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均涛;姜忠东;孙忠华;迟强;张宇
目的:探讨小学儿童被父母忽视类型与情感能力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安庆某小学135名小学儿童作为被试,使用儿童被忽视量表和情感能力自评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小学儿童被父母忽视类型各维度与情感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0.340~-0.20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安全忽视能显著预测情感能力(R2=0.340);回归方程显著(F=16.962,P<0.001)。结论:父母降低对儿童的安全忽视有助于孩子的情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安全忽视。
作者:杨秀飞;古宇杰;李伟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流动儿童焦虑情绪改善的作用。方法:筛选出56名焦虑评分较高的郑州市流动儿童,按照自愿原则,分成两组:26例接受为期8周、共计8次的团体辅导,作为研究组;30例为对照组,研究期间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所有受试者在研究前及结束后分别接受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测查。结果:①经过8次团体辅导干预后,研究组在广泛性焦虑因子上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7,P<0.05);在躯体化/惊恐因子上,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4.389, P<0.01);在分离性焦虑因子上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3.690,P<0.01);②经过8次团体辅导干预后,研究组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149, P<0.01)。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流动儿童的焦虑情绪,促进其积极应对压力。
作者:李峥;王体宾;孔德荣;邵玉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浙江省部分体检对象的血压一般情况,探讨和分析其受各因素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间来院体检的2679名体检对象。采用袖带加压法测量血压值,根据填写一般情况及生活方式调查表获取其他数据信息。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压值在不同年龄、血型、职业这几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F=-2.997~17.104,P<0.05);在不同饮食习惯、吸烟、喝酒、压力来源的状态下,血压值均有显著差异( F=1.910~18.386,P<0.05);各因素影响大小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0.149~0.307,P<0.01),发现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出行方式均与高血压患病有着较大影响。结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运动习惯均对控制血压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较大帮助,其中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子。
作者:姚雪芬;宋洁;叶云霞;王琳;钟晓燕;周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迪纳生活满意度量表在维稳民兵群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整群选取新疆维稳民兵832名,进行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正式量表包含5个条目,一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的61.309%。量表Cronbach,sa系数为0.832,折半信度为0.737。验证性因素显示一阶三因素模型(GFI=0.998、AGFI=0.976、NFI=0.998、CFI=0.999、IFI=0.999、RMSEA=0.053)拟合效果比较理想。维稳民兵生活满意度因文化、地域来源、管理方式而异。结论:迪纳生活满意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维稳民兵群体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维稳民兵生活满意度呈现出文化、地域来源、管理方式的特征。
作者:孟新珍;刘晓明;丁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状况,并研究心理健康素养各构成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抽取382名初高中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识测量、污名化量表、心理疾病病因观问卷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性问卷为工具。结果:①对短文主人公主要问题的识别在人口学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②污名化与归因(r=0.353,P<0.01)和有效性(r=-0.140,P<0.01)上也存在显著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内因(U=0.051,P<0.01)、外因(U=0.048,P<0.01)和有效性(U=0.050,P<0.01)对污名化有预测作用。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各构成之间不是孤立的存在,尤其是污名化会导致中学生对专业心理帮助的有效性产生怀疑。
作者:秦峰鸣;高晓寒;孙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及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大学生554名,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 SCCS)进行测查。结果:按SCCS得分将大学生分为3组,即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3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各因子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9.73,29.48,24.09,18.15,55.67;P<0.001)。人际关系及其4个因子得分与SCCS的3个因子得分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0.54,P<0.05)。回归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得分对人际关系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9,P<0.001),自我灵活性得分对人际关系总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6, P<0.01)。路径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到人际关系各因子的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颖;鲁小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催眠诱导方式、催眠时间对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招募90名广西大学大学生,根据3种催眠方式(直接催眠、间接催眠、自我催眠)和两种催眠时间(15分钟和30分钟)随机分为6组,催眠的前后分别填写情绪自评九点量表。结果:催眠对于大学生积极情绪有显著影响(t=8.025,P<0.05)。在3种不同的催眠诱导方式中,间接催眠(1.68±0.98)效果好于直接催眠效果(1.13±1.74)。结论:催眠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具有正向作用,并且间接催眠能更好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情绪。
作者:杨琛;王雅琳;陈睿;徐明津;黄霞妮;杨新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不同年级军校学员的人格类型变化,为教育管理者有效辨识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BTI量表,调查某军校所有在校学员的个性类型。结果:①在4个维度中,不同年级学员内外向和思考情感维度的百分比没有差异( P>0.05),而感觉直觉维度、判断感知维度有统计学差异(χ2=9.601,14.606;P=0.022,0.002);②在16种人格类型中,ESTJ、ESFJ、ENTP、ENFJ、ISTJ、ISFJ和INFJ的比例在4个年级中有差异(χ2=15.757,23.788,11.074,21.814,23.774,15.791,11.627;P均<0.05);③在8种偏好中,不同年级学员的内向I、感觉S、直觉N、判断J、感知P的标准化分数有差异(F=3.209,7.896,9.106,4.067,7.265;P均<0.05)。结论:不同年级军校学员个性类型不同,在校期间是大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时期;教育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科学辨识教育对象,提高教育水平。
作者:鲁娟;王悦;刘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和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治疗(38例,奥氮平组)和帕利哌酮治疗(38例,帕利哌酮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做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胰岛素、C肽、甘油三酯、胆固醇、瘦素,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共观察4周。结果:治疗第4周末,奥氮平组餐后1h、2h的血糖值比治疗前明显升高(t=2.47,4.75;P<0.05),而帕利哌酮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奥氮平组(23.5%,8例)患者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高于帕利哌酮组(2.7%,1例),差异有显著性(χ2=4.542,P<0.05)。结论: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餐后血糖值的影响大于帕利哌酮。
作者:刘毅;廖世棚;戢秋明;李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临床麻醉医师工作倦怠的现状,探讨其工作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工作倦怠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承德市12家医院138名麻醉医师进行调查。结果:麻醉医师在情绪衰竭(t=2.911,P<0.01)和个人成就感(t=14.010,P<0.01)两个维度得分与M氏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自我效能、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供职医院是影响麻醉医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麻醉医师工作倦怠水平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各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麻醉医师的工作倦怠状况,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郭淑娟;王志欣;范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10项CES-D问卷在中老年人群中的信效度,以及该量表在中年和老年群体中的信效度差异。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数据,样本人群年龄45岁以上,共14931人;首先,运用区分度分析量表各条目对不同水平被试的区分能力;其次,分别对整个人群、老年人群和中年人群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并在3个不同因子结构的假定下(单因子结构;二因子结构: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三因子结构:积极因子、消极因子和躯体因子)分别对3个人群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利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两因子结构模型在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中的恒等性。结果:区分度分析发现,在总分百分位数27%的高组和低组之间各项目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整个人群中的科隆巴赫系数为0.815,两因子结构对整个样本人群拟合较好;在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中,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4、0.813;两因子结构模型在4个嵌套模型的对比检验中显示,△CFI、△RMSEA和△SRMR的差异均满足横等性低临界值要求。结论:10项CES-D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两因子结构模型在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具有恒等性,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能有效地测量中老年人群的抑郁水平。
作者:黄庆波;王晓华;陈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海南医学生睡眠质量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海南医学院抽取2010级两个班级,一个班为实验组,一个班为对照组,进行睡眠质量的干预研究。用自制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IAII量表、PSQI和SCL-90量表效果测评。结果:用秩和检验分析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睡眠质量差值(Z=-3.203,P=0.001)、睡眠障碍差值(Z=-2.292,P=0.022)、日间功能障碍差值(Z=-2.051,P=0.040)和PSQI总分差值(Z=-3.370,P=0.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PSQI总分差值与SCL-90总分差值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54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睡眠质量较大的因素有是否干预(β=0.189),精神病性得分差值(β=0.457)和网络总分差值(β=0.148)。结论:大学生处在青春发育后期,思想的不稳定期,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调整不良行为和提高心理素质,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用成;王小丹;李巧;高允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状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7名,对其施测内隐联想测验( IAT),测评其内隐自尊水平;并分别采用Leary交往焦虑量表( IAS)、Rosenberg自尊量表( SES)评价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和外显自尊水平。结果:筛选出有效被试58名,有效率为86.6%。大学生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27,P<0.01),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无显著相关,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ZIAT-ZSES)与社交焦虑水平之间有显著正相关(r=0.375,P<0.01)。结论: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缓冲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外显自尊水平对社交焦虑进行干预。
作者:王媛丽;谢志杰;汪玉兰;南金花;张洪国;赫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本文为研究社会中某一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构建出社会适应能力维度体系。即民族风俗习惯、认知水平、本能抑制、社会环境4大维度以及相应维度的细分影响因素。
作者:董鹏美;周荔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焦点解决心态问卷( SFMS)进行中文版的修订、检验本问卷的信效度,并探究焦点解决心态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结合中国文化及语言习惯对SFMS进行中文版修订,接受培训者(44人)和待接受培训者(138人)完成了问卷测试,问卷还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 GSES)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 PANAS),结果:修订量表中的各项目有较好的区分度;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修订后SFMS是单维的,这与原量表结构一致,单因素潜变量可解释总方差的46.6%;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χ2/df=1.99,NFI、GFI、CFI、IFI都在0.90以上且近似1,各项拟合指数均符合测量学要求;修订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0.85;该量表与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42(P<0.01)。中文版SFMS与GSES、PANS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40(P<0.01)。结论:中文版SFM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率存在正相关。
作者:李晓莉;骆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组式“农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IV)诊断标准的83例长期住院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组式”农疗组为研究组共45例,非农疗组为对照组共38例。“小组式”农疗包括每2天1次进行2小时农业劳动。6个月后评估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 PSP)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SIE)。结果:训练前,两组比较PSP和NOSIE的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PSP =0.60,P>0.05);而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SP评分及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总积极因素因子和病情总评分明显改善(t分别为-3.14,3.67,2.74,3.46,2.52;P<0.05),而其他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训练前后,研究组PSP评分、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总消极因子分及病情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72,-14.18,-10.12,-10.73,2.66,3.27,-17.59,2.07,-12.79;P<0.05),训练后均明显好于训练前成绩,而NOSIE中精神病表现和迟缓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1.88;P>0.05)。结论:“小组式”农疗是一种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治疗方法,有条件可以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士巧;崔卫东;赵幸福;金圭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地震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恢复。方法:2014年8月23日到9月11日笔者和同事对巧家县共计258例就诊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 ICD-10)分析抑郁、恐惧和品行障碍情况。结果:重伤和轻伤各个时间段之间心理状态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2,P=0.000)。轻伤者心理状态较重伤者普遍好,恢复也快。两组入院和出院的品行障碍在组间和组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入院抑郁发作和广泛焦虑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重伤组与轻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3.243,P<0.05)。重伤组和轻伤组入院和出院时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4.531,P<0.05)。结论:巧家县地震后重症和轻症患者心理状态均恢复良好,出院时比入院时心理恢复好。患者能很快恢复正常生活,以美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
作者:夏永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高职生过长的久坐行为如电脑前看视频、玩游戏、坐着玩手机等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不可忽视的课题。较可靠的测量工具是评估久坐行为水平及其对健康的危害的前提。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开放式问卷测量、结构式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法,初步考察了某一高职院校学生久坐行为自编问卷的信效度及其与抑郁及各因子的关联性。结果:开放式调查、久坐行为自编问卷与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久坐行为条目所测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12.58分钟/天、549.92分钟/天和466.99分钟/天;同时,久坐行为与抑郁量表人际因子的简单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306,P<0.05)。结论:高职生久坐行为自编问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他们的久坐行为时间普遍过长并且提示久坐行为与抑郁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
作者:叶孙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童年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 CTQ-SF)、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8例进行测查。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及躯体忽视4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情感虐待(Waldχ2=9.163,P<0.01),情感忽视(Wald χ2=4.750,P<0.05),性虐待(Waldχ2=4.519,P<0.05),躯体忽视(Wald χ2=4.602,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期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及躯体忽视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萍;柳雨希;陈西庆;王惠萍;李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护理专业大学生复原力的情况,分析影响其复原力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及预防,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广东药学院大一~大四护理专业本科生中,随机抽取358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由刘兰兰编制的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并用SPSS 19.0做统计分析。结果:①护理本科生在性别方面总体复原力有显著差异,女生的总体复原力水平高于男生(F=5.001,P<0.05);②在社会交往方面,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的复原力水平高(F=7.687,P<0.05);在家庭支持方面,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3,P<0.05)。在朋友支持方面,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9,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0,P<0.05)。在自我掌控方面,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5,P<0.05);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5,P<0.05)。结论:护理专业女生比男生的总体复原力水平高。社会交往、家庭支持、朋友支持、自我掌控等维度影响大学生复原力水平。
作者:刘蕴;杜文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