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髓损伤后的尿路管理脊髓损伤后的尿路管理

李建国

关键词:脊髓损伤后, 排尿障碍, 膀胱训练与管理
摘要:1 脊髓损伤早期排尿障碍的管理由脊髓外伤所致的脊髓休克即脊髓外伤的早期,几乎所有病例都出现尿闭。肾脏也处于一时性休克状态,因此,尿的生成一时性锐减虽没达到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尿液就自动地流入膀胱,膀胱的逼尿肌弛缓反射力消失,而尿道括约肌闭锁难于开启,是出现尿闭的原因。首先要从处于完全闭锁状态的膀胱,把尿液诱导出来。为此必须遵守以下5个原则:(1)麻痹状态下的膀胱不要处于过度伸展,此时膀胱没有尿意及紧张感,如放置不管,尿液可潴留到1000~2000ml,这样使膀胱壁过度伸展,逼尿肌纤维和壁内神经受到损伤,麻痹状态恢复以后遗留下功能障碍;(2)排尿训练要从早期开始。对处于麻痹状态下的膀胱给予周期性的一定强度的紧张刺激使其恢复机能(膀胱内潴留尿液以500~600ml为限度,多余的尿液要导出去)。(3)保持尿路无菌状态。因麻痹状态下的尿路粘膜对感染的防御机能低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丢失并伴有关节周围新骨形成及骨反应为特点的一种滑膜关节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关节痛、关节僵硬为主,以后随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关节骨性肥大,关节功能关减退,直至残废或生活不能自理。多累及膝、髋、脊柱、指间等关节。发病多且于中年女性、有明显家庭聚集现象。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已将该病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课题。本文就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X线诊断技术、实验室诊断技术、及非甾体药物治疗、粘弹性补充治疗、软骨基质成分补充的治疗等各种药物的治疗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预防策略。

    作者:张静;张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hiariⅠ畸形的后颅窝磁共振测量研究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ChiariⅠ畸形病例进行后颅窝形态学测量。方法在颅脑正中矢状面上分别对50例ChiariⅠ畸形患者及50例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的后颅窝骨性及神经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Chiaari Ⅰ畸形组的后颅骨性结构及颅腔大小小于对照组(P<0.01);后颅窝及枕大孔区的脑脊液间隙变窄(P<0.01);颅腔形态两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畸形组后脑位置下移,但后脑大小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hiariⅠ畸形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后颅骨发育不良导致后颅过度拥挤,使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椎管。

    作者:王振福;李振芝;王晓华;潘之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改良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对疼痛及下肢功能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与标准腰椎间盘摘除术对疼痛、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50例病人中,39例得到随访,平均10.5个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近期疗效较肯定,是一种较安全、创伤小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

    作者:吴思宇;王爱民;杜全印;孙红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伤科接骨片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消肿、止痛效果观察

    我科从1995~1998年通过两组病例的治疗对比,结果伤科接骨片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的治疗确实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晓阳;廖劲松;廖世文;袁永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及康复治疗胫骨闭合骨折

    1995年以来,我们用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闭合骨折25例,无1例肌萎缩及膝关节僵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36例滑膜软骨瘤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结果随访32例,随访时间为2.1年,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4%。结论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术后配合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刘鹏;彭学良;黄海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治疗

    关节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然而,术后缺乏积极合理的康复治疗则合并关节粘连、关节僵硬等功能障碍[1]。为避免术后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自1998年3月~1999年8月对行关节镜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后功能训练,经随访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凌鸣;刘时璋;易智;汪永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活素、654-2联合头部穴位封闭治疗脑外伤后痴呆15例疗效总结

    1998年3月~2000年10月应用脑活素针,654-2针头部穴位封闭治疗脑外伤后痴呆1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为48d。脑挫裂伤11例,脑对冲伤4例。

    作者:万静;万欣;万国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烧伤病人早期创面应用辐照猪皮150例报告

    烧伤创面的有效处埋是促进创面尽快愈合的重要环节。辐照猪皮作为一种生物敷料,具有保护创面,减少感染,止痛的作用,同时还能保持创面的湿度,温度,减少创面水分渗出和电解质蛋白质丢失,减轻创面水肿,促进上皮生长等作用。

    作者:沈崇金;温裕庆;陈晓真;许绍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

    我院自1993年以来,采用中药离了导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2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64例,女56例,年龄24~71岁,以青壮年多见。病程1d~2个月。生活失去自理45例,卧床者75例,所有的病例均经CT扫描,96例椎间盘侧突型,24例椎间盘前突型,62例合并椎管狭窄。120例患者均有下腰痛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麻木、胀痛及功能障碍等症候群的特点。

    作者:翟林伟;叶青;李红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端侧神经吻合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背根神经节及神经纤维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利用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供受神经节和神经纤维染色。结果供神经侧、术后的C2背根神经节内表达较弱。随时间延长标记量逐渐增加,4周后开始有CGRP阳性纤维长人受神经。受神经侧,一直处于CGRP表达的弱阳性。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后,CGRP阳性纤维通过吻合口长入受神经,神经纤维的恢复,有一定顺序。

    作者: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李望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骨移植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回顾与进展

    创伤、感染及肿瘤切除均可造成节段性骨缺损,寻找理想的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方法是骨科长期致力解决的课题。骨移植术是其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目前骨移植术包括:(1)自体骨移植(包括游离骨移植及带血循骨移植);(2)异体骨移植;(3)异种骨移植;(4)人工骨移植。随着近年组织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上述骨移植材料与以BMP为代表的骨生长因子复合,或与自身骨髓、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已成为一种趋势。不论何种骨移植,其对骨缺损修复机理涉及3种生物学功能:(1)骨传导作用,即作为桥梁支架使宿主组织长入和新骨沉积[1];(2)骨生成作用,提供具有直接成骨潜能的组织细胞[2];(3)骨诱导作用,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成骨[3]。

    作者:袁志;胡蕴玉;马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关节石膏预防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

    笔者于1995~1997年曾用关节石膏固定股骨骨折19例,无1例发生膝关节僵直,疗效满意,现将此方法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功俊;胡鹏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多靶点治疗不规则形脑出血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疗效分析

    自1999年1月~2000年10月共行CT引导立体定向多靶点置管引流术治疗量较大、不规则形高血压脑出血50例,较单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血肿排除快、更彻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都进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预测研究

    目的探讨用腰椎X线片测定局部骨密度,结合骨代谢指标预测脆性骨折的危险性。方法测定不同年龄组的胸椎X线片的骨密度和25-OHD3和血清骨钙素(BGP),计算出骨折阈值。结果结合骨折阈值将骨折危险性分为4度,度数高者脆性骨折危险性大。结论腰椎X线片加骨代谢测定是预测脆性骨折的简单可靠指标。

    作者:赵玉兰;李春增;缴勇武;刘燕铭;黄继春;贾子超;杨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针刀加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45岁,左侧5例,右侧25例,病程短2月,长5年。以上病例全部经摄X线片检查,确诊无骨质病变。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肘,在肱骨外上髁处找压痛点定位后,局部碘酒、酒精消毒,铺消毒孔巾,局部1%利多卡因注射液麻醉,麻醉应彻底,而后右手持小针刀垂直刺入达到骨膜,刀刃面与肱骨平行,垂直拔铲3~5次,而后改为刀刃面与肱骨垂直,再拔铲3~5次,而后出针,拔火罐10min后,局部消毒敷料用胶布粘牢,术后7d复查。

    作者:薛军;康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蜡疗加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

    膝关节骨折后,由于组织损伤和长时间的固定而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僵硬[1]。本组25例患者经蜡疗加关节松动术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李添荣;陈晓文;范晔;冯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麻醉下手法松解加关节囊内液压扩张治疗肩周炎72例疗效观察

    自1989年10月~2000年6月,作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查振刚;宋炎成;赵明杰;潘锐;张松生;王德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经颅三维多普勒技术对脑震诊断、疗效及愈后的评估

    Objective In order to offer a noninvasive and objectiv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eurative criterion of concussion patients, the patients color three - dimensional transcranial doppler( 3D - TCD) characteristic at deferent phases, parameter and clincal manifestation were studied Method Parameter of Median Cerebral Artery(MCA), Base Artery(BA), the average peak forwand velocity of cerebral blood flow, train figure were tested by 3D - TCD within 24 hours, 3 - 6 days an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clinical diagnoses and curative criterion. Result Among 135 patients who had clinically diagnosed concussion, agreeable diagnoses 101 cases, basically agreeable diagnooses 12 cases, disagreeable diagnosis 22 cases(16. 2%)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according to clinical determination 96 cases(71.1%) were cured, 39 cases(28.9%) were improved. Wave train character, figure and diagnoses prameter of cerebral spasm caused by concussion were suggested Conclusion To be one of the diagnostic bases and curative criterion, 3D- TC D technology is performable. Meanwhile, it is a new testing objective technique for assessing curative and determining prognosis.

    作者:肖兴义;薛贯生;李春玲;郭新红;宋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聚羟基乙酸无纺网设计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适用研究

    目的观察接种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后,一定设计的三维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无纺网在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中的降解性。方法取乳兔肋软骨细胞,接种于PGA支架材料上,经体外培养,体内皮下种植或修复软骨缺损,一定时间取材,观察PGA纤维在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软骨细胞-PGA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可见基质产生,未见纤维降解迹象;体内种植或修复软骨缺损4周后,新生软骨内仍有较多PGA纤维;8周时PGA纤维已基本消失;12周软骨细胞成熟,基质分泌丰富,未见任何PGA存留迹象。结论一定设计的PGA无纺网在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中适合其生物降解性要求。

    作者:孙安科;陈文弦;李东军;崔鹏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