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刚;李坤成;杨延辉;刘佳宾;李雪庆
目的探讨MR各种扫描序列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均行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扫描.9例T1WI呈高信号者加扫脂肪抑制像.结果 49例肿瘤中不规则形36例,圆形或类椭圆形13例.在T2WI上,38例呈高信号,另11例为高信号中夹杂斑片状等信号;肿瘤在T1WI上信号多变,其中40例为低信号,余9例为高低混杂信号(6例)或高信号(3例),经脂肪抑制后,其中3例部分高信号衰减;FLAIR为中等及低混杂信号;所有患者DWI均为高信号;增强后34例无强化,15例边缘弧线形强化.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在MR各序列上均有特征性表现.DWI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MRI多方位、多序列扫描的综合应用,能术前准确诊断,使选择佳手术方式和入路成为可能.
作者:韩德昌;王海平;马梦华;李香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肝脏损伤的MRI表现及动态增强的强化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肝癌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复查的患者,分别观察T1WI、T2WI放射性肝损伤区域的信号特点和动态增强的强化方式并计算其放射治疗后的间隔时间,对动态增强强化方式的间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平扫T1WI上,放射性肝损伤区域呈低信号49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82±38) d,呈等信号5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28±12) d;T2WI上,放射性肝损伤区域呈等信号8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26±18) d,呈高信号46人次,平均间隔时间(98±43) d.在T1WI动态增强上,动静脉期无强化(Ⅰ型)10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32±18) d;在动脉期轻度强化,呈低或稍高信号,静脉期有强化呈等或稍高信号(Ⅱ型)12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92±35) d;动静脉期明显强化都呈高信号(Ⅲ型)32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110±72) d,Ⅰ型与Ⅱ型、Ⅲ型的间隔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型与Ⅲ型的间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放射性肝损伤因时间不同而呈不同的强化特点,推测是对放射性肝损伤动态演变不同阶段的反映,这对鉴别放射性肝损伤不同阶段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国士;许乙凯;陈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男,32岁.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反复气促、喘鸣4月余就诊.X线片示:气管下段于分叉上方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2.6 cm×2.2 cm,侧位片示肿物主要附着于气管前壁,浅分叶(图1).
作者:周围;朱俭;全显跃;朱杏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及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结合临床进行CT分型,并与临床预后作对比分析.结果将外伤性脑梗死分为5型:Ⅰ型,腔隙性梗死型(n=44);Ⅱ型,单脑叶型(n=20);Ⅲ型,多脑叶型(n=15);Ⅳ型,挫伤出血型(n=15);Ⅴ型,小脑与脑干型(n=8).其中Ⅰ~Ⅱ型疗效较好,Ⅲ~Ⅴ型病情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结论外伤性脑梗死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作者:邵良仕;祝军;李钧;陈惠娟;肖友梅;黄为宁;裴永恩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脉络丛乳头状癌的CT、MR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癌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瘤体在CT、MRI上均呈乳头状或分叶状,位于颞顶叶及侧脑室三角区,超出脑室边缘向脑实质内生长,周围有明显水肿灶,伴不同程度脑积水.2例有点状钙化,1例中心部有陈旧性出血,1例大囊变.增强扫描,4例瘤体实体明显强化.结论脉络丛乳头状癌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终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作者:杜柏林;吴佐林;钱曾;邓建林;徐成;邵剑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女,69岁.因下腹痛伴大小便困难3 d入院.无发热及阴道分泌物流出,绝经已30年,既往无腹盆腔手术史.体检:一般情况尚可,下腹部可扪及如孕4个月大小之包块,质中等硬度,不活动,指诊宫颈萎缩,子宫触及不清.临床拟诊:①卵巢肿瘤;②子宫肌瘤;③腹腔肿瘤.
作者:向志雄;李旭峰;刘正义;罗琼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硬结病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硬结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起源于鼻腔7例,鼻窦3例.CT表现:鼻腔硬结病表现为实性软组织影2例,索条影5例,7例均见中下鼻甲破坏,4例鼻中隔破坏;7例均侵及邻近鼻窦,其中上颌窦内壁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其余各窦壁骨质明显增生硬化,以上颌窦、蝶窦显著;2例侵犯眼眶,侵犯翼腭窝及颅内各1例.鼻窦硬结病表现为窦腔充以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相应处窦壁骨质破坏,同时伴周围骨质硬化,3例均侵犯翼腭窝,2例侵犯眼眶及颅内.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与脑实质比较)3例,稍高信号4例;T2WI呈等信号2例,明显低信号5例,但信号不均匀;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窦腔外周伴阻塞性炎症,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 CT可清楚显示骨质改变,是诊断鼻腔硬结病的主要影像方法;MRI能准确显示病变向邻近结构侵犯的范围,为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CT和MRI两种影像方法结合能较准确地对鼻窦硬结病作出诊断.
作者:杨本涛;王振常;刘莎;张征宇;兰宝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男,39岁.发现右臀部及右下腹肿物伴右腿疼痛麻木1年,近期迅速增大就诊.体检:右下腹可触及一直径约12 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差,基底不清,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右臀部亦触及一直径约6 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不活动,局部皮肤无红肿、静脉曲张.右腿周径较对侧小,膝腱反射消失.直腿抬高试验(+).
作者:刘向东;吴文娟;李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女,20岁.左足跟痛1周,皮温正常.X线检查:左跟骨骨皮质变薄,表现为皂泡样囊状影,无明显膨胀改变(图1、2).
作者:刘敏;曾胜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是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的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常见原因,但外科手术却常收效.通过前颞叶切除术,约三分之二的HS可免于发作.HS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海马内神经元丧失和胶质细胞增生.MRI是目前术前诊断HS的主要手段.HS的MRI诊断主要基于两个征象,即海马萎缩和T2WI上海马信号增高[1],且都能进行定量测量,即海马体积(hippocampal volume,HCV)测量和海马T2弛豫时间(hippocampal T2 relaxation time,HCT2)测量.MRI海马定量测量在HS评价中的应用,国内文献只有少量报道,但在国外的应用已较为广泛,现对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方春;王尔祯;包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男,10岁.因跌倒致左胫骨上段疼痛8 d.体检:左胫骨上段压痛,肢端感觉、运动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RBC:4.56×109/L,碱性磷酸酶:288 u/L.
作者:牟方胜;张龙;陈显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结直肠癌在美国和西欧为癌症致死的第二大原因[1].在我国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根据结直肠癌分期不同,其患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因此早期发现并根除肿瘤病灶是改善或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其中早期发现和肿瘤分期等,影像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影像学检查结直肠癌主要包括气钡双重造影、CT(含CT仿真内镜)、MRI、直肠内超声、纤维肠镜等.
作者:饶圣祥;曾蒙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是一组较为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以皮肤受压或磨擦等轻微外伤后即可引起大疱为特征.文献上多为临床改变、治疗方法及其遗传基础的探讨,均未见骨骼异常的描述.现将笔者多年来搜集的、出现骨骼变化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丁建平;张伟;于博海;王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3例可疑急腹症患者行腹部KUB平片和腹部低剂量MSCT扫描,分析KUB平片和低剂量MSCT对急腹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χ2检验).记录并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的CT剂量指数(CTDI).结果 KUB阳性27例,阴性26例,其中30例与临床后诊断相符,23例不符,检出率为56.60%,其敏感性为54.8%,特异性63.6%,准确性56.6%;低剂量MSCT扫描阳性41例,阴性12例,其中48例与临床后诊断相符,5例不符,检出率为90.57%,其敏感性为88.9%,特异性87.5%,准确性88.7%.两种方法对急腹症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7,P<0.01).本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CTDI平均值分别为4.8 mGy和27.22 mGy.结论低剂量MSCT较KUB平片敏感、准确,也是急腹症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殷瑞根;吴树春;王冬青;彭卫斌;孙维斌;范志刚;廖谦;赵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女,48岁.因右胸前壁上部隆起伴间歇性疼痛8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体检:右胸上部前外侧局部隆起畸形,无红肿及静脉曲张,轻压痛,叩诊浊音.
作者:赵得荣;李刚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CT特点,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 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 AS骶髂关节CT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陈洁;许建荣;华小兰;李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所致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和AVE Bridge支架,对18例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先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然后放置支架.术后检测血管的内径和术后一周时血压的变化.结果 18例PTRA+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血管内径由术前平均为(1.7±0.6) mm恢复至术后为(5.3±0.4) mm,术后1周时血压由术前的(22.7±3.3/14.0±2.1) kPa降为(19.3±1.6/10.4±2.0) kPa,其中10例血压恢复正常,6例血压改善.术后随访肾动脉血流通畅,血压控制满意.结论 PTRA+支架植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效果满意,创伤小,患者痛苦少;PTRA+支架术是目前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
作者:林国成;郑传胜;梁惠民;夏风;梁社富;曹劲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常见及特殊影像表现与病理所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全组病例均行MRI扫描,其中3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0例有CT平扫资料,1例在MRI检查的同时行X线颅骨平片检查.结果病变位于桥小脑角及桥池者24例,桥池及鞍上池者5例,鞍旁5例,大脑纵裂2例,第四脑室2例,板障2例,前颅凹2例,松果体区1例,内听道及中耳1例.其中6例影像学表现特殊,与病理检查对照,发现囊内含较多蛋白、脂类物质、胆固醇结晶以及发生囊内出血、钙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像和DWI能清楚显示位于基底池内的表皮样囊肿,并能与蛛网膜囊肿相鉴别.结论 FLAIR和DWI是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杨小平;李坤成;于春水;孙燕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表皮样囊肿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已有描述[1~3].笔者见到7例鞍旁表皮样囊肿,与所谓典型表现差异较大,术前诊断困难,因此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全冠民;袁涛;张云亭;吴恩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显示器阅片时,对于肺部孤立小结节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显示器分别采用ViewSonic P75f+(1 024×768)及BARCO 2MP1NT(1 600×1 200).由2位(具有2年和8年工作经验)放射科医师对于39例后前位胸片进行阅片.阅片分两次进行,两次阅片间隔3周.每次阅片分别采用其中的一种显示器进行阅片,图像浏览器采用上海岱嘉公司的Unisight软件.阅片结果采用Rockit软件进行ROC分析,使用Excel 2002绘制ROC曲线.结果 2年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两种显示器阅片时,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专业显示器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普通显示器.8年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两种显示器阅片时,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医师应采用专业医用显示器进行阅片,高年资医师可采用普通显示器进行阅片.
作者:梁志刚;李坤成;杨延辉;刘佳宾;李雪庆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