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在未成年暴力犯的信效度检验

肖玉琴;张卓;赵辉;杨波

关键词: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 信度, 效度, 未成年暴力犯
摘要:目的:由Wong和Gordon开发的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VRS-YV)属于目前罪犯风险评估中第四代暴力风险评估工具,能够有效评估青少年犯的暴力和再犯风险及一段时间后风险的变化.本研究旨在将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应用于我国未成年暴力犯中并评估其信效度.方法:将量表翻译为中文并在原作者指导下发展出中文访谈提纲,以196名未成年犯为被试,对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评分者信度为0.90,校标关联效度分析表明,VRS-YV与PCL-YV的总分呈显著正相显著(r=0.77).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VRS-YV的三因素结构(不良行为、人际攻击和家庭问题),可解释总变异的47.7%.结论:VRS-YV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要求.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不良情绪和社会支持及针对性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不良情绪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并观察采用心理干预对其不良情绪和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共3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采用前列腺评分量表(IPSS)分析患者前列腺症状,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析两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P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87,P<0.01),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正性情绪评分显著上升(t=3.523,P=0.001),而负性情绪在干预后显著下降(t=3.654,P<0.01),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正性情绪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178,P=0.032),且干预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345,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总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总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616,2.735,2.524,2.611;P<0.05).结论:对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前列腺症状缓解,增加患者的正性情绪和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

    作者:王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集训期新兵适应障碍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入伍新兵在集训期适应障碍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诊断为适应障碍的集训期新兵(适应障碍组,n=29)一般人口学资料,同时进行安全感量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测定;采用整群抽样,同期选取某集训基地的健康新兵(对照组,n=353)作为对照,进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适应障碍组受教育年限显著较低(t=-2.590,P=0.010),单亲家庭(x 2=5.471,P=0.019)比例显著较高;②与对照组相比,适应障碍组安全感量表总分(t=-4.306,P=0.000)、人际安全感因子分(t=-4.357,P=0.000)、确定控制感因子分(t=-2.069,P=0.037)显著较低.经协方差分析,调整受教育年限、是否单亲家庭因素的影响后,上述组间差异性仍显著(F=17.550,20.498,5.360;P =0.000,0.000,0.021);③包括适应障碍组、对照组的所有受试对象(n=382)的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得分,与安全感量表总分(r=-0.218,P=0.000)、人际安全感因子分(r=-0.197,P=0.000)、确定控制感因子分(r=-0.132,P=0.010)负相关;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安全感量表总分(β=-0.079,P=0.000)、受教育年限(β=-0.345,P=0.000)可逆向预测集训期新兵适应障碍的发生.结论:心理安全感对集训期新兵适应障碍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心理安全感低可能是集训期新兵出现适应障碍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张艳;于凯;欧阳晖;高志勤;吕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黛力新与文拉法辛对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的早期影响

    目的:探讨黛力新与文拉法辛缓释片对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的早期影响.方法:在我院确诊109例宫颈癌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56例与对照组53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黛力新和文拉法辛缓释片行5周治疗观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治疗效果.评价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袁(TESS).结果:两组治疗5周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78,-12.457;P<0.01);对照组SAS、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17,-10.622;P<0.01).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5,P=0.123),两组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黛力新、文拉法辛缓释片早期均具有较好的抗焦虑、抑郁作用,安全性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邹蕴;韩峰;宛红娥;夏宏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阿美戈拉汀合并利培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阿美戈拉汀合并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疗效,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明确诊断且连续收集的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治疗,52例)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50例);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判定疗效;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判定生存质量;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评定患者的共情能力;用药物副作用(TESS)判定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治疗随访8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基线信息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研究组疗效(87.2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x2=5.65,P<0.05);研究组在SANS总分、情感迟钝、抽象思维障碍、刻板思维因子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7.6127,-2.1017,-2.4293,-6.4975;P<0.05);WHOQOL-BREF量表研究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f =6.3395,11.7905,3.9233;P<0.05);研究组IRI-C量表在总分、观点选择、共情性关心、个人痛苦维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t =2.1860,3.9076,2.8223;P<0.05);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合并阿美戈拉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长成;徐黎明;徐琼;彭海燕;张新风;王晓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睡眠相关情绪记忆加工、情绪调节及其对心理疾病的作用探讨

    本文对睡眠相关情绪记忆加工、情绪调节的新近研究作了回顾.睡眠问题可能导致记忆编码与巩固的消极倾向、削弱情绪调节能力、阻碍恐惧情绪消退,这些可能在心理疾病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未来可针对睡眠或心理问题的高风险人群,对此作深入探究.

    作者:周雅;范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河北省抑郁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2012年河北省抑郁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7月2-9日河北省11市各级精神卫生机构的门诊或住院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一般资料及药物使用情况,以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结果:共调查抑郁症患者452名,其中门诊患者139名(30.8%),住院患者313名(69.2%),男性159名(35.2%),女性293名(64.8%);年龄15~81(46.10±14.36)岁;药物使用前3位为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舍曲林;联合2种抗抑郁药者27名(6%),且多为2种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结论:河北省2012年抗抑郁药使用基本合理,其中新型抗抑郁药为一线用药.

    作者:史玲;贾海玲;严保平;孙建华;刘卉兰;张云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虚拟现实训练对事故后飞行员应激障碍康复中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军事应激条件下事故后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和虚拟现实训练对事故后飞行员应激障碍康复中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为临床心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经历飞行事故后产生军事应激障碍的5名飞行员进行虚拟现实训练,收集训练前后心率变异性数据,比较事故后飞行员训练前后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虚拟现实训练后事故后飞行员心率变异性结果显示,时域指标中HR显著降低,SDNN、RMSSD显著升高(Z=-2.032,-2.023,-2.023;P<0.05).频域指标中HF和TP显著升高(Z=-2.023,-2.023;P<0.05),LF/HF显著降低(Z=-2.023,-2.023;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能够改善飞行员自主神经功能活性状况,调节事故后飞行员军事应激反应,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胡乃鉴;田建全;王洪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青少年内外化症状现状调查及预测因素

    目的:考察青少年内外化症状的现状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通过与北京地区3所学校合作、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对215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测查.结果:在内化问题中,青少年焦虑和抑郁超过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31.8%和32%,焦虑共病抑郁的比例为21.6%;在外化问题中,品行问题和多动症状超过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10.3%和10.2%,品行问题共病多动症状的比例为1.95%.分析结果发现,可以显著预测内外化症状的共同因素分别为:曾经是否有过自杀想法(β=0.541~8.421,t=6.319~15.166,r偏=0.150~0.343)、寻求心理帮助是否觉得羞耻(β=0.310~3.954,t=2.826~4.317,r偏 =0.068~0.103)、父母关系(β=0.199~2.830,t=2.178~5.546,r偏=0.052~0.132)、父亲管教方式(β=0.184~2.616,t=2.071~3.726,r偏=0.031~0.120)和年龄(β=0.094~1.300,t=3.433~5.513,r偏 =0.082~0.132).结论:北京地区青少年内化症状的检出率较高,青少年内外化症状受到人口学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作者:余萌;徐慊;朱雅雯;徐慰;周宁宁;王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大学生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抑郁、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现况,探索验证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和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Ⅱ),对北京两所高校3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呈负相关(r=0.389,P<0.01),自尊与抑郁呈负相关(r=-0.556,P<0.01),自尊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 =0.402,P<0.01);②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为(-0.1710,-0.0747).结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通过影响自尊水平间接影响抑郁水平,提升大学生的领悟支持水平对于增强其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益处.

    作者:张琪;吴任钢;郝树伟;徐震雷;官锐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重型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重型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及与抑郁病情的相关.方法:检测107名重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 (OH) D]的浓度,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对重型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的身高、肥胖指数、HAMD评分、复发次数及疾病持续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型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8,P<0.001);重型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7.5,P<0.001);重型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HAMD评分、疾病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81,-0.77;P=0.007,0.031),与身高、肥胖指数、复发次数不相关.结论:重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处于较低水平,为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重型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抑郁症状和病程呈负相关;对重型抑郁症患者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测和维生素D补充是必要的.

    作者:金川云;胡建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高校应届毕业生核心自我评价、归因方式与就业焦虑的关系

    目的:了解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现状,探讨其核心自我评价、归因方式及就业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对26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人口学变量上,农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总分(t=2.01,P<0.05)、生理行为因子(t=2.57,P<0.01)、主观感受因子(t=2.83,P<0.05)均高于城市应届毕业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就业焦虑与核心自我评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 =-0.50,P<0.01);③就业焦虑与归因总分(r=0.40,P<0.01)、情境因子(r=0.22,P<0.01)、运气因子(r=0.27,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能力因子(r=-0.43,P<0.01)、努力因子(r=-0.39,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①农村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高于城市应届毕业生;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就业焦虑越低;就业焦虑越高归因方式呈外控倾向、就业焦虑越低归因方式呈内控倾向.

    作者:陈允恩;彭焱;姜宝顺;马威;赵跃;庞楠;李凌;李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心理重建及临床应用.方法:从我院2013-2016年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程度、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和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无焦虑、肯定焦虑、明显焦虑、严重焦虑、Harris出院时评分、随访3个月评分、随访6个月评分存在显著差异(x 2=69.91,16.25,18.84,4.06;P<0.05),(t=5.84,4.23,3.79;P<0.01);人际关系在出院时、随访3个月时、随访6个月时的融洽率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x2=6.57,11.99,5.95;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有利于治疗与康复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凌;周蓓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影像学一对一导师制教学运用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在学生成绩及心理接受程度提高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ACS)在影像学一对一导师制教学学生成绩及心理接受程度提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放射影像科室承担教学的两个班级,均进行一对一导师制教学模式,其中一个班级在一对一导师制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PACS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采用问卷调查及考核的形式评定两组学生成绩,比较两组学生心理接受度的变化.结果:A组课件制作时间、课件所选图像成像与使用时间差均短于B组(t =-9.985,-34.810;P<0.01),其课件更新率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33,P<0.01);A组教学积极性问卷调查评定为高所占比例高于B组,其积极性低所占比例低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15,P<0.01);A组学生心理接受程度、自主学习的专注程度、主观感受评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4,10.640,9.892;P<0.05);A组学生理论知识、读片、诊断报告书书写、图像采集等考核评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21,57.764,14.208,21.808;P<0.05);A组对带教总满意率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6,P<0.05).结论:在影像学一对一导师制教学中应用PACS平台,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对教学的心理接受度.

    作者:秦燕;赵年;张勇;尚建敏;陈涛;徐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粤西地区高校毕业生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的影响:就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目的:探讨就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为粤西地区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压力问题提供支持.方法: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就业压力问卷和就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粤西地区5所高校的34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r =-0.183,P<0.01)、就业自我效能感(r=-0.219,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就业自我效能感(r=0.457,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就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效应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7.61%.结论:社会支持通过就业自我效能感降低就业压力.

    作者:车景华;梁琪君;苏建华;陈伟标;高才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对精神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究不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患者各类精神行为的严重程度差异,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干预治疗的10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进行相关精神症状的调查,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表现为重度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表现为轻度以及中度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记忆力下降、困倦、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的发生率,同时对焦虑(SAS)以及抑郁(SDS)评分进行比较,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自觉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困倦、脾气暴躁发生率分别为70.00%、68.00%、74.00%、66.00%,对照组分别为34.00%、36.00%、28.00%、38.00%,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x2=12.98,10.26,21.17,7.85;P<0.01);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29.75,7.82;P<0.001);观察组SCL-90中恐怖、偏执、敌意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精神病性、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躯体化、其他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32.80,12.87,16.19,14.09,14.29,15.52,43.41;P<0.001).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精神状况较差、焦虑、抑郁症状较为明显,同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高的患者各精神行为异常症状较程度低者偏高,因此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日常诊治中应加强对精神行为异常的关注.

    作者:田东东;王志尚;杨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康复性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目的:了解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康复性研究文献的方法学现况及康复研究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Medline、Web of Science、PsycINFO和Embase数据库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和认知康复方面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性研究.通过CONSORT声明及Jadad量表评定各论文的方法学质量.结果:共纳入34篇文献,随机化原则、盲法、样本量、失访及依从性描述等CONSORT标准评价项目的报告率均低于50%.改良版Jadad评分结果高质量文献数为7篇,占21.2%.结论:我国发表的执行功能康复性研究文献,用CONSORT声明及Jadad量表评价还存在不足,国内精神科医生及护士对CONSORT声明及Jadad量表尚需进一步提高学习.

    作者:周小红;程晓平;郑冬;史战明;郑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15例拔毛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拔毛癖的发病诱因,治疗方法及愈后.方法:回顾分析1年来在我院心理科诊疗的15例拔毛癖的临床资料.结果:拔毛癣的发病诱因主要是不良教养方式66.7%,伴有抑郁情绪的66.7%,性格内向66.7%,专制型教养方式53.3%,父母经常吵架46.7%,父爱或母爱缺失40%,周围人际关系紧张40%,学习压力大26.7%,二胎爱的不平衡26.7%等,治疗方法主要是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治愈率80%.结论:拔毛癖的发病诱因主要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病程短,治疗及时的患者,单一心理治疗可以痊愈,病程长且伴有强迫症状的患者需要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差.

    作者:胡庆菊;谭秀梅;梁炜明;邓秀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抑郁症患者社会快感缺失与睡眠质量和睡眠信念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社会快感缺失与睡眠质量及睡眠信念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抑郁症患者和43例健康者对照,采用社会快感缺失问卷(RSAS-C)、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组RSAS-C(t =-3.18,P<0.01)和PSQI总分(t=-8.84,P<0.01)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BAS总分(t=4.52,P<0.01)、失眠后果的估计(t=4.33,P<0.01)和对睡眠的担心因子分(t=4.80,P<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RSAS-C评分与PSQI中睡眠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7,P<0.05),DBAS总分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r=-0.339,P<0.05).DBAS中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因子分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药物及睡眠效率因子分均呈负相关(r=-0.310,-0.337,-0.369,-0.326;P<0.05).余变量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社会快感缺失,睡眠质量变差以及存在较多错误的睡眠信念,并且患者睡眠质量与社会快感缺失存在相关.

    作者:余家快;朱道民;李丽;储召学;李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感恩: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感恩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运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和感恩问卷(GQ-6)对35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感恩(B=0.19,P<0.01);②感恩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怀维度、自主性维度显著正相关(r =0.16~0.34,P<0.01),与父母冷漠维度显著负相关(r=-0.24,P<0.01),与过度保护维度相关不显著(r=0.06,P>0.05);③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关怀维度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P<0.01,中介效应值为0.074,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8.5%).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提升父母关怀教养方式的水平促进大学生感恩的形成.

    作者:张迪;迟昊阳;年宏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支持对高龄初产妇阴道分娩的结局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支持对高龄初产妇阴道分娩的结局影响,为提高产妇的分娩结局寻求有效的干预方式.方法:调取2013-2015年我院接收的80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产前是否进行心理支持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相关指标、产前心理焦虑及抑郁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干预组产妇顺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x2=17.073,P<0.01),且总产程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4.682,P<0.01);两组产妇产前SAS评分与SDS评分相比入院时均明显升高(P<0.05),但干预组产妇产前SAS评分相比对照组低(t=4.351,P<0.01),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3.937,P<0.01);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950,P<0.01),出生正常的新生儿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x 2=11.6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理支持对高龄初产妇进行负性情绪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及抑郁心理,同时改善不良分娩的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的几率,对产妇与胎儿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林丽;李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