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柏春;邓兆宏
目的:探讨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5例.术后随访1a~6a(平均2.5a),观察临床疗效及X光片CE角、颈干角的改变.结果:5例病人行走步态和疼痛均有明显的改善;颈干角126°~133°,接近正常,髋关节的股骨头包容量明显增加;CE角25°~30°.结论:改良的股骨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叶春万;张长春;王欣;聂邦寿;马修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的特点.方法:对14例17条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下肢静脉进行了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检查.结果:17条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根据二维超声表现分为原发性13条静脉,继发性4条静脉;根据血流反流时间的不同,可分为Ⅰ级(9条静脉),Ⅱ级(5条静脉),Ⅲ级(3条静脉).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观察静脉管腔、管壁的结构及实时状况,并能明确瓣膜的反流部位及反流程度.以此标准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对外科合理的选择手术部位及方式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刘新群;谢广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89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X线片关节面平整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6.5d,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度良好,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2.2%.结论:该术式手术适应证较广,操作简便,复位固定满意,疗效确切,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小东;钟桂午;汪伟;陈日景;高质钢;范少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指屈肌腱指段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新鲜成人尸体的示、中、环、小指各20指,分别采用拉伸实验和冲击实验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分析.结果:①拉伸试验:指段的中部是强度危险区;②冲击试验:快负荷时,指段强度小于骨质;慢负荷时,指段强度大于骨质.结论:肌腱指段在负荷下,除表现有粘弹特性外,还表现出速度依赖性;其机械性能随负荷速度的不同而变化.
作者:姚柏春;邓兆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肘后侧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2例.结果: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良率84.37%.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殷西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肿瘤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从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10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病例,分析其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结论: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中,采用不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其损伤.
作者:王振杰;纪忠;王子岩;黄健康;熊竹友;郑士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的解剖及应用要点.方法:在25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的走行、分支、发出点和外径等.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阔筋膜张肌支上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7.1±2.3cm,外径1.2±0.8mm,该支又分出2~3支外径在0.3mm~0.5mm的小分支从阔筋膜张肌后份进入肌质,上行至肌起始处达髂骨;其下行支发出点距髂前上棘平面7.9±1.8cm,外径1.3±0.8mm.结论: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支髂骨瓣具有手术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谭金海;谢昀;陶圣祥;潘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髓内固定具有手术快、创伤小、并发症少和内固定物易取出的优点[1],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四肢管状骨骨折的治疗.但若术中内固定物适应证选择不当.和术后长时间超负荷功能锻炼,内固定物易发生疲劳断裂.其在X线片上表现不明显,易漏诊.自1990年7月至2002年1月,我院骨科共发生髓内固定物隐性断裂2例,因处理及时,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秀中;靳长秀;孙旭海;范锡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硬腭粘骨膜瓣修复颊粘膜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带蒂硬腭粘骨膜瓣一期修复颊粘膜癌术后软组织缺损24例及其优缺点.结果:随访3~6个月,全组转移瓣均完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功能与外观均满意.结论:该瓣用于颊粘膜癌术后缺损的修复,为效果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后军;张令达;颜雨春;潘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现代影象技术是断层影象解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直接应用一定数量的标本或活体进行影象断层扫描,对某些结构的影象进行统计分析,或将标本先进行影象断层扫描后再制作断层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断层影象解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作者:廖建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后部出血的止血方法.方法:应用鼻内镜对10例鼻腔后部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寻找出血部位.以克氏针改制的绝缘电灼针和带绝缘外套的细吸引管电灼止血.结果:10例患者均经一次治愈,全部病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3a未再出血.结论:鼻内窥镜、绝缘电灼针、带绝缘外套的细吸引管和高频电刀联合应用治疗鼻出血,视野广阔清楚,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马士崟;詹晓东;祖志将;蒋成义;王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其安装简单、疗效确切的特点,在各级医院越来越多地得到开展,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我院心内科自1999年4月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共为45例患者施行了临时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林继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治疗单侧毁损肺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全肺切除.结果:2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全组随访5月~5a,效果良好.结论:全肺切除术治疗单侧毁损肺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较好的方法.
作者:陶立伟;葛阳;姜大伟;顾江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解剖1具身长175cm、60岁左右甲醛固定的男性尸体和身长156cm、60岁左右女性尸体时发现,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相交通,报道如下.
作者:翟延荣;孟镔;张辉;苏波;曹朴;刘坤;夏云龙;徐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探索为手缺失残疾者在前臂残端重建手功能.
作者:于仲嘉;黄玉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舟、月骨骨不连和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仍是临床骨科难题之一,采用掌侧入路的骨间前血管前臂远侧骨膜瓣移植,已被证明疗效可靠[1-2].我院自1999年开始从背侧入路,采用以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尺桡骨骨膜(骨)瓣[3],逆行移位修复舟、月骨骨不连或骨坏死18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洪发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在解剖1具男尸时,发现回盲部位于肝右叶下方,升结肠缺如.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清;孟镔;陈明智;胡军;梁波;杨蔡伟;徐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已防腐固定尸头标本的血管灌注方法.方法:用乳胶染料对已经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20例标本进行动、静脉血管灌注.结果:经过灌注的标本,血管特别是大血管充盈饱满,血管着色好,便于辨认,而且不影响其真实性,解剖操作时,对寻找、观察血管的分支、分布及变异非常方便.结论:灌注前标本的浸泡、血管的冲洗、灌注的压力是影响灌注好坏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洪杰;杨扬;王建刚;李新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间及后外侧植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8例,均行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包括:Steffee20例,RF 8例,TSRH 5例,Socon 5例;固定融合范围:1个节段24例,2个节段14例.结果:36例病人获随访,平均时间4±2.6a年.滑脱椎体复位率80.6%~93.4%,平均87.37%;腰痛改善率94.3%;下肢疼痛、麻木改善率94.5%;间歇性跛行改善率97.3%.并发症共6例,其中术中并发症2例,发生率5.5%;术后并发症4例,发生率11.1%.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可满足腰椎滑脱的短节段固定和复位要求,临床疗效满意,复位、融合率高.并发症的预防与掌握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作者:刘振华;周建生;丁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国际上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是指在C型臂X光机监控下,用18G穿刺针穿刺到椎间盘的髓核部分,通过针腔导入纤细的光导纤维,接通激光治疗机,在微电脑的控制下将椎间盘汽化,达到减小椎间盘压力使髓核回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的目的.
作者:李盛华;刘坤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