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囊性脑膜瘤类似于室管膜瘤一例

汤子建;金开元;曾珍;张体江

关键词:
摘要:患者 男,17岁.10天前受凉后出现头痛,伴双眼视物模糊.体检:神志清楚,双眼视物模糊,对侧同向偏盲,无视物重影、旋转,无恶心、呕吐.CT平扫:右颞枕部巨大囊实性肿块,囊性为主,大截面约118 mm ×74 mm,内见斑片状钙化,周围见水肿带,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右颞顶骨骨质受压变薄(图1).MR平扫+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为等T1、稍长T2信号,部分囊液呈短T1信号,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部分囊腔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部分囊壁明显强化,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受压左移(图2A ~E).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默认网络小世界属性的fMRI研究

    目的 采用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默认网络(DMN)的“小世界”网络拓扑属性改变.方法 搜集首次确诊的重度OSA患者及年龄、受教育程度相似的正常睡眠组(GS组)各46例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采集,选取20个特定的DMN感兴趣区(ROI)构建二值化网络,获取并比较DMN整体及局部属性参数,分析网络参数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OSA及GS组DMN均存在“小世界”属性.与GS组相比,OSA患者DMN在0.05≤稀疏度(Sp)≤0.12和0.15≤Sp≤0.50范围内聚类系数(Cp),Eloc显著减低,OSA组DMN的特征性短路径长度(Lp),Eglob值无明显变化.与GS组相比,OSA患者左侧后扣带回的节点度、节点介数、节点效率均显著减低,而右侧海马旁回节点度、节点介数、节点效率均显著增高;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节点介数显著减低,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节点介数显著增高.结论 OSA患者DMN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整体网络属性和局部属性均存在改变,且血氧饱和度减低可能导致OSA患者DMN拓扑属性重塑,而OSA患者DMN的网络属性异常可进一步解释OS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陈立婷;彭德昌;李海军;叶成龙;余宏辉;龚洪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肝镰状韧带附着旁肝组织突出呈三角形——请分析病变性质

    患者 女,54岁.腹胀、食欲不振3个月余.患者无明显原因腹胀、食欲不振,偶有恶心,无呕吐,无腹痛,易疲劳.体检:无皮肤巩膜黄染,无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无肝掌及“蜘蛛痣”.腹部饱满,全腹轻压痛,肝肋下4.0 cm,剑突下6.0 cm可及,质韧,轻压痛.脾肋下4 cm可及,质韧,无压痛,移动性浊音(+).CA-125 386.9~874.7 U/m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08 U/L,谷草转氨酶67 U/L,谷酰转肽酶187 U/L,碱性磷酸酶356 U/L.胆红素及血清白蛋

    作者:姜天娇;李伟;林东亮;王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囊性脑膜瘤类似于室管膜瘤一例

    患者 男,17岁.10天前受凉后出现头痛,伴双眼视物模糊.体检:神志清楚,双眼视物模糊,对侧同向偏盲,无视物重影、旋转,无恶心、呕吐.CT平扫:右颞枕部巨大囊实性肿块,囊性为主,大截面约118 mm ×74 mm,内见斑片状钙化,周围见水肿带,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右颞顶骨骨质受压变薄(图1).MR平扫+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为等T1、稍长T2信号,部分囊液呈短T1信号,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部分囊腔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部分囊壁明显强化,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受压左移(图2A ~E).

    作者:汤子建;金开元;曾珍;张体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DD)的CT与MRI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外RDD的CT及MRI表现,单独行CT检查1例,单独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5例.结果 8例淋巴结外RDD中,3例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2例发生于胸椎,2例发生于上颌窦,侵犯鼻腔、眼眶,1例发生于回、结肠;3例单发,5例多发;CT平扫多表现为稍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其内可见条状低信号,T2WI表现为等、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可见骨质破坏,3例可见脑水肿,3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 淋巴结外RDD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该病T2WI呈等低信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多沿脑膜蔓延生长,可见“脑膜尾征”;溶骨性骨质破坏可见硬化边及残存粗大骨嵴.但确诊仍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唐水英;唐浩;何子龙;杜钢;陈卫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与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50例乳腺结节的DBT、UE及MRI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BT和UE联合与MRI在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上的差别.结果 DBT、UE与MRI三者在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上差别明显(P<0.05),将DBT和UE联合后与MRI比较则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上分别为97.7% vs 98.8%、82.8% vs 74.2%、94.0%vs91.4%、96.3% vs 95.8%、93.7%vs 92.3%,两者差别不大(P>0.05).结论 DBT和UE联合经济、便捷,可靠性高,可有效提高乳腺癌诊断效能.

    作者:张惠美;徐华军;毛新峰;朱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一例

    患者 男,63岁.因排尿困难及尿频1年余入院.前列腺指诊:增大Ⅲ度,无结节,质地稍硬,无触痛,中央沟变浅.超声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待排.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以及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数值均为正常范围.

    作者:叶宇;邱晓明;顾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消化系统实性与管道脏器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实性与管道脏器神经内分泌肿瘤(NEN) CT特点的差异.方法 搜集2013年10月到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消化系统NEN患者56例(胰腺26例,其他30例)共57个病灶,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4.7岁.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表现包括:病灶的发生部位、大径、形态、平扫密度、边缘情况、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强化曲线类型,同时记录邻近结构及血管有无受累、有无腹腔积液以及腹膜、淋巴结及其他脏器的转移等.分析消化系统实性与管道脏器之间NEN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消化系统实性和管道脏器NEN之间,患者年龄、病理G分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CT表现中,静脉期强化程度与强化均匀度、延迟期强化均匀度、肿瘤边界、形态、腹膜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等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肿瘤钙化、平扫密度、动脉期强化程度及均匀度、延迟期强化程度、强化曲线类型、邻近结构的浸润、血管侵犯、远处脏器转移、腹腔积液、病灶大径等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消化系统实性和管道脏器的NEN的生物学行为和CT表现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影像学诊断时应提高警惕.

    作者:刘延军;王春雷;刘鹏涛;于京隔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双能量CT定量参数鉴别克罗恩病肠腔狭窄性质可行性初探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技术以及常规形态学判断肠道克罗恩病(CD)肠腔狭窄性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经临床病理活检证实的肠道CD患者34例,共68段病变肠段,依据病理评分标准将肠段分为炎性肠段30段,纤维性肠段23段.对不同性质肠段CT小肠造影(CTE)征象评分,评价其与病理评分的相关性.不同性质肠段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K)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NIC及K鉴别肠段性质的能力.结果 CTE炎症性、纤维性评分和病理炎症性评分(r=0.510,P=0.014)、病理纤维性评分(r=0.439,P=0.025)正相关.动脉期炎性肠段及纤维性肠段NIC及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二者NIC及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NIC及K值判断纤维性肠段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0.729,佳阈值、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NIC 0.12 mg/ml、88.0%、52.2%;K 2.21、66.7%、77.3%.结论 双能量CT成像动脉期NIC及K值测量对肠道CD肠腔狭窄性质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淑娟;杨鹏飞;韩丹;张夏;沈莎莎;常雯;赵卫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伴恶性肿瘤史患者胸膜孤立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伴恶性肿瘤史患者胸膜孤立性病变(P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87例伴恶性肿瘤史患者PSL的资料,通过对既往恶性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确诊时间间隔及CT影像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此类病灶定性诊断的可能.采用X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及趋势性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7例PSL中转移瘤组66例,非转移瘤组21例.两组PSL的性质与既往恶性肿瘤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值=20.95,P<0.05.两组PSL与既往恶性肿瘤确诊的时间间隔有线性趋势,P=0.001.两组PSL的性质与CT各项影像学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伴恶性肿瘤史患者PSL的性质与既往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有相关性,两组PSL确诊的时间间隔有线性趋势,但PSL的性质与影像学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勤勇;陆合明;秦俭;周小燕;黄亦航;黄宝芹;陈小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扩散峰度成像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扩散峰度成像(DKI)在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的影像表现及特征性参数,并探讨在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及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DM/PM患者12例,纳入标准符合1975年Bohan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另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大腿轴位T1WI、T2WI、DKI序列扫描,经GE 3.0 T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和测量得到DKI参数值: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参数差异.结果 DM/PM患者病变肌肉及正常肌肉MD值分别是(2.102±0.357)×10-3 mm2/s、(2.221±0.53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K值分别是(0.507±0.100)、(0.411±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M/PM组MD值低于正常肌肉,MK高于正常肌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I可用于肌肉疾病的影像诊断,尤其对肌肉炎性水肿更敏感,可定量评估肌肉水分子真实扩散情况,DKI对DM/PM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K、MD值可能对DM/PM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征性.

    作者:吴小青;贾岩龙;邓晶;田红岸;王升忠;朱华浩;镇方寿;余开湖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口咽碰撞瘤一例

    患者 男,6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1月余,伴说话含糊不清4天,无吞咽梗阻,无咽痛及吞咽痛,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饮水呛咳,无潮热,无盗汗,无咳嗽、咯痰或痰中带血,无呼吸困难.患者未重视,未接受任何诊治.其后随病情进展,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并加重,出现说话似口中含物,伴无法进食,伴咽痛、吞咽痛,无畏寒发热,无呼吸困难.门诊检查后以“咽部新生物”建议其手术治疗入院.患者患病以来精神可,食欲、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

    作者:刘玉建;仲建全;冯浩;梁惠;张雨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临床症状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价

    目的 利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评价烟雾病(MMD)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探索MMD不同临床表现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来本院就诊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的MMD患者30例.所有MMD患者行常规MRI、MRA、PWI扫描,获得PWI灌注图像并对患者每侧大脑半球进行症状性分析.各个感兴趣区(ROI)灌注参数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进行评估,对普通组与缺血性症状组进行组间的随机变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MTT、mTTP与临床症状呈低度相关(r=0.255,P=0.049;r=0.282,P=0.029);单侧大脑半球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脑血容量(rCBV)与临床症状均呈中度负相关(r=-0.582,P<0.001;r=-0.334,P=0.01);aMTT、mTTP、rCBF、rCBV在普通组与缺血性症状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PWI-CBF与MMD患者临床类型有一定相关性,CBF明显下降提示患者发生脑卒中可能性增加.

    作者:李舒曼;程敬亮;王可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海马硬化型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灰质不对称性的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分析

    目的 探讨海马硬化型内侧颞叶癫痫(MTLE-HS)患者脑灰质体积(GMV)不对称性的特点.方法 搜集25例MTLE-HS患者(左侧13例,右侧12例)及25名正常志愿者的三维容积成像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分析(VBM),计算不对称系数(AI),分析不同侧别MTLE-HS患者GMV不对称性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HC)相比,MTLE-HS组GMV的不对称性范围缩小,右侧MTLE-HS组缩小更明显.三组间颞叶及部分颞叶外脑区包括丘脑、小脑等的GMV不对称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MTLE-HS患者颞叶及颞叶外脑区GMV的不对称性发生改变,且致痫灶起源侧不同对该不对称性的影响不同,可能与两组患者颞叶与颞叶外脑区之间结构连接的强度不同、病情差异或两组之间具有不同发病机制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旭;朱文珍;周志强;李娟;胡颖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膜后恶性血管周上皮样肿瘤一例

    患者 男,62岁.半年前因双下肢胀痛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全腹CT示左中下腹巨大软组织肿块,诊断为“左肾肿物”,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本院,门诊以“左肾肿物”收住入院.患者无头痛、头晕,无发热及咳嗽,无胸闷、气短,无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无恶心、呕吐,饮食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体检、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刘念军;刘茂森;徐凯;郭顺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双定位像在降低肺动脉CTA辐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下,双定位像在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辐射剂量.方法 搜集本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在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下,对照组行单定位像(AP)扫描,实验组行双定位像(AP和lat)扫描.由两位高年资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患者肺动脉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其整体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记录其辐射剂量.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肺动脉CTA检查,对照组整体图像质量与实验组整体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39,P>0.05).对照组图像SNR(33.29±20.41)、CNR(28.17±11.76)与实验组图像SNR(33.79±20.48)、CNR(28.34±11.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为(5.82±0.97)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189.85±34.78) mGy·cm,有效辐射剂量(ED) (2.66±0.49) mSv较对照组CTDIvol (6.99±1.35)mGy,DLP(245.73±48.92) mGy·cm,ED(3.44±0.68)mSv均降低了29.43%(P均<0.001).结论 在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下,较单定位像肺动脉CTA检查,双定位像肺动脉CTA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及临床需求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可成为临床肺动脉CTA常规检查方式.

    作者:赵飞;李磊;彭婉琳;蒲进;张凯;刘科伶;李玉明;张金戈;夏春潮;李真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IVIM-DWI定量评价Lipo-PGE1对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评价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T0组),30 mmin、40 min热缺血时间组(T1、T2组)及相应时间的Lipo-PGE1干预组(G1、G2组),再灌注6h后行MR扫描.采用3.0T常规MRI和IVIM-DWI扫描,梯度因子(b)=0、20、40、60、80、100、150、200、400、600、800 s/mm2.扫描结束后,采集兔外周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由两位资深影像学医师分别测量IVIM-DWI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一致性,多组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各参数值与血清ALT、AST、LD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位医师所测ADC、纯扩散系数(Dslow)、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fast)、灌注分数(PF)的ICC值分别为:0.933、0.882、0.692和0.839.多组间各IVIM参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0组与各热缺血组、干预组ADC、Dslow及PF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ADC、Dslow及PF值较相应热缺血组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Dslow及PF值与血清ALT、AST、LDH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5,P<0.05).热缺血组肝细胞弥漫性水肿、变性,可见点片状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干预组较相应热缺血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3.0T IVIM-DWI能够无创、定量评价Li-po-PGE1对肝WIRI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玉玲;褚志强;李婧瑶;任涛;许诗超;季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T2WI3D容积扫描(不抑脂)在肛管直肠瘘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T2WI 3D容积扫描(不抑脂)在肛管直肠瘘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85例临床诊断肛瘘患者,常规T1WI轴位,T2WI抑脂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2WI 3D容积扫描(不抑脂)冠状位,并进行多平面重组,检查瘘管和内口情况.阅片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瘘管和内口常规T2WI抑脂序列检查结果手术符合率及T2WI 3D容积扫描(不抑脂)后重组检查结果手术符合率.结果 T2WI 3D容积扫描(不抑脂)瘘管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率达到91.76%,内口检出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率达88.23%.常规T2WI抑脂序列瘘管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70.59%,内口检出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率为69.41%.结论 在肛管直肠瘘患者中,T2WI3D容积扫描(不抑脂)瘘管、内口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较常规T2WI抑脂序列明显增高,能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手术依据.

    作者:尤郡君;谢宝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IDEAL-IQ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女性颈部锁骨上、肝脏及皮下脂肪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IDEAL-IQ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与健康女性颈部锁骨上、肝脏及皮下脂肪的差异性.方法 50例PCOS患者(20~ 35岁)及按年龄匹配的87名健康女性志愿者,行3.0T磁共振扫描,分别测量颈部锁骨上、腹壁皮下脂肪及肝脏的脂肪分数(FF),分别分析两组颈部锁骨上脂肪与腹壁皮下脂肪FF的差异性以及两组颈部锁骨上、腹壁皮下脂肪及肝脏的组间差异.结果 PCOS患者和健康女性志愿者颈部锁骨上FF(80.99±7.73)%、(87.38±7.06)%均低于腹壁皮下脂肪FF(91.17±2.00)%、(92.52±2.23)%(P<0.05);体质指数(BMI) <24组,PCOS患者颈部锁骨上FF(83.20±7.22)%高于健康女性(79.13±7.09)%,两者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7),PCOS患者肝脏FF(3.57±3.41)%高于健康女性(1.83±0.70)%,两者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0),PCOS患者和健康女性志愿者腹壁皮下脂肪FF组间无明显差异(P =0.443);BMI≥24组,PCOS与健康女性志愿者颈部锁骨上脂肪、肝脏和腹壁皮下脂肪FF均无明显差异(P =0.287、0.129、0.613).结论 BMI正常的PCOS患者锁骨上脂肪较健康女性更接近于皮下白色脂肪,可能存在脂代谢异常,IDEAL-IQ提供了一种无创检测脂代谢异常的方法.

    作者:常红花;赵红翠;于洋;袁慧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多模态MRI定量分析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定量分析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建立综合诊断的预测模型.方法 82例患者均行前列腺MR常规形态学、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根据前列腺12分区切割模型在T2WI图像上采用5分制对各分区评分、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值并获得相应的时间-信号强度(SI-T)曲线,与病理结果对照,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综合诊断准确率,建立综合诊断的预测模型.结果 82例病理证实的患者共获得有效分区772个,其中外周带非癌区185个,中央带非癌区326个,癌区共261个.行Logistic回归分析,T2WI评分、ADC值、Kep值及SI-T曲线等因素对方程的改变均有显著意义(P =0.000),影响力排序为ADC>Kep>SI-T> T2 WI,综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8%、96.6%、98.1%.结论 前列腺多模态MRI定量分析能提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并可获得能客观评价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方程.

    作者:冯潇;龙莉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CT随访评价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7年9月接受肾移植患者的临床及CT增强随访资料,分析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症CT随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接受肾移植患者,其中3例出现移植肾梗死,5例肾周积液,1例肾积水,4例肾周/输尿管积血,1例肾包膜下血肿,3例移植肾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3例移植肾多发囊肿,3例移植肾多发点状结石,1例肾动脉与髂外动脉吻合口狭窄,2例肾皮质强化减弱,2例髂外动脉-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或血肿,1例移植肾萎缩,1例输尿管瘘,1例肾周脓肿,12例移植肾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CT检查可以显示移植肾内外的多种结构,能够提供移植肾实质、血管、输尿管及周围组织的图像信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柯;张雅利;肖兵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