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工程生物支架聚乳酸泡沫材料实验研究

杨光成;卢泽俭;刘春利

关键词:聚乳酸, 组织工程:生物支架, 泡沫
摘要:目的了解聚乳酸泡沫材料在体内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将聚乳酸(PLA)泡沫分割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村料,然后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背皮下,分别于1、3、6个月行大体观察、病理检查及分子量测定。结果各期大体形态维持良好,机械强度无明显变化,表面覆有纤维组织,并长人PLA泡沫孔隙内。6个月后质地变软,镜下见表面有腐蚀现象,结构模糊,孔隙变小,无排斥现象,周围可见少量炎症细胞。分子量呈下降趋势,而重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PLA泡沫在6个月以内能保持其空间结构,可为组织工程提供较为理想的生物支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立体定向多靶点治疗不规则形脑出血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疗效分析

    自1999年1月~2000年10月共行CT引导立体定向多靶点置管引流术治疗量较大、不规则形高血压脑出血50例,较单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血肿排除快、更彻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都进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36例滑膜软骨瘤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结果随访32例,随访时间为2.1年,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4%。结论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术后配合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刘鹏;彭学良;黄海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颈椎的松动治疗

    本文介绍了颈椎松动治疗的10个常用手法,主要包括病人及治疗者的体位、松动手法、注意事项及其作用。

    作者:黄国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伤科接骨片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消肿、止痛效果观察

    我科从1995~1998年通过两组病例的治疗对比,结果伤科接骨片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的治疗确实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晓阳;廖劲松;廖世文;袁永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脊髓髓内肿瘤术后早期脊髓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索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研究23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状态、肿瘤性质、手术方法及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发现良性肿瘤由于边界清楚,手术全切除率高,术后恢复较好。恶性肿瘤常浸润性生长,术中较难分辨其边界,易损伤功能脊髓组织而影响疗效。术前已完全瘫痪者,手术后神经难以改善。结论肿瘤的病理性质、切除程度、术中操作、术前脊髓功能状态等是影响脊髓功能修复的重要因素。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康复的程度。

    作者:徐培坤;李志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活素、654-2联合头部穴位封闭治疗脑外伤后痴呆15例疗效总结

    1998年3月~2000年10月应用脑活素针,654-2针头部穴位封闭治疗脑外伤后痴呆1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为48d。脑挫裂伤11例,脑对冲伤4例。

    作者:万静;万欣;万国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手术矫治和康复训练

    我们从1986年以来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其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者6例,报告如下,并加以讨论。

    作者:任林保;赵溪林;张仁礼;王升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膺复体修复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颌骨肿瘤切除术后会造成颌骨缺损,不但面部外形凹陷,而且会造成患者咀嚼、发音、吞咽、呼吸等一系列功能障碍。笔者自1987~1999年对8例肿瘤术后颌骨缺损患者制作了膺复体修复,不仅恢复了患者的面部外貌,而且也较大程度的恢复了患者的原有功能,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邵方;周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部切痂大张中厚植皮术后功能康复疗法探讨

    手为劳动器官,且为暴露部位,烧伤机会较多。早期及时恰当处理,除能促其尽早愈合,还与其功能恢复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我科对手部深Ⅱ~Ⅲ度烧伤病人,采取早期切痂大张中厚植皮术,术后即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路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烧伤病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

    不仅要成功的抢救大面积、特重度烧伤病人,我们还应注重提高烧伤患者的生命质量。烧伤患者虽经抢救脱离险境,但所造成的生理、心理损害均影响烧伤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淑兰;刘秀荣;彭建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52例疗效观察

    从1986~1998年,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52例,男31例,女21例;双足32例,单足20例;农民21例,工人28例,干部3例;年龄45~65岁;1年~3年46例,3年~5年6例,平均1年零10个月。主要表现:跟骨内侧或足跟底部疼痛,晨痛,静息痛,不能久站,步履艰难,严重影响工和生活。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8例,称治疗组;跟骨钻孔8例称对照1组,侧支神经切断术6例称对照2组。

    作者:童水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8例效果观察

    笔者自1989年6月~2000年6月采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8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世印;王海荣;马爱珍;张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晚期癌痛者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产生耐受的对策探讨

    目的观察晚期癌痛患者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后逐渐产生耐受者,加大剂量的效果。方法癌症晚期剧痛使用吗啡PCEA镇痛,逐渐需增加至50mg/d以上者,根据需要逐渐增加吗啡剂量而无极量限制。结果所有病例疼痛明显缓解,睡眠和饮食均有显著改善,均保持无痛状态,带管时间为(42±28)d。硬膜外吗啡用量(118.8±41.3)mg/d,大为180mg/d。均无明显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论晚期癌痛使用PCEA后逐渐产生耐受者,可逐渐增加吗啡用量和局麻药用量。

    作者:李万山;李兰;罗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聋幼儿语音教学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语音发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语音发音是制约聋儿学习说话的重要因素。因此,语音教学即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语音教学中应遵循因人施教、由易到难、语音与语意相结合、循序渐进、变强化记忆为趣味记忆的原则和语音教学贯穿语言教学始终的教学原则。

    作者:刘金岭;王常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hiariⅠ畸形的后颅窝磁共振测量研究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ChiariⅠ畸形病例进行后颅窝形态学测量。方法在颅脑正中矢状面上分别对50例ChiariⅠ畸形患者及50例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的后颅窝骨性及神经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Chiaari Ⅰ畸形组的后颅骨性结构及颅腔大小小于对照组(P<0.01);后颅窝及枕大孔区的脑脊液间隙变窄(P<0.01);颅腔形态两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畸形组后脑位置下移,但后脑大小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hiariⅠ畸形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后颅骨发育不良导致后颅过度拥挤,使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椎管。

    作者:王振福;李振芝;王晓华;潘之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及术后随访

    目的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股骨上段模拟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骨密度(BMD),分析其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12根新鲜股骨中上段模拟髋关节置换术,改良DEXA测量手术前后假体柄周边骨密度。结果改良DEXA法可以去除金属假体柄的干扰,定量分析股骨上段骨密度。股骨上段BMD的分布规律在不同标本、假体插入前后均相似。结论改良DEXA法可准确测定股骨上段假体周边骨密度。

    作者:周强;章允志;王立勋;林祥通;张锦明;黄煌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84例运动康复指导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运动康复训练效果。方法 84例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介入运动康复训练措施,以放松运动、腰背肌运动、矫正与脊柱柔韧性运动、及日常生活良好姿势、长期运动方式等指导。结果康复效果达94.6%。结论运动康复训练是术后重建腰腿活动功能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针药并举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笔者自1995~199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9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23-45岁,平均34岁;病程2个月~8年。病变位于肘关节及其周围7例,膝关节1例,腓肠肌1例。病变部位可触有骨性肿块组织,关节活动时有骨擦感,伴有疼痛或压痛,关节活动明显受限。X线摄片均表现为局部软组织中有不规则骨化影。

    作者:顾邦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局部注射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醋酸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总结1997年10月~1999年12月门诊激素局部注射辅以按摩,患侧被动牵伸治疗的38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年龄在2~6个月间。结果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3个月。375例经1~4次注射后,包块消失,肌肉变软,头颈偏斜明显好转。5例经3次注射后,胸锁乳突肌明显挛缩。结论激素局部注射辅以手法矫正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近期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德文;刘正全;唐盛平;刘传康;李明;覃佳强;刘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电针为主综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4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36~38岁;平均36.7岁。颠簸致伤1例,挤压伤1例,砸伤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伴完全性截瘫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1例,其中L3压缩性骨折1例,L4压缩性骨折1例,T8~11压缩性骨折1例,T4~5压缩性骨折1例;大小便失禁3例,均有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双下肢肌力0级3例,股四头肌及内收肌力Ⅰ~Ⅱ级1例,腹壁及提睾反射存在2例。病理反射阳性2例。均经X线照片、CT或MRI检查。伤后5h手术1例,48h手术1例,7~10d手术2例。

    作者:胡延民;刘晓东;张丽娟;李亚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