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涛
我院于1988年6月~2001年6月收治的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26例,行手术并放复位,螺栓内固定,带蒂腓骨(长)短肌腱的一半经外踝及胫骨远端隧道重建下胫腓韧带术,疗效满意.
作者:范少地;钟桂午;胡万华;闫毅;于杰;周风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儿,男性,13岁,初生后下肢及足背部发绀,生后2年,口唇出现发绀,呼吸、哭闹时明显,后逐渐加重.易感冒,喜蹲踞,缓慢步行时无胸闷、呼吸困难,急速行走后口唇紫绀加重.与同龄儿童相比其智力、体力、发育明显受限.患儿无咯血,无下肢浮肿.查体:T36.5℃,R21次/分,P82次/分,BP右上肢16/12kPa,左上肢16/12kPa,右下肢13/10kPa,左下肢14/8kPa.发育迟缓,营养差,神清语利,反应可.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明显,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90次/2分,律齐,P2亢进.
作者:祖朝辉;杨海平;周洪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局部解剖的过程中,发现右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异常1例(附图),报道如下:
作者:杨林;吴洪海;吴庚华;朱永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患有肝病的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患有肝脏疾病的成人尸体上解剖观测骶静脉丛的组成及结构特点.结果:①骶静脉丛吻合丰富,呈网状弯曲如蚓.②管壁薄,管腔大、充盈扩张,缺乏静脉瓣.③骶静脉丛与直肠静脉丛、骶管椎内静脉丛有直接交通.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直肠癌根治术的开展提供解剖学基础与参考数据.
作者:张云鹏;汪爱国;丛兴忠;叶勇;富延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外科手术传统的皮肤缝合也在不断的进展.手术之后皮肤不用缝合,已不是人们的梦想.美肤外科免缝拉链的问世,给手术患者带来了福音.美肤外科免缝拉链适用于切口,促进创伤的愈合.同传统的外科创伤相比,美肤外科免缝拉链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不致外伤的手术方法,并有着良好的整形功能.
作者:田玉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从1934年Mixter与Barr首次报导椎间盘突出症并成功地施行手术切除以来,该手术已日益普及,但仍有部分患者手术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欠佳,术后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作者试就椎间盘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引起同道重视.
作者:王庆贤;李志;张英泽;崔慧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开展前颅底外科提供前颅底筛板区及嗅凹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取5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鼻窦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CT扫描,重点观测前颅底筛板区域内筛顶板的形状、筛板的形状以及筛顶板与筛板的关系等.结果:筛顶板为一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测得筛顶板的左右径为:前部左10.68±2.52m,右11.38±3.84mm;中部左9.86±3.84mm,右9.08±2.52mm;后部左11.18±4.66mm,右10.24±3.68mm.筛顶板的厚度平均为1.62±0.78mm.筛板的左右径为:前部左2.08±0.52mm,右1.96±0.44mm;中部左2.68±0.68mm,右2.64±0.68mm;后部左2.16±0.64mm,右2.24±0.56mm.筛顶板与筛板平移的占46%;而形成嗅凹的占54%.在形成嗅凹的资料中,前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8.82mm,后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2.84mm,前后嗅凹深度之间经T检验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了解筛顶板及筛板的影像解剖及嗅凹的形成对减少前颅底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国汉;廖建春;卢亦成;朱杭军;王海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依据Harder提出的在腕关节远端制作动静脉内瘘,以延长慢性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的理论,我院自1993年3月~2000年8月,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动静脉端侧吻合造瘘术共12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洲;巫培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机断层显像和内禀光学成像等断层影像技术能直视活体脑的解剖和功能变化,能在屏幕上看到人脑的思维活动,从而将我们推向了绘制人类思维图像(mapping the human mind)的时代.
作者:刘树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自1967年Charles Kelman创立后,该术式以切口小,愈合快,散光小等优点已被众多眼科医师认可.近年来我们对500例536只眼、年龄在4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通过术中加大负压,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反应,且术后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笑星;张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8年7月~2000年12月,我科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秀利;梁兆本;刘光东;赵贵臣;吕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6年以来,我们在应用带蒂胫后动脉皮瓣修复严重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时,多吻合了一组血管,取得了缩短疗程、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胡永东;纪红;赖学定;谭文君;左方;王永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阑尾盲肠交界处的临床解剖特点,减少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110例阑尾盲肠交界处的解剖类型,同时进行了全阑尾切除术.结果:110例阑尾盲肠交界处解剖类型分为缩窄型68例(61.8%),平直型25例(22.7%),漏斗型17例(15.5%);110例急性阑尾炎行全阑尾切除手术顺利,术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行全阑尾切除术时掌握阑尾盲肠交界处的解剖类型,有助于手术顺利施行和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春明;周伟鹤;周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从1995~1999年采用折顶法整复治疗前臂双骨折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1例中,男47例,女14例,年龄2.4~49岁,平均15.5岁.双骨折断端均有明显移位40例,双骨折单骨移位27例(全部为桡骨移位).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20例,下1/3骨折37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或接近同一平面54例,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7例.伤后1天内就诊41例,1~5天内就诊13例,7天以上就诊7例.伤后经其他医院多次整复失败后再来就诊者15例.
作者:殷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AIDS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潜伏期5~20年不等,以外伤首诊因急于处理外伤,医生忽视自己保护,现将2001年5月以外伤为首诊AIDS 1例患者报道如下:赵×,男,32岁,住院号,104243,因口角后用刀自割左手腕流血不止一小时急诊入院.入院查:BP:80/40mmHg,P:112次/分,左腕掌侧有约6.0×2.0cm创口,掌侧屈指浅肌腱多处被割断、桡动脉及桡静脉断离,喷射性出血,入院后左上臂临时性上气囊止血带压迫止血.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左腕部断离肌腱吻合及桡动脉、静脉端端吻合术,术后桡动脉血供好,住院3天换药发现双上肢多处针眼,询问既往有吸毒史,检验抗-HV阳性,住院14日伤口拆线手指活动功能好出院.
作者:王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示、中、环指末节背侧皮肤血运是由掌侧血管分支供应,如果其指腹缺损用含两侧指固有血管神经的皮瓣推移修复,可能导致远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血坏死,而用含一侧指掌侧固有血管神经为蒂的侧方岛状皮瓣在屈指状态下向掌前侧移位修复,就可以避免这种并发症.在伸指锻炼中,指固有神经被延长,存留良好的感觉功能.自1996年至今,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治疗示、中、环指指腹缺损9例12指,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勤山;张寿珍;万灵民;周红忠;田金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利用电动带锯机制作断层标本,已成为断层解剖学研究的手段之一.在制作断层标本过程中,标本要进行包埋处理.我们采用了冰冻包埋技术和石膏包埋技术,并对冰冻包埋技术进行了改进,制作了断层标本,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作者:董国军;李波;吕衡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48年Mirizzi首先报道了一组应用X线诊断的肝总管机械性梗阻的病因,并将其命名为Mirizzi综合征(以下简称MS征)[1].此后,有学者提出应用OCG或IVG都不能满意地显示胆囊和胆囊管,只有PTC才能满意地显示胆囊管及其附着部位以上的肝总管、肝内胆管,显示肝总管侧方受压,受压缘光滑、整齐,压迫解除后肝总管可望恢复通畅等MS症的特征[2].由于PTC不易普及,使MS征的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近年来,随着B超在胆系疾病探查中的广泛应用,对MS征的认识逐渐深入,特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掌珠;王明治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动脉栓塞是源于心脏或动脉脱落的血栓式斑块等随血流向远端动脉流动,造成血管堵塞,导致肢体、脏器等组织急性缺血.发病高峰多在50~70岁,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致死、致残率很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十分重要.1999年4月~2001年4月我院成功采用Fogarty导管为48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行取栓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胡玉光;田玉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从1984年4月至2000年8月,采用神经移植治疗臂丛撕脱伤共21例,并同18例同类病例经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禄生;欧阳向华;叶建华;杨南生;曾周景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