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能CT虚拟平扫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评估

张宏霞;茅国群;敖炜群;杨光钊;程有根;李嘉鹏

关键词:胰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CT, 虚拟平扫
摘要:目的 探讨双能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胰腺癌评估中替代常规真实平扫(TN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胰腺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能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增强图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VNC图及碘分布图(碘图).比较TNC、动脉期虚拟平扫(AVNC)、实质期虚拟平扫(VVNC)三组图像中胰腺癌组织的CT值、标准差值(SD)、信号噪声比(SNR);比较三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以及对胰腺癌的检出敏感性差异.结果 胰腺癌组织AVNC及VVNC的CT值与TNC的CT值呈正相关(动脉期r=0.793,实质期r=0.555);TNC、AVNC和VVNC三组图像中胰腺癌组织的CT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NC、AVNC、VVNC,SD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NC、VVNC、AVNC,SNR值由大到小依次为AVNC、VVNC、TNC,分别两两比较三组病灶的CT值、SD及SNR值,三者TNC与AVNC及VVNC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VNC与VVN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主观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图像对胰腺癌检出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能CT所得VNC图像质量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可以代替以往动态增强扫描中作为基线的常规平扫,碘图具有额外的价值.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应用的中英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QUADAS条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信息.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Meta分析合并诊断效应量及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研究病灶共265个,汇总加权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8(95% CI0.81 ~0.93)、0.87(95% CI0.81~0.91)、52.49(95% CI17.36 ~ 158.67)、6.25(95% CI3.17~12.32)、0.16(95% CI 0.08 ~0.36);SROC曲线AUC为0.9439.结论 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林;方进;蔡湘怡;邹亚妮;胡钰;周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股骨上皮样血管肉瘤一例

    患者 男,35岁,因左大腿疼痛来院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腿疼痛,呈持续性轻度隐痛,无放射痛,自觉左侧大腿下段发紧,自服止痛药后无明显缓解.体检:左大腿下段较对侧稍肿胀,可及深压痛,局部皮温无明显增高,无血管怒张及皮肤发红.余未见确切异常.

    作者:黄聪;罗军德;淦登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脑实质内脑膜瘤一例

    患者男,19岁.因舌头麻木1年,间断性嘴角抽搐、流涎2天就诊.CT平扫:左侧额叶见大小约21 mm×19 mm稍高密度肿块,周围见小片水肿灶,内见结节状钙化(图1).MR平扫+增强:病灶呈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样明显强化(图2A ~D).

    作者:李文富;田冲;曾珍;冉春艳;汤子建;朱婷婷;张体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磁共振DTI参数与肢体肌力恢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与肢体肌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搜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6例,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进行DTI扫描,重组皮质脊髓束(CST),并根据CST完整性分为1~4级,并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FMS)评分评估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以及末次随访(≥18个月)的肌力,分析DTI参数与肌力恢复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时不同CST分级的脑出血患者其病变侧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为1级>2级>3级>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和末次随访时CST 1~2级患者的FMS评分显著高于3~4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和2级之间的F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时不同CST分级的脑出血患者其病变侧FA值为1级>2级>3级>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和末次随访时不同CST分级患者的FMS评分为1级>2级>3级>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病变侧的FA值与入院时的FM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653,P=0.012),而与末次随访时的FMS无显著相关性(r=0.326,P=0.053).入院2周时病变侧的FA值与入院时的FMS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FMS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8,0.523,P=0.016,0.025).结论 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TI参数与患者的肌力均有关,与入院时相比,入院后2周的DTI参数与患者的肌力恢复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陈惠;冷桂香;刘少强;陈姝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成人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的CT特点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FBN)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成人AFBN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征象由2名放射科医师同时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共14只肾脏受累,22个病灶.病灶呈“楔形”和“肿块形”两种形态.前者共17个病灶,后者5个.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轻度强化.11例患者,5例多发,6例单发.5例出现肾周结构异常.2例表现为单发肿块形病灶,CT表现酷似乏血供肾肿瘤.结论 成人AFBN在CT上有其表现特点,依据这些特点可以对其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许志高;彭泰松;唐光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纹理分析在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RI图像纹理分析对鉴别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HG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性脑淋巴瘤与18例HGG患者的MRI表现,并对T1WI增强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分别得到熵值、偏度、峰度及异质性等相关参数.结果 原发性脑淋巴瘤好发于深部脑组织,如胼胝体区、额叶及基底节区,在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zWI呈等、稍高信号,边界较清,增强后多呈均匀明显强化;HGG在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多伴有囊变、坏死及出血成分.原发性脑淋巴瘤与HGG比较,多发病灶、强化方式和累及中线特征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纹理分析脑淋巴瘤组和HGG组中T1WI增强图像,脑淋巴瘤组的熵值与异质性参数低于HGG组的熵值与异质性参数,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纹理分析异质性参数明显优于熵值;当异质性参数Cut-off点取0.175时,鉴别诊断脑淋巴瘤与HGG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为86.7%、94.4%和90.9%.结论 纹理分析的熵值、异质性参数结合常规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对鉴别原发性脑淋巴瘤与HGG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振国;汪秀玲;朱辉;赵厚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后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 女,25岁,因左后背痛2个月,加重1个月,气急、胸闷5天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后背阵发性疼痛,可忍受,自行缓解,与体位呼吸无关,无发热、咳嗽.于1个月后患者自觉疼痛加重,平躺为甚,难以忍受,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并出现左乳头下胸壁皮肤麻木、疼痛,活动时和左侧卧位时胸闷、气急.该患者无任何既往史.体检:肩胛骨内侧缘左后第5、6肋间叩诊浊音,两肺呼吸音清,未触及摩擦感.

    作者:魏江漫;韩长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征象及病理基础

    目的 分析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表现及与病理的关系,探讨320排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表现及病理结果.术前均行320排CT平扫与三期增强检查.结果 (1)22例中,良性神经鞘瘤19例,恶性神经鞘瘤3例,盆部腹膜外间隙3例,腹腔腹膜后间隙19例.(2) CT表现,完全囊变型7例,囊实性型12例,完全实性型3例;良性肿块边缘光整,境界清楚,恶性肿块局部边界模糊;所有肿块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延迟轻中度强化,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值分别(35.40 ±7.70) HU、(45.09 ±8.71) HU、(56.27±10.33) HU、(68.64±12.68) HU;术前定位准确度100%,定性准确度90.90% (20/22).(3)病理表现,镜下,肿瘤内可见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两种组织类型,An-toni A区细胞密集排列,Antoni B区细胞稀少,细胞间有较多液体存在,常伴各种退行性变.结论 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表现有特征性,CT表现取决于细胞稀疏区与密集区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囊实性多见,呈渐进性延迟轻中度强化,边界清楚,CT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忠明;曹代荣;游瑞雄;李银信;王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及ASIR重组算法在主动脉CTA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ASIR)算法在降低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行主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常规扫描方案:管电压120 kVp,250 mA,采用30% ASIR;B组(30例)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采用50% ASIR;两组对比剂均为碘比醇(350 mgI/ml).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T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和Z轴扫描范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60、0.639、0.611、0.528、0.091).A、B两组的CT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9.72±2.62) mSv]较A组[(14.64±2.62)mSv]减少约33.6%.两组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图像的客观评价:两组的主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CT值均>30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3、0.620),噪声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于A组.结论 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及ASIR算法行主动脉CTA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作者:李冠;邹明宇;杨本强;王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本院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40例BS患者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BS可侵犯脊柱任何部位,以腰椎多,易累及L4椎体,受累椎体骨膜增厚,边缘性骨质破坏伴有骨质增生硬化,使椎体边缘呈“花边椎”改变,小破坏区无死骨,破坏范围较大时可见死骨,椎体形态变化不大,椎间盘破坏轻,椎周脓肿局限无流注,其内无钙化,多不累及腰大肌.结论 B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及MRI能为BS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白玉凤;牛娟琴;叶建军;陈纲;马强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膜后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

    患者 女,54岁.发现盆腔包块2月入院.患者2月前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质硬,偶感腹胀.体检:右下腹可触及质硬包块,上达脐平,活动度差,无压痛.11天前至当地医院就诊,彩超示盆腔包块.10天前开腹手术,术中探查发现包块来源于腹膜后并包绕右髂动脉,手术风险较大,关腹.MRI检查示:(1)盆腔入口处偏右侧占位并包绕右髂动脉,考虑右侧附件来源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建议活检;(2)少量盆腔积液.患者2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

    作者:韩晶;程敬亮;杨联培;刘俊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源CT低剂量成像结合纯化单能谱技术在超重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剂量能量成像模式下纯化单能谱技术在改善超重者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中的价值.方法 将120例受检者随机均等分为两组,A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B组采用双能量成像模式,图像重组均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法);将B组数据按6个单能谱keV水平(65 keV、70 keV、75 keV、80 keV、85 keV、90 keV)进行重组.测量各组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管腔内的CT值、噪声值(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单能谱keV水平各指标,选择佳keV;比较佳keV水平的B组与A组间各测量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 B组不同keV水平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开口处)CT值、SD、SNR、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 keV水平有较高的CT值且SNR及CNR值高,同时降低了SD,故选择75 keV为佳单能谱图像;75 keV水平B组的CT值、SNR及CNR显著高于A组,SD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主观评分为(4.63±0.25)分,B组为(4.79±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辐射剂量(ED)为(3.3±0.4) mSv,A组为(6.8±0.7) 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双能量低剂量成像条件下,佳单能量谱keV水平为75 keV时能够提高超重者的图像质量.

    作者:肖虎;潘存雪;刘文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观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CCCL的CT图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总结该病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肝左、右叶同时累及的多发病灶并伴有肝内及肺内多发转移.病灶大径1.3 ~15.8 cm,其中直径<4 cm者7例,直径>10 cm者5例.平扫11例呈低或等密度,其中9例密度不均,5例内可见CT值约-10~-30 HU的脂肪密度影,且均出现在直径>10 cm的病灶中.增强扫描,8例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轻度强化,病理证实透明细胞比例较高;4例动脉期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组织,门静脉期呈相对低密度,病理证实透明细胞比例相对略低.5例肿瘤内见结节状强化的软组织密度影.6例可见环形的包膜样强化.结论 PCCCL因其透明细胞比例不同,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但CT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特点,CT表现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终诊断仍需结合病理.

    作者:王夏婉;刘星雨;高剑波;柴亚如;李秋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能CT虚拟平扫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评估

    目的 探讨双能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胰腺癌评估中替代常规真实平扫(TN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胰腺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能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增强图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VNC图及碘分布图(碘图).比较TNC、动脉期虚拟平扫(AVNC)、实质期虚拟平扫(VVNC)三组图像中胰腺癌组织的CT值、标准差值(SD)、信号噪声比(SNR);比较三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以及对胰腺癌的检出敏感性差异.结果 胰腺癌组织AVNC及VVNC的CT值与TNC的CT值呈正相关(动脉期r=0.793,实质期r=0.555);TNC、AVNC和VVNC三组图像中胰腺癌组织的CT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NC、AVNC、VVNC,SD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NC、VVNC、AVNC,SNR值由大到小依次为AVNC、VVNC、TNC,分别两两比较三组病灶的CT值、SD及SNR值,三者TNC与AVNC及VVNC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VNC与VVN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主观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图像对胰腺癌检出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能CT所得VNC图像质量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可以代替以往动态增强扫描中作为基线的常规平扫,碘图具有额外的价值.

    作者:张宏霞;茅国群;敖炜群;杨光钊;程有根;李嘉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弥漫性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一例

    患者 女,39岁.3个月前因一过性腹痛到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病变.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体力、饮食及二便均正常.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 14 U/L、谷草转氨酶(AST)21U/L、血清白蛋白(ALB)40.8 g/L、碱性磷酸酶(ALP) 105 U/L,甲胎蛋白4.48 ng/ml,癌胚抗原2.24ng/ml,CA199 7.7 U/ml,HbsAg(-),Anti-HCV (-).

    作者:马风荣;周刚;李霞;谢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脑功能网络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早老性痴呆,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介于正常老年人的认知改变和AD患者的早期改变之间,属于过渡阶段.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1](amnestic MCI,aMCI)是MCI的一个亚型,以记忆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伴有或无其他认知领域的功能障碍(如注意力、执行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等),具有进展为临床AD的高风险.

    作者:吴娟;顾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肾上腺神经纤维瘤二例

    例1 女,28岁,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包块入院.自诉无症状及体征,血压:111/81 mmHg,血K:3.8 mmol/L,血Na:138.1 mmol/L,血Cl:109.5 mmol/L,血Ca:1.97 mmol/L,尿常规(-),系统回顾无特殊.超声:右侧肾上腺区域约5.0 cm×4.0 cm ×6.8 cm稍低回声团块;CT增强扫描(图1A ~D)右侧肾上腺区见类圆形肿块影,约6.8 cm ×5.3 cm×7.0 cm,边界可见,密度欠均匀,注入对比剂后扫描肿块影中度强化,其内见小血管影穿行,CT值动脉期:57 HU,静脉期:69 HU,延迟扫描120 s:82 HU.左侧肾上腺未见异常.

    作者:刘玉建;仲建全;冯浩;杨靖;彭钰;张永涛;何朝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原发颅内滑膜肉瘤一例

    患者 男,3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不伴恶心、呕吐,自服“头痛粉”对症治疗,症状较前缓解不明显.1天前患者头痛、头晕有所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就诊当地医院,查颅脑CT示:右侧额部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就诊.

    作者:刘新峰;王荣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SCT在Apert综合征与Crouzon综合征颅面畸形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应用MSCT比较和分析Apert综合征(AS)与Crouzon综合征(CS)的颅面畸形的特点,获得MSCT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符合条件的22例患儿,其中AS与CS各11例,所有患儿术前及术后均进行了MSCT检查,并且在工作站进行MPR及VR重组,观察图像包括脑窗、骨窗、软组织窗,对两组之间的眶间距、外侧壁夹角、眼球突出度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S与CS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两者都伴颅缝早闭、眼球突出、眼距增宽、面中部凹陷、下颌前突.两组之间比较,AS眼球突出度小于CS,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S中位年龄1岁,以冠状缝早闭为主,主要为尖头短头畸形;脑室改变以两侧脑室前角饱满为主,小脑扁桃体形态位置未发现异常,颅内外未见静脉畸形,颈椎畸形以C5~6椎板融合多见.CS中位年龄2岁,以全颅缝早闭为主,主要为尖头小头畸形,部分为舟状头或斜头畸形;脑室改变以幕上脑室或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大为主,其中5例伴脑积水,11例均伴小脑扁桃体下疝,枕部头皮下均见迂曲增粗引流静脉通过枕骨缺损处与窦汇或横窦相通,颈椎畸形以C2~3椎板融合多见.结论 AS与CS颅面畸形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MSCT不仅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了解早闭的颅缝及颅内外异常情况,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并用来评估术后效果.

    作者:韩素芳;杨明;李慧君;柴雪娥;高峰;张晓军;张新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320排容积CT5%和10% R-R间期间隔重组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 5%和10% R-R间期间隔重组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差异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例健康体检者(无心脏疾病)行320排CT常规冠状动脉成像,分别以5%、10% R-R间期间隔重组全心周期图像,运用心功能软件分别计算两种间期间隔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以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结果作为参考,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两种重组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两种间期间隔重组心功能分析所用总时间.结果 采用5%、10% R-R间期间隔重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R-R间期间隔EDV、ESV、SV、EF均略高于10% R-R间期间隔,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853 ~0.976,P<0.001).320排CT 5%、10% R-R间期间隔重组分别测量左心功能与2D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0% R-R间期间隔重组心功能分析平均花费时间分别为(26.2 ±2.3)min和(14.7±1.6)min.结论 320排CT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同时可以评估左心室功能,5%和10% R-R间期间隔重组图像均能提供准确的数据,但以10% R-R间期间隔重组图像评估左心功能相对方便、快捷.

    作者:钱勇;张秀兰;王东;孟利民;樊红霞;毕永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