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莉玲;黄仲奎;宋英儒;李文美;叶伟;闵伟国
胆囊癌为胆道系统常见的肿瘤,其症状与胆囊炎性病变无特异性区别,主要表现为腹痛及黄疸,因而仅靠临床表现难以确诊.目前超声及CT检查是诊断胆囊癌常用的方法.本文主要讨论胆囊癌的CT诊断.
作者:梁宗辉;王巍;陈得昶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血吸虫肝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地方性寄生虫病.笔者将我院确诊的20例报告如下,并着重就该病的CT诊断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胜辉;李令军;吴建尧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28例晚期宫颈癌,探讨其疗效及并发症.材料与方法治疗组28例采用超选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全身静脉化疗.结果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完全有效(CR)+部分有效(PR)为92.9%(26/28),全身静脉化疗组CR+PR为31.3%(10/32),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10例获Ⅱ期手术切除.结论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较常规静脉化疗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夏进东;曹树军;徐霖;张春莲;陈平友;王顺华;仇俊华;周选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右上腹占位病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随机搜集的36例右上腹巨大占位病变的CT资料进行分析.制定肿物相关瘤体中心及相关比值的标准并作为定位征象,观察肾脏移位方向及肿瘤与器官间界面的移行带改变.结果肝源性肿瘤相关瘤体中心位于肝外(100%),相关比值≤1/3,占67.7%,移行带模糊占89.9%;非肝源性肿瘤相关瘤体中心多位于肝内(81.5%),相关比值≥0.45,占81.5%,移行带清楚占95.6%,少数病例可见脂肪线.肾上腺源性肿物多使肾脏向后向下移位;腹膜后源性肿物多使肾脏向前向内移位;肝源性肿物多使肾脏向后移位.结论相关瘤体中心与相关比值是右上腹肝源性及非肝源性巨大占位病变的重要定位征象;肾脏移位方向及移行带的表现是右上腹肿物定位的重要辅助诊断征象.根据4项观察可提高右上腹肿物的定位准确性.鉴别胸腔或腹部肿物定位征象是膈肌或膈肌脚的位置.
作者:戴景蕊;李建军;蒋玲霞;李静;李洁;牛丽娟;郝玉芝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分支加红霉素溶液灌注支气管动脉主干治疗反复咯血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35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咯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靶动脉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B组针对支气管动脉及肋间动脉行栓塞-灌注法治疗,针对胸廓内动脉行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A、B两组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A组治愈率为35.7%,B组治愈率为70%,两者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A组有效率为71%,B组有效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栓塞-灌注法对内科治疗无效的咯血患者是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一之;倪才方;朱晓黎;金泳海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中P16蛋白的表达及与CT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对全部手术切除标本进行P16蛋白检测.结果肺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50.9%)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93%)(P<0.01),且同时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降低(P<0.01).在CT表现中,当肿瘤直径>3cm,出现深分叶、棘突征、瘤体邻近胸膜下脂肪线消失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者,其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减少(P<0.01) .结论 P16蛋白表达缺失与周围型肺癌的发生、恶性增殖、分化及CT表现有关.
作者:王云华;李代强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流分析技术无创性检测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MR相位速度图测量45例患者的主肺动脉直径、流速及其大返流速度并与右心导管检查进行比较.通过直线相关分析评判MRI测量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5例患者中40例存在返流,占88.89%.25例肺动脉高压(PAH)组主肺动脉的流速及其肺血管的顺应性均低于非PAH组,而返流的百分比也显著增高(P<0.05),且返流量与肺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r=0.89,P<0.01),与肺动脉峰值流速呈负相关(r=-0.82,P<0.01).结论 MR相位速度图是评价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一种新的可靠技术.
作者:常时新;孔祥泉;冯敢生;于群;刘定西;彭振军;熊茵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综合运用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选择53例叶支气管以上气道疾病患者行高档螺旋CT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预处理后传至计算机工作站,分别用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B),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大强度投影(MIP),小强度投影(Min IP),多平面重构(MPR)进行重建,分析影像学表现,4例与手术标本进行对照.结果在轴位图像基础上,气管肿瘤在MPR、CTVB显示为好;中央型肺癌因生长方式不同而在三维图像中有不同的表现,观察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以CTVB佳.结论用一次扫描的数据行多种方式三维重建,弥补各自的局限性,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轴位仍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作者:熊明辉;张挽时;王东;宋云龙;鲁晓燕;徐家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内钙化的MRI信号变化和MRI对钙化病灶的检出敏感性.材料与方法搜集44例颅内钙化病例的CT和MRI资料,其中29例行MRI增强扫描,钙化病灶共53枚.结果(1)MRI T1WI和T2WI对钙化的检出敏感性为84.9%,其中T2WI检出率明显高于T1WI(P=0.00011);大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小病灶(P<0.05).(2)钙化在MRI T1WI和T2WI均可显示为高、等、低和极低等4种信号,T1WI以等信号和低信号较多见;T2WI以低信号和极低信号多见.(3)基底节区钙化灶多表现为高T1WI信号.(4)钙化病灶的大小可对MRI T2WI信号产生影响,原发疾病的性质与MRI信号变化无关.(5)9/31(29%)的钙化可出现强化.结论钙化的MRI信号多变,钙化的分布、大小可对MRI信号产生影响,MRI T1WI和T2WI钙化检出敏感性为84.9%.
作者:龚向阳;蒋定尧;李森华;李蓉芬;洪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女,58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不适,进固体食物时有停滞感及异物感.近2个月来,以上症状加重,并伴有呃逆,时有气短,以食管肿物收入院.
作者:赵俊京;李智岗;杨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肝脏炎性假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良性肿块,现将经手术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1岁.体检时B超发现左肝肿块入院.无发热、疼痛、消瘦、厌食和黄疸等症状.查体无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HBsAg阴性,肝功能正常.血沉6mm/h.
作者:靳二虎;沈爱东;马大庆;张忠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cell reparative granulom a,GCRG)好发于颌骨,颌骨外罕见.本文报道发生于蝶骨和趾骨GCRG各1例的影像学所见.
作者:王和平;钱大椿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男,44岁.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痛,无血尿及尿频.B超示右肾上极液性暗区,考虑右肾囊肿.肾图示右肾功能轻度受损.IVP示右肾显影良好,肾盏无破坏、移位征象.
作者:汤光宇;顾伟中;王骐;李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股动脉血栓栓塞是介入性血管造影和治疗的并发症之一.1989年7月~1998年12月,我院放射科共进行经皮股动脉插管血管造影和治疗2095例,3516 例次.发生同侧股动脉血栓栓塞4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学东;苏瑞;洪伟;李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下腰痛原因很多,对腰椎间盘退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研究也较多,而对关节突关节形态和关节角的研究却很少.笔者通过80例正常人与150例腰椎和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和关节角的CT对照研究,试图探讨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和关节角与腰椎和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的内在联系.
作者:刘旭林;李淑玲;李文乐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髋臼前倾角是描述髋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通过CT测量100例成年人的正常髋关节,旨在建立国人髋臼前倾角的正常值标准.
作者:杨本涛;王振常;徐爱德;刘吉华;徐德永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的MRI表现和T1及对比噪声比(CNR)的测定,对照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急性白血病骨髓MRI定性和定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38例,缓解组25例,对照组35例进行MRI检查及T1值和CNR的测定.结果急性白血病T1WI:治疗前组38例,腰骶椎、髂骨及股骨近段均表现为信号降低;化疗缓解组25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信号增高.T2WI:38例治疗前组和25例化疗后组各椎体、髂骨、股骨上段呈等信号.外周血B%、骨髓B%、腰椎T1值、腰椎/皮下脂肪CNR、股骨骨髓/皮下脂肪CNR于急性白血病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治疗前组与缓解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细胞类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T1值于不同性别、年龄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组骨髓B%与腰椎T1值、腰椎/皮下脂肪CNR,外周血B%与腰椎T1值、腰椎/皮下脂肪CNR及腰椎T1值与腰椎/皮下脂肪CNR之间成直线相关(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的MRI检查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简便实用,为避免多次重复骨髓穿刺检查以及全面观察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范围和程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莉玲;黄仲奎;宋英儒;李文美;叶伟;闵伟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男,52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近3天尿液呈暗红色,内有不规则血凝块,余无其他不适,以血尿原因待查入院.体检:腹股沟区站立时可见一包块膨出,质软,平卧时可消失.尿常规检查:静脉尿路造影:双侧肾盂肾盏显示满意,杯口锐利,输尿管无异常.松绑后摄片示膀胱形态较怪异,右上缘轻微外突似憩室,膀胱大小基本正常.透视观察及点片:站立位见膀胱变小,仅存留少量对比剂,而在腹股沟下方出现一团高密度影;随即卧位观察,随着体位的改变,膀胱逐渐恢复正常大小,腹股沟下方致密影逐渐变小乃至消失.膀胱右上缘轻微外突处即是膀胱向下疝出的转折处.X线诊断:膀胱腹股沟疝.
作者:彭桂岚;范正平;邹定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女,43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3个月入院.入院时患者仅能进流质食物,体重下降10余斤.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
作者:符有文;刁胜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神经鞘瘤是发生于神经鞘膜的肿瘤,大多为良性,恶性者少见.现将搜集的2例少见部位恶性神经鞘瘤报告如下.
作者:焦新强;李润根;侯民羊;郑鑫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