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岩平;陈保和
1 资料与方法男30例,女54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7.6岁,病史1个月~8年。本组患肱二头肌腱鞘炎5例(5.95%),桡骨茎突腿鞘炎36例(42.85%),屈指肌腱鞘炎40例(47.6%)。踝部腱鞘炎3例(3.57%)。患病处局部轻度肿胀,初动时感僵硬疼痛,活动后消失,疼痛呈慢性进行性钝疼逐渐加重,局部能摸到小结节,有明显压疼,肌腱牵拉时疼痛。发生于指关节屈肌腱者,可伴功能活动受限,弹响及磨擦感。治疗方法:患处常规消毒,选准压痛点(阿是穴)用速刺手法进针,针刺入腱鞘部位时,手捏针尖来回划动0.5~1cm(进针方向要与腱鞘走行方向一致,不可横刺和斜刺),然后用高压消毒纱布按压数分钟后包扎,1次不愈,间隔20d再针刺治疗第2次。
作者:初岩平;陈保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序)总顾问顾玉东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韩济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卢世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心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新德教授中华神经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卓大宏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邓开叔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孙启良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代秘书长名誉总编辑耿德章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总编辑刘昆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病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总编辑王茂斌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门振兴教授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会长粱东明教授辽宁省康复医学会会长社长王莉莎副编审现代康复杂志社高级顾问范振华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康复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蕴玉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 基础学组组长金德闻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 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江生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康复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吕毓中教授中国健康教育协会顾问宁培秀局长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潘伯荣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责任主编潘之清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曲镭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病康复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严相默教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常委张光铂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士枋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镛连教授中华神经康复学组组长专家委员会陈绍宗教授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委员陈生弟教授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委员方积乾教授国际生物统计学会中国组组长高成华教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关骅教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黄如训教授中华神经康复学组委员纪树荣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励建安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陆廷仁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刘世文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王福根教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理事长李占全教授中国心功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务编委陈文华硕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段俊峰硕士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 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高谦博士解放军总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顾瑛硕士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主任、教授胡大海博士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烧伤外科主任、教授胡永善硕士复旦大学医学院华山医院 康复医学科主任、教授黄东峰硕士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科主任、副教授贾建平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科主任、教授刘宏亮博士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李玲硕士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康复理疗科主任、教授李明全硕士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倪朝民硕士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教授邱纪方硕士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申卫平现代康复杂志社社长助理、副编审孙喜斌硕士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孙学川博士解放军体育学院体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广州王楚怀硕士中山医科大学黄埔医院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大庆硕士辽宁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副主任医师王惠芳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理疗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拥军博士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吴毅硕士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教授谢光柏硕士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康复科副主任、副教授于维东硕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干诊科主治医师、讲师张鸣生硕士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通硕士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 神经康复科主任、副教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骨科四肢骨折中常见的一种,过去手术多采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传统方法治疗,骨感染和踝关节功能受限的并发症较多。我院自1994年~2000年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胫骨和刨面处理,通过术后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有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资料与方法样品:银莲花素A为灰白色粉末。由中科院成都物和研究所合成。瘤株:肝癌HePS、宫颈癌U14、肉瘤S180,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药物研究所引进。动物:昆明种小鼠各组10只,体重(20±2)g,均为健康雄性,由甘肃省医科院实验动物室提供。方法:(1)抗肿瘤实验方法;参照《全国抗规程抗物体内药效试验癌》(1989年)[1]进行。(2)免疫器重量实验:参照《免疫药物筛选规程》[2]有关要求进行。
作者:张晓文;李克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放线菌酮对损伤脊髓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均致以重度脊髓损伤,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线菌酮治疗组(n=15)。分别在蛛网膜下腔给予生理盐水20μl或放线菌酮30μl。并观察体重变化、局部血流量、凋亡细胞原位标记、神经功能评价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局部血流量、体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存活率、神经功能评分、残余神组织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放线菌酶可能是通过对神经细胞凋亡的阻断来发挥对损伤脊髓组织保护作用。
作者:傅强;侯铁胜;鲁凯伍;李明;赵杰;石志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采用平阳霉素与得宝松皮损内注射及浅部X线照射治疗瘢痕疙瘩,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宝军;王青;刘超;王平;李玉;张士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考察严重烧伤早期营养支持途径对机体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7例烧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两周后肝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严重烧伤后血清血清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两周,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血清碱性磷酶活性在伤后14d肠外营养组均明显高于肠道营养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功能受损,肠外营养与肝脏功能的受损有关。
作者:陈忠勇;谷才之;叶祥柏;王锡华;余斌;汪仕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上肢烧伤创面早期诊治、处理时机和治疗方法选择问题。方法对84例上肢烧伤病人作前瞻性研究。大面积烧伤病人,功能部位大片自体皮移植;中小面积烧伤病人全部大片植皮;全手Ⅲ度烧伤,早期全手一次切痂,大片自体皮移植,加强早期及恢复期康复锻炼。结果本组84例中治愈79例,治愈率为94.04%。显效4例,占5.06%,有效1例,占0.9%。结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确定手术时机,可降低上肢瘢痕挛缩畸形。
作者:高辉;陈华德;郑少逸;赖文;曾志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制备华尔乐擦剂观察其在瘢痕止痒中的疗效。方法在临床单用华尔乐擦剂,外涂,2次/d,连续7d的同时,用旋光度测定法测定主药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结果 (1)华尔乐擦剂临床应用中对瘢痕瘙痒有效率≥90%;(2)在试验浓度1~20mg·ml-1范围内旋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0%,RSD为0.92%,临床疗效确切。结论制备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汤少明;黎奔;罗少军;吴志华;吴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自1995年10月~2000年6月,对18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55~83岁,平均69岁。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6例,髓关节骨关节病3例。住院10~24d。
作者:史玉玲;周学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自1998年2月~2000年11月应用小切口开窗(3~5cm)、椎间盘镜行腰椎间盘摘除分别为64例(68间隙)、23例(45间隙),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唐根林;朱礼贤;陈浩;张德松;吴晓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利用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供受神经节和神经纤维染色。结果供神经侧、术后的C2背根神经节内表达较弱。随时间延长标记量逐渐增加,4周后开始有CGRP阳性纤维长人受神经。受神经侧,一直处于CGRP表达的弱阳性。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后,CGRP阳性纤维通过吻合口长入受神经,神经纤维的恢复,有一定顺序。
作者: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李望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膝关节骨折后,由于组织损伤和长时间的固定而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僵硬[1]。本组25例患者经蜡疗加关节松动术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李添荣;陈晓文;范晔;冯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创伤、感染及肿瘤切除均可造成节段性骨缺损,寻找理想的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方法是骨科长期致力解决的课题。骨移植术是其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目前骨移植术包括:(1)自体骨移植(包括游离骨移植及带血循骨移植);(2)异体骨移植;(3)异种骨移植;(4)人工骨移植。随着近年组织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上述骨移植材料与以BMP为代表的骨生长因子复合,或与自身骨髓、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已成为一种趋势。不论何种骨移植,其对骨缺损修复机理涉及3种生物学功能:(1)骨传导作用,即作为桥梁支架使宿主组织长入和新骨沉积[1];(2)骨生成作用,提供具有直接成骨潜能的组织细胞[2];(3)骨诱导作用,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成骨[3]。
作者:袁志;胡蕴玉;马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丢失并伴有关节周围新骨形成及骨反应为特点的一种滑膜关节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关节痛、关节僵硬为主,以后随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关节骨性肥大,关节功能关减退,直至残废或生活不能自理。多累及膝、髋、脊柱、指间等关节。发病多且于中年女性、有明显家庭聚集现象。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已将该病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课题。本文就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X线诊断技术、实验室诊断技术、及非甾体药物治疗、粘弹性补充治疗、软骨基质成分补充的治疗等各种药物的治疗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预防策略。
作者:张静;张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配合功能锻炼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以正清风痛宁配合功能锻炼的治疗组与单纯功能锻炼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疗效疼痛指数、临床指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正清风痛宁配合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运清;黄素坚;饶光立;刘喜楠;朱兴明;石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针刀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用小刀配合中药内服、骶管注药、牵引手法观察300例。结果总有效率97.3%。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顺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使用扩张法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至足够长度以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周围神经缺损模型,比较分析用组织扩张法将神经延长后对接与进行神经移植的治疗效果并在完成实验全过程后切取吻合后的神经进行组织学对照检查。结果原位切断对接和神经延长后对接的效果稍优于神经移植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周围神经地修复效果比自体神经移植好。
作者:任德胜;邹音;谢维炎;王保利;熊斌;吴欣乐;钟汉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家庭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弱视的疗效。方法对245例465眼不同年龄、类型、程度和注视性质的弱视儿童,采用家庭用的射光弱视治疗仪的红光闪烁、Haidinger刷和多用红色滤光胶片等综合康复训练法的疗效加以比较。结果弱视训练的总有效率为87.74%,中心注视基本治愈率为92.44%,旁中心注视为41.95%。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效率为96.42%,屈光参差性为57.77%,斜视性为57.78%,形觉剥夺性为50%。年龄与疗效的关系显示年龄越小疗效越满意。结论采用家庭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弱视,是一种疗效高、疗程短、患儿容易接受的康复方法。
作者:李继红;马忠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资料与方法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45岁,左侧5例,右侧25例,病程短2月,长5年。以上病例全部经摄X线片检查,确诊无骨质病变。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肘,在肱骨外上髁处找压痛点定位后,局部碘酒、酒精消毒,铺消毒孔巾,局部1%利多卡因注射液麻醉,麻醉应彻底,而后右手持小针刀垂直刺入达到骨膜,刀刃面与肱骨平行,垂直拔铲3~5次,而后改为刀刃面与肱骨垂直,再拔铲3~5次,而后出针,拔火罐10min后,局部消毒敷料用胶布粘牢,术后7d复查。
作者:薛军;康才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