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伟;李子平;刘淑冰;孟悛非
患者男,37岁.因饮酒后呕吐、胸痛、胸闷,于2000年3月24日以胸痛待查收住院.胸部透视提示左侧胸腔积液,纵隔增宽,建议CT检查.CT表现:左侧胸腔前部见局限性新月状极低密度灶,其内侧见压缩肺边缘,左后胸腔见高密度灶,密度不均,食管下段周边见极低密度灶(图1、2).CT诊断为食管破裂.为进一步确诊,急行胃镜检查,胃镜所示:距门齿36~38cm处食管右前壁近贲门口处见3cm长条状纵行破裂口.胃镜诊断:食管下段破裂.
作者:杜黎明;柯正华;王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脾损伤的CT分级诊断. 资料与方法脾损伤98例,均为伤后48h内行CT扫描,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 结果 CT分级的手术符合率为78.3%、66.1%、73.5%.非手术治愈15例,1~5级分别为10、4、1、0和0例.CT误诊3例,CT表现均属1级. 结论脾损伤CT分级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而且增强扫描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向红;陈明煌;汪明全;丁伟强;秦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56岁.查体发现纵隔阴影4天,无其他不适及阳性体征.外院胸部CT示:纵隔气管后有一边界光滑的占位性病变.MR检查:上中纵隔气管后食管前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块影,大小约9.5cm×7.2cm×4.0cm,T1WI上为稍低信号,其内可见散在高信号,T2WI上为较高信号,与正常甲状腺分界清楚;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有较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边界清楚,气管向前推压移位,食管受压,肿块内尚可见线条状长T1、短T2信号,无强化(图1~4).甲状腺PET检查:甲状腺显影形态、大小、位置正常,未见异常浓聚灶.术前诊断:上中纵隔良性肿瘤.
作者:赵云辉;陈燕萍;马著彬;刘民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39岁.右中上腹阵发性疼痛6天伴恶心、呕吐入院.入院前近半月来经常酗酒.无明显外伤史.体检:T 37.2℃,P 92次/分,Bp 150/110mmHg,WBC 15×109/L,N 0.77.右中上腹压痛,右肾区叩痛.CT检查: 右侧腹膜后见9cm×8cm大小类圆形高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CT值62HU,十二指肠降部受压略前移,水平部显示不清.肝、脾周围见积液征象,两侧肾前旁间隙亦见积液,右肾周模糊.增强后块影无明显强化(图1、2).CT诊断:腹膜后肿瘤,性质待查.
作者:王旭荣;黄田业;郑汉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乳头溢液的导管形态,探索治疗乳头溢液的新技术. 资料与方法搜集乳头溢液患者38例,其中14例乳头溢血性分泌物和淡黄色液患者经常规钼靶乳腺摄片及乳导管造影,诊断为导管扩张8例,导管炎2例,囊性乳腺增生4例.14例均经临床药物治疗后仍未控制症状,遂经溢液乳孔灌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 结果灌注治疗后随访3~6个月,8例溢液停止,6例溢液减少,疼痛消失或减轻.1例治疗后5个月乳导管造影复查,原扩张的导管明显缩小,管径趋于正常. 结论药物灌注治疗乳头溢液操作简单、无创伤、无合并症、疗效好,是治疗乳头溢液的新途径.
作者:彭桂岚;曹长健;殷汉民;夏利;黄为宁;范正平;曹志中;利玲;余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是随着数字化成像(digital imaging)技术、计算机硬软件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迅速发展起来的用计算机化的方式来取代常规放射胶片的一种新技术.实现了影像的获得、储存、传送、显示和管理的数字化.当此系统在整个医院安装时,就产生了无胶片化的临床环境.且管理并提供、传输、显示原始的数字化图像和相关信息.具有查询医学图像及相关信息快速、准确、图像质量无失真、影像资料可共享等特点[1~3].根据美国国家电器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NEMA)对PACS的定义:一个完整的PACS必须具备:(1)用于诊断、作诊断报告、会诊以及远程工作站操作时,提供影像的查看功能;(2)在磁存贮介质或光存贮介质上对医学图像进行短期、长期的归档保存;(3)利用局域网、广域网或公用通讯设施进行影像的传输通讯;(4)为用户提供与其他医疗设施和科室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的界面.
作者:林曰增;张雪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4例肾移植患者中,1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2例假性动脉瘤,行导管栓塞术;1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行导管动脉溶栓术. 结果 1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球囊扩张术,其中3例行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随访3~35个月,未见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术后,1例血流恢复正常,1例行移植肾摘除;1例移植肾动脉溶栓者,由于并发出血行移植肾摘除. 结论介入治疗是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剑波;曾庆乐;陈勇;何晓峰;李彦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囊肿CT表现形式及其病理基础.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扫描且有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囊肿病例49例共155个病灶,CT观察病变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密度、囊壁厚度及周围肺野改变.病理改变以手术所见及病理报告为准. 结果 CT扫描表现为薄壁含气囊腔106个,周围肺野无条索影及渗出实变,病理报告为单纯肺囊肿.CT扫描表现为厚壁含液和/或含气囊腔41个,周围肺野可见条索影和/或渗出实变,病理改变为肺囊肿合并感染13个,肺囊肿合并灶性纤维组织增生28个.CT扫描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8个,其中肺囊肿合并出血1个,肺囊肿合并纤维组织增生及肉芽肿形成3个,肺囊肿合并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假瘤形成4个. 结论肺囊肿CT表现形式有3种类型,即薄壁囊腔型、厚壁囊腔型、肿块样型.
作者:伍定平;邓开鸿;周翔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女,24岁.右侧腰部胀痛不适3个月.查体:右肾区压痛(+),叩痛(+),血压14/10kPa.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17-OH 6.2mg/24h,尿17-KS 6.9mg/24h,血钾 4.73mmol/L.KUB+IVP示双肾功能正常.CT平扫示: 右侧肾上腺区一椭圆形低密度肿块,大小5cm×4cm,边缘清晰,其内见少许条索、分隔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66~28HU,边缘见点状钙化斑,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增强扫描示其内分隔状软组织影轻度强化,脂肪成分无明显强化(图1、2).CT诊断:右侧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手术所见: 右侧肾上腺区见一直径约5cm黄色球形实质性包块,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有少许粘连.术后病理:送检肾上腺组织内见大量脂肪成分,可见区域性骨髓样组织,并见出血灶(图3、4).病理诊断:肾上腺髓性脂肪瘤.
作者:邱晓明;王弘;李钧;顾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多平面间隔型脊柱爆裂骨折(mutilevel non-continuous spinal burst fractures,MNSBF)的影像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 资料与方法从821例脊柱骨折病例中搜集临床资料完整的MNSBF 15例,均为2个节段单椎体骨折,对比分析2处骨折椎体形态特点和脊柱稳定性,结合致伤方式探讨其形成机制. 结果 15例中9个腰2平面以下骨折椎体以扁平状压缩为主,均伴Ⅱ~Ⅲ度椎管狭窄,至少3处缺乏神经根症状;21个腰2平面及以上椎体骨折11个以楔形压缩为主,10个呈楔形并扁平状压缩.16处伴椎管狭窄,12处伴神经根症状,6处神经根症状被掩盖. 结论脊椎骨折形态及脊柱稳定性与骨折部位有关.轴向高能量冲击载荷是产生脊柱爆裂骨折的主要原因;由此产生脊柱移行段高度屈曲和椎体生物力学性质差异为产生跳跃骨折的基础.
作者:曹和涛;朱建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18岁.持续性左眼胀痛3天,否认近期有外伤史.专科检查:左眼球轻度突出,余无特殊.双眼矫正视力0.8.血常规、生化、胸片检查无异常.CT检查:眼眶平扫显示左眼眶球后下区可见一大小约20mm×18mm×15mm类梨形等、高密度肿块影,轮廓清楚,边缘光滑,CT值为44~73HU.病灶中心区可见大小约10mm×8mm×10mm的不规则形更高密度影,CT值为73~85HU.左下直肌受压向前内移位(图1).
作者:谢建强;李金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20年来,随着CT和MRI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影像医学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影像医学知识量剧增,而学生在校学习影像医学课时有限,这是一个矛盾.如何在当前条件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影像医学基本知识,而又能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这就给讲授影像医学的教师提出了一项新的课题.下面就影像科医师如何转变成影像学教师,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初步探讨.1 影像医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用教学效能来表示,而教学效能的提高与教师教学能力呈正比关系.担任影像医学教学的医师既要完成繁重的日常临床工作,又要进行科学研究,在高等院校还要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医师的素质,还应具备教师的才能.
作者:李恒国;程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40岁.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中上腹部肿物.近1个月来便秘.查体:左侧中腹部可触及约10.0cm×7.0cm大小的肿块,表面光滑,质地中等,位置较固定,轻微触痛.B超示:左中腹部实质性肿物.CT表现: 左肾前方,左侧腹壁内侧见一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体积约为10.5cm×7.0cm×6.5cm,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缘光整,邻近肠管被推移向右侧,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MRI示: 左肾前方,腹主动脉外侧可见11.5cm×7.2cm×6.0cm不规则形、边缘光整的异常信号肿块影,在T1WI及T2WI上呈等信号,其间夹杂有稍长T1、长T2信号,其周围可见脂肪间隙,未见明显浸润征象(图2、3).MRI拟诊:①腹腔平滑肌肉瘤;②腹腔平滑肌瘤;③神经纤维瘤.
作者:张笑魁;牛淑祥;李俊芳;李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肾灌注成像(PWI)技术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在应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的基础上,采用PWI技术,对12例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进行肾功能损害的测定. 结果肾灌注成像曲线呈反抛物线形,正常两侧的肾灌注曲线几乎是重叠的,病肾与正常肾灌注曲线相比,波始时间、达波谷时间均延长,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01),并且病肾的波幅小于正常肾. 结论在应用EPI基础上,采用PWI技术,可进一步评价肾功能.
作者:肖志军;李英;黄勃源;池琛;刘怀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法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 资料与方法对1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行微创法PTBD,所有患者均行CT、MRI或B超等影像学及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男88例,女57例,平均年龄58.3±11.7岁.PTBD穿刺成功率为100%.131例在电视透视下穿刺右肝管,其中右前支125例,右后支6例;14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肝管(其中12例左肝管外支,2例右后支肝管). 结果 88例行右支内外引流,41例行单纯外引流(其中39例行右支外引流,2例行左支外引流),8例行联合右支内外引流及左支外引流,8例行左支内外引流;外引流患者中35例经1~2周外引流后,再成功转为内外引流.另6例持续带管行外引流.置入引流后较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具有显著性(P<0.05),外引流组与内外引流组术前、术后胆红素下降也具显著性(P<0.05),并且两组之间术前具有可比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9%,包括胆道感染6例,胆汁外漏3例,胆汁瘤1例,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结论微创法PTBD具有独到优点,疗效可靠,单纯外引流和内外引流术具有同样减轻黄疸效果,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选择引流方案.
作者:吴安乐;颜志平;王建华;程洁敏;王小林;龚高全;刘清欣;钱晟;罗剑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56岁.因左面颊麻木伴牙痛10余天而就诊.查体:左面部与鼻甲肿胀,此外均无异常.CT检查:左侧上颌窦充满软组织块影,CT值48.5HU;上颌窦内、后壁均有中断、变薄破坏征象,尤以上内侧为甚,块影向内突入鼻腔,向上向后延伸至后组筛窦(图1);右侧上颌窦呈炎性改变.CT诊断:左上颌窦恶性占位性病变,累及后组筛窦.
作者:陈新龙;徐林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仿真支气管镜(virtual brochoscopy,VBS)在评估中心型肺癌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4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行前瞻性的CT检查,采用直接增强扫描,在工作站得到气管支气管树VRT和VBS图像.盲法阅片,对比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利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VRT、VBS对评价中心型肺癌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的敏感性分别为86.9%和66.7%,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651,P=0.002).特异性分别为93.1%和86.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744,P=0.670).准确性分别为88.5%和71.7%,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0.017,P=0.002). 结论 VRT无论在观察范围还是诊断的准确性方面均优于VBS,在中心型肺癌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的评估中VRT可以取代VBS.
作者:王建卫;吴宁;黄遥;朱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几种常见下腔静脉滤过器(IVCF)的特性,明确各自的适应证. 资料与方法总结86例90只IVCF的应用经验,其中临时性滤过器ATF 20只,LGT-TF 4只;永久性滤过器GF 13只,BNF 8只,SNF 15只,TEF 18只,LGM-VTF 6只,临时、永久两用滤过器GTF 6只.对它们的材料、形状、适用下腔静脉形态、置入途径等进行比较,置入后造影、评价,跟踪随访其滤过效果、形态、位置及下腔静脉通畅程度. 结果 4只临时性滤过器附有大量血栓,改作永久性滤过器置入术.综合评价优、良、一般的87只滤过器置入后未发生肺栓塞症状,评价差的3只中有1例于16h后突发广泛性肺栓塞死亡. 结论临时性滤过器适用于急性血栓和外科、介入手术前.永久性滤过器宜根据下腔静脉的形态、尺寸选择.
作者:顾建平;范春瑛;何旭;楼文胜;陈亮;苏浩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影像学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师生的重视和欢迎.作为教学单位,我们担负着临床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任务,在近4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为适应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幻灯为模式进行了设计与制作.
作者:张中伟;李子平;刘淑冰;孟悛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各种疾病,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搜集16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5例,EB病毒性脑炎3例,一氧化碳中毒8例.均行CT平扫. 结果 1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其中1对、2对或3对核团同时受累. 结论 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疾病很多,其中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性脑炎和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一定CT特征.了解具有以上CT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东劲;严建春;张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