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甲状软骨骨巨细胞瘤恶变并累及甲状腺一例

孟金丽;何万林

关键词:
摘要:患者 男,40岁.因“左侧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伴声音嘶哑7个月”人院.既往乙型肝炎病史.体检:左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质硬,有压痛,不活动,包块光滑,气管右偏,皮肤无红肿.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颈部CT检查:左侧甲状软骨骨质破坏,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斑片状更低密度影,上缘达甲状软骨上缘层面,向下至T1椎体平面,大小约为6.9 cm ×3.9 cm,喉腔左侧壁明显受压推挤,肿块与甲状腺左叶上缘分界不清,包膜不完整(图1~3),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4 ~6).颈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CT诊断为左侧甲状软骨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累及甲状腺左叶上缘.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定位像在降低肺动脉CTA辐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下,双定位像在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辐射剂量.方法 搜集本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在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下,对照组行单定位像(AP)扫描,实验组行双定位像(AP和lat)扫描.由两位高年资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患者肺动脉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其整体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记录其辐射剂量.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肺动脉CTA检查,对照组整体图像质量与实验组整体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39,P>0.05).对照组图像SNR(33.29±20.41)、CNR(28.17±11.76)与实验组图像SNR(33.79±20.48)、CNR(28.34±11.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为(5.82±0.97)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189.85±34.78) mGy·cm,有效辐射剂量(ED) (2.66±0.49) mSv较对照组CTDIvol (6.99±1.35)mGy,DLP(245.73±48.92) mGy·cm,ED(3.44±0.68)mSv均降低了29.43%(P均<0.001).结论 在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下,较单定位像肺动脉CTA检查,双定位像肺动脉CTA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及临床需求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可成为临床肺动脉CTA常规检查方式.

    作者:赵飞;李磊;彭婉琳;蒲进;张凯;刘科伶;李玉明;张金戈;夏春潮;李真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肺部副神经节瘤一例

    患者 男,49岁.无诱因间断性胸痛伴咳嗽2个月余,经过抗炎治疗无效,病情加重1周就诊.体检:T 36.5℃,心率80次/min,血压180/110 mmHg,营养发育良好,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岳琳坤;金恩浩;张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0例原发性肺黏液腺癌误诊的CT表现并文献复习

    目的 回顾性分析10例误诊为肺炎性病变的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CT表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加强对PPMA的影像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误诊为肺炎性病变经病理证实的10例PPMA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CT表现.结果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升高,CT表现肺实变者10例,“空气支气管征”5例,磨玻璃影6例,多发囊腔影及“蜂窝”影1例,全部经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明确病理.结论 PPMA的CT表现多样,与肺炎性病变极易混淆,当发现CT值低于一般肺炎性实变的病灶且合并僵直扭曲的“空气支气管征”对诊断PPMA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兴兰;杨全;李霞;苏丽平;应洁;刘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默认网络小世界属性的fMRI研究

    目的 采用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默认网络(DMN)的“小世界”网络拓扑属性改变.方法 搜集首次确诊的重度OSA患者及年龄、受教育程度相似的正常睡眠组(GS组)各46例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采集,选取20个特定的DMN感兴趣区(ROI)构建二值化网络,获取并比较DMN整体及局部属性参数,分析网络参数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OSA及GS组DMN均存在“小世界”属性.与GS组相比,OSA患者DMN在0.05≤稀疏度(Sp)≤0.12和0.15≤Sp≤0.50范围内聚类系数(Cp),Eloc显著减低,OSA组DMN的特征性短路径长度(Lp),Eglob值无明显变化.与GS组相比,OSA患者左侧后扣带回的节点度、节点介数、节点效率均显著减低,而右侧海马旁回节点度、节点介数、节点效率均显著增高;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节点介数显著减低,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节点介数显著增高.结论 OSA患者DMN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整体网络属性和局部属性均存在改变,且血氧饱和度减低可能导致OSA患者DMN拓扑属性重塑,而OSA患者DMN的网络属性异常可进一步解释OS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陈立婷;彭德昌;李海军;叶成龙;余宏辉;龚洪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多模态MRI定量分析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定量分析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建立综合诊断的预测模型.方法 82例患者均行前列腺MR常规形态学、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根据前列腺12分区切割模型在T2WI图像上采用5分制对各分区评分、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值并获得相应的时间-信号强度(SI-T)曲线,与病理结果对照,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综合诊断准确率,建立综合诊断的预测模型.结果 82例病理证实的患者共获得有效分区772个,其中外周带非癌区185个,中央带非癌区326个,癌区共261个.行Logistic回归分析,T2WI评分、ADC值、Kep值及SI-T曲线等因素对方程的改变均有显著意义(P =0.000),影响力排序为ADC>Kep>SI-T> T2 WI,综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8%、96.6%、98.1%.结论 前列腺多模态MRI定量分析能提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并可获得能客观评价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方程.

    作者:冯潇;龙莉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乳腺癌多模态MRI基线图像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前MRI征象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并取得术后常规病理结果的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新辅助化疗前MRI资料,探讨其与术后病理缓解的关系.结果 三阴型及Her-2型乳腺癌较易获得病理缓解.MRI图像上,病理缓解情况与病灶的数量(P=0.002)及动态增强后是否为肿块型强化(P =0.008)有关,与病灶大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T2WI信号、淋巴结肿大及乳后间隙、时间信号曲线(TIC)无关.在肿块型强化乳腺癌中,肿块形状与病理缓解相关(P=0.043).结论 单灶型、肿块型强化且形态规则的乳腺癌易获得病理缓解.

    作者:周佳丽;刘玉凤;卜阳阳;周长玉;喻迎星;许茂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囊性脑膜瘤类似于室管膜瘤一例

    患者 男,17岁.10天前受凉后出现头痛,伴双眼视物模糊.体检:神志清楚,双眼视物模糊,对侧同向偏盲,无视物重影、旋转,无恶心、呕吐.CT平扫:右颞枕部巨大囊实性肿块,囊性为主,大截面约118 mm ×74 mm,内见斑片状钙化,周围见水肿带,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右颞顶骨骨质受压变薄(图1).MR平扫+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为等T1、稍长T2信号,部分囊液呈短T1信号,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部分囊腔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部分囊壁明显强化,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受压左移(图2A ~E).

    作者:汤子建;金开元;曾珍;张体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肺栓塞一例

    患者 男,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3天,疼痛性质为进行性加重”入院.体检:无发热、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及呼吸不畅等症状,左下肢凹陷性水肿,压痛阴性,未见浅表静脉曲张,皮温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侧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及大隐静脉近心端多发血栓形成).CT血管造影(CTA)显示右下肺动脉主干及右肺上下动脉次级分支、左下肺动脉次级分支多发肺栓塞;左下肢静脉造影示左下肢髂静脉血栓形成.血生化示肝肾功能正常,纤维蛋白原4.43 g/L,D-二聚体1.7 mg/L.

    作者:赵刚;王劲琪;张翔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及纹状体多模态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

    目的 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感兴趣脑区功能及铁沉积变化.方法 38例PD患者(PD组),30名健康志愿者(NC组),用BOLD序列扫描,SPM8、DPARSFA2.3软件处理数据,分析PD组较NC组感兴趣脑区功能变化;测量Pha、SWI图中感兴趣脑区相位值、信号值并转换为弧度值,t检验分析各区PD组较NC组弧度值变化得其铁沉积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低频振荡振幅(ALFF)图中双侧壳核、苍白球、右侧尾状核为PD组较NC组显著差异区,PD组双侧壳核、右侧尾状核及苍白球弧度值较NC组减小.结论 ALFF图中PD患者纹状体功能变化区与Pha、SWI图中信号降低区基本一致,提示PD患者脑功能异常区存在铁沉积异常.

    作者:李云和;王帅文;厍映霞;杨晓风;郭顺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X线三线比值在诊断3个月以下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X线三线比值在诊断3个月以下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就诊,临床怀疑为DDH的8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超声Graf法结合MRI进行分型,并在X线片中以股骨近端干骺端的中点(记为O点)为起点,分别做至髋臼外上缘的连线(a线)、至Y型软骨中心连线(b线)以及髋臼下缘的连线(c线),分别计算a/b、b/c和a/c的比值,分析髋关节三线比值的差异.结果 85例患儿(170髋)中正常髋关节84髋,发育不良髋关节36髋,脱位髋关节50髋.正常髋关节中a/b、b/c和a/c的比值接近于1,分别为1.01±0.03、0.99±0.03、1.00+0.04;髋关节发育不良的a/b和a/c的值>1,b/c值接近于1,分别为1.09±0.04、1.11±0.05、1.02±0.09;髋关节脱位的a/b和a/c的值<1,b/c值接近于l,分别为0.95±0.03、0.91±0.06、0.98±0.04,髋关节发育不良的a/b和a/c的值显著大于正常髋关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脱位的a/b和a/c的值显著小于正常髋关节,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三线比值能够为3个月以下婴儿DDH的早期诊断提供科学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冷桂香;陈惠;谢财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IVIM-DWI定量评价Lipo-PGE1对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评价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T0组),30 mmin、40 min热缺血时间组(T1、T2组)及相应时间的Lipo-PGE1干预组(G1、G2组),再灌注6h后行MR扫描.采用3.0T常规MRI和IVIM-DWI扫描,梯度因子(b)=0、20、40、60、80、100、150、200、400、600、800 s/mm2.扫描结束后,采集兔外周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由两位资深影像学医师分别测量IVIM-DWI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一致性,多组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各参数值与血清ALT、AST、LD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位医师所测ADC、纯扩散系数(Dslow)、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fast)、灌注分数(PF)的ICC值分别为:0.933、0.882、0.692和0.839.多组间各IVIM参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0组与各热缺血组、干预组ADC、Dslow及PF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ADC、Dslow及PF值较相应热缺血组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Dslow及PF值与血清ALT、AST、LDH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5,P<0.05).热缺血组肝细胞弥漫性水肿、变性,可见点片状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干预组较相应热缺血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3.0T IVIM-DWI能够无创、定量评价Li-po-PGE1对肝WIRI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玉玲;褚志强;李婧瑶;任涛;许诗超;季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前纵隔平滑肌肉瘤一例

    患者 女,80岁.体检胸透发现上纵隔增宽入院,患者平素自觉胸闷、咳嗽,胸骨后疼痛不适半年,无发热、咯血,近期无明显消瘦.既往高血压史10年,不规则服药,糖尿病病史20年,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25增高(163.4 U/nl),余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铁蛋白)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作者:朱玉春;张阳;周伟;邢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股骨颈囊肿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一例

    患者 男,27岁.左侧髋部间歇性隐痛1年余,入院X线平片检查,显示左侧股骨颈基底部髓腔内见一呈类圆形磨玻璃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楚,边缘稍高密度改变,股骨头及关节间隙未见异常改变(图1);质子密度抑脂轴位像(图2)、T2WI冠状位抑脂像(图3),左侧股骨颈内不规则团块状稍高信号内囊性高信号;T1WI轴位(图4)、T1WI冠状位像(图5),左侧股骨颈内不规则团块状稍低信号内囊性稍等高信号;T1 WI轴位(图6)、T1WI冠状位增强像(图7),左侧股骨颈内不规则团块实质部分轻度强化.体格检查:骨盆挤压及分离实验阴性,左髋部无压痛,左髋关节活动自如,“4”字实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鞠然;李晓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肩袖间隙层面MR成像对冻结肩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评估肩袖间隙层面MRI对经临床评估为冻结肩(F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经临床诊断为FS的38例患者[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24±1.14)岁]的肩关节MRI检查结果与18名健康志愿者的肩关节MRI检查结果对比,记录喙肱韧带(CHL)显示率、CHL厚度、肩袖间隙关节囊厚度以及喙突下脂肪三角.采用X2检验分析CHL显示率、喙突下脂肪三角,CHL厚度及肩袖间隙关节囊厚度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CHL显示率94.4% (17/18),FS组84.2% (32/38)(X2=1.170,P>0.05).FS组CHL厚度(4.24±0.33)mm及肩袖间隙关节囊厚度(7.76±1.70)mm明显高于对照组[CHL厚度(2.61±0.38)mm,肩袖间隙关节囊厚度(5.05±1.15) mm] (P <0.05).以CHL厚度≥4.0 mm诊断FS特异度100%,敏感度77.4%.以关节囊厚度≥7.0 mm诊断FS特异度94.4%,敏感度68.4%.喙突下脂肪三角闭合(喙突下三角征)更常见于FS组(FS组完全闭合21.1%,部分闭合65.8%;对照组完全闭合5.6%,部分闭合16.7%).结论 MRI可应用于FS患者诊断,CHL增厚、肩袖间隙关节囊厚度增加以及喙突下三角征是FS患者的特异性MRI表现.

    作者:王宇峰;陆锦贵;李向阳;崔海东;徐小虎;吴鹤林;章飞翔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双能量CT定量参数鉴别克罗恩病肠腔狭窄性质可行性初探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技术以及常规形态学判断肠道克罗恩病(CD)肠腔狭窄性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经临床病理活检证实的肠道CD患者34例,共68段病变肠段,依据病理评分标准将肠段分为炎性肠段30段,纤维性肠段23段.对不同性质肠段CT小肠造影(CTE)征象评分,评价其与病理评分的相关性.不同性质肠段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K)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NIC及K鉴别肠段性质的能力.结果 CTE炎症性、纤维性评分和病理炎症性评分(r=0.510,P=0.014)、病理纤维性评分(r=0.439,P=0.025)正相关.动脉期炎性肠段及纤维性肠段NIC及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二者NIC及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NIC及K值判断纤维性肠段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0.729,佳阈值、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NIC 0.12 mg/ml、88.0%、52.2%;K 2.21、66.7%、77.3%.结论 双能量CT成像动脉期NIC及K值测量对肠道CD肠腔狭窄性质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淑娟;杨鹏飞;韩丹;张夏;沈莎莎;常雯;赵卫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相关血管解剖的CTA表现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相关血管解剖的CT血管造影(CTA)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腹部CT增强扫描并符合人组标准者共64例,分为正常组(n=27)和肝硬化组(n=37).采集原始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肝内外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分支的分型,测量肝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肝静脉间夹角、肝外门静脉与肝实质接触面接触比例,以及肝外门静脉及其分支的长度、直径和夹角等.结果 64例中,肝静脉Ⅰ型占67.1%,Ⅱ型32.9%;肝硬化组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和肝左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较正常组明显增大[(64.6±8.5)° vs(42.8±8.2)°,(69.7±9.7)° vs(55.6±6.3)°;P均<0.01],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夹角较正常组明显增大[(64.6±15.4)° vs (55.8±17.0)°;P=0.035];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长度、门静脉主干直径较正常组有所增加[(56.0±12.0)mm vs (46.5±7.6)mm,(16.6±4.2)mm vs (14.0±2.4)mm;P均<0.01];肝硬化组门静脉左支与肝脏紧密接触面比例较正常组减小[(33.5±9.4)%vs(42.8±21.1)%;P=0.03],但门静脉左支顶部与肝组织仍紧密连接.结论 肝硬化时,肝静脉、门静脉位置和形态均发生明显改变,CTA术前准确评估为设计手术方案提供基础.

    作者:桑节峰;曹俊杰;周大勇;黄剑;黄献琛;沈利明;沈钧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CT与MR表现

    目的 探讨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睾丸肿瘤与肿瘤样病变38例,27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生殖细胞瘤占52.6% (20/38),其中精原细胞瘤占26.3% (10/38),肿瘤均有分隔,增强扫描分隔明显强化;非精原细胞瘤占26.3%(10/38),混合型生殖细胞瘤4例,胚胎性癌3例,畸胎瘤2例,密度或信号不均,表皮样囊肿1例,信号均匀,无强化;非生殖细胞瘤占21.0% (8/38),肉瘤3例,转移瘤1例,腺样腺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淋巴瘤1例,肿瘤有各自特点;肿瘤样病变占26.3% (10/38),结核4例,脓肿1例,慢性炎症3例,肉芽肿1例,临床表现明显,均累及附睾及皮肤,血肿1例,有外伤史.结论 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种类繁多,影像学作为一种辅助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其CT/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临床症状、年龄、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可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静娴;邱士军;谭欣;刘嘉瑞;曾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MRI相关参数测量分析

    目的 探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中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股骨颈前倾角(FNV)、股骨小转子角(LTV)、颈干角(CCD)、坐骨角、股方肌体积(TQFMV)、腘绳肌腱面积(HTA)、坐骨间距各参数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深化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前瞻性行MRI髋关节扫描:病例组34例64个髋关节,对照组35名67个髋关节;测量相关参数:IFS、QFS、FNV、LTV、CCD、坐骨角、TQFMV、HTA、坐骨间距宽度.所得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对各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数据由3位放射科医师测量.结果 病例组IFS、QFS、FNV、LTV、CCD、坐骨角、TQFMV、HTA、坐骨间距宽度平均值分别为:(13.8±2.9)mm、(9.5±2.7)mm、(17.5±10.0)°、(20.3±9.4)°、(131.0±6.7)°、(132.4±6.2)°、(11.7±5.6)cm3、(2.4±0.6)cm2、(11.6±1.3)cm;相应对照组数据分别为:(29.0±6.8)mm、(20.0±5.8) mm、(12.7±8.0)°、(25.5±11.9)°、(127.5±6.7)°、(127.4±5.6)°、(27.4±10.7)cm3、(1.8±0.5)cm2、(9.4±1.5)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例组IFS、QFS、LTV、TQFMV数据小于对照组,余数据病例组均大于对照组.病例组IFS、QFS与LTV、TQFMV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FNV、CCD、坐骨角、HTA、坐骨间距呈负相关关系(P<0.05).IFS、QFS、LTV、FNV、CCD、坐骨角、TQFMV、HTA、坐骨间距IFI诊断界值分别为:≤17.8 mm、≤13.2 mm、≤18.5°、≥14.5°、≥131.5°、≥127.5°、≤19.9 cm3、≥2.0 cm2、≥10.7 cm. 结论 FNV、LTV、CCD、坐骨角、TQFMV、HTA对诊断IFI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康;李桂萍;安永胜;赵云妍;张丹;赵佳佳;赵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管肉瘤同时累及肝、脾一例

    患者 女,36岁.自觉肩部不适于外院行上腹CT检查发现肝、脾肿物,后于本院门诊就诊行上腹MR检查,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本院并行CT检查.患者无腹胀、腹痛、周身无力,无肝区不适感,近期体重下降4 kg.无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及有毒物质接触史.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89 g/L,红细胞3.74×1012/L,白细胞8.59×109/L,血小板411×109/L;肝功能:白蛋白(ALB)31.3 g/L,碱性磷酸酶(ALP) 306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146 U/L;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99)均正常.

    作者:赵莹;刘爱连;郭维亚;华正宇;郭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IDEAL-IQ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女性颈部锁骨上、肝脏及皮下脂肪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IDEAL-IQ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与健康女性颈部锁骨上、肝脏及皮下脂肪的差异性.方法 50例PCOS患者(20~ 35岁)及按年龄匹配的87名健康女性志愿者,行3.0T磁共振扫描,分别测量颈部锁骨上、腹壁皮下脂肪及肝脏的脂肪分数(FF),分别分析两组颈部锁骨上脂肪与腹壁皮下脂肪FF的差异性以及两组颈部锁骨上、腹壁皮下脂肪及肝脏的组间差异.结果 PCOS患者和健康女性志愿者颈部锁骨上FF(80.99±7.73)%、(87.38±7.06)%均低于腹壁皮下脂肪FF(91.17±2.00)%、(92.52±2.23)%(P<0.05);体质指数(BMI) <24组,PCOS患者颈部锁骨上FF(83.20±7.22)%高于健康女性(79.13±7.09)%,两者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7),PCOS患者肝脏FF(3.57±3.41)%高于健康女性(1.83±0.70)%,两者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0),PCOS患者和健康女性志愿者腹壁皮下脂肪FF组间无明显差异(P =0.443);BMI≥24组,PCOS与健康女性志愿者颈部锁骨上脂肪、肝脏和腹壁皮下脂肪FF均无明显差异(P =0.287、0.129、0.613).结论 BMI正常的PCOS患者锁骨上脂肪较健康女性更接近于皮下白色脂肪,可能存在脂代谢异常,IDEAL-IQ提供了一种无创检测脂代谢异常的方法.

    作者:常红花;赵红翠;于洋;袁慧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