组的eADC值分别为0.610±0.090及0.509±0.102;b值取500 s/mm2时,eADC值分别为0.505±0.102、0.391 ±0.121;b值取800 s/mm2时,eADC值分别为0.401 ±0.121、0.249±0.091.其中以b值为800 s/mm2时eADC值的诊断效果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6;诊断阈值取0.359时,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37.5%,约登指数为0.73.结论 不同b值时eADC值均有助于鉴别诊断PTC及TA,且b值为800 s/mm2时eADC值的诊断效能佳.
作者:谌业荣;陆瑜;单秀红;邵睿;胡曙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16岁.头痛、低热、短暂意识丧失半月余,急性意识障碍1小时.半月前偶发站立后意识丧失,数分钟后意识恢复,恢复后反应稍有迟钝,至当地医院对症输液治疗效果不佳,行头部MRI检查提示:脑积水.遂至我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时,双眼对光反射消失,肌张力增强,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柯尼征阳性.影像检查:头部CT平扫见鞍上区及松果体区团状稍高密度影及钙化影,双侧脑室前角、左侧脑室后角及右侧脑室内见稍高密度影,右侧脑室边窄,左侧脑室稍扩张.MRI平扫见鞍上池及脚间池内团块状稍低T1、稍高T2信号,FLAIR水抑制序列图像呈高信号,DWI图像呈稍高信号.
作者:高鑫;程敬亮;汪卫建;张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现扩散系数(ADC)值评估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患者的DWI图像,按照病理分级分为高分化组(14例),中分化组(37例),低分化组(26例),分别测量各组病灶ADC值,对三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宫颈鳞癌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进一步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佳临界点.结果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宫颈鳞癌的ADC值分别为(0.98±0.12)×10-3mm2/s、(0.87 ±0.10)×10-3mm2/s、(0.75土0.08)×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26.95,P<0.05).宫颈鳞癌ADC值与病理分级存在负相关(r=-0.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用于诊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佳临界点为0.78×10-3mm2/s,其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6.3%,准确性为85.7%.结论 3.0 T MR DWI定量参数ADC值在宫颈鳞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预测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牟东景;樊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PI-RADS v2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及前列腺癌的大径线与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疾病患者115例,对所有患者行完整的磁共振增强扫描,由两影像医师对所有病例进行PI-RADS评分并测量49例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病灶的大径线;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PI-RADS评分的ROC曲线并分析诊断效能,并对肿瘤大径线与前列腺癌的病理评分做Spearman相关检验及One-Way ANO VE.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T2 WI± DWI± DCE、T2WI、DWI、DCE的敏感性分别为91.8%、88.0%、91.8%、95.1%,特异性分别为83.3%、79.6%、79.6%、68.5%,准确性分别为87.8%、84.3%、86.0%、82.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3、0.907、0.937、0.818,总体来说T2WI、DWI、DCE三个序列联合诊断的效果好.前列腺肿瘤大径线与GS呈正相关(r =0.517,P<0.001),低、中、高组级别肿瘤大径线均值分别为(1.28 ±0.47) cm,(2.16±0.91)cm,(2.89±0.78)cm.结论 PI-RADS v2对前列腺癌有较高诊断效能,且前列腺癌灶的大径线越大,GS可能越高.
作者:陈传丽;许乙凯;李慧燕;雷李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3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头颅MRI共同特点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呈类圆形,部分有“回旋镖征”,边界清楚,病灶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及DWI呈高信号,ADC低信号.结论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复杂、临床症候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的类圆形病灶的影像学综合征,临床早期MRI检查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目的,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的基础.
作者:张志雄;刘曌;杨林;岳金斌;李蓉;石向群;尹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17岁.1年余前骑车后出现右侧睾丸肿胀,伴有阴囊破溃、流液,睾丸疼痛、触痛,无发热、腰痛,尿痛,无乏力、食欲不振,未规律治疗.超声提示:右侧阴囊内未见典型睾丸回声,可见范围200 mm×99 mm×80 mm(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的混合性包块填充,向上至腹股沟管内环处,未见与腹腔相通.内回声杂乱,以实性为主,液性部分可见分隔,呈多房状.CDFI:实性可见线样血流信号.CT平扫:右侧睾丸明显增大,其内密度不均匀.腹主动脉右侧可见肿大淋巴结.MRI:右侧睾丸体积明显增大,其内信号不均匀,其顶部及右份可见团块状长T1、短T2信号,左份可见片状短T1、长T2信号,弥散受限呈高信号,病变边界清晰,其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右侧睾丸区顶部及右份可见渐进性强化,左份未见明显强化呈相对低信号.右侧精索增粗,盆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大体可见肿瘤切开面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含红棕色液体,实性部分切面灰白色灰褐色较硬.病理结果:右侧睾丸横纹肌肉瘤,符合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CK(-),SALL4(-),OCT-4(-),Ki-67(约80%+),PLAP(-),CD117(-),CD30(-),CD56(+),Syn(-),Inhibin-a(-),CD34(-),WT-1(-),S-100(-),CD99(-),FLI-1(部分+),Myo D1(+),Myogenin(+).
作者:王岸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CT分型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SAH头颅CT的特点分为Ⅰ型~Ⅴ型,分析不同CT分型与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C)的相关性.结果 367例aSAH患者中CT分型Ⅰ型32例(8.7%),Ⅱ型114例(31.1%),Ⅲ型102例(27.8%),Ⅳ型96例(26.2%),Ⅴ型23例(6.3%).不同CT分型的aSAH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GOC预后评分的分布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随着CT分型由Ⅰ型~Ⅴ型的变化,高Hunt-Hess分级(Ⅲ级~Ⅴ级)和不良预后(1分~3分)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AH患者的CT分型与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GOC预后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526、0.486,P<0.05).结论 aSAH的CT分型与患者术前的Hunt-Hess分级和预后评估指标有较好的相关,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明;张欣玉;石锋;舒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成像技术:容积重建(VR)及大密度投影(MIP)在胰腺分裂(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MRCP检查诊断PD的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8例PD的3D-MRCP薄层源数据进行VR及MIP重建,三维重建技术包括直接三维成像法(3D盲)及组织结构选择加减法(3D加).对2D-MRCP、3D直-MIP、3D加-VR及3D加-MIP对胰管显示的数量及图像的清晰度、背景抑制及运动伪影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3D加-VR诊断了8例PD,3D加-MIP诊断了7例,2D-MRCP与3D直-MIP均诊断了4例.3D加-VR显示了12处胰管,3D加-MIP显示了10处,2D-MRCP与3D直-MIP仅显示了5处.结论 3D加-VR显示胰管的形态及清晰度优于3D-MIP.3D加-VR不仅增加了PD的诊断率,还提高了显示率及图像质量.
作者:俞琴;冉隆富;韩林梅;丁洁;袁蓉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