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病理及临床影像学表现

赵峰;章士正

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病理学, 临床, interstitial pneumonia,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影像学特征, 糖皮质激素, 治疗效果, 病因不明, 诊断, 典型, IIP, COP
摘要: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为病因不明的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属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一种[1],其诊断依赖于典型的病理学和临床影像学特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灌注分析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性脑缺血

    目的 探讨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性脑缺血的CT灌注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资料与方法 搜集25例具有临床及影像资料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慢性进展性闭塞的病例,取双侧大脑中动脉支配镜像兴趣区各灌注参数值行配对t检验.结果 患侧与对侧之间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对侧之间局部脑血容量(rCB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缺血的CT灌注特征是:rCBF下降、MIT及TTP延长,rCBV无明显变化.

    作者:许凡勇;吴曙晖;肖家和;尼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部淋巴管瘤的CT及MR表现

    目的 探讨腹部淋巴管瘤(lymphangioma,LA)的CT及MRI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LA的CT及MRI表现.结果 5例中肠系膜3例.腹膜后2例,表现为跨区、沿组织间隙适形性生长的囊袋状病灶,壁薄、光滑,囊及囊壁无明显强化.1例见肠系膜血管征伴周缘多发滋养血管.结论 CT及MRI对腹部L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敏;陈岩;陈海铃;陆志前;强呼明;许小伍;王金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T增强双期扫描在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技术在评价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52例经非手术治疗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以4 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分别在25 s及90 s行胸部螺旋扫描),记录肺癌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净增值,并与文献结果对照.记录25 s及90 s时肺癌的强化模式.结果 治疗后肺癌平扫CT值、增强后25 s及90 s CT值分别为(42.20±7.43)HU、(57.35±10.09)HU、(71.85±12.45)HU.平扫CT值与文献报道的未经治疗的肺癌平扫CT值(40.7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5,P=0.152>0.05).强化净增值(29.46±10.85)HU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未经治疗肺癌的强化净增值(35.79 HU)(t=4.206,P=0.001<0.05).52例中32例90 8时表现为均匀强化;32例中25 s时21例表现为混杂强化,7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中央强化,2例表现为周边强化.结论 治疗后肺癌有逐渐强化的趋势;肺癌强化净增值能反映肺癌的血供,可作为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作者:李慎江;赵勇;朱岩;朱峰;刘德斌;梁文杰;崔学峰;毕文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神经纤维瘤病侵犯肝脏一例

    患者女,31岁.体检B超发现肝脏病变5年,右上腹部胀痛不适半年入院.既往有先天性神经纤维瘤病,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体检:全身皮肤可见大量褐色斑及大小不等的软纤维瘤.皮肤黏膜无黄疸、紫绀.表浅淋巴结不大.肺及心脏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蜘蛛痔及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作者:詹浩辉;杨静;李卫新;郭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资料,分析其CT表现,并回顾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肺黏液表皮样癌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内或肺内孤立性结节、肿块,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部分可见点、片状钙化,注射对比剂后肿块呈中度强化.结论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为该病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朱建国;杨亚芳;唐继来;李海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槐耳清膏联合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癌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槐耳清膏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兔VX2肝癌凋亡及其相关蛋白P53、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36只MRI证实已成功接种VX2肝癌的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开腹经肝动脉穿刺分别给予不同处理: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0.2 ml/kg体重生理盐水;B组为TACE组.经肝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0.2 ml/kg+丝裂霉素0.5 ms/kg体重乳剂;C组为TACE+槐耳清膏灌服组,TACE方法同B组,同时术后每天灌服槐耳清膏500 mg/kg体重.术后二周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的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小,C组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高;3组动物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物肿瘤细胞的Bax蛋白表达阳性率A组低,C组高;P53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c组低,A组高;3组动物肿瘤细胞的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耳清膏可能通过促进肝癌细胞Bax蛋白表达增高,使P53和Bcl-2蛋白表达下降,导致肝癌细胞的凋亡增加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

    作者:任建庄;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夏向文;段旭华;赵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3.0 T MR DWI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GE 3.0T Signal EXCIT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对4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57个病灶)行DWI,其中25例良性病变30个病灶,22例恶性病变27个病灶.b值选用0、500、1000 s/mm2,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b值为500 s/mm2和10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3.12±1.58)×10-3mm2/s、(2.23±1.01)×10-3 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2.01±0.95)×10-3mm2/s、(1.31±0.37)×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评价ADC值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99、77.8%、76.6%、77.2%、75.0%、79.3%和0.852、81.5%、90.0%、85.9%、88%、84.3%.结论 3.0 T MR DWI 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b值为1000 s/mm2时所测ADC值较准确.

    作者:李彩英;封海龙;殷小平;冯平勇;崔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16例,术前行胰腺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21~26 s,门静脉期65~70 s.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 ml,注射流率2.5~3.0 mL/s.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10例,16层螺旋CT扫描6例.扫描层厚2.5~3.0 mm.结果 16例中,检出12例动脉期均为高密度,门静脉期10例为等密度,2例为高密度,瘤体直径0.8~2.5 cm;4例平扫及增强均未发现明显肿瘤.16例中肿瘤单发14例,多发2例.结论 螺旋CT动脉期增强薄层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胰岛素瘤,结合门静脉期对提高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英明;程涛;邓克学;程琦;韦炜;罗英姿;李世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脑内毛细血管瘤MRI诊断(附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脑内毛细血管瘤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6例脑内毛细血管瘤的MRI特征.结果 6例脑内毛细血管瘤分别位于脑干、延髓、左右小脑半球、右侧颢叶、左侧额叶;3例有亚急性出血,2例呈囊实变,1例为实性,MRI信号呈不均匀;增强扫描6例病灶实体部分均显著不均匀强化,境界清楚;5例病灶实体内可见点状及细条状未强化分隔,3例可见引流血管与病灶相连.结论 MRI对脑内毛细血管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华雨;余田;许乙凯;林炳权;詹传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在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128例因原发性大肝癌行TACE患者的术前和术后1~8天血清CRP变化情况.52例术前CRP处于正常范围(阴性组),76例术前CRP高于正常值(阳性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及复发率;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患者TACE前后血清中的CRP值.结果 TACE后血清CRP浓度均在术后迅速增高,在术后4天达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并于术后第8天下降到术前水平;CRP阴性组术后肿瘤体积缩小率高于阳性组,阴性组患者总生存率及有效肿瘤体积缩小率明显高于阳性组,复发率低于阳性组.结论 TACE疗效与患者血清CRP变化呈负相关,TACE后CRP升高幅度大提示预后不良.TACE术前CRP可作为原发性大肝癌患者TACE后疗效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史震山;陈自谦;杨熙章;张鸿文;庄大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椎管内毛细血管瘤一例

    患者男,51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前区及后背部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偶有夜间疼痛.继而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踩棉花感及胸部束带感;1周前症状加重,不能行走,伴大、小便困难.

    作者:杜鹏;林伟;郭勇;解伟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MR LAVA技术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5 T MR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技术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8例肝脏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LAVA扫描,观察LAVA各期的影像表现,分析病灶的强化规律及血供关系.结果 78例中53例拟诊为恶性肿瘤,与手术、穿刺病理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6.2%(51/53);25例良性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2%(23/25).结论 LAVA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各期动态变化及血供,结合平扫,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钟美花;吕敦召;杨志宏;易本清;黎旭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跟腱病变的MRI表现

    1 正常解剖跟腱是由小腿浅层肌群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腱汇合而成.它起自腓肠肌肌腹的终端,相当于踝水平处跟腱前表面有比目鱼肌参与,但腓肠肌较比目鱼肌有较多的腱纤维参与跟腱的组成[1].

    作者:张雪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关节滑膜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优势

    目的 探讨MRI在早期关节滑膜结核诊断中的优势.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关节滑膜结核的MR表现.13例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及MRI平扫,其中7例行MR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结果 13例病变关节均表现为滑膜不同程度肿胀、增厚,其中7例增生滑膜呈结节状、团块状,增厚的滑膜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大部分呈不均匀高信号,个别呈中等偏低信号;8例T2WI显示增厚的滑膜内散布小片状及囊状高信号,T1WI上呈稍低信号.关节软骨T1WI信号减低,无明显形态改变5例,变薄、毛糙4例,部分或大部分破坏消失4例.关节边缘囊状或小圆形骨质破坏6例,关节骨端骨髓水肿9例,其中3例为骨端大范围水肿并向骨干蔓延.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积液13例.7例增强扫描均见增厚的滑膜呈不同程度强化,其中5例于增厚的滑膜内可见多发环形或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 MRI可全面反映滑膜结核的病理改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江红;孙莉;刘艳;杨进军;梅合利;冯伯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快速全身扩散加权磁共振扫描在肿瘤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技术在肿瘤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使用WB-DWIBS扫描脉冲序列(b=800 s/mm2),对24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背景抑制三维一大密度投影(3 dimensional-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3D-MIP)重组及黑白翻转技术观察病变,与同位素骨扫描(single pr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结果对照.对可疑病变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测量,并评判肿瘤患者病变进展状况及治疗后疗效.结果 采用b=800 s/mm2的DWI获得的原始图像经背景抑制(background suppression,BS)、3D-MIP重组及黑白翻转技术,得到类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图像,经过三维图像旋转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及可疑病变ADC值测定,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呈清楚的高信号.WB-DWI检出全身病变的敏感性高于SPECT.4例肿瘤患者于化疗后随访复查全身DWI,均提示原发病灶缩小或减少.结论 WB-DWI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及鉴别,可初步对肿瘤患者全身受累状况及疗效进行评估.

    作者:黄娟;管永靖;陈克敏;凌华威;魏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病理及临床影像学表现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为病因不明的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属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一种[1],其诊断依赖于典型的病理学和临床影像学特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赵峰;章士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双源CTA诊断外伤性髂外静脉瘤并股动静脉瘘一例

    患者男,35岁,8年前不慎摔伤右侧大腿根部,经当地医院给予包扎缝合处理,约半年后发现右侧大腿根部触及一大小约2 cm×2 cm包块,未作任何治疗.1个月前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呈撕裂样,放射至整个下肢,运动后疼痛、肿胀加重.体检: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陈旧性瘢痕,右下肢明显肿胀,张力略高,浅静脉未见明显曲张,右大腿根部前侧可触及一约2 cm×3 cm大小的包块,质软无压痛,可触及震颤,闻及吹风样杂音,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皮温、皮色正常.

    作者:韩丹;段慧;何波;徐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运用DTI直方图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正常表现白质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直方图分析,明确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的正常表现脑白质(NAWH)损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24例VCI患者、18例卒中后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Stroke组)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各组之间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计算侧脑室旁高信号灶评分(PVH)和深部白质病变评分(DWMH score)、病变体积与颅脑内容积的比值、灰质(GM)、白质(WM)、表现正常灰质(NAGM)、NAWM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果 VCI患者的FA和ADC直方图与Stroke组不同,VCI患者WM及NAWH FA直方图左移、FA峰高增高;ADC直方图右移、峰高降低.两组之间FA值在WM平均值、WM峰位置、NAWM平均值和NAWM峰高存在差异,而ADC值在WM平均值、WM峰位置和NAWM平均值存在差异(P<0.01).VCI患者NAWH的FA平均值和峰高与言语流畅性测验(VFT)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VCI患者NAWH存在病变,其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有关,DT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周滟;秦玲娣;徐群;曹玮文;路青;李磊;戈欣;柴伟明;许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经钼靶或彩超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行双侧乳腺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600、750、1000 s/mm2.同时选取10名知情的健康志愿者及4例患者对侧正常乳腺作为对照组.观察乳腺病变在DWI上的大小、形态及信号特征,测量24个正常乳腺、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分别在b=600、750、1000 s/mm2时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及b=600、750、1000 s/mm2时ADC值差异.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计算3组不同b值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113,P<0.000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组织(P<0.0001),良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P<0.0001);3组b值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39,P<0.0001),b值越低,ADC值越大(P<0.05).b=600、750、1000 s/mm2时,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7%、70.8%和79.1%,特异性分别为89.4%、89.4%和93.6%,准确性分别为93.0%、69.0%和88.7%.结论 根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银灯;赵建农;郭大静;陈林丽;陈维娟;吴伟;沈霞;吴翠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的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经导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35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患者,行结直肠肿瘤供血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术,同时对肝脏转移瘤行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术.其中介入治疗后1~3个月23例患者行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切除,6例肝脏单发转移癌行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1~3个月随访复查CT,结直肠肿块显效11例,有效22例,无效2例;肝脏转移灶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23例外科手术切除肿瘤顺利,术中出血300~1500 ml,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坏死明显,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6例肝脏转移瘤外科切除,术后病理提示1例未见癌细胞,其余5例可见少量癌细胞,坏死明显.结论 经导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春生;李传富;陈大庆;徐允鹏;阎如虎;吴媛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