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胜杰
从1997年9月~1999年10月,我们用等容量血液稀释加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泗新;苏吉亮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齐进兴;杨雪英;王献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牵引加推拿斜扳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分析中医手法复位对提高疗效的作用.方法用ATA-ⅡD型牵引床纵轴牵引加中医正骨手法之一:推拿斜扳复位法.结果牵引下加手法复位,治疗308例,有效30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7.4%.结论 ATA-ⅡD型牵引床加熟练复位手法,疗效确实,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作者:谭福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兴奋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检测方法.方法制备了抗重组EPO(rHuEPO)的两株单克隆抗体:McAbF8和McAbF11,同时纯化了天然螺旋藻中的藻胆蛋白.以McAbF8作包被抗体,建立了检测血清中EPO浓度的竞争ELISA法;并将藻胆蛋白作为荧光探针标记McAbF8,建立了检测血清中EPO浓度的荧光免疫检测法,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10-12mol/L.结果用于同样样本的血清检测,与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荧光免疫检测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并不亚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而在有些方面还要优于ELISA,它在检测中将获得更大的应用.
作者:佟卫群;王元勋;陈硕;刘兆乾;郭振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张晓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楼艳胜;余旭飞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资料与方法本组20例患者均为女性,为下腹部正中纵行切口,其中剖腹产术后14例,子宫肌瘤术后6例;年龄22~50岁.均为术后拆线伤口红肿,炎症渗出,部分切口裂开,未能全部愈合.感染伤口长4cm,短1.5cm,伤口深度为0.5~1.5cm;病期长1个半月,短18d.
作者:罗玉嫦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病理改变,损害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如压迫、刺激、失稳、错位等),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据近二三年有关文献资料,就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此病作一综述.
作者:嵇强;章朋;张琳珊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高阿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王彦斌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搜寻中国汉族人X染色体的精神分裂症(SP)易患性基因,分析DXS1113多态性与SP相关性及遗传学特征.方法运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检测技术,分析30例SP患者DXS1113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分布,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在对照组和SP患者组中检出12种DXS1113多态性片段,SP组与对照组之间有4种片段(156bp、168bp、172bp、174bp)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DXS1113与SP相关联,提示在所研究的样本中X染色体长臂(xq27.3-q28)可能存在SP易感性基因.
作者:胡纪泽;吴怀安;邓小敏;闫小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李桂英;郭炳伦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定时定量运动前后氧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以指导病人正常的运动.方法选取30例高血压病人,按I、Ⅱ、Ⅲ期高血压分类,分别测定其运动前、后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另选取30例无高血压病和心、脑、肾等疾病者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患者动脉氧分压运动后较运动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动脉氧分压较Ⅲ期运动后比运动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适当的运动可能有助于I、Ⅱ期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
作者:周国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资料与方法本组42例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15~66岁.左足踝管综合征占15例,右足占27例.病程1d~8个月,以上病例均排除跟腱滑囊炎和跟骨滑囊炎,摄片排除骨折,脱位等推拿禁忌证,确诊为本病.推拿次数6~24次,平均8次,中药熏蒸1~8剂,平均3.5剂.
作者:杨云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病历资料男50岁,干部,就诊时间1999年3月10日.主诉:发热,腰部、腹部胀痛2d.体检:体温38.10C,脉搏9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50/86mmHg,神清、急性痛苦病容、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心肺(-),两侧腰部明显压痛,腹部膨隆,全腹压痛,但以中腹部右侧为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减低.
作者:叶宏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兔坐骨神经干注射安定前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用9只实验用大白兔电针探测坐骨神经,试验侧注射安定5mg,对照侧注射生理盐水1ml,观察注药前后各时段坐骨神经阈电位改变及坐骨神经病理改变.结果试验侧注药后神经阈电位显著大于注药前及对照侧(P<0.01),注药后30d坐骨神经阈电位恢复至用药前和对照侧水平(P>0.05).电镜观察病理过程符合Sunderland轴突损伤定义.结论安定直接神经注射能迅速抑制神经的兴奋性传导.
作者:李保林;李国宏;魏芳;孙世龙;徐贻斋;冯国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梁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手外伤经过急诊I期手术治疗后,多数病例由于创伤后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组织缺血等多种因素所致功能障碍,使患者肢(指)体功能不能恢复到创伤前水平,致使生活质量下降于2000年3~4,对我院手外科3个病房手外伤术后患者进行康复需求问卷调查,问卷共下发250份收回238份,除去不合格问卷,就200份问卷进行汇总分析.
作者:高文;李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资料与方法110例均系我院住院病人及门诊治疗病人.男48例,女62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50.37岁.病程7d~14个月,右肩61例,左肩49例.110例患者都以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摄片检查确诊,均排除神经性、肌性、骨性及关节软骨性所致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如周围神经性损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骨折、脑卒中等),并随机分为电热磁疗组50例,电针组60例.
作者:余建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提高脑性瘫痪患儿脑底动脉的血流量,改善颅内血供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新途径.方法对50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疗法(在常规治疗方法中加入体外反搏EPC)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TCD)测脑底动脉血流速度.作自身前后配对比较.结果治疗前流速慢者治疗后总体趋向增快.其中MCA差异非常显著,P<0.01,ACA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流速快者治疗后趋向减慢.结论脑瘫患儿脑底动脉速度异常是可逆的,体外反搏能增加颅内血供,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不失为治疗小儿脑瘫的新途径.
作者:蒋德禹;唐亮;张凤玲;陈莲红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