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晋兰
从起源与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开发利用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芦荟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郑敏霞;丰素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半枝莲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方法]对不同生境半枝莲的营养器官的7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无论是阴地还是阳地,半枝莲中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量、总酚、总生物碱、黄酮的含量为叶>茎>根.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量、总酚、总生物碱、黄酮、木质素的含量在根、茎、叶中均为阳地>阴地.[结论]半枝莲通常以叶和茎入药较为合理.
作者:杨蓓芬;李钧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探讨消化道异物内镜下钳取的护理配合技术,认为对不能经消化道排出、易损伤消化道和有毒的异物均尽力内镜下取出,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取适当的方法和器械.娴熟默契的配合以及耐心是成功取出异物的关键.
作者:孙翠萍;吕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肾通络方,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愈显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78%,愈显率为55.1%,2组疗效比较,愈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后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疗效确切,与西药配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叶时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补肾化瘀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健脾补肾化瘀汤加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贺志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用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中风病78例,总有效率达96%,并与单纯用针刺治疗73例疗效比较,发现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针刺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吴何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对一起未采集原因食物检验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定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并通过细菌学、血清学检验和HACCP卫生学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中毒罹患率6.67%,潜伏期1.5~6.5h,中位潜伏期4.5h,就餐食品烤鸡腿危险比值比(OR)为28.33与中毒关联,检验结果为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温和气单胞菌混合感染,HACCP调查确定中毒原因是由于菜盆工用器具与食品的交叉污染或工作人员带菌传播.[结论] 该事件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陈晓燕;顾仲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华蟾素注射液,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结果]使用华蟾素注射液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结论]华蟾素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李轶群;黄学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10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服用健脾和胃汤,对照组50例服用吗丁啉,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进行评分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70%.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健脾和胃汤对脾胃气虚型FD有明显疗效.
作者:冷贵兰;李习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从基础研究,药物研究到人才培养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中西医结合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若干问题.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中西医各自的不足之处,充分认识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性以后,才能真正做到中西医结合,而且,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化,要从理论层面上去结合.
作者:刘加新;周亨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超声技术提取中药刺五加中的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并建立HPLC-PAD法测定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Nova-PakC18(3.9×300mm,4μm),流动相甲醇-水(88:12),流速为0.8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结果]乌索酸线性范围:0.136~1.224μg,线性回归系数0.9995;齐墩果酸线性范围:0.052~0.468μg,线性回归系数0.9944.样品中乌索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1.1%(n=5);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1.0%(n=5).[结论]HPLC法测定含量准确、可靠,可用于刺五加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作者:邹盛勤;黄玉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方法]按照PDCA循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护理记录进行系统的改进及效果评价,并对管理前后的护理记录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后,护理质量总分从93上升至96;护理人员满意度从95%上升至98%;没有因护理记录缺陷造成的医疗纠纷;护理记录考核分从90分上升至96分,管理前后具体考核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俞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中药加克罗米酚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将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应用克罗米酚加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克罗米酚治疗.[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共受孕33例(56.89%);对照组共受孕13例(26%).受孕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中药能减轻克罗米酚的副反应,改善机体内环境,从而提高受孕率.
作者:周剑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药影响CYP450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总结,综述了当前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研究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对CYP450的影响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良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总结韦企平教授辨证论治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经验.本病早期疏风清热,勿忘养阴生津,病久以扶正为主,重视调理脾胃.
作者:胡素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21例经手术证实的动脉瘤患者进行了SCTA检查,成像技术为遮盖法(SSD)和大强度法(MIP),其中7例同时做了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1例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在诊断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SSD较MIP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血管造影.
作者:童润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总结了周教授多年来综合运用介入、无水酒精局部注射、免疫、中医药等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经验与疗效,并强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综合治疗中的优势.
作者:王廷祥;王苗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麦总皂甙的抗肿瘤作用和化疗增效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小鼠移植性S180肿瘤模型,观察参麦总皂甙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观察其对环磷酰胺抗肿瘤的增效作用.[结果]参麦总皂甙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达21.34%、35.37%、42.69%,呈量效关系;对S180肉瘤小鼠生存期有明显延长作用,延长率分别为31.62%、33.76%、61.75%;参麦总皂甙低、高剂量合用环磷酰胺,对小鼠肉瘤S180有显著的化疗增效作用,并减轻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结论]参麦总皂甙对移植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和化疗增效作用.
作者:陈铌铍;李万里;丁志山;方三华;沃兴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不同个体的特征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及后天影响因素,其生命信息,表达着健康与疾病现象与认知,直接关系到诊断、发病与治疗.辨体论治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而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建立,不仅揭示中医临床医学的自身规律,也将突破辨证论治的单一思维定势,适应多元复杂的临床需求,发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使中医临床医学形成新的格局,得以长足发展.
作者:王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拉米夫定是一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它对病毒的逆转录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降低血液和肝脏中的病毒数量,改善肝脏生化功能和组织学病变,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本文收集统计了近4年的80例相关病例,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分析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川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