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预测研究

赵玉兰;李春增;缴勇武;刘燕铭;黄继春;贾子超;杨建中

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折, 危险性预测, 骨代谢, 骨密度
摘要:目的探讨用腰椎X线片测定局部骨密度,结合骨代谢指标预测脆性骨折的危险性。方法测定不同年龄组的胸椎X线片的骨密度和25-OHD3和血清骨钙素(BGP),计算出骨折阈值。结果结合骨折阈值将骨折危险性分为4度,度数高者脆性骨折危险性大。结论腰椎X线片加骨代谢测定是预测脆性骨折的简单可靠指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及坐骨神经痛102例报告

    1995~1998年采用超短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现报告如下。1 资科与方法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男71例,女31例,年龄25~70岁。病程1周~20年,发病部位:L3、4 2例,L4、5 42例,L5S1 11例,多节段突出47例,伴有骨质增生19例,。椎管狭窄21例。

    作者:张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法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

    笔者在8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强刺激手法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效宇;鞠诣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股骨干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指导体会

    本科对股骨干骨折病人早期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功能恢复占90%以上。体会如下。

    作者:黎春兰;戴香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第5卷第2期(下)继教园地思考题答案

    1.F 2.H 3.E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SF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19例疗效观察

    我院1996~1999年采用Steffe Dik 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基础上,应用SF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浩;邹鸿星;黄朝辉;刘庆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液浸泡加功能锻炼对骨折后踝关节疼痛的疗效观察

    1988年10月~2000年2月,笔者采用中药浸泡加主动功能锻炼治疗踝部骨折后遗踝关节疼痛86例,取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凡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手术矫治和康复训练

    我们从1986年以来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其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者6例,报告如下,并加以讨论。

    作者:任林保;赵溪林;张仁礼;王升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脊髓髓内肿瘤术后早期脊髓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索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研究23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状态、肿瘤性质、手术方法及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发现良性肿瘤由于边界清楚,手术全切除率高,术后恢复较好。恶性肿瘤常浸润性生长,术中较难分辨其边界,易损伤功能脊髓组织而影响疗效。术前已完全瘫痪者,手术后神经难以改善。结论肿瘤的病理性质、切除程度、术中操作、术前脊髓功能状态等是影响脊髓功能修复的重要因素。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康复的程度。

    作者:徐培坤;李志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再植断指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再植断指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提高断指再植功能优良率。方法在康复准备期的基础上,术后分阶段的进行康复方法,以运动疗法为主,辅以物理疗法,并逐渐增加主被动训练强度,利用手功能感觉功能总活动度进行功能综合评定。结果 24例再植指功能优良率均达75%以上。结论早期应用综合系统的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是保证再植指功能康复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凤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自1998年2月~2000年11月应用小切口开窗(3~5cm)、椎间盘镜行腰椎间盘摘除分别为64例(68间隙)、23例(45间隙),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唐根林;朱礼贤;陈浩;张德松;吴晓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和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使用扩张法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至足够长度以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周围神经缺损模型,比较分析用组织扩张法将神经延长后对接与进行神经移植的治疗效果并在完成实验全过程后切取吻合后的神经进行组织学对照检查。结果原位切断对接和神经延长后对接的效果稍优于神经移植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周围神经地修复效果比自体神经移植好。

    作者:任德胜;邹音;谢维炎;王保利;熊斌;吴欣乐;钟汉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

    我院自1993年以来,采用中药离了导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2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64例,女56例,年龄24~71岁,以青壮年多见。病程1d~2个月。生活失去自理45例,卧床者75例,所有的病例均经CT扫描,96例椎间盘侧突型,24例椎间盘前突型,62例合并椎管狭窄。120例患者均有下腰痛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麻木、胀痛及功能障碍等症候群的特点。

    作者:翟林伟;叶青;李红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脊髓损伤后的尿路管理脊髓损伤后的尿路管理

    1 脊髓损伤早期排尿障碍的管理由脊髓外伤所致的脊髓休克即脊髓外伤的早期,几乎所有病例都出现尿闭。肾脏也处于一时性休克状态,因此,尿的生成一时性锐减虽没达到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尿液就自动地流入膀胱,膀胱的逼尿肌弛缓反射力消失,而尿道括约肌闭锁难于开启,是出现尿闭的原因。首先要从处于完全闭锁状态的膀胱,把尿液诱导出来。为此必须遵守以下5个原则:(1)麻痹状态下的膀胱不要处于过度伸展,此时膀胱没有尿意及紧张感,如放置不管,尿液可潴留到1000~2000ml,这样使膀胱壁过度伸展,逼尿肌纤维和壁内神经受到损伤,麻痹状态恢复以后遗留下功能障碍;(2)排尿训练要从早期开始。对处于麻痹状态下的膀胱给予周期性的一定强度的紧张刺激使其恢复机能(膀胱内潴留尿液以500~600ml为限度,多余的尿液要导出去)。(3)保持尿路无菌状态。因麻痹状态下的尿路粘膜对感染的防御机能低下;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严重烧伤后早期营养支持途径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考察严重烧伤早期营养支持途径对机体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7例烧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两周后肝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严重烧伤后血清血清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两周,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血清碱性磷酶活性在伤后14d肠外营养组均明显高于肠道营养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功能受损,肠外营养与肝脏功能的受损有关。

    作者:陈忠勇;谷才之;叶祥柏;王锡华;余斌;汪仕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Halo-vest矫形器治疗第2颈椎齿突Ⅲ型骨折术后早期活动的疗效观察

    对于第2颈椎(C2)齿突Ⅲ型骨折,传统颅骨牵引方法骨折端固定效果不确切,病人卧床时间长。我院于1991年6月至1998年6月将Halo-vest矫形器用于治疗C2齿突Ⅲ型骨折,术后可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杨德森;刘保坚;张贵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及康复治疗胫骨闭合骨折

    1995年以来,我们用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闭合骨折25例,无1例肌萎缩及膝关节僵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口腔外复位理筋治疗青壮年下颌关节脱位18例

    自1986~1992年间,笔者采用口腔外复位理筋法整复18例青壮年首次下颌关节脱位,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8~53岁,平均35岁。其中单侧脱位6例,双例脱位12例。损伤原因:外力打击6例,大笑或咬硬物过度张口12例。

    作者:蔡文辉;余乐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椎板单开门成形回植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椎板单开门回植成形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SAR或S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2具胸腰段脊柱标本上模拟手术行椎板单开门、内板及棘突纵行开槽、两侧椎板横行扮掰开,然后回植成形,分别测量成形前后的椎管横、矢径。选12具胸腰椎椎板成形的标本,用MTS-858实验机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成形术后的椎管内径均略大于术前。成形术后的椎板的所能承受垂直压应力是平均78.54kg,远远大于仰卧位时脊柱所需要承受的压应力。并将此椎板开门成形回植术应用于临床25例SAR和SPR手术中。临床随访平均2年6个月,效果良好,无脊柱不稳和椎管狭窄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变。结论椎板开门成形回植既满足了SAR和SPR手术的显露要求,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又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值得提倡。

    作者:尹庆水;昌耘冰;权日;邓建业;章莹;章凯;张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牵引并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187例疗效观察

    1987年以来采用持续牵引、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神经根型187例。1 资料与方法男100例,女87例。年龄20~50岁。椎动脉型100例,神经根型87例,均经X线协助确诊。病程<1个月40例。1~6个月68例,7~12个月38例,1年41例。采用持续固定式颈椎牵引后加红外线照射。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酌情加减,一般采用10~17kg,红外线照射(飞利浦公司生产灯泡)电压200V,功率250W,治疗时皮距40cm直接照射颈椎、肩背部,以舒适热感为宜,时间15min,1次/d。再采用北京金豪公司J 18电脑中频治疗仪,载频4kHz,调频15~150Hz,调幅度100%,治疗时采用1处方,电流耐受量,衬垫面积100cm ×2cm,依颈项两旁放置衬垫并置,每次20min,1次/d,每8~12次为1个疗程。

    作者:陈耀明;罗泳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治疗

    关节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然而,术后缺乏积极合理的康复治疗则合并关节粘连、关节僵硬等功能障碍[1]。为避免术后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自1998年3月~1999年8月对行关节镜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后功能训练,经随访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凌鸣;刘时璋;易智;汪永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