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芨微球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

孔健;冯敢生;许林锋;梁惠民;郑传胜

关键词:白芨, 微球栓塞, 支气管动脉, 治疗, artery embolization, 咯血, 现报告如下, 动脉栓塞术, 材料应用, 术后患者, 破裂出血, 明胶海绵, 介入技术, 复发出血, 栓塞剂, 适应证, 自制, 文献, 临床, 控制
摘要: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是一项应用于控制因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的介入技术.它不受患者一般情况及咯血病因的限制,其治疗适应证主要取决于咯血量的多少.BAE治疗咯血现已见于多篇文献报道并为临床广泛认可[1~5].由于常使用的栓塞剂明胶海绵存在再通的可能,因此行BAE术后患者常出现复发出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采用自制的白芨微球作为栓塞材料应用于BAE技术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下肢多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介于血管瘤和骨血管肉瘤之间的一个中间类型,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非常少见.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5岁.2年前不慎摔倒损伤左膝关节,局部处理后无特殊不适.2001年1月感左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入院诊治.查体:左膝关节间隙外侧压痛,左胫骨结节下2cm胫骨嵴内侧2cm处深压痛,疼痛明显,皮温不高.左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屈展0°~135°,膝关节各特殊试验均阴性,双下肢感觉、血运良好.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作者:武子朝;魏龙晓;黄铨儒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实验性心肌梗死的DSA与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实验性心肌梗死早期(6小时)DSA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材料与方法 14头幼猪采用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6小时时,经中孔合金珠行DSA,实验组7头幼猪体外反搏治疗1小时,对照组7头幼猪无任何处理观察1小时,7小时时DSA采集图像,并即刻处死实验动物,将龙胆紫染色的心肌送病检,部分送电镜.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DSA表现为层状、斑片状对比剂聚集染色,中央区密度较高,外周密度稍淡.DSA可定量显示受损心肌的染色范围.病理证实龙胆紫染色的心肌范围与心肌梗死的心肌受损范围相符.DSA所显示的对比剂染色的心肌体积与龙胆紫染色的心肌体积相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证实染色区显示典型的缺氧性损害. 结论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DSA可以定量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其表现与病理表现相符合,是评价各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疗效的实验研究的客观标准.

    作者:董兰强;潘纪青;顾菊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螺旋CT动态扫描胰腺实质强化时相优化的探讨

    目的利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探讨胰腺实质佳强化时相. 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排除胰腺病变而行上腹部CT检查者40例.选择胰腺实质显示完整一层作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周期为4s(其中扫描时间1s,间隔3s),团注对比剂后,延迟时间15s,持续扫描至71s,共作15层动态扫描. 结果 40例正常胰腺实质高峰时相的分布为:36例(90%)在39~51s之间,1例(2.5%)小于39s,3例(7.5%)大于51s.腹主动脉38例(95%)在33~47s之间达到高峰,2例(5%)小于33s. 结论经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当采用2ml/kg体重对比剂剂量,注射速度为3ml/s时,正常胰腺实质佳强化时相为39~51s,即胰腺实质期.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佳强化时相为33~47s.

    作者:张方方;周翔平;陈宪;刘荣波;杨恒选;徐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磁共振水成像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案

    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肯定了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尚未见全面系统性地报道其局限性的文献.MRH局限性大多与其成像技术有关,诊断上也有些不足,有些可以克服,本文对此作一扼要综述.

    作者:陈骏;余永强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 材料与方法对2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CT显示腹膜后原发肿瘤的敏感性为100%,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4.0%,良、恶性定性诊断率为68.0%.肿瘤径线较大,腹膜后器官和相邻的血管受压移位,肿瘤与邻近腹腔内器官间的脂肪间隙中断或消失,以及与邻近盆壁和/或腹后壁间界限不清均为肿瘤定位、定性特征性CT表现. 结论 CT对腹膜后原发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一些重要的征象.

    作者:吴景忠;程天明;连建敏;葛英辉;雷志丹;张继良;汪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气管插管致气管狭窄二例

    例1 女,36岁.1999年3月19日因车祸跌入河中溺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3月21日撤机,拔去插管.4月10日出院.1个月后出现呼吸困难,吸气费力,稍活动即感胸闷、咽部不适,偶有轻咳,并有少量白色粘痰.经用抗菌素、地塞米松静滴和倍乐米松喷雾吸入,均无效.CT检查:示声门下2cm处开始至锁骨水平部位,约2cm长移行性狭窄,内径0.7cm.CT诊断:颈段中下部气管局限性狭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2~3cm处气管疤痕挛缩致明显狭窄,内径约0.5~0.6cm,纤支镜不能伸入下端气管.MRI示环状软骨下2cm处开始气管局限性狭窄,长约2.5cm

    作者:许有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美国VARIAN 600C加速器故障维修一例

    故障现象直线加速器600C在使用过程中,剂量率逐渐降低,频繁出现YLD、UDR1、UDR2联锁,导致机器无法正常使用.故障诊断及维修 YLD联锁出现初期,经过简单的调整,便可消除联锁,后来YLD联锁出现的频率增大,并且无法通过调整解决,靶电流TARG Ⅰ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开始的14mA左右(剂量率为400时)逐渐下降为11mA,后下降为7mA,用示波器检测PFN、HVPS、FWD、MAG Ⅰ、MAGV等波形均未发现异常,检查枪灯丝电压、磁控管灯丝电压均正常,适当提高枪灯丝电压幅度,靶电流和剂量率均无变化,调PFN参考值电压,使磁控管电流由100A上升到120A(大值)时,靶电流和剂量率均有提高,机器又能达到正常的剂量率,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剂量率又降低,恢复到以前的不正常状态,靶电流减小,机器无法使用,经过多次检查,均无明显效果,尝试更换与剂量率有关的Timer Interface Board后,也无任何变化.于是怀疑加速管存在故障、加速管中电子枪发射电子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或是电子枪阴极高压有漏电现象,但经仔细检查电子枪阴极高压电缆及其部分附件,均无破损及打火、漏电的地方,加速管损坏的可能性大,经过仔细地检测和理论分析,一致认定加速管故障,需更换加速管.但更换加速管后,故障并未消除,又怀疑磁控管存在问题,通过前面的调整磁控管电流能临时增加剂量率的尝试,判断原因为磁控管的功率、效率降低达不到要求所致,重新更换磁控管,开机后机器故障排除,恢复正常,开环条件下,剂量率为460(选择400剂量率时),靶电流屏幕显示12mA左右.

    作者:梁爱军;郭英法;黄甫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诊断(附19例分析)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 材料与方法对19例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进行CT分型. 结果将视神经管骨折分为3型:(1)管内型(10例); (2)管外型(7例),又分为颅口型和眶口型2个亚型; (3)混合型(2例). 结论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诊断有助于临床确定手术适应证和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李银官;游瑞雄;江飞;郑义浩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介入治疗先天性肾动静脉瘘一例

    患者女,32岁.突发持续性全程肉眼血尿伴右腰部疼痛22小时.1年前曾有类似发作,行B超、逆行尿路造影及CT检查均无阳性发现.当时予止血、抗炎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既往无外伤及手术史.体检:Bp 105/70mmHg,贫血貌,右肾区可闻及血管杂音,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HGB 89g/L;尿常规:RBC(+++).膀胱镜检查:导出血性液体约400ml,内有大量凝血块,右输尿管口清晰喷血性液体.B超示:膀胱内可见多数血块.根据临床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肾动静脉瘘.

    作者:王吉;贺能树;孙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慢性脊髓创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慢性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其形成机制. 材料与方法分析28例慢性脊髓损伤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7例,平均年龄39岁.伤后行MRI复查时间为1个月~12年.MRI取常规SE序列T1WI、T2WI矢状、横断面. 结果 28例中有16例发生在颈髓,上胸髓及脊髓圆锥各6例.其中脊髓囊变13例;慢性脊髓受压5例,均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病理改变;脊髓软化4例;脊髓空洞2例;脊髓萎缩3例;脊髓栓系1例. 结论慢性脊髓损伤分别表现为脊髓囊变、空洞、萎缩、软化、栓系及慢性受压6种病变,脊髓囊变与脊髓瞬间压迫伤有关,其病变局限.脊髓空洞及脊髓萎缩均与脊髓持续受压有关,病变潜在进展.脊髓软化可能由伤后脊髓缺血引起,脊髓栓系是伤后蛛网膜粘连造成.

    作者:袁明远;陶晓锋;贾连顺;肖湘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其损伤的MRI诊断

    目的研究正常和损伤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MRI表现. 材料与方法对61例正常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冠状位上测量内侧副韧带的宽度,评价2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MRI表现. 结果正常膝关节冠状位MRI上,内侧副韧带股骨段平均宽度3mm,胫骨段平均宽度2mm.内侧副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为连续性中断,局部或弥漫性肿胀,信号增高. 结论 MRI是一种准确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方法.

    作者:李晋川;马强华;王云冰;王秀兰;李志国;周怀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棘突骨软骨瘤一例

    患者女,17岁.于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下腰部不适,有时稍伴疼痛,近期疼痛明显并下腰部中间皮肤软组织略呈“丘状”隆起,按之压痛较著.查体:相当于L4、5棘突平面略偏左侧可触及约3cm×4cm大小包块,位置固定,动度差,质硬,压痛较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实验室检查:ALP:56U/L(42~140U/L),WBC:6.7×109/L,ESR:9mm/h.X线表现:L4棘突后缘示向后突出约1.5cm×2.2cm大小的不均匀高密度影,边界清并与棘突相连,皮质自基底部延续至远端并逐渐变薄.

    作者:王秀丽;高建华;张国先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急诊和普通IVU对急性输尿管绞痛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急诊IVU(EIVU)和普通IVU(CIVU)对于急性输尿管结石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搜集用IVU检查的急性输尿管绞痛患者130例,男75例,女55例,年龄20~66岁,平均35.2岁.分成两组,第一组是用EIVU检查的连续65例,其中发现输尿管结石51例(78.4%);第二组是CIVU检查的连续65例,其中发现输尿管结石32例(49.2%).对于尿路造影像上未能直接显示的透X线结石,在IVU24小时后施行CT平扫. 结果 EIVU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78.4%)远高于CIVU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49.2%),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 EIVU能较多地显示输尿管结石阻塞的尿路造影征象,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对于急性输尿管绞痛患者,应尽早用EIVU进行检查.

    作者:叶念祖;卢本刚;张斌;林仪端;韩秋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盆腔血管肉瘤一例

    患者女,32岁.发现盆腔肿物5个月入院.肛诊:距肛门约4cm可触及一肿物,突向肠腔,约6cm×7cm大小,下界清楚,上界不清,质硬,无压痛,活动尚可.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超:宫颈阴道部左后方6.5cm×6.2cm实质样欠均质回声.边界较规则,彩色血流显示可见动脉血流,提肛动作观察与阴道关系不密切.诊断:宫颈阴道部左后方实质样肿物.CT:子宫左后下方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约23~28HU,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肿块与直肠、阴道界限清

    作者:钱德文;王立明;张洁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空肠起始段扭转一例

    患儿男,8天.足月顺产,出生后一般情况正常,因发热、呕吐1天就诊.呕吐胃内容物并含有胆汁,为非喷射性呕吐,食欲不振,无惊厥、腹泻.查体: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胀满,脐区及上腹部可见蠕动波,有压痛,肠鸣音亢进.X线检查: 透视见胃内大量充气,胃腔扩张,变换体位后见十二指肠亦扩张积气,内有液面,小肠及结肠内无明显积气,亦无液面.经插管注入稀钡剂,见胃及十二指肠显著扩张,钡剂于十二指肠水平段末端受阻,梗阻端呈尖嘴状.经多次变换体位,约半小时后,始见空肠内有极少量钡剂通过,呈斑点状(附图).X线诊断: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

    作者:冯旭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隐匿性乳腺病灶

    目的评价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隐匿性乳腺病变定位活检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临床扪诊阴性,而乳腺X线片显示成簇的细小钙化、模糊小结节及局部结构紊乱等可疑的恶性病灶,通过计算机立体定位下穿刺,留置导丝于可疑的病灶区,然后手术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31例患者,乳腺X线检查发现病灶34个,定位穿刺留置导丝32根,导丝引导下手术活检32例次均一次性成功定位与切除,定性诊断正确率为100%.病理检查结果:恶性病变9例次11个病灶,良性病变23例次.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4例次5个病灶,导管内癌3例次,乳腺单纯癌2例次3个病灶. 结论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乳腺隐匿性病变定位活检准确,既解决了外科医生术中对乳腺微小的病变定位的困难,又解决了盲目手术切除或针穿活检假阴性的问题.此技术创伤小,简单易行,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和技术保证.

    作者:葛玲玉;钱秉坤;许顺良;章熙道;张胜;林冰影;彭志毅;黄钟英;刘小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MRI和MRA对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症之预测和监控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出血危险因素及CAVM γ刀治疗后并发症与血管构筑的关系,为CAVM患者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31例CAVM患者进行了MRI和MRA检查.MRI T1WI和T2WI重点观察颅内出血情况;MRA使用TOF法、PC法及增强MRA.按照Spetzler分级标准对CAVM进行分级,并描述CAVM的血管构筑特点,分析CAVM出血与其血管构筑的关系.同时对16例行γ刀治疗的患者,随访观察3~13个月,探讨CAVM γ刀治疗后并发症与其血管结构的相关性. 结果 31例CAVM中有11例在γ刀治疗前发生过出血,出血发生率为35%.1~3级CAVM易出血,而CAVM的直径、引流静脉的数量以及深静脉引流是出血危险因素,即小的CAVM、单支静脉引流尤其深静脉引流者易出血.浅静脉引流伴引流静脉扩张者,γ刀治疗后易出现水肿. 结论小的CAVM、单支静脉引流尤其深静脉引流的CAVM患者应尽早治疗;浅静脉引流伴引流静脉扩张的CAVM γ刀治疗前应行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俊功;孔祥泉;冯敢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MR像上中央前回定位的解剖学标志:手结

    目的确定一个在MR像上中央前回定位的解剖学标志. 材料与方法 10具成人头颅标本,观察大脑半球中央前回的“结区”,及“结区”在大脑半球横切面和矢状面上的形态;10名志愿者,作手部运动,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观察fMRI信号与中央前回“结区”的关系;100例MR平扫图像,分别观察和统计“手结”在横断面和矢状面图像上出现的阳性率. 结果 10具成人头颅标本,20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回均存在明显的“结区”.大脑半球横断面上,此“结区”为ω形,在矢状面上,呈钩形.10例志愿者fMRI扫描证实,此结是手的运动支配区,称为“手结”.100例MR头颅平扫,横断面图像上,“手结”出现的阳性率为98%,矢状面图像上出现的阳性率为88%. 结论在MR像上,“手结”是中央前回定位的较可靠的解剖标志.

    作者:郭锁成;薛德麟;雷霆;王中伟;朱文珍;王承缘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分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分期价值. 材料与方法 72例患者初次手术前行CT检查,28例作盆腔扫描,44例作全腹扫描.对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对全腹扫描组进行肿瘤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CT诊断正确率达96%,肿瘤分期准确率为89%,Ⅲ期准确率达91%.腹腔内种植病灶检出率73%,大网膜病灶阳性检出率77%,壁层腹膜病灶阳性检出率87%. 结论 CT检查对卵巢恶性肿瘤初次手术前诊断准确率较高,肿瘤分期的准确率适中,对Ⅲ期患者分期准确率较高,但对盆、腹腔播散病灶的检出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楼芬兰;潘芝梅;向可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线恶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研究(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中线恶性肉芽肿鼻、鼻窦、咽及肺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例CT及X线表现. 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证实.10例中有4例鼻腔、鼻窦、咽部与肺部病变并存.肺部表现为空洞及结节病变. 结论中线恶性肉芽肿在鼻腔及鼻窦的病变具有明确的CT特征,即弥漫浸润病灶伴骨质破坏.咽部病变与早期鼻咽癌和炎症区别困难,需靠组织学诊断.肺部空洞与结节病变在鼻、咽部中线恶性肉芽肿组织学确诊后可以考虑肺部受侵的诊断.

    作者:王孝英;张振亚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