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弹簧圈双重定位法在肺部微小病变中的应用

岑浩锋;毛勇;申文明;吴彪

关键词:肺部微小病变, 肺癌, 磨玻璃样变, 微弹簧圈, 术前定位
摘要:目的 探讨微弹簧圈用于标记肺部微小病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8例肺内微小病变患者,术前在CT引导下进行微弹簧圈定位.结果 28例患者中,纯磨玻璃样变22例,混杂磨玻璃病变5例,空洞样病变1例;病灶平均直径7.3 mm,距脏层胸膜平均为12mm.28例患者微弹簧圈定位成功27例(96.4%).术中出血并发血气胸择期再定位1例,穿刺定位后并发少量咯血2例,少量气胸2例,并发血气胸定位失败1例.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8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12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7例,血气胸置胸管保守治疗择期再定位1例.病理结果为浸润性肺腺癌7例,鳞癌1例,微浸润性腺癌10例,原位腺癌3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感染性病变4例.结论 术前应用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微小病变具有安全、有效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症患者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介素-11 (rhIL-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DXM)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重症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4例重症IT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予rhIL-11+大剂量DXM治疗,对照组予大剂量DXM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第3、14天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5、7天时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第5、7天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rhIL-11联合大剂量DXM能在短期内更快地提高ITP重症患者血小板水平,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王炜;张征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X线平片与CT扫描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X线平片与CT扫描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及CT扫描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和单纯型、脱位型及爆裂型检出率.结果 X线平片检查确诊69例,可疑26例,误诊5例,诊断准确率69.00%;CT扫描检查确诊92例,可疑8例,诊断准确率92.00%.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用于单纯型、脱位型及爆裂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相较于X线平片,CT扫描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各分型检出率,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仁福;严中浩;王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案对乳腺导管内癌妇女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案对乳腺导管内癌妇女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1例进行改良根治手术,29例进行保留乳房手术,8例进行全乳切除手术.42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治疗,分析手术选择的影响因素,比较单纯手术组和辅助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因乳腺癌病死率,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无复发生存时间(DFS)、总生存时间(OS).结果 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径、组织学分级、首发症状及活检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径、组织学分级、首发症状、活检方式是选择手术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单纯手术组的复发率、因乳腺癌病死率均高于辅助治疗组(均P< 0.05).进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和保留乳房手术患者的DFS均大于进行全乳切除术的患者(均P< 0.05),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改良根治手术和保留乳房手术均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结局.

    作者:乔丽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益肺健脾方对缓解期哮喘儿童血清IgG、IgA、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肺健脾方对缓解期哮喘儿童血清IgG、IgA、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缓解期哮喘儿童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肺健脾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血清IgG、IgA、IgE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IgG、IgA、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IgG、IgA水平均低于实验组,对照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益肺健脾方提高了缓解期哮喘儿童的血清IgG、IgA水平,并降低了IgE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黄如红;兰志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651例宫颈鳞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对宫颈鳞癌致癌性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宫颈鳞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妇科门诊就诊的651例宫颈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膜杂交芯片对所选患者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及各种HP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宫颈鳞癌患者HPV总感染率为89.86%,其中单一型感染率为73.89%,多型感染率为15.97%;HPV不同型别感染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有16、18、58、33、31、52、59、45、66及73型,其中HPV16型出现频率高,占58.01%;宫颈鳞癌患者在40~49及50~59岁两个年龄段HPV感染率较高.结论 不同型别的HPV对宫颈鳞癌的致癌性具有差异,HPV16型病毒感染是宫颈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方成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CKD5期患者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病终未期(CKD5期)患者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24例CKD5期患者分为血液灌流组、血液滤过组和血液透析组,比较3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前、血液净化治疗1和3个月后血钙、磷、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血液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患者治疗1和3个月血钙、磷、iPTH、hs-CRP和PCT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血液灌流组治疗3个月的血钙、磷、iPTH、hs-CRP和PCT的水平均优于血液透析组和血液滤过组(均P< 0.05).结论 CKD5期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血液净化模式能明显升高血钙水平,降低血液中的磷、iPTH、hs-CRP和PCT水平.

    作者:钟红霞;杨志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目的 探究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7例ICU患者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多准则决策分析法进行治疗,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平均周径、下肢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及DVT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下肢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平均周径相差不大(P>0.05);干预后,实验组下肢平均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下肢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DVT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芬华;陈桂芳;柴薇丹;陈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葡萄糖二酸钙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葡萄糖二酸钙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DN大鼠模型,分别为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加安慰剂组(STZ+安慰剂组)和STZ诱导的DN加2%葡萄糖二酸钙治疗组(STZ+药物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治疗8周后,检测两实验组的血生化和尿蛋白指标.制备肾脏石蜡标本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肾小球、肾小管损伤评分差异及肌醇加氧酶表达水平,并采用透射电镜定量观察肾小管细胞线粒体的断裂情况.结果 STZ+药物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和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均显著低于STZ+安慰剂组(均P< 0.05);STZ+药物组的肾小球损伤评分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均显著低于STZ+安慰剂组(均P< 0.05),且肾小管损伤的减轻程度更大;STZ+药物组含线粒体断裂肾小管细胞百分比低于STZ+安慰剂组(P<0.05).正常对照组的肌醇加氧酶表达水平很低,而STZ+安慰剂组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STZ+药物组中肌醇加氧酶表达水平较STZ+安慰剂组降低.结论 葡萄糖二酸钙可有效改善DN大鼠的肾功能和尿蛋白水平以及肾脏病理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通过修复肾小管细胞的异常线粒体形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詹明;余晶波;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扁桃体部分切除联合腺样体切除对儿童OSAH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扁桃体并腺样体肥大患儿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剥离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白膜脱落时间、免疫功能、睡眠呼吸低通气指数(AHI)和低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疼痛评分和白膜脱落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AHI及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均显著缓解(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AHI及低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手术前及手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OSAHS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切除部分扁桃体对患儿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吉;唐世雄;王越;王耀文;陈星;李春林;章伟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自从LC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1].本研究将LC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LC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炜;张梦欣;邵琼;黄张君;符明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首乌益智胶囊辅助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首乌益智胶囊辅助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肾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VCI肾虚血瘀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再辅以首乌益智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行为能力量表(Blessed)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MSE积分高于对照组,Blessed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乌益智胶囊辅助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肾虚血瘀证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智能、行为及其他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余珊珊;祝云龙;王梅;徐建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手术与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手术与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房角开放率、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房角开放率、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小梁切除手术,小梁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视力和眼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子丰;项欢;金泽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丙泊酚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先接受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七氟醚进行吸入麻醉维持麻醉效果,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手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手术后,两组MMSE、MoCA分值均较手术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较麻醉前升高(均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刘兆辉;史思仁;赵建勇;潘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弹簧圈双重定位法在肺部微小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弹簧圈用于标记肺部微小病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8例肺内微小病变患者,术前在CT引导下进行微弹簧圈定位.结果 28例患者中,纯磨玻璃样变22例,混杂磨玻璃病变5例,空洞样病变1例;病灶平均直径7.3 mm,距脏层胸膜平均为12mm.28例患者微弹簧圈定位成功27例(96.4%).术中出血并发血气胸择期再定位1例,穿刺定位后并发少量咯血2例,少量气胸2例,并发血气胸定位失败1例.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8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12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7例,血气胸置胸管保守治疗择期再定位1例.病理结果为浸润性肺腺癌7例,鳞癌1例,微浸润性腺癌10例,原位腺癌3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感染性病变4例.结论 术前应用微弹簧圈定位肺内微小病变具有安全、有效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岑浩锋;毛勇;申文明;吴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HFHD治疗的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变化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高通量透析组(HFHD)治疗的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变化.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HFHD组和低通量透析组(LFHD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微炎症状态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HFHD组血清SOD水平低于LFHD组(P<0.05),MDA、GSH-Px水平均高于LFHD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细胞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HFHD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LFHD组(均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HFHD治疗较LFHD治疗更能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

    作者:黄佳媛;周参新;单爱琴;王乾波;潘翠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腰椎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行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康复训练)和对照组(行腰背肌强化康复训练),各34例.术后15周对两组患者腰痛缓解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症状,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在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柳晨希;陈栋梁;陈雅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化脓性肝脓肿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冲洗术临床效果、体温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究化脓性肝脓肿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冲洗术的临床效果、体温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方法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80例化脓性肝脓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置管排脓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穿刺抽吸冲洗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体温恢复时间、脓腔消失时间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脓腔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白细胞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冲洗术治疗化脓性肝脓肿疗效与置管排脓治疗相当,但并发症少,能够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容校;周艳;洪伟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肝损伤的危险性分析

    目的 分析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化疗的218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肝损伤发生率,分析影响肝损伤发生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18例患者中,化疗肝损伤127例(58.26%),其中Ⅰ度73例(33.49%)、Ⅱ度36例(16.51%)、Ⅲ度18例(8.26%),Ⅰ度肝损伤发生率高.单因素结果显示:酗酒、携带乙型肝炎(乙肝)病毒、Ⅱ~Ⅴ级消化道反应均是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化疗肝损伤的主要因素(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酗酒(OR=4.012)和携带乙肝病毒(OR=3.384)均是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化疗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酗酒和乙肝病毒感染是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化疗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此类人群的肝功能检测,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和抗乙肝病毒治疗,以降低肝损伤发生率.

    作者:廖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的应用,并分析其合理浓度.方法 148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0.5 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1.0 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T0)、4h(T1)、8h(T2)、12h(T3)、24 h(T4)及48 h(T5)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1.0 μg/ml右美托咪定较0.5 lμg/ml右美托咪定联合0.1%罗哌卡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缓解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较低,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娜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重超声造影对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价值

    目的 探讨双重超声造影(DCUS)对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胃溃疡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36例)和恶性组(n=24例).两组均给予DCUS检查,分析DCUS对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价值.结果 DCUS显示恶性组溃疡胃壁增厚隆起多呈“火山口”表现、局部血管丰富杂乱,良性组溃疡胃壁呈低回声轻度增厚伴较小范围凹陷、壁层次结构清晰可辨.良性组和恶性组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对比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灌注时间、基础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组峰值强度、增强强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均P< 0.05);DCUS鉴别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4.44%、95.83%、95.00%,与病理结果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DCUS表现存在差异,DCUS可提供胃壁及病灶的解剖结构、血流灌注等依据,可作为鉴别老年胃良恶性溃疡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光亮;陆安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