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髋关节置换18例康复护理

史玉玲;周学荣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摘要:我科自1995年10月~2000年6月,对18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55~83岁,平均69岁。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6例,髓关节骨关节病3例。住院10~24d。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排尿训练

    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均为男性直肠癌术后患者,年龄28~54岁,平均36岁,性格均认真、神经质。其中5例病人对手术有恐惧心理。方法:(1)术后下膀胱留置导尿管进行膀胱训练:因手术后患者不能自然排尿,放置膀胱留置导尿管并应及时做膀胱训练。通过开、闭留置导尿管的铗子,定时放出一些尿液,这个时期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故各个环节都要求做到无菌或是清洁操作。本组患者1d总尿量1 400~2 200ml,膀胱训练1次保持在300 ml以下,每3h开放1次,夜间全开放(21时~翌晨6时)。

    作者:孙家兵;王旭程;尹成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聚羟基乙酸无纺网设计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适用研究

    目的观察接种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后,一定设计的三维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无纺网在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中的降解性。方法取乳兔肋软骨细胞,接种于PGA支架材料上,经体外培养,体内皮下种植或修复软骨缺损,一定时间取材,观察PGA纤维在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软骨细胞-PGA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可见基质产生,未见纤维降解迹象;体内种植或修复软骨缺损4周后,新生软骨内仍有较多PGA纤维;8周时PGA纤维已基本消失;12周软骨细胞成熟,基质分泌丰富,未见任何PGA存留迹象。结论一定设计的PGA无纺网在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中适合其生物降解性要求。

    作者:孙安科;陈文弦;李东军;崔鹏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自控镇痛术引发锥体外系反应5例报告

    我科自1999年以来共行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术(PCEA)502例,出现锥体外系反应5例,经处理恢复良好,同时我们对PCEA药物配制进行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伟红;许毛峰;耿清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两种途径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9年10月开始使用病人自控镇痛(PCA)术后止痛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倪新莉;井蕊;廖红;涂继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第5卷第2期(下)继教园地思考题答案

    1.F 2.H 3.E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膝关节镜下修复重建手术后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修复重建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膝关节镜下修复征建术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结果按Insall膝关节评定量表评定,膝功能优良率为81.5%。结论膝关节镜下修复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是有效的。

    作者:朱明生;陈淑英;陈水敏;袁奇亮;殷婷;常爱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及坐骨神经痛102例报告

    1995~1998年采用超短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现报告如下。1 资科与方法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男71例,女31例,年龄25~70岁。病程1周~20年,发病部位:L3、4 2例,L4、5 42例,L5S1 11例,多节段突出47例,伴有骨质增生19例,。椎管狭窄21例。

    作者:张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

    目的探讨小针刀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用小刀配合中药内服、骶管注药、牵引手法观察300例。结果总有效率97.3%。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顺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8例效果观察

    笔者自1989年6月~2000年6月采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8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世印;王海荣;马爱珍;张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电针为主综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4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36~38岁;平均36.7岁。颠簸致伤1例,挤压伤1例,砸伤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伴完全性截瘫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1例,其中L3压缩性骨折1例,L4压缩性骨折1例,T8~11压缩性骨折1例,T4~5压缩性骨折1例;大小便失禁3例,均有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双下肢肌力0级3例,股四头肌及内收肌力Ⅰ~Ⅱ级1例,腹壁及提睾反射存在2例。病理反射阳性2例。均经X线照片、CT或MRI检查。伤后5h手术1例,48h手术1例,7~10d手术2例。

    作者:胡延民;刘晓东;张丽娟;李亚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弱视儿童的家庭综合康复训练分析

    目的评价家庭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弱视的疗效。方法对245例465眼不同年龄、类型、程度和注视性质的弱视儿童,采用家庭用的射光弱视治疗仪的红光闪烁、Haidinger刷和多用红色滤光胶片等综合康复训练法的疗效加以比较。结果弱视训练的总有效率为87.74%,中心注视基本治愈率为92.44%,旁中心注视为41.95%。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效率为96.42%,屈光参差性为57.77%,斜视性为57.78%,形觉剥夺性为50%。年龄与疗效的关系显示年龄越小疗效越满意。结论采用家庭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弱视,是一种疗效高、疗程短、患儿容易接受的康复方法。

    作者:李继红;马忠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伤科接骨片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消肿、止痛效果观察

    我科从1995~1998年通过两组病例的治疗对比,结果伤科接骨片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的治疗确实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晓阳;廖劲松;廖世文;袁永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重症脑外伤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对比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差异。方法将重症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胃肠道营养组(EEF组)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在伤后第1、3、6天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伤后第3天TPN组及EEF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达到高峰,伤后第14天两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范围。EEF组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在伤后第3、6天显著低于TPN组(P<0.05),伤后第1、14天两组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对比胃肠外营养支持可更好地减轻重症脑损伤后的高血糖反应及胰岛素水平。

    作者:钱东翔;黄东健;郭宝平;何炳威;王智坚;蔡哲鹏;郭炜;姚宝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银莲花素A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1 资料与方法样品:银莲花素A为灰白色粉末。由中科院成都物和研究所合成。瘤株:肝癌HePS、宫颈癌U14、肉瘤S180,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药物研究所引进。动物:昆明种小鼠各组10只,体重(20±2)g,均为健康雄性,由甘肃省医科院实验动物室提供。方法:(1)抗肿瘤实验方法;参照《全国抗规程抗物体内药效试验癌》(1989年)[1]进行。(2)免疫器重量实验:参照《免疫药物筛选规程》[2]有关要求进行。

    作者:张晓文;李克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强度He-Ne激光对压疮愈合462例疗效观察

    压疮是瘫痪病人和久病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为了加速压疮刨面的愈合,我科与有关科室配合,在更换敷料(换药)的同时,加用低强度He-Ne激光理疗,有效的缩短了刨面愈合时间,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郭生玉;郭涛;徐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牵引并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187例疗效观察

    1987年以来采用持续牵引、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神经根型187例。1 资料与方法男100例,女87例。年龄20~50岁。椎动脉型100例,神经根型87例,均经X线协助确诊。病程<1个月40例。1~6个月68例,7~12个月38例,1年41例。采用持续固定式颈椎牵引后加红外线照射。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酌情加减,一般采用10~17kg,红外线照射(飞利浦公司生产灯泡)电压200V,功率250W,治疗时皮距40cm直接照射颈椎、肩背部,以舒适热感为宜,时间15min,1次/d。再采用北京金豪公司J 18电脑中频治疗仪,载频4kHz,调频15~150Hz,调幅度100%,治疗时采用1处方,电流耐受量,衬垫面积100cm ×2cm,依颈项两旁放置衬垫并置,每次20min,1次/d,每8~12次为1个疗程。

    作者:陈耀明;罗泳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颈椎的松动治疗

    本文介绍了颈椎松动治疗的10个常用手法,主要包括病人及治疗者的体位、松动手法、注意事项及其作用。

    作者:黄国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疗法浅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LDP)是骨科、康复科常见的病种。1996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第二届全国LDP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保守治疗仍不失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而有效的疗法[1]。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而使症状消失或减轻,而牵引疗法是众多的保守疗法中的常用且疗效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如何选择适合的牵引疗法,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作者:李华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一氧化氮在脊髓损伤中改善血供与加重损伤的双重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伤前30min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及其抑制剂(L-NAME),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NO对伤段脊髓血流(SCBF)的影响,并评估NO对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作用。结果 L-Arg改善了伤段SCBF,但加重了脊髓损伤。适当剂量的L-NAME降低了早期的SCBF,却改善了神经功能。然而大剂量的L-NAME由于长时间的抑制了NO的产生,导致了脊髓长时间的缺血,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 NO的过度释放加重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而过度抑制也同样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秀会;王子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眼化学烧伤的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理想的眼化学烧伤治疗方法。方法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将36只酸、碱眼化学烧伤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将34例(52眼)眼化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同动物组。结果动物实验显示实验组眼感染率及角膜溃疡、穿孔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是一种理想的角膜覆盖材料,对眼化学烧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肖长辉;易敬林;曾元临;辛国华;毛远桂;李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