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芳
50岁以上部分男性可能出现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因此被命名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探讨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以及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与针灸治疗.
作者:陈文;俞海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痛痹型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共176例分2组,治疗组102例采用两乌酒治疗,对照组74例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两乌酒治疗痛痹型坐骨神经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李永康;王怡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症(PNS)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机制,以及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9例PNS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均给予强的松1mg/kg/d,降脂,抗凝,补钙等常规治疗,随机分成2组,加用左旋甲状腺素的为甲状腺素治疗组(33例),未加用左旋甲状腺素的为常规治疗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TT3、TT4、FT3、FT4及TSH)水平变化,尿蛋白阴转时间.[结果]PNS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TT3、TT4、FT3、FT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TT3及FT3下降较为明显(P<0.01),治疗后以上指标有所上升(P<0.05),治疗前后TSH水平均在正常水平.甲状腺素治疗组尿蛋白阴转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PNS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甲状腺素,有利于尿蛋白阴转,缩短病程.
作者:何爱娣;叶承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为了预防PICC异位入右心房并发心律失常,减少不良后果.[方法]回顾分析5例PICC异位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应急处理及防护措施[结果]PlCC异位并发心律失常与外测量方法、X线漏诊、异位时间、疾病本身等有关.[结论]精确外测量,精确定位减少漏诊,导管内置长度管理,专科护士具备阅片能力是防护关键.
作者:李萍;戴勤;蒋云娣;刘鸿芹;谢淑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采用循证取穴点揉配合主、被动腰屈伸运动的方法,治疗急性腰部扭伤的效果满意,基本上一次见效.
作者:张能忠;熊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是因为肠道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燥结所致,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情志皆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跃振;马恒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防感颗粒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时照组,中药治疗组口服防感颗粒,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中药治疗组能缩短退热时间,减少咳嗽病程,头痛鼻塞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缓解时间也明显减少.[结论]防感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轻症治疗有良好效果,可以作为浙江省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陈芳;宋康;朱肖鸿;陈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肿瘤基因治疗在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是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此载体自身毒副作用小,并且可以靶向肿瘤组织.多数人类实体肿瘤含有缺氧和坏死区域,为兼性或专性厌氧菌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文献报道减毒沙门菌可以在肿瘤乏氧区内生长繁殖,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抑制肿瘤生长.因此,本文就减毒沙门菌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侯晓丽;葛尔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2004年3月至2009年6月,我院采用急诊游离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62例,全部成活,功能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岑均儿;董叶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介绍魏品康教授治疗脊髓炎后遗症一则,以化痰通络法贯穿始终.
作者:李勇进;赵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008年夏季发生于绍兴地区咽结膜热的病毒病原学.[方法]采用急性咽结膜炎患儿急性期咽及肛门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并同时用PCR法检查标本中病毒及分离病毒鉴定,对分离出部分毒株采用多个内切酶进行内切酶分析.此外,还测定患儿双份血中病毒的中和抗体增长.[结果]19份患儿咽拭子和肛门拭子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3.2%;所有分离病毒株均为3型腺病毒.[结论]本次急性咽结膜炎暴发流行是由3型腺病毒引起.
作者:王玲玲;刘孝忠;盛利行;俞秀英;孔云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黄柏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柏组、别嘌呤醇组,用酵母和腺嘌吟舍用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黄柏、别嘌呤醇灌胃,30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采用免疫祖化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结果:治疗30天后,与模型组相比,黄柏组大鼠血UA、BUN、Cr明显降低(P<0.05),TNF-α与COX-2表达明显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柏对尿酸性肾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尿酸,减少尿酸盐在肾小管沉积,下调肾组织TNF-α、COX-2的表达,抑制相关炎性反应,从而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功能有关.
作者:胡家才;刘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卡培他滨导致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7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服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8%,两组问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卡培他滨导致的手足综合征效果较好.
作者:山广志;刘文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参附汤内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给氧、保暖、保湿、升压、抗茵等综合治疗法;治疗组21例在采用CPAP给氧、保暖、保湿、升压、抗菌治疗的同时,用参附汤煎剂内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治疗7d后,比较治愈率.[结果]治疗组存活率95.23%,治愈率71.4%;对照组存活率80.95%,治愈率47.62%.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X线检查结果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汤内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可以帮助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和体征,使患儿度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期.
作者:杨桂染;李淑贞;闫瑞霞;崔茂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回乳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维生素B6口服结合自制中药回乳贴外敷乳房局部治疗120例需要回乳的患者.[结果]120例患者经治疗5天后效果明显.[结论]维生素B6口服结合自制中药回乳贴外敷乳房效果显著.
作者:杨志红;倪莉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方法]AS患者102列,随机分成4组,A组(反应停+SASP)26例、B组(反应停)24例、C组(SASP)25例、D组(非甾体抗炎药NASAIDS)27例.观察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指地距、枕墙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变化.比较4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指地距、枕墙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各组总有效率为65.4%、50.0%、32.0%、14.8%.不良反应反应停联舍组明显低于SASP组28.0%和NASAIDS组48.1%(P<0.05).[结论]反应停与SASP联合治疗AS比单用反应停SASP和NASAID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作者:童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颈椎病有效方法.[方法]对12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推拿结合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结果]治愈40例,显效48例,有效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4%.[结论]牵引推拿结合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颈椎病临床有效.
作者:曾国习;陈海友;曾焕友;林英华;吴英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中药复方及针刺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复方及针刺结合治疗65例,采用中药复方治疗23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结果]65例经服中药复方及针刺治疗45d,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5%;23例单纯服用中药复方治疗45d,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黏膜病变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65%;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复方组、中药复方及针刺结合组,两组疗效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症状、胃黏膜的修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中药复方及针刺结合组疗效显著.
作者:赵宁侠;辛银虎;任秦有;郭瑞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疗效.[方法]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旋复代赭汤加味口服8周,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吗叮啉口服8周.[结果]中药可以明显改善GERD患者各项典型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旋复代赭汤加味对GERD治疗具有明显临床疗效,与奥美拉唑、吗叮啉口服比较无显著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姚轶;耿昌海;张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用卡马西平片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并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3%,对照组为54.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
作者:周建飞;赵东瑞;林蓉;程静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