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然;钱根年;李铭山;郑春雨;程娟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SPP)的CT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搜集32例有CT检查资料的SPP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24例,经腹腔穿刺和/或其他临床综合指标诊断8例.着重观察引起SPP的原发病灶及腹膜炎的CT表现. 结果 32例除均具有SPP的CT表现外,它们的原发病灶的CT征象显示如下:无腹部手术史的25例腹膜炎中,胃肠道穿孔10例,急性阑尾炎7例,急性胆囊炎3例,腹、盆腔脓肿3例,升结肠炎症伴周围炎症2例;有腹部手术史的7例腹膜炎中,脓肿形成5例,引起腹腔感染2例. 结论应用CT扫描诊断SPP,有利于显示SPP原发病灶及腹膜炎CT征象以及二者的解剖关联性,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卢春燕;闵鹏秋;陈卫霞;杨恒选;刘再毅;姚晋;金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在Ⅱ、Ⅳ、Ⅴ、Ⅵ区,咽后组及腮腺区的分布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100例鼻咽癌中,转移至咽后组淋巴结68例,Ⅴ区48例.100例甲状腺癌中,转移至Ⅵ区40例,Ⅶ区21例.不同原发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形态及边缘表现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原发肿瘤的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强化程度及内部密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152例鳞癌转移淋巴结中92例(61%)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区,100例甲状腺癌中,出现囊性变、囊壁内结节及细颗粒状钙化分别为36例、23例及18例. 结论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有不同的颈淋巴结转移好发部位及密度改变.熟悉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形态及边缘,强化程度及密度特点,对头颈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明显价值.
作者:李琳;罗德红;葛江梅;梁颖;李静;王建卫;刘瑛;吴宁;周纯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颅内巨大囊性动脉瘤是指瘤体大径超过2.5 cm的囊性动脉瘤,其发病率低,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1].颅内动脉瘤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很少见于儿童期,14岁以下患者仅占全部病例的0.1%~0.5%[2],因此发生于小儿的颅内巨大囊性动脉瘤罕见.笔者搜集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1月经DSA或手术证实的6例儿童颅内囊性动脉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RI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翠萍;杨运俊;李灼;程敬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69岁.3个月前右小腿部被铁器刺伤,当时伤口流血不止,在当地诊所治疗,仅作伤口一般处理包扎,创口愈合后,但伤处肿胀不消,且渐增大、肿痛、行走困难,而来我院就诊.体检:右小腿局部软组织肿胀、压痛.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熊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骶骨有丰富的骶前血管丛,营养与引流盆腔脏器和骶尾骨.骶骨肿瘤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然而由于骶骨的解剖位置和肿瘤巨大及丰富的血液循环,常因术中出血凶猛而造成肿瘤切除不完全而早期复发.骶骨肿瘤术前配合介入栓塞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艳丽;韩新巍;高雪梅;马南;吴刚;邢古生;马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的测定方法和技术原理,以及肝硬化程度与肝脏血流量动态变化关系. 资料与方法肝硬化患者27例,其中Child A级12例,Child B级10例,Child C级5例.对照组为无肝脏疾病者18例.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肝脏血流量各参数. 结果 (1)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和总肝血流量(THBF)均较正常组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正常组延长.(2)肝硬化程度不同时,部分肝血流灌注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3)脾灌注量和门静脉灌注量呈正相关. 结论 (1)肝脏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定肝血流量参数.(2)肝硬化时肝脏血流灌注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李家平;杨建勇;江利;陈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的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 材料与方法家猫22只,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18只,假手术组4只).采用开颅上矢状窦穿刺注射液体栓塞剂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联合双侧颈外静脉结扎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在术后1、3、6、12、24、48 h用扩散加权成像(DWI)、T2WI技术对模型行MRI扫描,并和大体标本、光镜及电镜对照研究. 结果手术组14只造模成功.由于手术误操作,1、6、12、24 h组各1只实验失败.1、3、48 h组各 1只脑实质MRI表现阴性.24 h组1只脑皮层异常信号面积太小,未做MRI定量分析.10只猫脑病变位于上矢状窦旁皮层及皮层下.仅DWI能显示早期脑实质病变,3 h后,DWI、T2WI均能显示病变.大体病理学14只上矢状窦及窦旁额、顶叶桥静脉及皮层静脉内见CAP凝固呈铸型改变,12 h后窦旁皮层病变区被伊文思蓝不同程度蓝染.显微病理学见术后1~3 h以细胞内毒性水肿为主,3~24 h血管源性水肿逐渐出现并占优势,24~48 h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脑出血.假手术组4只均未见上述各种异常表现. 结论上矢状窦穿刺注射CAP联合双侧颈外静脉结扎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查云飞;孔祥泉;徐海波;冯敢生;刘定西;于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脑部MRI表现及鉴别两种疾病的可能性. 资料与方法分析47例病毒性脑炎及43例ADEM病例的脑部MRI表现,按疾病分组,分析病灶的分布区域、大小、数目、强化的范围及形态的差别. 结果病毒性脑炎脑内有多发或单发的对称或不对称大片状病灶,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及基底节-丘脑区,MRI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22例,显示病灶强化者11例,其中呈大片状或脑回状强化者7例.ADEM中脑内有多发对称或不对称斑片状病灶,主要位于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叶白质区,MRI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18例,显示病灶强化,呈环形或斑点状强化者13例.两种疾病在病灶的分布区域、大小、强化的范围及形态存在差异(P<0.05);病灶的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综合分析病毒性脑炎及ADEM病例的脑部MRI表现,MRI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龚才桂;王小宜;邓利猛;刘慧;丁春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评估CT对这两种类型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阑尾炎,根据手术结果将其分为2组:穿孔性阑尾炎组(21例)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组(11例).分析阑尾炎的各种CT征象,并比较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之间的CT表现. 结果蜂窝组织炎、腹膜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和阑尾周围积气是阑尾炎的直接CT征象,对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P<0.05),穿孔性阑尾炎组的阑尾肿大较非穿孔性阑尾炎组更为明显(P<0.05).间接CT征象中肠壁增厚、腹水、回肠壁强化、阑尾腔内积气以及积气合并阑尾附近大肠炎在穿孔性阑尾炎组中出现的频率也明显高于非穿孔性阑尾炎组(P<0.05). 结论直接CT征象可用于判断阑尾炎是否伴有穿孔,间接CT征象对于难以鉴别的病例有一定价值.
作者:唐肇普;白人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52岁.因车祸伤入院.体检:全腹压痛,双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
作者:陈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fMRI技术对数字计算相关的脑功能区进行定位,初步分析各脑功能区在数字计算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应用GE公司1.5 T磁共振全身扫描仪对28名右利手志愿者进行T1WI和组块设计的数字默读、简单计算和复杂计算fMRI实验.采用SPM 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 结果数字默读实验脑激活区为左额下回后部、左角回、双侧额内回.简单计算和复杂计算均可见左侧前额皮层、双侧运动前区/中央前回、额下回后部、额内回、扣带回前部、颞下回后部、顶下小叶激活.右前额皮层激活仅见于复杂计算,复杂计算各脑区激活明显强于简单计算. 结论 fMRI可对计算相关脑功能区进行定位.数字计算涉及多个脑功能区,各功能区可能在整体配合下完成任务,其中顶下小叶可能起核心作用.工作记忆在计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权;张云亭;李威;张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表现、分期,并评价其在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30例共43髋ANFH行DR、CT、MRI检查,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期. 结果 DR诊断Ⅰ~Ⅱ期ANFH 13髋,Ⅲ~Ⅳ期19髋,阳性率74.4%;CT诊断Ⅰ~Ⅱ期ANFH 16髋,Ⅲ~Ⅳ期20髋,阳性率83.7%;MRI诊断Ⅰ~Ⅱ期ANFH 22髋,Ⅲ~Ⅳ期20髋,阳性率97.7%.DR、CT、MRI 三者的敏感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9.15,P<0.01,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结论 DR难以发现早期ANFH,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MRI是早期诊断ANFH准确、敏感的检查方法.DR、CT、MRI在分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余开湖;冯敢生;郑传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27岁.2个月前外伤后左肩疼痛.体检:左肩峰较右侧高约1 cm,皮肤无红肿,未触及明显肿块,无压痛及叩痛.左肩关节活动自如,桡动脉波动正常,上肢感觉无异常.
作者:李栋;于宝海;高静;王臻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8岁.40天前偶然发现左肩胛骨指头大小肿物,中等硬度,局部无红、肿、热、痛,外敷、口服消炎药肿物消失;半月前肿物再次出现,表面微红发热,消炎药物无效,生长快,伴局部疼痛及肩部活动受限就诊.体检:左肩胛骨处明显肿胀,触痛,表面皮肤红肿发热,肿块中等硬度,边界不清,左肩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0.74,血红蛋白125 g/L,红细胞沉降率22 mm/h.
作者:于爱红;朴常福;张在人;陈英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38岁.因午饭后突发腹痛入院.体检:腹部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中下腹有轻度压痛,腹肌稍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B超示腹膜后积液.腹部透视未见异常.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作者:代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63岁.平素健康,近来稍感头晕并有轻度嗜睡现象.患者5年前和2年前曾各有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但数秒后即恢复正常.入院后查血压为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示血脂轻度增高.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提示双侧颈内动脉显示不佳.
作者:李海涛;佟小强;邹英华;吕永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血管造影表现特点及对栓塞治疗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本组75例,其中黏膜下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50例,浆膜下肌瘤16例.单发肌瘤21例,多发肌瘤54例.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应用5F Cobra导管分别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子宫肌瘤供血动脉、肌瘤的血管网及其肌瘤的形态、大小、部位及数目、供血类型,然后进行栓塞治疗. 结果 (1)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即一侧子宫动脉的供血量超过子宫肌瘤主体的1/2,表现该侧子宫动脉明显增粗,供血范围达到或超过肌瘤染色的1/2,38例,占51%.(2)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即双侧子宫动脉的供血量均超过子宫肌瘤主体的1/2,28例,占37%.(3)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即肌瘤的血供全部来源于一侧子宫动脉,而另一侧子宫动脉不参与供血,9例,占12%. 结论无论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双侧供血为主型,还是单纯一侧供血型子宫肌瘤都应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才能彻底切断子宫肌瘤的血供.对于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者,栓塞时供血侧应用永久性栓塞剂,另一侧应用短效栓塞剂,可避免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子宫肌层的坏死.
作者:崔进国;梁志会;潘新元;周桂芬;任美杰;田惠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讨2D-MRSI和DTI在常规MRI阴性儿童额叶癫痫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对常规MRI阴性的6例额叶癫痫患儿,作额叶区域2D-MRSI和DTI扫描和测量,并以24 h录像脑电图(EEG)为定位标准,通过测定NAA/Cho比值、ADC与FA值分析其对MRI阴性癫痫的定侧价值. 结果 (1)6例患儿,4例完成波谱扫描,均发现异常且定侧与EEG符合(4/4);6例均作扩散检查,ADC值2例发现异常且定侧与EEG符合(2/6),FA值仅1例发现异常且定侧与EEG符合(1/6).(2)2D-MRSI和DTI相结合,与EEG符合率83%(5/6). 结论 2D-MRSI和DTI可以发现常规MRI阴性的额叶癫痫脑部的异常并能定侧,两者结合可提高定侧率.
作者:肖江喜;范晓颖;郭雪梅;谢晟;王霄英;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67岁.1个月前感左侧下腹部疼痛并左下肢肿胀,活动后加重.外院超声、MRI检查提示左侧盆腔肿物伴左输尿管扩张,左侧肾盂积水.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腹部平片:双肾区、输尿管走行及膀胱区无异常;左肾影略小.静脉肾盂造影:左肾及左侧输尿管未显影,右肾、输尿管及膀胱未见异常.
作者:杨磊;王东;乔文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38例冠状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利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分析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及其显示率,以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特点. 结果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优28.9%(11/38),良60.5%(23/38),差10.5%(4/38),优良率为89.5%(34/38);冠状动脉分段显示率为:右冠状动脉近段100%(38/38),中段76.3%(29/38),远段60.5%(23/38);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100%(38/38),远段81.6%(31/38),左回旋支近段100%(38/38),远段55.3%(21/38).发现冠状动脉管壁欠光滑18例,钙化8例,管腔充盈缺损2例,冠状动脉仿真内镜发现冠状动脉夹层1例,管腔狭窄3例. 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筛选手段.
作者:李天然;钱根年;李铭山;郑春雨;程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