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文;王立明;张洁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对先天性听骨链畸形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使用CTVE技术观察了11例先天性听骨链畸形患者的听骨链形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CTVE在术前观察到锤骨柄与砧骨长脚不同程度的融合、砧骨长脚与镫骨头完全分离、砧骨长脚末端以细条状纤维组织与镫骨头相连、镫骨与前庭窗不相连、砧骨和/或镫骨缺如等几种形式的听骨链畸形,并与手术所见相符.但CTVE对评价听骨链运动功能和细微结构的改变价值有限. 结论 CTVE是一种多角度立体地观察听骨链结构的非侵入性影像手段.
作者:李龙;池晓宇;黄新才;马新兵;刘卫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线恶性肉芽肿鼻、鼻窦、咽及肺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例CT及X线表现. 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证实.10例中有4例鼻腔、鼻窦、咽部与肺部病变并存.肺部表现为空洞及结节病变. 结论中线恶性肉芽肿在鼻腔及鼻窦的病变具有明确的CT特征,即弥漫浸润病灶伴骨质破坏.咽部病变与早期鼻咽癌和炎症区别困难,需靠组织学诊断.肺部空洞与结节病变在鼻、咽部中线恶性肉芽肿组织学确诊后可以考虑肺部受侵的诊断.
作者:王孝英;张振亚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复习140例儿童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中作过CT或MRI检查的78例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原发性尿崩症54例,继发性尿崩症24例. 结论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继发性尿崩症占有相当高比例,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些患儿进行鞍区CT或磁共振检查,以除外继发性尿崩症.
作者:李玉华;朱铭;张永平;朱锦勇;高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57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9个月,加重伴血凝块、尿频、尿急5天入院.查体:右中下腹可扪及10.0cm×8.0cm包块,质硬,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搏动.耻骨上膀胱区不膨隆.实验室检查:尿常规:RBC 满视野/HP,脓细胞7~10/HP;血常规:WBC 4.1×109/L,N 0.73,L 0.27,Hg 113g/L.膀胱镜检查:整个膀胱变形呈凹形,底区、三角区、右侧壁均可见包块,占整个膀胱的1/3,表面出血溃烂,考虑为膀胱恶性肿瘤可能性大.B超检查提示:右侧卵巢浆液性腺癌伴膀胱转移.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6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间歇性隐痛,偶向背部放射,伴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查体:患者全身情况差,消瘦.左上腹可扪及约5cm×10cm大小包块.包块上界达左侧第4肋间隙,下界平脐,不活动,质较硬,表面不够光滑,有轻触痛.无移动浊音,肠鸣音正常.肾区无叩痛.T:37℃,P:88次/分,R:18次/分,Bp:22/16kPa.心尖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WBC:13.6×109/L,RBC:2.84×1012/L,BUN:5.2mmol/L.
作者:刘小维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男,65岁.腰痛,乏力,食欲不振,面黄消瘦1年余.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不良,贫血貌,强迫卧位,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3×109/L,中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24,幼稚细胞0.22, 红细胞2.38×1012/L,血红蛋白66g/L,血小板77×109/L.
作者:刘怀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 材料与方法对19例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进行CT分型. 结果将视神经管骨折分为3型:(1)管内型(10例); (2)管外型(7例),又分为颅口型和眶口型2个亚型; (3)混合型(2例). 结论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诊断有助于临床确定手术适应证和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李银官;游瑞雄;江飞;郑义浩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70岁.下腹部胀痛并发现包块1个月.近来自觉包块迅速增大,伴尿频及便秘.体检:下腹部可扪及直径约22cm实质性包块,表面稍不平坦,质硬可活动.B超提示为混合性包块,主要为实质性,大小22.8cm×12.0cm,囊性占5.9cm×3.5cm,多房,下腹两侧及肋下均可见液性暗区. CT表现: 平扫腹部可见一囊实性肿块,实性为主,偏右侧边界清晰,大小19cm×12cm×16cm,CT值14~35HU.块影、肝脾周围及Douglas'腔均有低密度积液征.小肠受压左移(图1).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有轻度强化,CT值58HU,囊性部分无强化(图2).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诊断:盆腔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右侧卵巢囊腺癌可能. 手术所见: 右侧卵巢有一约25cm×15cm肿瘤,肿瘤大部分为实性,小部分为囊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侧附件及子宫正常,腹主动脉淋巴结无肿大,行双侧附件及全宫切除.
作者:高莉红;舒先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急诊IVU(EIVU)和普通IVU(CIVU)对于急性输尿管结石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搜集用IVU检查的急性输尿管绞痛患者130例,男75例,女55例,年龄20~66岁,平均35.2岁.分成两组,第一组是用EIVU检查的连续65例,其中发现输尿管结石51例(78.4%);第二组是CIVU检查的连续65例,其中发现输尿管结石32例(49.2%).对于尿路造影像上未能直接显示的透X线结石,在IVU24小时后施行CT平扫. 结果 EIVU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78.4%)远高于CIVU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49.2%),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 EIVU能较多地显示输尿管结石阻塞的尿路造影征象,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对于急性输尿管绞痛患者,应尽早用EIVU进行检查.
作者:叶念祖;卢本刚;张斌;林仪端;韩秋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32岁.发现盆腔肿物5个月入院.肛诊:距肛门约4cm可触及一肿物,突向肠腔,约6cm×7cm大小,下界清楚,上界不清,质硬,无压痛,活动尚可.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超:宫颈阴道部左后方6.5cm×6.2cm实质样欠均质回声.边界较规则,彩色血流显示可见动脉血流,提肛动作观察与阴道关系不密切.诊断:宫颈阴道部左后方实质样肿物.CT:子宫左后下方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约23~28HU,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肿块与直肠、阴道界限清
作者:钱德文;王立明;张洁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隐匿性乳腺病变定位活检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临床扪诊阴性,而乳腺X线片显示成簇的细小钙化、模糊小结节及局部结构紊乱等可疑的恶性病灶,通过计算机立体定位下穿刺,留置导丝于可疑的病灶区,然后手术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31例患者,乳腺X线检查发现病灶34个,定位穿刺留置导丝32根,导丝引导下手术活检32例次均一次性成功定位与切除,定性诊断正确率为100%.病理检查结果:恶性病变9例次11个病灶,良性病变23例次.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4例次5个病灶,导管内癌3例次,乳腺单纯癌2例次3个病灶. 结论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乳腺隐匿性病变定位活检准确,既解决了外科医生术中对乳腺微小的病变定位的困难,又解决了盲目手术切除或针穿活检假阴性的问题.此技术创伤小,简单易行,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和技术保证.
作者:葛玲玉;钱秉坤;许顺良;章熙道;张胜;林冰影;彭志毅;黄钟英;刘小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小管性酸中毒(RTA)临床及X线表现,以提高诊断认识水平.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RTA者27例,女性占78%,平均年龄30.3岁.18例摄有腹部平片,6例行静脉肾盂造影,4例行肾脏CT检查. 结果继发型占70.37%,其中63.16%继发于干燥综合征.骨骼改变出现率45.8%,表现为生长迟缓、骨质软化.肾脏钙化出现率38.9%,为特征性的双肾锥体乳头部钙化.在病程长(>1年)者中钙化率为50%. 结论骨骼改变及肾脏钙化是RTA较晚期的表现,出现骨骼及肾脏X线异常表现,尤其出现双肾锥体乳头部特征性钙化可以确定诊断.
作者:张冰;蒋钟玮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确定一个在MR像上中央前回定位的解剖学标志. 材料与方法 10具成人头颅标本,观察大脑半球中央前回的“结区”,及“结区”在大脑半球横切面和矢状面上的形态;10名志愿者,作手部运动,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观察fMRI信号与中央前回“结区”的关系;100例MR平扫图像,分别观察和统计“手结”在横断面和矢状面图像上出现的阳性率. 结果 10具成人头颅标本,20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回均存在明显的“结区”.大脑半球横断面上,此“结区”为ω形,在矢状面上,呈钩形.10例志愿者fMRI扫描证实,此结是手的运动支配区,称为“手结”.100例MR头颅平扫,横断面图像上,“手结”出现的阳性率为98%,矢状面图像上出现的阳性率为88%. 结论在MR像上,“手结”是中央前回定位的较可靠的解剖标志.
作者:郭锁成;薛德麟;雷霆;王中伟;朱文珍;王承缘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儿男,8天.足月顺产,出生后一般情况正常,因发热、呕吐1天就诊.呕吐胃内容物并含有胆汁,为非喷射性呕吐,食欲不振,无惊厥、腹泻.查体: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胀满,脐区及上腹部可见蠕动波,有压痛,肠鸣音亢进.X线检查: 透视见胃内大量充气,胃腔扩张,变换体位后见十二指肠亦扩张积气,内有液面,小肠及结肠内无明显积气,亦无液面.经插管注入稀钡剂,见胃及十二指肠显著扩张,钡剂于十二指肠水平段末端受阻,梗阻端呈尖嘴状.经多次变换体位,约半小时后,始见空肠内有极少量钡剂通过,呈斑点状(附图).X线诊断: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
作者:冯旭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分期价值. 材料与方法 72例患者初次手术前行CT检查,28例作盆腔扫描,44例作全腹扫描.对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对全腹扫描组进行肿瘤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CT诊断正确率达96%,肿瘤分期准确率为89%,Ⅲ期准确率达91%.腹腔内种植病灶检出率73%,大网膜病灶阳性检出率77%,壁层腹膜病灶阳性检出率87%. 结论 CT检查对卵巢恶性肿瘤初次手术前诊断准确率较高,肿瘤分期的准确率适中,对Ⅲ期患者分期准确率较高,但对盆、腹腔播散病灶的检出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楼芬兰;潘芝梅;向可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13岁.干咳、气促20天,腹胀18天入院,无发热.体检:面色苍白,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下肺叩浊,腹膨隆,腹壁静脉显露.B超:右胸腔、腹腔、盆腔积液,盆腔多发肿块,考虑为结核性.CT平扫示: 腹腔积液,盆腔内充满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不清,膀胱、子宫、直肠受压变形,密度不均,CT值42、18HU,未见脂肪及钙化.增强后显示肿块由多个大小不等软组织结节融合而成,强化不均,CT值67、84、20HU,子宫位于肿块中央(附图).CT诊断:盆腔内恶性占位病变.
作者:杨亚英;宋光义;普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B)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 材料与方法使用CTVB对44例患者行气管、支气管树内表面成像,全部病例均有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照并经病理证实. 结果 CTVB对腔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75.4%,其特异性较低,假阳性率高. 结论 CTVB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手段,可作为纤支镜的补充.
作者:刘万花;陈峰;储成风;郑凯尔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是一项应用于控制因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的介入技术.它不受患者一般情况及咯血病因的限制,其治疗适应证主要取决于咯血量的多少.BAE治疗咯血现已见于多篇文献报道并为临床广泛认可[1~5].由于常使用的栓塞剂明胶海绵存在再通的可能,因此行BAE术后患者常出现复发出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采用自制的白芨微球作为栓塞材料应用于BAE技术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健;冯敢生;许林锋;梁惠民;郑传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例1 女,36岁.1999年3月19日因车祸跌入河中溺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3月21日撤机,拔去插管.4月10日出院.1个月后出现呼吸困难,吸气费力,稍活动即感胸闷、咽部不适,偶有轻咳,并有少量白色粘痰.经用抗菌素、地塞米松静滴和倍乐米松喷雾吸入,均无效.CT检查:示声门下2cm处开始至锁骨水平部位,约2cm长移行性狭窄,内径0.7cm.CT诊断:颈段中下部气管局限性狭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2~3cm处气管疤痕挛缩致明显狭窄,内径约0.5~0.6cm,纤支镜不能伸入下端气管.MRI示环状软骨下2cm处开始气管局限性狭窄,长约2.5cm
作者:许有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17岁.于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下腰部不适,有时稍伴疼痛,近期疼痛明显并下腰部中间皮肤软组织略呈“丘状”隆起,按之压痛较著.查体:相当于L4、5棘突平面略偏左侧可触及约3cm×4cm大小包块,位置固定,动度差,质硬,压痛较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实验室检查:ALP:56U/L(42~140U/L),WBC:6.7×109/L,ESR:9mm/h.X线表现:L4棘突后缘示向后突出约1.5cm×2.2cm大小的不均匀高密度影,边界清并与棘突相连,皮质自基底部延续至远端并逐渐变薄.
作者:王秀丽;高建华;张国先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