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蓉;史习宝;龚世峰
目的 筛选肝癌细胞中受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 (FUBPl)调节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方法 通过慢病毒介导不同肝癌细胞株中(MHCC97H、MHCC97L和Huh7)过表达FUBP1,利用定量PCR的方法鉴定过表达效率.利用芯片的方法筛选过表达FUBP1后肝癌细胞株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并利用定量PCR验证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确定差异表达的lncRNAs与mRNAs的共表达网络.结果 以对照组中FUBP1的表达量为1,慢病毒感染的MHCC97H、MHCC97L和Huh7肝癌细胞株中FUBP1的mRNA水平分别为3.28±-0.15、2.75±-0.26和4.25士0.35,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芯片结果显示,共有12个lncRNA在3种细胞株中具有一致的表达变化,包括3个上调和9个下调.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其中lnc-ARF6-3下调明显,lnc-BCAS2-1上调明显.lnc-BCAS2-1、lnc-USP9X-3、lnc-LYZ-2和lnc-C 14orf135-3与FUBP1具有共表达网络.结论 FUBP1诱导肝癌细胞中lncRNAs的表达紊乱,FUBP1-lncRNAs的表达网络可能与肝癌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张波;李先鹏;许丰;姜玉华;吴益峰;陈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下颌角肥大的相关因素,将下颌角肥大患者根据各因素进行分型,拟定各型的诊断标准.方法 收集非下颌部原因行颌面CT扫描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因下颌角肥大术前CT扫描患者20例设为肥大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统计学分析及几何学方法得出下颌角肥大的相关因素,并按不同因素进行分型,根据医学参考值范围拟定各型的诊断标准.结果 根据相关因素可将下颌角肥大患者分为单纯咬肌肥大型、外展型、外翻型、后下突出型及复合型.单纯咬肌肥大型:咬肌厚度> 18mm,下面部宽度超过135mm,其他指标正常;外展型:下颌角间距>110mm,下面部宽度>135mm,余指标正常;外翻型:下颌外翻角>30°,下面部宽度>135mm,余指标正常;后下突出型:下颌角角度<108°,余指标正常;复合型:以上任两型或两型以上复合而成.结论 根据相关因素将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分型及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作者:陈卡娜;颜玲;金武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以游戏为基础的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以游戏为基础的运动训练干预方法.采用上肢部分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并测量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MBI和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添加以游戏为基础的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发生率.
作者:郑娅;姜睿;江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关节置换术属骨科大手术范畴,尤其是髋关节置换术(THA)和膝关节置换术(TKA),已在国内普遍开展.由于THA和TKA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术前贫血,加之手术创伤大,容易导致术后贫血或贫血加重.根据我国76家医院数据显示,THA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6.1%,TKA为25.5%,股骨头置换术为43.9%;THA术后贫血发生率为89.1%,TKA为83.9%,股骨头置换术为81.9%,术后血红蛋白(Hb)平均下降30 g/L.如果贫血得不到纠正,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感染风险、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和功能恢复、增加致残率及死亡风险.因此,在骨科快速康复理念下,THA和TKA患者围术期的血液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庞清江;王诚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抗抑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与治疗第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末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末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徐永明;忻立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术后复查X线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6例术前有正中神经损伤症状患者,术后1.5~3周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及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Diem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31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91.66%(44/48).结论 掌侧入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且手术损伤小及并发症少,可以尽早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杰;张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卢戈液染色、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接受内镜检查并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经病理确诊的44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的对象.将通过术前使用普通内镜、卢戈液染色、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病理类型、浸润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结果 普通内镜、普通内镜+窄带成像、普通内镜+窄带成像+卢戈液染色对病灶的检出分别为52.27%(23/44)、88.64%(39/44)、100%(44/44).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48%与86.96%.超声内镜判断病灶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90.91%(40/44).结论 联合使用卢戈液染色、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能够更加准确地明确病变性质、范围、浸润深度以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徐前成;张新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2b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及对患者宫颈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17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使用LEEP刀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宫颈微循环情况.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85/85),对照组总有效率83.52% (71/85),其中中度糜烂患者总有效率92.59%(50/54),重度糜烂患者为67.74%(21/3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局部血流灌注、毛细血管管径及微血管管径均明显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宫颈颜色淡红色及暗红色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LEEP刀,并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宫颈微循环.
作者:马小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团体心理治疗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接纳水平的疗效.方法 选取进入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2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系统的4周团体心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自我接纳问卷(SAQ)、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的评估.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GSES、SES、SAQ、PSP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PSP得分与GSES、SES、SAS得分均呈正相关(r=-0.437、0.330、0.312,均P<0.05).结论 通过系统的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自我效能、自尊、自我接纳水平.自我效能和自我接纳水平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春燕;孙继军;汤剑平;施剑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技术指导治疗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头颅CT提示颅脑创伤病灶周围低密度影的患者行CTP检查,选取低灌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容量并改善微循环;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简明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比两组预后及认识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GOS评分、MMSE评分及Mo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患者早期增加血容量并改善微循环可增加该病灶区域的血流灌注,改善认知功能.CTP技术可以为临床指导治疗颅脑创伤周围缺血病灶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戴君侠;孙军;林群;蔡建勇;陈献东;陆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对中枢神经损伤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2例中枢神经损伤偏瘫伴有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Tetrax平衡测试评估,并根据分析的结论予相应的平衡训练及运动功能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BBS及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BB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Tetrax平衡功能测试评估可了解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点,从而制订更合适的平衡功能训练康复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作者:朱美丽;胡江飚;陈海挺;陈赛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可溶性髓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 (sTREM-1)结合相关指标检测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普通肺炎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入组时sTREM-1、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sTREM-1、PCT、CRP及其他各指标在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sTREM-1和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CR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REM-1联合PCT诊断重症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和90.0%.结论 sTREM-1联合PCT检测对重症肺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白丽梅;刘春艳;文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在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构正常颈动脉弹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颈动脉结构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为高血压病组,健康同龄颈动脉结构正常的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UFPWV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和收缩期结束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PWVES).分析两组间颈动脉弹性参数的差异,分析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弹性参数与年龄、IMT、脉压及高血压患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组颈动脉IMT、PWVBS、PWVES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PWVBS、PWVES与年龄、脉压、高血压患病时间呈正相关(r=0.366、0.329、0.542,均P<0.05).结论 UFPWV技术能快速、直接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PWVBS和PWVES,能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受损前发现血管弹性功能是否受损,有望成为早期评价血管病变的新方法.
作者:薛念余;许幼峰;张盛敏;程劲松;陈立斌;俞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31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良性阵发性眩晕102例(44.16%).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发生与劳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作用有关,尤其加强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人群的监测和干预.
作者:邢渭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评价指标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病理诊断明确为DLBCL患者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分析可能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88例患者中血小板异常包括血小板计数(51.1%)、血小板平均体积(48.9%)、血小板压积(52.3%)和血小板分布宽度(56.8%).中位生存时间为24(1~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分别38.6%.单因素分析:血小板计数正常组和异常组在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模型回归分析: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平均体积异常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 0.05).结论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异常是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杨海燕;雷涛;余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5岁以下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LRTIs)的发病因素,为RLRTIs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RLRTIs患儿53例(观察组),普通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3例(对照组).检测患儿免疫功能、微量元素、过敏原、病原体等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LRTIs的发病因素.结果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与血清锌含量为混杂因素,而过敏原阳性,血清IgA、IgE含量,CD)4+/CD8+比值,血铁、铅含量等均与RLRTIs的发生相关(P<0.05).两组患儿的痰培养检出菌比例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善小儿过敏性体质,增强小儿免疫力以及适量微量元素等有助于预防RLRTIs的发生.
作者:叶钦松;孙建新;朱利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电图ST-T段压低状况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80例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为心电图持续性ST-T段发生压低情况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为心电图ST-T段未发生压低情况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CAG的情况,比较两组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程度,探究ST-T段压低情况与冠心病诊断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与心电图ST-T段压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A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5.68% vs 53.49%,P<0.05);观察组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72.97% vs 67.44%),敏感性高于对照组(56.75%vs53.48%),准确度高于对照组(62.16%vs58.1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电图ST-T段压低患者的多支病变率较高,虽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但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预后的依据.
作者:阮蓉;史习宝;龚世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血凝影响及疗效.方法 收集76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并记录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出血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Angle角、血栓大振幅(MA)及凝血综合指数(CI).结果 两组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Ddimer、PT、APTT、TT、R、K、Angel、MA及CI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显著纠正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预防VTE的发生率,并显著降低出血发生率.
作者:付文辉;虞智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血清Copeptin水平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对严重感染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AR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ARF将严重感染患者分为ARF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肌酐(Scr)水平与死亡情况的差异性,分析ARF患者Scr水平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ARF组Copeptin,APACH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Copeptin偏回归系数为4.09,APACHE评分偏回归系数为8.40,Copeptin联合APACHE评分对Scr的拟合优度R2为0.954.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Copeptin (OR=6.79)、APACHE Ⅱ评分(OR=6.41)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Copeptin水平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严重感染合并ARF肾功能与死亡情况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及时准确判定AR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张其俊;何爱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对母婴结局及后代智力水平的影响,为减轻SCH对母婴结局影响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20例妊娠期SCH孕产妇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20例健康孕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产儿结局:跟踪随访3年,在新生儿出生6个月、2年分别进行盖瑟尔(Gesell)智力测评.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性流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围产儿低体质量、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胎儿生长受限、死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6个月时观察组大运动发育商(GMQ)、语言发育商(L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精细动作发育商(FMQ)、个人社交发育商(ISBQ)、适应性行为发育商(AB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2岁时GMQ、LQ、FMQ、ISB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AB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SCH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性流产及早产等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影响新生儿出生后的智力发育.
作者:施佳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