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未婚青年阴茎和阴茎包皮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孟镔;李大巍;刘坤;张辉;翟延荣;朱阔;苏波;胡军;柯贤福;徐厚高;郭峰;曹剑

关键词:阴茎, 包皮, 包茎, 包皮炎
摘要:目的:为临床阴茎和阴茎包皮病变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将1110例未婚青年按年龄分4组观测其阴茎和阴茎包皮的形态和度量.结果:18岁~25岁青年阴茎平均长度为6.72cm~7.81cm,周径为7.77cm~9.28cm;包茎出现率为1.98%,包皮过长出现率为65.68%.结论:包皮过长和包茎是引发包皮炎的重要解剖因素.婚前切除过长的包皮,有利于预防此病的发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元膜流动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Aβ对神经元膜流动性的影响,探索Aβ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制备急性分离的新生SD大鼠海马和皮层神经元细胞悬液,采用显微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和荧光偏振技术.结果:采用显微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发现Aβ25~35作用5min和35min后均降低海马和皮层神经元ACF的衰减速率及频移线宽Γ,而采用荧光偏振技术发现Aβ25~35作用5min和35min后虽然有升高海马和皮层神经元荧光各向异性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Aβ可降低神经元膜流动性,显微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比荧光偏振技术更敏感.

    作者:曲怀刚;田映红;汪华侨;杨翠兰;姚志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软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软腭是鼻粘膜与腭粘膜之间含有肌肉的、活动性的软组织结构,软腭后区(RP区)为上气道中为狭窄的部位.

    作者:贝俊杰;单云官;张玉和;李又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网膜囊上隐窝的横断层解剖

    目的:为网膜囊脓肿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30具成人尸体上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进行观察.5具成人尸体于网膜囊内行乳胶灌注后,观察乳胶在网膜囊内的蔓延情况而作网膜囊整体探查.结果:探明了网膜囊上隐窝的周界,尤其是网膜囊上隐窝和肝尾状叶的关系.结论:掌握网膜囊上隐窝与肝尾状叶的位置关系对肝尾状叶周围的积液和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影像学意义.

    作者:曾昭明;杨朝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应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旁路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afting,CABG)的动脉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了35具成人尸体的两侧桡动脉长度、外径、毗邻结构和可用于CABG的长度和外径.结果:桡动脉总长度为20.87cm,可用于CABG的长度为19.99cm;桡动脉上端外径为3.18mm,可用于CABG的桡动脉上端、中点、下端外径分别是2.66mm、2.28mm、2.29mm.结论:桡动脉有足够的长度和与冠状动脉相匹配的外径,可作为CABG的动脉桥.

    作者:张正洪;陈龙菊;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割联合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割联合电切术治疗BPH患者100例.结果:术中发生1例电切综合征.随访1~3个月,全组病人均恢复排尿通畅,疗效满意.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割联合电切是治疗BPH的一种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方法.

    作者:关超;周文生;耿和;郑哲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多指显微再造术

    早在1897年,显微外科技术还没有问世的时候,Nicoladon就用分期手术的方法,将足趾带蒂转移到手上,成功地再造了拇指.这个方法被沿用了半个多世纪,一直到本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仍有学者应用这个方法带蒂转移足趾再造缺失的拇指和手指,甚至还为全手指缺失再造全部五指(Freeman,1956;Clarkson,1962).

    作者:于仲嘉;黄玉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胆囊残部综合征12例

    目的:提高对胆囊残部综合征的认识,探讨胆囊残留病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2年7月收治的12例胆囊残部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病人均于3a~10a前行过胆囊切除手术,术后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为1月~8a.11例经B超诊断为胆囊残部结石,1例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再手术时均证实有小胆囊存在,其大小为4cm×3cm×2cm~8cm×4cm×3cm,内含结石1~5枚.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切除手术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胆囊残留病变也并不少见.在胆囊切除手术中,不仅要考虑到胆管损伤的防治,也应重视胆囊残留病变的问题,努力做好每一例胆囊切除手术.

    作者:刘会春;李晓广;戴兵;刘金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对国产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疗效观察.方法:自1996年8月至2002年10月,应用辽宁鞍山第二制药厂生产的胶原酶进行腰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结果:随访3~6个月,优21例,占23.6%;良57例,占64%;可8例,占9%;差3例,占3.4%.优良率达87.6%.结论: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掌握操作技术,该疗法是一种创伤少,痛苦小,恢复快,易于被患者接受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范钦波;毛莹;姜艳敏;王子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未婚青年阴茎和阴茎包皮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临床阴茎和阴茎包皮病变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将1110例未婚青年按年龄分4组观测其阴茎和阴茎包皮的形态和度量.结果:18岁~25岁青年阴茎平均长度为6.72cm~7.81cm,周径为7.77cm~9.28cm;包茎出现率为1.98%,包皮过长出现率为65.68%.结论:包皮过长和包茎是引发包皮炎的重要解剖因素.婚前切除过长的包皮,有利于预防此病的发生.

    作者:孟镔;李大巍;刘坤;张辉;翟延荣;朱阔;苏波;胡军;柯贤福;徐厚高;郭峰;曹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经肛门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体会

    目的:介绍经肛门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经肛门Ⅰ期拖出根治手术,治疗8例常见型巨结肠.术后2周开始扩肛.结果:8例均经肛门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拖出的肠管长22cm~37cm,均经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随访1~8个月,大便3~5次/日,成形,偶有夜间排便,无污粪.结论:经肛门Ⅰ期拖出巨结肠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减少了传统经腹根治术的并发症,适用于婴幼儿常见型巨结肠的治疗.

    作者:宫莉;徐建中;芮有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剖宫产急症子宫切除24例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急症子宫切除的原因,寻找降低子宫切除率的办法.方法:收集我院6年间剖宫产急症子宫切除24例临床资料,分析孕妇年龄、孕次、剖宫产术前病理情况以及子宫切除指征与出血的关系.结果:①子宫切除与孕次有关.孕次与胎盘异常情况出现率呈正相关,而胎盘因素是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占54%.②剖宫产术前存在的病理情况是引起术中出血、增加子宫切除率的重要原因.结论:①剖宫产急症子宫切除是挽救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但要从严掌握手术指征.②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是降低剖宫产急症子宫切除的良好办法.

    作者:袁瑞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创面

    目的:介绍一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应用腹部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例.结果:本组4例均获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腹部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为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断蒂时间为术后7d~10d.

    作者:李红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咽旁间隙腮腺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咽旁间隙肿瘤的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10例20侧,模拟手术入路,按层次解剖方法解剖观察、测量其相关结构.结果:咽旁间隙被茎突及茎突诸肌分为咽旁前、后间隙,咽旁前间隙内有腭帆提肌、腭帆张肌等,咽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静脉,第Ⅸ、Ⅹ、Ⅺ、Ⅻ脑神经等.茎突是达咽旁间隙的重要解剖标志,其外侧主要结构是腮腺及穿经腮腺的结构,间隙内容均位于茎突内侧,茎突与颈静脉孔相距2.98±1.42mm.结论:咽旁间隙的应用解剖对咽旁间隙肿瘤的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付升旗;范锡印;张小路;郭进学;刘恒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35例手术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2001年手术治疗235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5例患者开颅血肿清除272次,手术后按GOS评分,良好132例,中重残5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9例(20.85%),其中死于中枢性衰竭23例(9.78%),死于中枢外并发症26例(11.1%).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手术清除血肿,积极治疗合并伤及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维东;陈绍东;张相双;童加谍;汤德刚;杨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颈椎病的特殊类型,而是另一种与颈椎病截然不同的疾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虽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样多发,但在颈椎疾患中,亦属常见病.

    作者:李洪恩;李伟;丁新;杨荣;邝林浩;马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骶髂筋膜嵌顿性脂肪疝50例

    我科在1990年2月~2000年10月共收治骶髂筋膜嵌顿性脂肪疝患者50例,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伟;杨威;李吉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皮炎平霜误用致全身泛发性体癣1例

    皮炎平霜是临床使用较多的一种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的外用药.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效果较好.但我们发现1例体癣患者,使用皮炎平霜引起体癣全身播散,报告如下.

    作者:甘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8例小儿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儿,根据其气道损伤的病理变化,实施气管切开或插管,或运用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结合烧伤皮肤创面植皮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治愈13例,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治愈4例,中度4例,重度5例.死亡5例,其中4例重度,1例中度.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提高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儿的治疗效果.皮肤烧伤面积大小和创面修复早晚是影响吸入性损伤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彭东林;刘经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椎间隙感染

    目的:分析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评价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自1991年4月~2002年5月对31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分别采用经前入路(25例)、侧前方入路(6例)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其中15例Ⅰ期植骨.结果:随访3月~5a,平均12.6个月.所有病例痉挛性剧烈腰痛术后即刻消失,细菌培养18例阳性.CPR平均2周转阴,ESR平均3周降至正常.2~3周下床活动.结论:椎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为细菌感染.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减压治疗椎间隙感染具有术野暴露广泛,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疗效可靠,疗程缩短,能迅速解除患者痛苦等优点,Ⅰ期椎间植骨有利于保持椎体高度及脊柱稳定性.

    作者:刘振华;周建生;张长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护理体会

    输卵管妊娠是妇科急症之一,今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随着高分辨率超声诊断、高敏感度放射免疫β-hcg测定以及腹腔镜在临床上普遍应用,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率显著增高[2],使该病得以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为年轻未生育的患者提供了保留生育机能的机会.

    作者:徐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