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蒋钟玮
目的确定一个在MR像上中央前回定位的解剖学标志. 材料与方法 10具成人头颅标本,观察大脑半球中央前回的“结区”,及“结区”在大脑半球横切面和矢状面上的形态;10名志愿者,作手部运动,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观察fMRI信号与中央前回“结区”的关系;100例MR平扫图像,分别观察和统计“手结”在横断面和矢状面图像上出现的阳性率. 结果 10具成人头颅标本,20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回均存在明显的“结区”.大脑半球横断面上,此“结区”为ω形,在矢状面上,呈钩形.10例志愿者fMRI扫描证实,此结是手的运动支配区,称为“手结”.100例MR头颅平扫,横断面图像上,“手结”出现的阳性率为98%,矢状面图像上出现的阳性率为88%. 结论在MR像上,“手结”是中央前回定位的较可靠的解剖标志.
作者:郭锁成;薛德麟;雷霆;王中伟;朱文珍;王承缘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32岁.突发持续性全程肉眼血尿伴右腰部疼痛22小时.1年前曾有类似发作,行B超、逆行尿路造影及CT检查均无阳性发现.当时予止血、抗炎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既往无外伤及手术史.体检:Bp 105/70mmHg,贫血貌,右肾区可闻及血管杂音,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HGB 89g/L;尿常规:RBC(+++).膀胱镜检查:导出血性液体约400ml,内有大量凝血块,右输尿管口清晰喷血性液体.B超示:膀胱内可见多数血块.根据临床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肾动静脉瘘.
作者:王吉;贺能树;孙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是一项应用于控制因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的介入技术.它不受患者一般情况及咯血病因的限制,其治疗适应证主要取决于咯血量的多少.BAE治疗咯血现已见于多篇文献报道并为临床广泛认可[1~5].由于常使用的栓塞剂明胶海绵存在再通的可能,因此行BAE术后患者常出现复发出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采用自制的白芨微球作为栓塞材料应用于BAE技术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健;冯敢生;许林锋;梁惠民;郑传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6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间歇性隐痛,偶向背部放射,伴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查体:患者全身情况差,消瘦.左上腹可扪及约5cm×10cm大小包块.包块上界达左侧第4肋间隙,下界平脐,不活动,质较硬,表面不够光滑,有轻触痛.无移动浊音,肠鸣音正常.肾区无叩痛.T:37℃,P:88次/分,R:18次/分,Bp:22/16kPa.心尖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WBC:13.6×109/L,RBC:2.84×1012/L,BUN:5.2mmol/L.
作者:刘小维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小管性酸中毒(RTA)临床及X线表现,以提高诊断认识水平.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RTA者27例,女性占78%,平均年龄30.3岁.18例摄有腹部平片,6例行静脉肾盂造影,4例行肾脏CT检查. 结果继发型占70.37%,其中63.16%继发于干燥综合征.骨骼改变出现率45.8%,表现为生长迟缓、骨质软化.肾脏钙化出现率38.9%,为特征性的双肾锥体乳头部钙化.在病程长(>1年)者中钙化率为50%. 结论骨骼改变及肾脏钙化是RTA较晚期的表现,出现骨骼及肾脏X线异常表现,尤其出现双肾锥体乳头部特征性钙化可以确定诊断.
作者:张冰;蒋钟玮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肯定了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尚未见全面系统性地报道其局限性的文献.MRH局限性大多与其成像技术有关,诊断上也有些不足,有些可以克服,本文对此作一扼要综述.
作者:陈骏;余永强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57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9个月,加重伴血凝块、尿频、尿急5天入院.查体:右中下腹可扪及10.0cm×8.0cm包块,质硬,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搏动.耻骨上膀胱区不膨隆.实验室检查:尿常规:RBC 满视野/HP,脓细胞7~10/HP;血常规:WBC 4.1×109/L,N 0.73,L 0.27,Hg 113g/L.膀胱镜检查:整个膀胱变形呈凹形,底区、三角区、右侧壁均可见包块,占整个膀胱的1/3,表面出血溃烂,考虑为膀胱恶性肿瘤可能性大.B超检查提示:右侧卵巢浆液性腺癌伴膀胱转移.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70岁.下腹部胀痛并发现包块1个月.近来自觉包块迅速增大,伴尿频及便秘.体检:下腹部可扪及直径约22cm实质性包块,表面稍不平坦,质硬可活动.B超提示为混合性包块,主要为实质性,大小22.8cm×12.0cm,囊性占5.9cm×3.5cm,多房,下腹两侧及肋下均可见液性暗区. CT表现: 平扫腹部可见一囊实性肿块,实性为主,偏右侧边界清晰,大小19cm×12cm×16cm,CT值14~35HU.块影、肝脾周围及Douglas'腔均有低密度积液征.小肠受压左移(图1).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有轻度强化,CT值58HU,囊性部分无强化(图2).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诊断:盆腔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右侧卵巢囊腺癌可能. 手术所见: 右侧卵巢有一约25cm×15cm肿瘤,肿瘤大部分为实性,小部分为囊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侧附件及子宫正常,腹主动脉淋巴结无肿大,行双侧附件及全宫切除.
作者:高莉红;舒先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不同化疗栓塞方法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S期细胞比率(S-phase fraction,SPF)、DNA指数(DNA index,DI)的影响及PI、SPF、DI与HCC转移的关系,以便进一步研究化疗栓塞对HCC转移潜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7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HCC共98例,单纯手术57例,4种化疗栓塞治疗后Ⅱ期手术切除4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各标本PI、SPF和DI,并与转移情况对照. 结果 PI和SPF与HCC转移潜能密切相关(P<0.01,P<0.05),DI与转移关系不大(P>0.05).PI、SPF和DI存在组织学差异,Ⅲ级高于Ⅰ级,梁索型、索状腺样型、透明细胞型低于实体型和低(未)分化型.化疗栓塞使HCC PI、SPF下降,其中多材料联合化疗栓塞组(C组和D组)下降明显(P<0.05);单材料化疗栓塞组(B组)PI上升显著(P<0.05);重复3~4次化疗栓塞PI、SPF下降显著(P<0.05,P<0.01);化疗栓塞后1~2个月PI、SPF下降,2个月后增高. 结论 HCC高转移性与高PI、SPF相关,化疗栓塞通过抑制HCC的PI、SPF来抑制其转移潜能,多次、多材料联合化疗栓塞且重复治疗间隔<2个月抑制作用强.
作者:肖恩华;胡国栋;李锦清;张亚奇;陈敏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对先天性听骨链畸形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使用CTVE技术观察了11例先天性听骨链畸形患者的听骨链形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CTVE在术前观察到锤骨柄与砧骨长脚不同程度的融合、砧骨长脚与镫骨头完全分离、砧骨长脚末端以细条状纤维组织与镫骨头相连、镫骨与前庭窗不相连、砧骨和/或镫骨缺如等几种形式的听骨链畸形,并与手术所见相符.但CTVE对评价听骨链运动功能和细微结构的改变价值有限. 结论 CTVE是一种多角度立体地观察听骨链结构的非侵入性影像手段.
作者:李龙;池晓宇;黄新才;马新兵;刘卫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儿男,8天.足月顺产,出生后一般情况正常,因发热、呕吐1天就诊.呕吐胃内容物并含有胆汁,为非喷射性呕吐,食欲不振,无惊厥、腹泻.查体: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胀满,脐区及上腹部可见蠕动波,有压痛,肠鸣音亢进.X线检查: 透视见胃内大量充气,胃腔扩张,变换体位后见十二指肠亦扩张积气,内有液面,小肠及结肠内无明显积气,亦无液面.经插管注入稀钡剂,见胃及十二指肠显著扩张,钡剂于十二指肠水平段末端受阻,梗阻端呈尖嘴状.经多次变换体位,约半小时后,始见空肠内有极少量钡剂通过,呈斑点状(附图).X线诊断: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
作者:冯旭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故障现象直线加速器600C在使用过程中,剂量率逐渐降低,频繁出现YLD、UDR1、UDR2联锁,导致机器无法正常使用.故障诊断及维修 YLD联锁出现初期,经过简单的调整,便可消除联锁,后来YLD联锁出现的频率增大,并且无法通过调整解决,靶电流TARG Ⅰ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开始的14mA左右(剂量率为400时)逐渐下降为11mA,后下降为7mA,用示波器检测PFN、HVPS、FWD、MAG Ⅰ、MAGV等波形均未发现异常,检查枪灯丝电压、磁控管灯丝电压均正常,适当提高枪灯丝电压幅度,靶电流和剂量率均无变化,调PFN参考值电压,使磁控管电流由100A上升到120A(大值)时,靶电流和剂量率均有提高,机器又能达到正常的剂量率,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剂量率又降低,恢复到以前的不正常状态,靶电流减小,机器无法使用,经过多次检查,均无明显效果,尝试更换与剂量率有关的Timer Interface Board后,也无任何变化.于是怀疑加速管存在故障、加速管中电子枪发射电子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或是电子枪阴极高压有漏电现象,但经仔细检查电子枪阴极高压电缆及其部分附件,均无破损及打火、漏电的地方,加速管损坏的可能性大,经过仔细地检测和理论分析,一致认定加速管故障,需更换加速管.但更换加速管后,故障并未消除,又怀疑磁控管存在问题,通过前面的调整磁控管电流能临时增加剂量率的尝试,判断原因为磁控管的功率、效率降低达不到要求所致,重新更换磁控管,开机后机器故障排除,恢复正常,开环条件下,剂量率为460(选择400剂量率时),靶电流屏幕显示12mA左右.
作者:梁爱军;郭英法;黄甫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 材料与方法对19例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进行CT分型. 结果将视神经管骨折分为3型:(1)管内型(10例); (2)管外型(7例),又分为颅口型和眶口型2个亚型; (3)混合型(2例). 结论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诊断有助于临床确定手术适应证和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李银官;游瑞雄;江飞;郑义浩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例1 女,36岁.1999年3月19日因车祸跌入河中溺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3月21日撤机,拔去插管.4月10日出院.1个月后出现呼吸困难,吸气费力,稍活动即感胸闷、咽部不适,偶有轻咳,并有少量白色粘痰.经用抗菌素、地塞米松静滴和倍乐米松喷雾吸入,均无效.CT检查:示声门下2cm处开始至锁骨水平部位,约2cm长移行性狭窄,内径0.7cm.CT诊断:颈段中下部气管局限性狭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2~3cm处气管疤痕挛缩致明显狭窄,内径约0.5~0.6cm,纤支镜不能伸入下端气管.MRI示环状软骨下2cm处开始气管局限性狭窄,长约2.5cm
作者:许有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例1 男,3岁.腹部增大2周.体检:全腹明显膨隆,柔软.B超:腹腔内巨大含液性包块,内见多条分隔光带及散在细小光点,拟诊大网膜囊肿.CT平扫(图1):腹盆腔内巨大均匀低密度囊性肿物,CT值约20HU,大小19.5cm×21.0cm×8.5cm,内见数条较粗小梁分隔,囊壁薄、光滑.肿物推挤肠管成团上移及推向脊柱前方.CT诊断:大网膜囊肿.手术所见:大网膜巨大囊性肿物,青紫色,囊壁薄、光滑,见大网膜发出粗大血管进入肿物内.囊内为暗红色液体,不凝固,并有多条粗的小梁交织成网状结构.病理所见:镜下肿物以血管增生、扩张为主,部分区域见淋巴管增生扩张,管壁间有淋巴滤泡形成.诊断:大网膜淋巴血管瘤.
作者:陈恩明;管同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30岁.因间歇性咳嗽、咯血、鼻出血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咳嗽、咯血、低热、关节痛、鼻出血在外院摄胸片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抗痨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并出现少尿、浮肿、恶心、呕吐转来我院.第1次入院时全身浮肿,少尿(200ml/天),T 38.2℃,关节无红肿,双肺无罗音.HR 104次/分,尿常规:Pr(+++),RBC (++)/HP,WBC 3~6/HP,颗粒管型1~2/HP,血生化:BUN 36.2mmol/L,Cr 1123μmol/L,Co2CP 12mmol/L.肝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示双中上肺野见多发斑片状、点状影,密度均匀,边界欠清晰(图1).意见:Ⅲ型肺结核.临床诊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行腹膜透析及激素、CTX冲击治疗,1周后尿量增多达3000~4000ml/天,复查胸片:肺部病变大部分吸收,残留结节状、条索状阴影(图2).第2次以肺炎入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Pr(+),WBC 3~5/HP,RBC 4~6/HP,颗粒管型0~1/HP,Hb 56g/L,WBC 6.7×109/L,RBC 289×109/L,Urea 5.2mmol/L,SCr 167.7μmol/L,Co2CP 20.8mmol/L,肝功能正常,胸片示双上中肺斑片状、结节状阴影较第二片明显增多并小空洞形成(图3).
作者:张春天;袁慧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在手正位X线片上,从第4、5掌骨头划切线,观察此线的延长线与第3掌骨远端的关系,称掌骨征(metacarpal sign)[1].第4、5掌骨头切线的延长线超越第3掌骨远端(图1,左手),为掌骨征阴性.第4、5掌骨头切线的延长线与第3掌骨相交(图1、3,右手;图2,双手),为掌骨征阳性.
作者:李润根;郑鑫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椎弓反角度扫描技术[1]是脊柱CT扫描的特殊方法,国内报道较少.笔者于1998年10月开展了此项技术,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武;刘天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心肌梗死早期(6小时)DSA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材料与方法 14头幼猪采用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6小时时,经中孔合金珠行DSA,实验组7头幼猪体外反搏治疗1小时,对照组7头幼猪无任何处理观察1小时,7小时时DSA采集图像,并即刻处死实验动物,将龙胆紫染色的心肌送病检,部分送电镜.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DSA表现为层状、斑片状对比剂聚集染色,中央区密度较高,外周密度稍淡.DSA可定量显示受损心肌的染色范围.病理证实龙胆紫染色的心肌范围与心肌梗死的心肌受损范围相符.DSA所显示的对比剂染色的心肌体积与龙胆紫染色的心肌体积相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证实染色区显示典型的缺氧性损害. 结论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DSA可以定量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其表现与病理表现相符合,是评价各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疗效的实验研究的客观标准.
作者:董兰强;潘纪青;顾菊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出血危险因素及CAVM γ刀治疗后并发症与血管构筑的关系,为CAVM患者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31例CAVM患者进行了MRI和MRA检查.MRI T1WI和T2WI重点观察颅内出血情况;MRA使用TOF法、PC法及增强MRA.按照Spetzler分级标准对CAVM进行分级,并描述CAVM的血管构筑特点,分析CAVM出血与其血管构筑的关系.同时对16例行γ刀治疗的患者,随访观察3~13个月,探讨CAVM γ刀治疗后并发症与其血管结构的相关性. 结果 31例CAVM中有11例在γ刀治疗前发生过出血,出血发生率为35%.1~3级CAVM易出血,而CAVM的直径、引流静脉的数量以及深静脉引流是出血危险因素,即小的CAVM、单支静脉引流尤其深静脉引流者易出血.浅静脉引流伴引流静脉扩张者,γ刀治疗后易出现水肿. 结论小的CAVM、单支静脉引流尤其深静脉引流的CAVM患者应尽早治疗;浅静脉引流伴引流静脉扩张的CAVM γ刀治疗前应行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俊功;孔祥泉;冯敢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