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伟红;许毛峰;耿清胜
手为劳动器官,且为暴露部位,烧伤机会较多。早期及时恰当处理,除能促其尽早愈合,还与其功能恢复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我科对手部深Ⅱ~Ⅲ度烧伤病人,采取早期切痂大张中厚植皮术,术后即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路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采用平阳霉素与得宝松皮损内注射及浅部X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宝军;王青;刘超;王平;李玉;张士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多年来选用电脑微波腰椎牵引床牵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6年2月以来,笔者采用内服“海洋牌”伤科接骨片和牵引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配合功能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以正清风痛宁配合功能锻炼的治疗组与单纯功能锻炼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疗效疼痛指数、临床指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正清风痛宁配合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运清;黄素坚;饶光立;刘喜楠;朱兴明;石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LDP)是骨科、康复科常见的病种。1996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第二届全国LDP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保守治疗仍不失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而有效的疗法[1]。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而使症状消失或减轻,而牵引疗法是众多的保守疗法中的常用且疗效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如何选择适合的牵引疗法,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作者:李华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不仅要成功的抢救大面积、特重度烧伤病人,我们还应注重提高烧伤患者的生命质量。烧伤患者虽经抢救脱离险境,但所造成的生理、心理损害均影响烧伤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淑兰;刘秀荣;彭建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指背侧岛状筋膜血管神经蒂皮瓣修复拇指及虎口软组织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本组32例38指术后介入相关常规护理、心理支持与手功能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手功能康复训练后显著于训练前(P<0.01)。结论康复训练是保证食指背筋膜皮瓣的成活,重建手功能的关键措施。
作者:徐西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晚期癌痛患者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后逐渐产生耐受者,加大剂量的效果。方法癌症晚期剧痛使用吗啡PCEA镇痛,逐渐需增加至50mg/d以上者,根据需要逐渐增加吗啡剂量而无极量限制。结果所有病例疼痛明显缓解,睡眠和饮食均有显著改善,均保持无痛状态,带管时间为(42±28)d。硬膜外吗啡用量(118.8±41.3)mg/d,大为180mg/d。均无明显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论晚期癌痛使用PCEA后逐渐产生耐受者,可逐渐增加吗啡用量和局麻药用量。
作者:李万山;李兰;罗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骨科四肢骨折中常见的一种,过去手术多采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传统方法治疗,骨感染和踝关节功能受限的并发症较多。我院自1994年~2000年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胫骨和刨面处理,通过术后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有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86~1992年间,笔者采用口腔外复位理筋法整复18例青壮年首次下颌关节脱位,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8~53岁,平均35岁。其中单侧脱位6例,双例脱位12例。损伤原因:外力打击6例,大笑或咬硬物过度张口12例。
作者:蔡文辉;余乐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再植断指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提高断指再植功能优良率。方法在康复准备期的基础上,术后分阶段的进行康复方法,以运动疗法为主,辅以物理疗法,并逐渐增加主被动训练强度,利用手功能感觉功能总活动度进行功能综合评定。结果 24例再植指功能优良率均达75%以上。结论早期应用综合系统的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是保证再植指功能康复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凤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聚乳酸泡沫材料在体内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将聚乳酸(PLA)泡沫分割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村料,然后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背皮下,分别于1、3、6个月行大体观察、病理检查及分子量测定。结果各期大体形态维持良好,机械强度无明显变化,表面覆有纤维组织,并长人PLA泡沫孔隙内。6个月后质地变软,镜下见表面有腐蚀现象,结构模糊,孔隙变小,无排斥现象,周围可见少量炎症细胞。分子量呈下降趋势,而重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PLA泡沫在6个月以内能保持其空间结构,可为组织工程提供较为理想的生物支架。
作者:杨光成;卢泽俭;刘春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自1998年2月~2000年11月应用小切口开窗(3~5cm)、椎间盘镜行腰椎间盘摘除分别为64例(68间隙)、23例(45间隙),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唐根林;朱礼贤;陈浩;张德松;吴晓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5年以来,我们用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闭合骨折25例,无1例肌萎缩及膝关节僵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于1995~1997年曾用关节石膏固定股骨骨折19例,无1例发生膝关节僵直,疗效满意,现将此方法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功俊;胡鹏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使用扩张法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至足够长度以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周围神经缺损模型,比较分析用组织扩张法将神经延长后对接与进行神经移植的治疗效果并在完成实验全过程后切取吻合后的神经进行组织学对照检查。结果原位切断对接和神经延长后对接的效果稍优于神经移植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周围神经地修复效果比自体神经移植好。
作者:任德胜;邹音;谢维炎;王保利;熊斌;吴欣乐;钟汉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科对股骨干骨折病人早期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功能恢复占90%以上。体会如下。
作者:黎春兰;戴香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不同因素引起Lo神经根运动障碍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75例术后伸拇长肌肌力明显下降或瘫痪病人进行4~88个月随访,平均34.8个月。结果随访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恢复率为92.7%,侧隐窝狭窄症恢复率50.0%,中央椎管狭窄症恢复率为26.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伸拇长肌肌力障碍术后恢复佳。
作者:邵世坤;张世清;张永利;王晓;王维;曹鸿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放线菌酮对损伤脊髓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均致以重度脊髓损伤,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线菌酮治疗组(n=15)。分别在蛛网膜下腔给予生理盐水20μl或放线菌酮30μl。并观察体重变化、局部血流量、凋亡细胞原位标记、神经功能评价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局部血流量、体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存活率、神经功能评分、残余神组织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放线菌酶可能是通过对神经细胞凋亡的阻断来发挥对损伤脊髓组织保护作用。
作者:傅强;侯铁胜;鲁凯伍;李明;赵杰;石志才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