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玉;钱秉坤;许顺良;章熙道;张胜;林冰影;彭志毅;黄钟英;刘小蕉
患者女,2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钝痛,行B超检查发现膀胱占位而来院就诊.查体:腹软,下腹部见一长约15cm的手术疤痕,其深部可触及约4cm×4cm大小的肿块,质硬,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0×109/L,淋巴细胞0.19,中性粒细胞0.71,其他0.10.肝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B超检查示膀胱内实性占位.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有一肿物凸向膀胱,表面有多个突起.CT检查:平扫见膀胱前壁有一实性肿块突入膀胱内,CT值45HU,大小约5.3cm×3.8cm,以广基与膀胱前壁相连.左侧腹直肌局限性增厚,并与膀胱前壁肿块有“蒂状物”相连(图1).盆腔内未见增大的淋巴结影.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一显著强化,“蒂”状部强化更甚,其内见小的液化坏死区(图2).进一步了解病史,患者1年前曾行剖腹产手术,无血尿.综合分析后CT诊断为膀胱前壁及腹前壁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作者:刘奉立;苏续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例1 男,3岁.腹部增大2周.体检:全腹明显膨隆,柔软.B超:腹腔内巨大含液性包块,内见多条分隔光带及散在细小光点,拟诊大网膜囊肿.CT平扫(图1):腹盆腔内巨大均匀低密度囊性肿物,CT值约20HU,大小19.5cm×21.0cm×8.5cm,内见数条较粗小梁分隔,囊壁薄、光滑.肿物推挤肠管成团上移及推向脊柱前方.CT诊断:大网膜囊肿.手术所见:大网膜巨大囊性肿物,青紫色,囊壁薄、光滑,见大网膜发出粗大血管进入肿物内.囊内为暗红色液体,不凝固,并有多条粗的小梁交织成网状结构.病理所见:镜下肿物以血管增生、扩张为主,部分区域见淋巴管增生扩张,管壁间有淋巴滤泡形成.诊断:大网膜淋巴血管瘤.
作者:陈恩明;管同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32岁.突发持续性全程肉眼血尿伴右腰部疼痛22小时.1年前曾有类似发作,行B超、逆行尿路造影及CT检查均无阳性发现.当时予止血、抗炎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既往无外伤及手术史.体检:Bp 105/70mmHg,贫血貌,右肾区可闻及血管杂音,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HGB 89g/L;尿常规:RBC(+++).膀胱镜检查:导出血性液体约400ml,内有大量凝血块,右输尿管口清晰喷血性液体.B超示:膀胱内可见多数血块.根据临床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肾动静脉瘘.
作者:王吉;贺能树;孙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心肌梗死早期(6小时)DSA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材料与方法 14头幼猪采用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6小时时,经中孔合金珠行DSA,实验组7头幼猪体外反搏治疗1小时,对照组7头幼猪无任何处理观察1小时,7小时时DSA采集图像,并即刻处死实验动物,将龙胆紫染色的心肌送病检,部分送电镜.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DSA表现为层状、斑片状对比剂聚集染色,中央区密度较高,外周密度稍淡.DSA可定量显示受损心肌的染色范围.病理证实龙胆紫染色的心肌范围与心肌梗死的心肌受损范围相符.DSA所显示的对比剂染色的心肌体积与龙胆紫染色的心肌体积相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证实染色区显示典型的缺氧性损害. 结论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DSA可以定量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其表现与病理表现相符合,是评价各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疗效的实验研究的客观标准.
作者:董兰强;潘纪青;顾菊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CT征象与ABH(O)血型抗原(BGA)表达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对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患者术前进行CT扫描,并用SP法对肿瘤标本BG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1)肿瘤BGA表达阴性率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P<0.01),且在有淋巴结转移或肺外浸润组中明显升高(P<0.005). (2)CT征象中,肿块大径>3cm组其肿瘤BGA表达阴性率比≤3cm组高(P<0.005);有纵隔淋巴结增大组其肿瘤BGA表达阴性率高于无纵隔淋巴结增大组(P<0.005);胸膜受累胸膜外脂肪线消失组其BGA表达阴性率高于胸膜外脂肪线存在组(P<0.005);具有含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的肺腺癌BGA表达阴性率低于无此征象的肿瘤(P<0.05),肿瘤BGA表达阴性组的强化曲线与阳性组间有差别,前者CT值在达到了强化峰值后有下降更快的趋势(P≤0.05). 结论 CT显示肺癌瘤体>3cm,含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受累胸膜外脂肪线消失、肿瘤强化曲线及有纵隔淋巴结增大与肿瘤BGA表达有关.
作者:赵欣;曾纪珍;夏宇;陈友良;朱智明;周晓琳;周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57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9个月,加重伴血凝块、尿频、尿急5天入院.查体:右中下腹可扪及10.0cm×8.0cm包块,质硬,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搏动.耻骨上膀胱区不膨隆.实验室检查:尿常规:RBC 满视野/HP,脓细胞7~10/HP;血常规:WBC 4.1×109/L,N 0.73,L 0.27,Hg 113g/L.膀胱镜检查:整个膀胱变形呈凹形,底区、三角区、右侧壁均可见包块,占整个膀胱的1/3,表面出血溃烂,考虑为膀胱恶性肿瘤可能性大.B超检查提示:右侧卵巢浆液性腺癌伴膀胱转移.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32岁.发现盆腔肿物5个月入院.肛诊:距肛门约4cm可触及一肿物,突向肠腔,约6cm×7cm大小,下界清楚,上界不清,质硬,无压痛,活动尚可.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超:宫颈阴道部左后方6.5cm×6.2cm实质样欠均质回声.边界较规则,彩色血流显示可见动脉血流,提肛动作观察与阴道关系不密切.诊断:宫颈阴道部左后方实质样肿物.CT:子宫左后下方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约23~28HU,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肿块与直肠、阴道界限清
作者:钱德文;王立明;张洁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6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间歇性隐痛,偶向背部放射,伴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查体:患者全身情况差,消瘦.左上腹可扪及约5cm×10cm大小包块.包块上界达左侧第4肋间隙,下界平脐,不活动,质较硬,表面不够光滑,有轻触痛.无移动浊音,肠鸣音正常.肾区无叩痛.T:37℃,P:88次/分,R:18次/分,Bp:22/16kPa.心尖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WBC:13.6×109/L,RBC:2.84×1012/L,BUN:5.2mmol/L.
作者:刘小维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分期价值. 材料与方法 72例患者初次手术前行CT检查,28例作盆腔扫描,44例作全腹扫描.对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对全腹扫描组进行肿瘤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CT诊断正确率达96%,肿瘤分期准确率为89%,Ⅲ期准确率达91%.腹腔内种植病灶检出率73%,大网膜病灶阳性检出率77%,壁层腹膜病灶阳性检出率87%. 结论 CT检查对卵巢恶性肿瘤初次手术前诊断准确率较高,肿瘤分期的准确率适中,对Ⅲ期患者分期准确率较高,但对盆、腹腔播散病灶的检出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楼芬兰;潘芝梅;向可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男,65岁.腰痛,乏力,食欲不振,面黄消瘦1年余.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不良,贫血貌,强迫卧位,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3×109/L,中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24,幼稚细胞0.22, 红细胞2.38×1012/L,血红蛋白66g/L,血小板77×109/L.
作者:刘怀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30岁.因间歇性咳嗽、咯血、鼻出血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咳嗽、咯血、低热、关节痛、鼻出血在外院摄胸片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抗痨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并出现少尿、浮肿、恶心、呕吐转来我院.第1次入院时全身浮肿,少尿(200ml/天),T 38.2℃,关节无红肿,双肺无罗音.HR 104次/分,尿常规:Pr(+++),RBC (++)/HP,WBC 3~6/HP,颗粒管型1~2/HP,血生化:BUN 36.2mmol/L,Cr 1123μmol/L,Co2CP 12mmol/L.肝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示双中上肺野见多发斑片状、点状影,密度均匀,边界欠清晰(图1).意见:Ⅲ型肺结核.临床诊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行腹膜透析及激素、CTX冲击治疗,1周后尿量增多达3000~4000ml/天,复查胸片:肺部病变大部分吸收,残留结节状、条索状阴影(图2).第2次以肺炎入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Pr(+),WBC 3~5/HP,RBC 4~6/HP,颗粒管型0~1/HP,Hb 56g/L,WBC 6.7×109/L,RBC 289×109/L,Urea 5.2mmol/L,SCr 167.7μmol/L,Co2CP 20.8mmol/L,肝功能正常,胸片示双上中肺斑片状、结节状阴影较第二片明显增多并小空洞形成(图3).
作者:张春天;袁慧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15岁.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入院时血压为160~170/100mmHg,心率106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率过速.血尿素氮、肌酐及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肾素、抗“O”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肾动脉狭窄,右肾发育不良.MRI显示右肾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远端有狭窄后扩张,右肾缩小(图1).同位素肾图:右肾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右肾明显缩小,右肾图呈低水平延长线形,提示右肾基本无功能.诊断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并肾发育不良.
作者:尚鸣异;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利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探讨胰腺实质佳强化时相. 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排除胰腺病变而行上腹部CT检查者40例.选择胰腺实质显示完整一层作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周期为4s(其中扫描时间1s,间隔3s),团注对比剂后,延迟时间15s,持续扫描至71s,共作15层动态扫描. 结果 40例正常胰腺实质高峰时相的分布为:36例(90%)在39~51s之间,1例(2.5%)小于39s,3例(7.5%)大于51s.腹主动脉38例(95%)在33~47s之间达到高峰,2例(5%)小于33s. 结论经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当采用2ml/kg体重对比剂剂量,注射速度为3ml/s时,正常胰腺实质佳强化时相为39~51s,即胰腺实质期.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佳强化时相为33~47s.
作者:张方方;周翔平;陈宪;刘荣波;杨恒选;徐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小肠平滑肌类来源肉瘤肝转移的CT表现和肝动脉造影表现.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小肠平滑肌类肉瘤肝转移病例,肝脏转移肿瘤共46个.7例均行肝脏CT三期扫描和肝动脉造影. 结果肝脏转移病灶CT平扫呈低密度实性或囊实性占位.肿瘤膨胀生长,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动脉期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门脉期与周围肝实质强化差异缩小.肿瘤囊变坏死区无强化.肝动脉造影示转移肿瘤血管和染色丰富. 结论小肠平滑肌类来源肉瘤肝转移以肝动脉供血为主,为富血供肿瘤,类似于肝细胞癌.肿瘤多伴有明显囊变坏死.
作者:刘嵘;王建华;颜志平;刘清欣;钱晟;邵国良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正常和损伤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MRI表现. 材料与方法对61例正常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冠状位上测量内侧副韧带的宽度,评价2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MRI表现. 结果正常膝关节冠状位MRI上,内侧副韧带股骨段平均宽度3mm,胫骨段平均宽度2mm.内侧副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为连续性中断,局部或弥漫性肿胀,信号增高. 结论 MRI是一种准确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方法.
作者:李晋川;马强华;王云冰;王秀兰;李志国;周怀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出血危险因素及CAVM γ刀治疗后并发症与血管构筑的关系,为CAVM患者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31例CAVM患者进行了MRI和MRA检查.MRI T1WI和T2WI重点观察颅内出血情况;MRA使用TOF法、PC法及增强MRA.按照Spetzler分级标准对CAVM进行分级,并描述CAVM的血管构筑特点,分析CAVM出血与其血管构筑的关系.同时对16例行γ刀治疗的患者,随访观察3~13个月,探讨CAVM γ刀治疗后并发症与其血管结构的相关性. 结果 31例CAVM中有11例在γ刀治疗前发生过出血,出血发生率为35%.1~3级CAVM易出血,而CAVM的直径、引流静脉的数量以及深静脉引流是出血危险因素,即小的CAVM、单支静脉引流尤其深静脉引流者易出血.浅静脉引流伴引流静脉扩张者,γ刀治疗后易出现水肿. 结论小的CAVM、单支静脉引流尤其深静脉引流的CAVM患者应尽早治疗;浅静脉引流伴引流静脉扩张的CAVM γ刀治疗前应行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俊功;孔祥泉;冯敢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13岁.干咳、气促20天,腹胀18天入院,无发热.体检:面色苍白,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下肺叩浊,腹膨隆,腹壁静脉显露.B超:右胸腔、腹腔、盆腔积液,盆腔多发肿块,考虑为结核性.CT平扫示: 腹腔积液,盆腔内充满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不清,膀胱、子宫、直肠受压变形,密度不均,CT值42、18HU,未见脂肪及钙化.增强后显示肿块由多个大小不等软组织结节融合而成,强化不均,CT值67、84、20HU,子宫位于肿块中央(附图).CT诊断:盆腔内恶性占位病变.
作者:杨亚英;宋光义;普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是一项应用于控制因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的介入技术.它不受患者一般情况及咯血病因的限制,其治疗适应证主要取决于咯血量的多少.BAE治疗咯血现已见于多篇文献报道并为临床广泛认可[1~5].由于常使用的栓塞剂明胶海绵存在再通的可能,因此行BAE术后患者常出现复发出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采用自制的白芨微球作为栓塞材料应用于BAE技术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健;冯敢生;许林锋;梁惠民;郑传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故障现象直线加速器600C在使用过程中,剂量率逐渐降低,频繁出现YLD、UDR1、UDR2联锁,导致机器无法正常使用.故障诊断及维修 YLD联锁出现初期,经过简单的调整,便可消除联锁,后来YLD联锁出现的频率增大,并且无法通过调整解决,靶电流TARG Ⅰ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开始的14mA左右(剂量率为400时)逐渐下降为11mA,后下降为7mA,用示波器检测PFN、HVPS、FWD、MAG Ⅰ、MAGV等波形均未发现异常,检查枪灯丝电压、磁控管灯丝电压均正常,适当提高枪灯丝电压幅度,靶电流和剂量率均无变化,调PFN参考值电压,使磁控管电流由100A上升到120A(大值)时,靶电流和剂量率均有提高,机器又能达到正常的剂量率,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剂量率又降低,恢复到以前的不正常状态,靶电流减小,机器无法使用,经过多次检查,均无明显效果,尝试更换与剂量率有关的Timer Interface Board后,也无任何变化.于是怀疑加速管存在故障、加速管中电子枪发射电子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或是电子枪阴极高压有漏电现象,但经仔细检查电子枪阴极高压电缆及其部分附件,均无破损及打火、漏电的地方,加速管损坏的可能性大,经过仔细地检测和理论分析,一致认定加速管故障,需更换加速管.但更换加速管后,故障并未消除,又怀疑磁控管存在问题,通过前面的调整磁控管电流能临时增加剂量率的尝试,判断原因为磁控管的功率、效率降低达不到要求所致,重新更换磁控管,开机后机器故障排除,恢复正常,开环条件下,剂量率为460(选择400剂量率时),靶电流屏幕显示12mA左右.
作者:梁爱军;郭英法;黄甫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在手正位X线片上,从第4、5掌骨头划切线,观察此线的延长线与第3掌骨远端的关系,称掌骨征(metacarpal sign)[1].第4、5掌骨头切线的延长线超越第3掌骨远端(图1,左手),为掌骨征阴性.第4、5掌骨头切线的延长线与第3掌骨相交(图1、3,右手;图2,双手),为掌骨征阳性.
作者:李润根;郑鑫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