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其损伤的MRI诊断

李晋川;马强华;王云冰;王秀兰;李志国;周怀阳

关键词:膝关节, 韧带, 损伤,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和损伤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MRI表现. 材料与方法对61例正常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冠状位上测量内侧副韧带的宽度,评价2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MRI表现. 结果正常膝关节冠状位MRI上,内侧副韧带股骨段平均宽度3mm,胫骨段平均宽度2mm.内侧副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为连续性中断,局部或弥漫性肿胀,信号增高. 结论 MRI是一种准确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方法.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插管致气管狭窄二例

    例1 女,36岁.1999年3月19日因车祸跌入河中溺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3月21日撤机,拔去插管.4月10日出院.1个月后出现呼吸困难,吸气费力,稍活动即感胸闷、咽部不适,偶有轻咳,并有少量白色粘痰.经用抗菌素、地塞米松静滴和倍乐米松喷雾吸入,均无效.CT检查:示声门下2cm处开始至锁骨水平部位,约2cm长移行性狭窄,内径0.7cm.CT诊断:颈段中下部气管局限性狭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2~3cm处气管疤痕挛缩致明显狭窄,内径约0.5~0.6cm,纤支镜不能伸入下端气管.MRI示环状软骨下2cm处开始气管局限性狭窄,长约2.5cm

    作者:许有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右侧卵巢纤维瘤一例

    患者女,70岁.下腹部胀痛并发现包块1个月.近来自觉包块迅速增大,伴尿频及便秘.体检:下腹部可扪及直径约22cm实质性包块,表面稍不平坦,质硬可活动.B超提示为混合性包块,主要为实质性,大小22.8cm×12.0cm,囊性占5.9cm×3.5cm,多房,下腹两侧及肋下均可见液性暗区. CT表现: 平扫腹部可见一囊实性肿块,实性为主,偏右侧边界清晰,大小19cm×12cm×16cm,CT值14~35HU.块影、肝脾周围及Douglas'腔均有低密度积液征.小肠受压左移(图1).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有轻度强化,CT值58HU,囊性部分无强化(图2).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诊断:盆腔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右侧卵巢囊腺癌可能. 手术所见: 右侧卵巢有一约25cm×15cm肿瘤,肿瘤大部分为实性,小部分为囊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侧附件及子宫正常,腹主动脉淋巴结无肿大,行双侧附件及全宫切除.

    作者:高莉红;舒先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脐尿管囊肿并腺癌一例

    患者女,57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9个月,加重伴血凝块、尿频、尿急5天入院.查体:右中下腹可扪及10.0cm×8.0cm包块,质硬,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搏动.耻骨上膀胱区不膨隆.实验室检查:尿常规:RBC 满视野/HP,脓细胞7~10/HP;血常规:WBC 4.1×109/L,N 0.73,L 0.27,Hg 113g/L.膀胱镜检查:整个膀胱变形呈凹形,底区、三角区、右侧壁均可见包块,占整个膀胱的1/3,表面出血溃烂,考虑为膀胱恶性肿瘤可能性大.B超检查提示:右侧卵巢浆液性腺癌伴膀胱转移.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下腹部炎性肉芽肿侵及膀胱一例

    患者女,2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呈间歇性钝痛,行B超检查发现膀胱占位而来院就诊.查体:腹软,下腹部见一长约15cm的手术疤痕,其深部可触及约4cm×4cm大小的肿块,质硬,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0×109/L,淋巴细胞0.19,中性粒细胞0.71,其他0.10.肝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B超检查示膀胱内实性占位.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顶部有一肿物凸向膀胱,表面有多个突起.CT检查:平扫见膀胱前壁有一实性肿块突入膀胱内,CT值45HU,大小约5.3cm×3.8cm,以广基与膀胱前壁相连.左侧腹直肌局限性增厚,并与膀胱前壁肿块有“蒂状物”相连(图1).盆腔内未见增大的淋巴结影.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一显著强化,“蒂”状部强化更甚,其内见小的液化坏死区(图2).进一步了解病史,患者1年前曾行剖腹产手术,无血尿.综合分析后CT诊断为膀胱前壁及腹前壁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作者:刘奉立;苏续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白芨微球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是一项应用于控制因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的介入技术.它不受患者一般情况及咯血病因的限制,其治疗适应证主要取决于咯血量的多少.BAE治疗咯血现已见于多篇文献报道并为临床广泛认可[1~5].由于常使用的栓塞剂明胶海绵存在再通的可能,因此行BAE术后患者常出现复发出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采用自制的白芨微球作为栓塞材料应用于BAE技术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健;冯敢生;许林锋;梁惠民;郑传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先天性肾动脉狭窄并肾发育不良介入治疗一例

    患者女,15岁.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入院时血压为160~170/100mmHg,心率106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率过速.血尿素氮、肌酐及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肾素、抗“O”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肾动脉狭窄,右肾发育不良.MRI显示右肾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远端有狭窄后扩张,右肾缩小(图1).同位素肾图:右肾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右肾明显缩小,右肾图呈低水平延长线形,提示右肾基本无功能.诊断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并肾发育不良.

    作者:尚鸣异;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美国VARIAN 600C加速器故障维修一例

    故障现象直线加速器600C在使用过程中,剂量率逐渐降低,频繁出现YLD、UDR1、UDR2联锁,导致机器无法正常使用.故障诊断及维修 YLD联锁出现初期,经过简单的调整,便可消除联锁,后来YLD联锁出现的频率增大,并且无法通过调整解决,靶电流TARG Ⅰ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开始的14mA左右(剂量率为400时)逐渐下降为11mA,后下降为7mA,用示波器检测PFN、HVPS、FWD、MAG Ⅰ、MAGV等波形均未发现异常,检查枪灯丝电压、磁控管灯丝电压均正常,适当提高枪灯丝电压幅度,靶电流和剂量率均无变化,调PFN参考值电压,使磁控管电流由100A上升到120A(大值)时,靶电流和剂量率均有提高,机器又能达到正常的剂量率,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剂量率又降低,恢复到以前的不正常状态,靶电流减小,机器无法使用,经过多次检查,均无明显效果,尝试更换与剂量率有关的Timer Interface Board后,也无任何变化.于是怀疑加速管存在故障、加速管中电子枪发射电子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或是电子枪阴极高压有漏电现象,但经仔细检查电子枪阴极高压电缆及其部分附件,均无破损及打火、漏电的地方,加速管损坏的可能性大,经过仔细地检测和理论分析,一致认定加速管故障,需更换加速管.但更换加速管后,故障并未消除,又怀疑磁控管存在问题,通过前面的调整磁控管电流能临时增加剂量率的尝试,判断原因为磁控管的功率、效率降低达不到要求所致,重新更换磁控管,开机后机器故障排除,恢复正常,开环条件下,剂量率为460(选择400剂量率时),靶电流屏幕显示12mA左右.

    作者:梁爱军;郭英法;黄甫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大网膜巨大淋巴血管瘤二例

    例1 男,3岁.腹部增大2周.体检:全腹明显膨隆,柔软.B超:腹腔内巨大含液性包块,内见多条分隔光带及散在细小光点,拟诊大网膜囊肿.CT平扫(图1):腹盆腔内巨大均匀低密度囊性肿物,CT值约20HU,大小19.5cm×21.0cm×8.5cm,内见数条较粗小梁分隔,囊壁薄、光滑.肿物推挤肠管成团上移及推向脊柱前方.CT诊断:大网膜囊肿.手术所见:大网膜巨大囊性肿物,青紫色,囊壁薄、光滑,见大网膜发出粗大血管进入肿物内.囊内为暗红色液体,不凝固,并有多条粗的小梁交织成网状结构.病理所见:镜下肿物以血管增生、扩张为主,部分区域见淋巴管增生扩张,管壁间有淋巴滤泡形成.诊断:大网膜淋巴血管瘤.

    作者:陈恩明;管同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与ABH(O)血型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CT征象与ABH(O)血型抗原(BGA)表达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对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患者术前进行CT扫描,并用SP法对肿瘤标本BG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1)肿瘤BGA表达阴性率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P<0.01),且在有淋巴结转移或肺外浸润组中明显升高(P<0.005). (2)CT征象中,肿块大径>3cm组其肿瘤BGA表达阴性率比≤3cm组高(P<0.005);有纵隔淋巴结增大组其肿瘤BGA表达阴性率高于无纵隔淋巴结增大组(P<0.005);胸膜受累胸膜外脂肪线消失组其BGA表达阴性率高于胸膜外脂肪线存在组(P<0.005);具有含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的肺腺癌BGA表达阴性率低于无此征象的肿瘤(P<0.05),肿瘤BGA表达阴性组的强化曲线与阳性组间有差别,前者CT值在达到了强化峰值后有下降更快的趋势(P≤0.05). 结论 CT显示肺癌瘤体>3cm,含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受累胸膜外脂肪线消失、肿瘤强化曲线及有纵隔淋巴结增大与肿瘤BGA表达有关.

    作者:赵欣;曾纪珍;夏宇;陈友良;朱智明;周晓琳;周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其损伤的MRI诊断

    目的研究正常和损伤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MRI表现. 材料与方法对61例正常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冠状位上测量内侧副韧带的宽度,评价2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MRI表现. 结果正常膝关节冠状位MRI上,内侧副韧带股骨段平均宽度3mm,胫骨段平均宽度2mm.内侧副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为连续性中断,局部或弥漫性肿胀,信号增高. 结论 MRI是一种准确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方法.

    作者:李晋川;马强华;王云冰;王秀兰;李志国;周怀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线恶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研究(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中线恶性肉芽肿鼻、鼻窦、咽及肺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例CT及X线表现. 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证实.10例中有4例鼻腔、鼻窦、咽部与肺部病变并存.肺部表现为空洞及结节病变. 结论中线恶性肉芽肿在鼻腔及鼻窦的病变具有明确的CT特征,即弥漫浸润病灶伴骨质破坏.咽部病变与早期鼻咽癌和炎症区别困难,需靠组织学诊断.肺部空洞与结节病变在鼻、咽部中线恶性肉芽肿组织学确诊后可以考虑肺部受侵的诊断.

    作者:王孝英;张振亚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隐匿性乳腺病灶

    目的评价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隐匿性乳腺病变定位活检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临床扪诊阴性,而乳腺X线片显示成簇的细小钙化、模糊小结节及局部结构紊乱等可疑的恶性病灶,通过计算机立体定位下穿刺,留置导丝于可疑的病灶区,然后手术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31例患者,乳腺X线检查发现病灶34个,定位穿刺留置导丝32根,导丝引导下手术活检32例次均一次性成功定位与切除,定性诊断正确率为100%.病理检查结果:恶性病变9例次11个病灶,良性病变23例次.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4例次5个病灶,导管内癌3例次,乳腺单纯癌2例次3个病灶. 结论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乳腺隐匿性病变定位活检准确,既解决了外科医生术中对乳腺微小的病变定位的困难,又解决了盲目手术切除或针穿活检假阴性的问题.此技术创伤小,简单易行,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和技术保证.

    作者:葛玲玉;钱秉坤;许顺良;章熙道;张胜;林冰影;彭志毅;黄钟英;刘小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MR像上中央前回定位的解剖学标志:手结

    目的确定一个在MR像上中央前回定位的解剖学标志. 材料与方法 10具成人头颅标本,观察大脑半球中央前回的“结区”,及“结区”在大脑半球横切面和矢状面上的形态;10名志愿者,作手部运动,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观察fMRI信号与中央前回“结区”的关系;100例MR平扫图像,分别观察和统计“手结”在横断面和矢状面图像上出现的阳性率. 结果 10具成人头颅标本,20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回均存在明显的“结区”.大脑半球横断面上,此“结区”为ω形,在矢状面上,呈钩形.10例志愿者fMRI扫描证实,此结是手的运动支配区,称为“手结”.100例MR头颅平扫,横断面图像上,“手结”出现的阳性率为98%,矢状面图像上出现的阳性率为88%. 结论在MR像上,“手结”是中央前回定位的较可靠的解剖标志.

    作者:郭锁成;薛德麟;雷霆;王中伟;朱文珍;王承缘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食管癌侵犯气管-支气管的CT特征及分析

    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很高,根治性的手术治疗十分重要.但如果肿瘤已外侵了气管、支气管,则被认为是食管癌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术的重要指征之一.如果手术前能准确地诊断出气管、支气管已受侵,那么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探查术,而改为放疗等治疗方法[1,2].术前行CT检查以判别食管癌患者是否有气管、支气管受侵在国外已有探讨及报道,但假阳性也很难避免[2~4],本文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及分析.

    作者:张焱;李荫太;高剑波;程敬亮;张战利;郭华;侯国欣;赵诚;杨晓鹏;杜水生;武世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 材料与方法对2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CT显示腹膜后原发肿瘤的敏感性为100%,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4.0%,良、恶性定性诊断率为68.0%.肿瘤径线较大,腹膜后器官和相邻的血管受压移位,肿瘤与邻近腹腔内器官间的脂肪间隙中断或消失,以及与邻近盆壁和/或腹后壁间界限不清均为肿瘤定位、定性特征性CT表现. 结论 CT对腹膜后原发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一些重要的征象.

    作者:吴景忠;程天明;连建敏;葛英辉;雷志丹;张继良;汪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复习140例儿童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中作过CT或MRI检查的78例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原发性尿崩症54例,继发性尿崩症24例. 结论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继发性尿崩症占有相当高比例,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些患儿进行鞍区CT或磁共振检查,以除外继发性尿崩症.

    作者:李玉华;朱铭;张永平;朱锦勇;高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实验性心肌梗死的DSA与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实验性心肌梗死早期(6小时)DSA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材料与方法 14头幼猪采用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6小时时,经中孔合金珠行DSA,实验组7头幼猪体外反搏治疗1小时,对照组7头幼猪无任何处理观察1小时,7小时时DSA采集图像,并即刻处死实验动物,将龙胆紫染色的心肌送病检,部分送电镜.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DSA表现为层状、斑片状对比剂聚集染色,中央区密度较高,外周密度稍淡.DSA可定量显示受损心肌的染色范围.病理证实龙胆紫染色的心肌范围与心肌梗死的心肌受损范围相符.DSA所显示的对比剂染色的心肌体积与龙胆紫染色的心肌体积相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证实染色区显示典型的缺氧性损害. 结论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DSA可以定量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其表现与病理表现相符合,是评价各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疗效的实验研究的客观标准.

    作者:董兰强;潘纪青;顾菊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掌骨征

    在手正位X线片上,从第4、5掌骨头划切线,观察此线的延长线与第3掌骨远端的关系,称掌骨征(metacarpal sign)[1].第4、5掌骨头切线的延长线超越第3掌骨远端(图1,左手),为掌骨征阴性.第4、5掌骨头切线的延长线与第3掌骨相交(图1、3,右手;图2,双手),为掌骨征阳性.

    作者:李润根;郑鑫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反角度CT扫描对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

    椎弓反角度扫描技术[1]是脊柱CT扫描的特殊方法,国内报道较少.笔者于1998年10月开展了此项技术,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武;刘天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腹膜后副节瘤一例

    患者女,6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间歇性隐痛,偶向背部放射,伴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查体:患者全身情况差,消瘦.左上腹可扪及约5cm×10cm大小包块.包块上界达左侧第4肋间隙,下界平脐,不活动,质较硬,表面不够光滑,有轻触痛.无移动浊音,肠鸣音正常.肾区无叩痛.T:37℃,P:88次/分,R:18次/分,Bp:22/16kPa.心尖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WBC:13.6×109/L,RBC:2.84×1012/L,BUN:5.2mmol/L.

    作者:刘小维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