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厚法;王滨;曹贵文;孙业全
目的探讨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5例位于膝关节附近,5例位于踝关节附近,1例位于肘关节,且均为单发. 结果 11例X线表现:7例为单房性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区,其中2例与关节腔有一宽约1 mm的通道;2例呈多房性囊状扩张,其内有粗细不等的间隔;另2例呈半圆形骨质缺损,开口朝向关节腔.11例均显示边界清楚,周围有宽约1 mm的硬化边. 结论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在临床和X线片上可早期诊断,但应与相关疾病鉴别,防止误诊.
作者:张伟;张泽坤;赵静品;王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乳腺X线片鉴别髓样癌与纤维腺瘤以及鉴别典型髓样癌与不典型髓样癌的可能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髓样癌27例,纤维腺瘤34例,观察X线片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乳腺髓样癌与纤维腺瘤均以无钙化的肿块常见,各占78%和74%.髓样癌为高密度肿块(19/25),纤维腺瘤多为等密度肿块(19/2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髓样癌边缘多呈浸润性或小分叶状改变(23/25),而纤维腺瘤表现或为边缘清晰,或呈某一投照位置边缘清晰、而另一位置不能见肿块的特殊改变(25/2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27例髓样癌中,9例为不典型髓样癌,典型髓样癌与不典型髓样癌在肿块形状(P=0.670)、边缘(P=0.394)及密度(P=0.637)改变上无明显差异. 结论乳腺髓样癌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与其病理基础密切相关,可与纤维腺瘤作出鉴别.髓样癌病理上又可分为典型髓样癌与不典型髓样癌,两者在X线片上无法鉴别.
作者:顾雅佳;陈彤箴;王玖华;张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其中4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1例仅有CT资料,6例仅有MRI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1例中10例为单发,1例多发,共有12个病灶,其中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病灶4个,占33.3%,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有7个,占58.3%,位于小脑部1个,占8.4%.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5例病变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组织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注射对比剂后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强化;10例MR平扫中,T1WI上9个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其余2个病灶呈低信号;在T2WI上,8个病灶呈等信号,3个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及水分少,核大,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亦未见钙化,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此种病理组织学特点决定了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 结论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陈长青;陈晨;陈常勇;廖伟华;王小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81岁.右手小指出现硬性肿块6年.体检:右手小指可见一分叶状肿块,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硬,色淡红,似新生肉芽组织,约4cm×3cm大小,局部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黄科峰;赵国宏;薛宝山;宋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45岁.排尿困难半年,加重1周.患者于半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变短,淋漓不尽,无发热、腹痛.体检:前列腺右侧叶明显增大,质地中等,压痛,表面尚光滑.临床诊断:前列腺占位.
作者:马占龙;马立公;鲍海华;李国海;吴有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明确未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以利于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搜集未经治疗且行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32例,观察其胸部螺旋CT表现特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期. 结果 32例小细胞肺癌中,局限性病变6例(18.8%),广泛播散性病变26例(81.2%);中心型27例(84.4%),周围型5例(15.6%).31例(96.9%)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其中肿块密度均匀29例(90.6%),钙化及空洞各1例.19例(59.4%)发现支气管狭窄,16例(50%)伴阻塞性肺炎,10例(31.3%)伴阻塞性肺不张.14例(43.8%)纵隔大血管被包埋或侵犯.31例(96.9%)肺门淋巴结增大,25例(78.1%)纵隔淋巴结增大.转移至对侧肺5例(15.6%)、神经系统5例(15.6%)、腹部脏器(肝、肾上腺)4例(12.5%)、骨骼3例(9.4%). 结论小细胞肺癌以中心型为主,呈实体性生长,CT上肿块密度较均匀,易侵犯支气管及纵隔大血管,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作者:周瀚;余建群;杨志刚;白红利;朱培菊;郭应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73岁.右下腹痛伴发热15d,30年前有阑尾切除史.体检:T 38.2℃,右下腹可见一陈旧性手术瘢痕并可触及一个大小13cm×10cm包块,麦氏点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8.1×109/L,中性粒细胞0.87,淋巴细胞0.13.大便隐血(+).
作者:何茜;韩丹;王克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先天性肢体低流量血管畸形(LFVM)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15例肢体LFVM,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18岁.初诊10例,手术后复发5例.表浅型8例,较深型7例;无血供型10例,少血供型5例;蜂窝型9例,静脉型6例.均行经皮穿刺硬化术,硬化剂为无水乙醇和/或平阳霉素,对血供丰富者结合动脉栓塞. 结果经6个月~3年随访观察,8例1个疗程治愈,一次性治愈率53.3%;4例、2例和1例分别经2、3、4个疗程治愈,总治愈率达100%.病灶平均消退时间为3个月. 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术是先天性肢体LFVM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姜在波;单鸿;沈新颖;黄明声;李征然;关守海;朱康顺;殷立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16岁.间断性腹痛4年,加重10d.腹痛呈间断性,无放射痛.体检: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叩击痛阳性,肝脾未触及;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外伤、手术史.
作者:王成文;徐山淡;麻伟;张新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影响以及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时颈内动脉的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3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的MRI资料,测量两侧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横径、被肿瘤包绕程度、颈内动脉间距,并与150例非鞍区病变患者颈内动脉的MRI表现相比较. 结果非鞍区病变患者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间平均距离为(17.0±3.5) mm,而垂体腺瘤患者则为(24.4±4.2) mm.颈内动脉间距与肿瘤横径明显相关,而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相对不明显.海绵窦是否受侵犯与同侧颈内动脉被包绕范围明显相关,而与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及颈内动脉横径无关. 结论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仅能反映垂体腺瘤的大小,与侵袭性无关.海绵窦是否受侵与颈内动脉的移位、狭窄情况无关,而与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相关,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范围<1/3,海绵窦未受侵犯;若>2/3,则海绵窦受侵犯.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可作为评价垂体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的指标.
作者:李萍;张云亭;刘松龄;刘国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53岁.咳嗽、少痰、发热3d入院.20年来多次发作右上肺炎.体检:T 38.5 ℃,右上肺听诊湿罗音,呼吸音减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18.4×109/L,中性粒细胞0.828.
作者:刘祝华;舒武勇;姚家桂;邵演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40岁.尿频、夜尿增多1年余,无尿痛及血尿.Bp:240/140 mmHg,中度贫血貌.体检:右中上腹部可扪及10cm×10cm大小的包块,右肾区叩击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作者:陈菲文;李丽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23岁.腰背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个月.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且活动时加重,小便困难.体检:心、肺、腹未见异常,背部皮肤无红肿,跛行,左腿抬高试验(+).
作者:王宁;陈为军;任金武;张林医;马红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无损伤探测活体组织化学特性的方法.虽然MRS和MRI的基本原理相同,但是MRI得到的是解剖图像,MRS提供的是组织成分和代谢信息.
作者: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RI对自发性肾脏出血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不同病因所致自发性肾脏出血的MRI资料,主要观察MRI对出血灶的显示、出血责任病变的检出及出血的病因诊断. 结果 MRI清晰地显示了21例共25个出血灶的部位、形态、范围,甚至肾实质的破裂口,而不同时期出血的信号强度具特征性,据此可大致判定出血时间.MRI对出血责任病变的检出率为60%,对出血灶肿瘤性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0%,对非肿瘤性病因诊断准确率为54.5%. 结论 MRI能敏感地发现自发性肾脏出血,准确估计出血部位、出血量并可判定出血时间,具有较高的出血责任病变检出率和病因诊断准确性,因此在本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守安;孙浩然;白人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48岁.腹部不适3月余.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B超检查发现脾占位.MRI示脾脏有一类圆形病灶,边界尚清楚,约6.4cm×7.2cm大小.平扫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图1),T2WI上呈不均匀略高信号(图2);动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图3),随时间推移,病灶仍呈不均匀高信号.MRI诊断为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良性病变,以纤维血管瘤可能性大.
作者:许尚文;彭旭红;张雪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骨骼尤文肉瘤在X线平片、CT和MRI上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儿童骨骼尤文肉瘤11例,其中X线平片检查7例,单行MRI扫描2例,单行CT扫描4例,同时行MRI及CT扫描者4例. 结果 11例尤文肉瘤中发生于骨盆4例,股骨3例,胫骨、肋骨、趾骨和脊柱各1例,其中胫骨和髂骨各1例术后出现颅骨转移.X线平片上6例表现为虫蚀状或溶骨性破坏,2例病灶略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破坏伴单层、多层或放射状骨膜反应,邻近软组织层次欠清;发生于肋骨的1例以硬化为主,CT像上髓腔密度增高,骨质鼠咬状或斑片状破坏伴骨皮质裂隙状或不规则破坏;2例骨皮质呈膨胀、变薄、中断,周围见不完整的层状骨膜反应及较大软组织肿块;MRI上表现为大片长T1长T2信号的骨质破坏和巨大的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呈跨关节生长. 结论 X线平片、CT和MRI在骨尤文肉瘤的评估方面有重要作用.X线平片可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定位;MRI平扫T1WI像及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技术(STIR)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在显示肿瘤对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的侵犯方面尤为敏感;CT在显示骨及骨皮质破坏等方面优于MRI.
作者:王秋艳;张永平;虞崚葳;刘明;张忠阳;朱锦勇;薛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66岁.大便困难3个月余,近20d来加重并排尿困难.双合诊检查:距肛缘约3cm、7点位有3cm×3cm大小肿物位于阴道直肠间隙,质硬、压痛,表面不光滑,边界欠清,阴道及直肠黏膜均内凸,但光滑.
作者:王学廷;张宝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14岁.出生后双手畸形,发现心脏杂音12年,活动后心悸、气短6年.患者父亲有手畸形(图1).体检:胸廓隆起,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并可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分裂,叩诊心脏向两侧扩大,指趾端轻度紫绀.
作者:曾建华;许尚文;贾铭;刘民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50岁.10年前右小腿因车祸受伤,当时X线平片骨质未见异常.3年前右小腿中下段缓慢增粗,无明显症状.近来肿胀增大明显,并伴有轻微疼痛,劳累后加重.体检:右小腿下段粗大,表面不规则隆起,无红肿,轻压痛,质硬.
作者:徐同辉;赵怀才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