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声;徐永清;丁自海;王跃力;李忠华;钟世镇
目的:探讨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椎板开窗及经峡部外缘入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开窗、峡部外缘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椎间盘摘除术,术中应用人造血管覆盖椎板开窗处及椎管外注射透明质酸钠.结果:9例手术顺利,术后疼痛8例即刻消除.根据NaKai分级标准[1],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椎板开窗及峡部外缘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野显露清楚,创伤小,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直视下操作不易损伤神经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富强;沈珊安;葛晻;赵帅;王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利用Unigraphics(UG)三维重建技术寻找枢椎侧弓螺钉安全钉道的经过,并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对4例干燥和8例新鲜枢椎行CT扫描, UG软件重建虚拟实体,利用3.5 mm虚拟螺钉模拟进钉,寻找安全钉道经过的特征标记点.以此为基础,测定57例干燥枢椎安全钉道的内倾角与上倾角(AutoCAD环境)及进针点距峡部及下关节突外缘的距离(手工测量).结果:模拟发现横断面安全钉道经过前弓中宽后界的内中1/3交界与中宽前界的外中1/3交界,矢状面经过前弓中宽后界中部及前界中宽与上关节突下界交界处.对另57例干燥标本进行测量发现安全钉道的内倾角为左/右=(10.94±6.53)°/(11.95±2.82)°,上倾角为(13.31±5.44)°/(14.45±3.80)°,在大多数标本椎板后下方有一突起的骨嵴 (左/右=84.2%/84.98%) ,进针点多位于这一骨嵴线上(左/右=87.5%/84.9%).进针点距离下关节外侧缘左/右=(6.71±1.33)mm/(6.28±1.48)mm,距离后弓左/右=(9.93±1.38)mm/(8.47±1.70)mm.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侧方椎弓螺钉固定的安全钉道在横断面经过横突孔区域(侧弓前份)中宽后界的内中1/3交界与中宽前界的外中1/3交界,矢状面经过后方中宽中部及前方中宽与关节突下界交界处,不同侧别间及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别.
作者:侯黎升;阮狄克;贾连顺;谭军;叶晓健;何勍;王人鹏;薛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密度与肝癌血管介入治疗的预后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肝动脉造影资料,对其肝右叶肿瘤介入治疗前后进行观察.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其中43例肿瘤内外血管密度和肿瘤相对分布面积,进行X线解剖学测量.结果:介入治疗前肝动脉造影显示肝癌肿瘤区血管网增生/显著增生.介入治疗后肝癌癌肿区血管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以弥漫型癌肿减少更显著(P<0.01);肿瘤的相对面积缩小,弥漫型缩小的比率明显大于肿块型(P<0.05).结论:肝癌组织内血管密度值代表肝癌组织供血量的大小;对中晚期肝癌开展合理的介入治疗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作者:高从敬;陈尔瑜;党瑞山;刘镇;金建华;史跃;朱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是类风湿因子阴性、累及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 ,是造成人群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AS的特点是:病程长,进展慢;致畸率高;误诊、漏诊率高.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收到较好效果,一旦进展到关节及韧带骨化、畸形,病程便不可逆转,终导致残疾.
作者:笪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在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46例,GCS评分9~12分5例,6~8分30例,3~5分11例.结果:本组46例,术后存活35例(76.1%),死亡11例(23.9% ).随访3~ 6月按GOS评分,良好24例,中残7例,重残4例.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视野暴露好,易操作,疗效可靠.
作者:严畅;陈伟强;马骥;周钟阳;苏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腰椎侧方节段血管、腰升静脉(ALV)的解剖,为腰椎微创手术避免损伤侧方血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15 具成人腰椎尸体标本侧方节段血管、ALV走行、变异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测量相邻节段血管、交感神经和腰神经根的距离;观测ALV在腰椎的位置及与腰丛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腰动脉的数目及走行较恒定.腰动脉的直径以L3粗,L1细,波动于1.8~2.6 mm之间.在椎体侧面有4对腰静脉占46%,3对腰静脉占44%,2对腰静脉占10%.腰静脉的直径以L2粗,L4静脉细,腰静脉在椎体前方的走行与腰动脉相比不恒定.在腰椎的侧面,上下椎体节段血管之间,交感神经的下界和腰神经的上界在椎间盘区内无血管和神经通过,在手术中可视为安全的操作区域;其在上4个椎间隙的安全区呈四方形,在L5~S1为三角形,范围相对较小.结论:腰动脉在腰椎的走行均较恒定,而腰静脉的走行变异较大.腰椎的侧面存在一个相对安全区,经安全区手术可减少血管、神经的损伤.
作者:陆声;徐永清;丁自海;王跃力;李忠华;钟世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视神经损伤是头部外伤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头部外伤的0.5%~5%[1].由于解剖结构的特征,视神经损伤主要发生在视神经管内段.目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和视神经管减压术仍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主要手段.临床上,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入路方式较多,本文对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术式及解剖学基础进行综述.
作者:于树娜;鞠学红;王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交通及工业的发展,外伤性膝关节脱位越来越多.我科自1999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膝关节脱位2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国华;孙光臣;钱永金;周富根;柴益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45例,其中冠脉3支及以上病变35例,2支病变6例,1支病变4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cCABG)30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OPCAB)15例.共行远端吻合口139个,其中动脉旁路远端吻合口36个,静脉旁路远端吻合口103个,包括心中静脉原位动脉化吻合口1个.结果:完成手术44例(97.78%),术中死亡1例(2.22%).术后并发低心排血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各1例,肺部及胸骨感染各2例,均治愈出院.随访2~84个月,平均(32±7.6)月.1例术后高血糖酸中毒6h突发室颤,植物生存6个月后死亡,另1例术后6年脑血管意外死亡.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2例,服药控制;其余40例心绞痛消失.结论:应用cCABG和OPCAB手术方法治疗冠心病患者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良好.OPCAB手术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不能完全替代cCABG手术.
作者:刘学刚;唐震;王祖义;史向前;刘以尧;李小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对1例右手腕部离断,且断端被石灰粉严重污染灼伤的患者进行急诊再植,获得了成功.报道如下.
作者:胡永东;左方;李清春;雷建军;张战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踝管综合征是1932年首先由PolloCK和Davis提出来,此后在国内外文献中有不少记载,但所用的名称、内容描写不完全相同.现就作者所列文献,从解剖学名词、内容结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王连鹏;单云官;单红卫;吴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2月~2005年1月,共收治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41例行非手术治疗,2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中37例获18个月以上的随访,其中5例效果不佳后期改手术治疗.29例手术治疗后随访18个月~4 a,按Wood等的评定标准评价,优16例,良11例,可2例.结论: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并不罕见,一旦确诊,多数病例可先行非手术治疗,以颈部局封为主要治疗方法,如无显著效果应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林浩东;陈德松;方有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骨折25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0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 a,平均1.8 a.25例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6周(12~24周),无浅表和深部感染发生,无畸形愈合,无内固定失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MIPPO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实、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固定理念,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袁建华;廖中亚;胡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动力肌腱移位的方法纠正爪形手畸形.方法: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关节矫形手术治疗低位尺神经损伤后遗的爪形手畸形24例,其中采用Zancolli术式4例、Stiles-Bunnell法10例、Brand术式6例、关节囊固定术式4例.结果:术后24例随访平均12个月,临床疗效优9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结论:应用不同的动力肌腱转位手术纠正爪形手畸形疗效可靠.
作者:杨大威;纪效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的治疗优点及疗效.方法:对35例下位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复位,术中不能完全复位者行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后复位,同时行自体骨植骨和/或钛网、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完全复位,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月~3 a,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1~5月植骨融合(平均3.2月),随访时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充分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的即刻稳定性,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徐宏光;陈学武;姜宗园;刘平;王弘;丁国政;黄德刚;王凌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的99例30岁及以下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患者长期生存率,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本组99例病理类型中以浸润性癌占多数,高达98.99%;3年生存率为88.78%、5年生存率为68.37%,并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P<0.05﹚.肿瘤直径≤3 cm和>3 cm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6%、62.96% (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1%、 57.14%(P<0.05﹚.结论:对于青年乳腺癌患者,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和综合治疗与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因此,应尽可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正规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艾秀清;木妮热·木沙江;成芳;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贺春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在颈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颈前入路切除突出椎间盘、骨赘切除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植骨(或植入BAK)加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疾病63例,其中颈椎病45例,颈椎外伤引起颈椎骨折合并脱位18例.结果:随访8~26个月,平均12个月.按40评分法:本组疗效优52例,良7例,有效3例,无效1例.2例出现髂骨供区疼痛,1例出现髂骨供区皮肤延期愈合,余无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凯;贾水淼;王明君;朱明生;高振甫;陈水敏;王红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椎横突孔形态特点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及为手术减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5 例成年人颈椎标本上,对C1~7横突孔的前、后壁厚度和矢径及横径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C1~2 同侧横突孔后壁较前壁薄,C3~7 同侧横突孔前壁较后壁薄.C1同侧横突孔的矢径大于横径,C2~7同侧横突孔横径大于矢径.结论:颈椎横突孔的大小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颈椎横突孔前、后壁的厚度数据可作为颈椎横突孔切开减压的参考.
作者:杜斌;杨志勇;范红斌;朱义用;程建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腓骨肌腱滑脱并非罕见的损伤.但在临床早期往往因外踝局部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临床医生往往偏重于对骨质的关注却忽视对肌腱受损情况的观察,而延误诊断,以至晚期每当踝关节背伸活动时,腓骨肌腱即滑向外踝前方,形成习惯性腓骨肌腱滑脱.本院自1996年2月~2005年1月收治此类病人19例,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田少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BPH病人术前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38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其中行前列腺切除术30例,膀胱造瘘术2例,保守治疗6例.结果:38例中有32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功能严重低下或无力6例,逼尿肌功能不稳定16例,逼尿肌反射亢进1例;术后3个月复查,3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BPH病人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以明确膀胱出口有无梗阻、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这对于合理选择术式以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秉洲;唐秀泉;王立军;付义;朱广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