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冠民;袁涛;张云亭;吴恩惠
患者男,39岁.发现右臀部及右下腹肿物伴右腿疼痛麻木1年,近期迅速增大就诊.体检:右下腹可触及一直径约12 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差,基底不清,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右臀部亦触及一直径约6 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不活动,局部皮肤无红肿、静脉曲张.右腿周径较对侧小,膝腱反射消失.直腿抬高试验(+).
作者:刘向东;吴文娟;李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显示器阅片时,对于肺部孤立小结节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显示器分别采用ViewSonic P75f+(1 024×768)及BARCO 2MP1NT(1 600×1 200).由2位(具有2年和8年工作经验)放射科医师对于39例后前位胸片进行阅片.阅片分两次进行,两次阅片间隔3周.每次阅片分别采用其中的一种显示器进行阅片,图像浏览器采用上海岱嘉公司的Unisight软件.阅片结果采用Rockit软件进行ROC分析,使用Excel 2002绘制ROC曲线.结果 2年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两种显示器阅片时,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专业显示器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普通显示器.8年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两种显示器阅片时,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医师应采用专业医用显示器进行阅片,高年资医师可采用普通显示器进行阅片.
作者:梁志刚;李坤成;杨延辉;刘佳宾;李雪庆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肝脏损伤的MRI表现及动态增强的强化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肝癌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复查的患者,分别观察T1WI、T2WI放射性肝损伤区域的信号特点和动态增强的强化方式并计算其放射治疗后的间隔时间,对动态增强强化方式的间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平扫T1WI上,放射性肝损伤区域呈低信号49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82±38) d,呈等信号5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28±12) d;T2WI上,放射性肝损伤区域呈等信号8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26±18) d,呈高信号46人次,平均间隔时间(98±43) d.在T1WI动态增强上,动静脉期无强化(Ⅰ型)10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32±18) d;在动脉期轻度强化,呈低或稍高信号,静脉期有强化呈等或稍高信号(Ⅱ型)12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92±35) d;动静脉期明显强化都呈高信号(Ⅲ型)32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110±72) d,Ⅰ型与Ⅱ型、Ⅲ型的间隔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型与Ⅲ型的间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放射性肝损伤因时间不同而呈不同的强化特点,推测是对放射性肝损伤动态演变不同阶段的反映,这对鉴别放射性肝损伤不同阶段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国士;许乙凯;陈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骶尾部畸胎瘤是新生儿多发的实体瘤.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十分少见,复习文献发现迄今仅报道了88例.发生在成人的骶尾部畸胎瘤并窦道形成的病例更为罕见,现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成熟型畸胎瘤并窦道形成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向阳;黄德珍;刘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癌MRI动态增强参数与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7例周围型肺腺癌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MRI动态增强参数强化峰值(PH)、大线性强化斜率(SS)、大强化率(Emax)、增强后1~6 min时的信号强化率(E1~6)与肺腺癌MVD的相关性,并比较VEGF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病例其MRI动态增强参数的差异.结果 37例肺腺癌的MVD为68.31±19.84.MRI动态增强参数PH、SS、Emax、E1~6与肺腺癌的MVD呈正相关(P<0.001),其中以SS与MVD相关性强(r=0.827,P<0.001).26例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MVD为79.47±21.35,11例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其MVD为43.16±17.85,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其MRI动态增强所有参数均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P<0.001).结论肺腺癌MR动态增强参数与MVD呈正相关,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其MR动态增强参数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
作者:杨春山;肖湘生;刘士远;周康荣;李惠民;李成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是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的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常见原因,但外科手术却常收效.通过前颞叶切除术,约三分之二的HS可免于发作.HS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海马内神经元丧失和胶质细胞增生.MRI是目前术前诊断HS的主要手段.HS的MRI诊断主要基于两个征象,即海马萎缩和T2WI上海马信号增高[1],且都能进行定量测量,即海马体积(hippocampal volume,HCV)测量和海马T2弛豫时间(hippocampal T2 relaxation time,HCT2)测量.MRI海马定量测量在HS评价中的应用,国内文献只有少量报道,但在国外的应用已较为广泛,现对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方春;王尔祯;包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故障现象该机管套温升较快,开机即使不工作,无论环境温度如何,管套一会儿就发烫.
作者:黄国洪;黄娟;周筱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脉络丛乳头状癌的CT、MR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癌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瘤体在CT、MRI上均呈乳头状或分叶状,位于颞顶叶及侧脑室三角区,超出脑室边缘向脑实质内生长,周围有明显水肿灶,伴不同程度脑积水.2例有点状钙化,1例中心部有陈旧性出血,1例大囊变.增强扫描,4例瘤体实体明显强化.结论脉络丛乳头状癌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终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作者:杜柏林;吴佐林;钱曾;邓建林;徐成;邵剑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男,10岁.因跌倒致左胫骨上段疼痛8 d.体检:左胫骨上段压痛,肢端感觉、运动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RBC:4.56×109/L,碱性磷酸酶:288 u/L.
作者:牟方胜;张龙;陈显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女,69岁.因下腹痛伴大小便困难3 d入院.无发热及阴道分泌物流出,绝经已30年,既往无腹盆腔手术史.体检:一般情况尚可,下腹部可扪及如孕4个月大小之包块,质中等硬度,不活动,指诊宫颈萎缩,子宫触及不清.临床拟诊:①卵巢肿瘤;②子宫肌瘤;③腹腔肿瘤.
作者:向志雄;李旭峰;刘正义;罗琼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结直肠癌在美国和西欧为癌症致死的第二大原因[1].在我国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根据结直肠癌分期不同,其患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因此早期发现并根除肿瘤病灶是改善或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其中早期发现和肿瘤分期等,影像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影像学检查结直肠癌主要包括气钡双重造影、CT(含CT仿真内镜)、MRI、直肠内超声、纤维肠镜等.
作者:饶圣祥;曾蒙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男,32岁.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反复气促、喘鸣4月余就诊.X线片示:气管下段于分叉上方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2.6 cm×2.2 cm,侧位片示肿物主要附着于气管前壁,浅分叶(图1).
作者:周围;朱俭;全显跃;朱杏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结果 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发现颅内动脉瘤45例(40.2%),动静脉畸形(AVM)4例(3.57%),未见异常者63例(56.2%).自发性脑出血104例,发现AVM 50例(48.1%),动静脉瘘2例(1.92%),动脉瘤3例(2.88%),烟雾病2例(1.92%),未见异常者47例(45.2%).结论脑血管造影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对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俊;周政;陈锦华;何家全;杨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男,23岁.以左耳听力下降3个月,头痛、眩晕伴恶心、呕吐1周,加重1 d就诊.体检:左面部痛觉过敏(前额及耳后),左侧角膜反射减退,左侧轻度周围神经面瘫.音叉检查:左耳骨传导、气传导未见异常.肌电图诱发电位(EMG/EP)示左面神经病损.
作者:董洋;李恒国;黄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所致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和AVE Bridge支架,对18例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先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然后放置支架.术后检测血管的内径和术后一周时血压的变化.结果 18例PTRA+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血管内径由术前平均为(1.7±0.6) mm恢复至术后为(5.3±0.4) mm,术后1周时血压由术前的(22.7±3.3/14.0±2.1) kPa降为(19.3±1.6/10.4±2.0) kPa,其中10例血压恢复正常,6例血压改善.术后随访肾动脉血流通畅,血压控制满意.结论 PTRA+支架植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效果满意,创伤小,患者痛苦少;PTRA+支架术是目前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
作者:林国成;郑传胜;梁惠民;夏风;梁社富;曹劲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R各种扫描序列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均行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扫描.9例T1WI呈高信号者加扫脂肪抑制像.结果 49例肿瘤中不规则形36例,圆形或类椭圆形13例.在T2WI上,38例呈高信号,另11例为高信号中夹杂斑片状等信号;肿瘤在T1WI上信号多变,其中40例为低信号,余9例为高低混杂信号(6例)或高信号(3例),经脂肪抑制后,其中3例部分高信号衰减;FLAIR为中等及低混杂信号;所有患者DWI均为高信号;增强后34例无强化,15例边缘弧线形强化.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在MR各序列上均有特征性表现.DWI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MRI多方位、多序列扫描的综合应用,能术前准确诊断,使选择佳手术方式和入路成为可能.
作者:韩德昌;王海平;马梦华;李香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男,38岁.右上腹持续性疼痛1个月,近日加重就诊.体检:体温36.8℃,全身皮肤、黏膜黄染,腹平、软,未扪及包块.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 cm,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患者有牧区生活史,曾于2年前行肝包虫手术.B超诊断:①梗阻性黄疸;②总胆管下端肿物.
作者:朱维萍;陈长源;赵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对照研究10~20岁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患者与同龄正常志愿者骶髂关节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JAS患者共113例,男101例,女12例.就诊年龄10~20岁;发病年龄4~16岁.随机选择30名同龄无脊柱关节病症状的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被检查者均行骶髂关节CT扫描.结果对照组(66.67%)与JAS组(21.68%)均可见到骶髂关节内的真空现象.对照组与JAS组均可见到骶骨侧关节面第2、3骶骨分节处(分别为3.33%、6.64%)和前上缘(分别为15%、25.66%)的骨骺影.对照组误认为JAS的征象还有骶骨分节处(33.33%)及骶骨前上缘(3.33%)关节面的局限性凹陷、骶骨侧关节面的侵蚀样改变(6.67%)、髂骨侧关节面囊样改变(8.33%)和局限性凹陷(3.33%).与JAS骶髂关节炎的不同是骶骨侧及髂骨侧关节面的局限性凹陷皮质完整,无侵蚀样改变及周围硬化,骶骨侧关节面侵蚀样改变不伴有髂骨侧关节面的骨侵蚀,髂骨侧囊样改变周围无硬化、不伴骨侵蚀.结论少数正常青少年的骶髂关节CT表现有类似侵蚀样改变、囊样改变和局限性凹陷,与JAS骶髂关节炎表现类似,但可以区别.
作者:李玉清;崔建岭;李石玲;王风珍;张英华;郭志远;韩永杰;王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女,32岁.发作性剑下区饱胀不适2年余.无口服避孕药史.体检:剑突下轻度压痛,肝肋下2指可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路利军;赵华;毕军刚;李鹏;张芳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女,57岁.反复右上腹痛6年余,再次发作加剧15 d.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饱满,可触及一约5 cm×6 cm大小的包块,质硬,局部压痛明显.患者因胆石症于1987年曾行胆囊切除及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超检查: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扩张伴多发结石,左肝巨大强回声肿块,性质待定.
作者:龙建新;徐小平;李晓;杨阳;刘永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