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连珊
目的 深入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2017年3-4月对1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定向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经编码、归纳,代谢综合征自我管理知信行归纳为3个主题:代谢综合征自我管理知识、自我管理态度和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知识包括代谢综合征知识缺乏、错误认知2个亚主题;自我管理态度包括对待药物治疗的态度、学习相关疾病知识的态度、对疾病的态度、饮食的态度4个亚主题;自我管理行为包括知易行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个亚主题.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对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缺乏,医务人员应加强相关健康宣教,强化患者积极的态度,通过社区、家庭和患者的共同参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健康.
作者:马妍妍;叶志弘;沈旭慧;汤磊雯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对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进行初步研究,拟构建系统、科学、敏感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Delphi法针对55位儿科护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 专家函询终确定的符合同意率≥75%、重要性赋值均数>3.5及变异系数<0.25条件的评价指标包括5项结构指标,17项过程指标,18项结果指标.结论 初步构建了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为儿科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及依据.
作者:沈美萍;陈朔晖;刘鑫鑫;高建娣;吴小花;徐红贞;诸纪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临床护理科室分级是当前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的基础,也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的关键.其分级标准是否客观、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科室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绩效考核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鉴于三级医院科室类别的多样性以及护理岗位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发展趋势对科室分级的要求,本文对国内外三级医院临床护理科室分级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三级医院临床护理科室分级提供借鉴,并为医院实施岗位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张华甫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利用0.9%氯化钠作为介质引导腔内心电图辅助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行TIVAP的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纳入10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纳入220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TIVAP置管后行胸部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试验组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辅助TIVAP导管尖端定位置管后行胸部X线片.观察比较2组导管到位率和导管尖端位于佳位置(即上腔静脉—右心房联合处)的比例.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生导管异位,导管到位率为100%;试验组81.36%(179/220)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佳位置,对照组52.38%(35/105)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佳位置,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15,P<0.05).结论 通过推注0.9%氯化钠引导腔内心电图实时监测TIVAP导管尖端位置,可指导术者实时掌握TIVAP导管尖端的运行方向,准确有效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提高术者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霞;蒋秀美;陈晓燕;邢双双;张闰;张昌旭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鼻肠管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留置鼻肠管的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和常规鼻肠管护理.对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鼻肠管并发症、住院天数和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78.4%(40/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9%(2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5);留置鼻肠管并发症,包括非计划拔管、反流误吸、管饲相关性腹泻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9.8%(5/51)、17.6%(9/51)、11.8%(6/5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3%(19/51)、41.2%(21/51)、31.4%(1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9、6.800、5.795);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1.0±2.5)d、(9645.35±193.30)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4.2)d、(12523.79±190.2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7、10.612,P<0.01),患者满意度为90.2%(46/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鼻肠管集束化护理,可有效增加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留置鼻肠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因此有效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此外,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韩梅;薛秀娟;邓传耀;张淑香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描述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的抑郁状况,并分析其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联合运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于2015年1-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门诊方便抽样调查了352例高危妊娠孕妇.结果 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的抑郁发生率为29.3%(103/352).正常孕妇和抑郁孕妇在工作压力(χ2=10.473,P=0.033)、担心胎儿健康(χ2=4.175,P=0.041)、家庭人际关系(χ2=8.552,P=0.014)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率(χ2=5.312,P=0.02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家庭人际关系(OR:0.330~0.426;P=0.035)和应激性生活事件(OR:1.063~3.365;P=0.030)成为导致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在孕晚期容易发生抑郁,应尽早识别孕期抑郁症状明显的高危妊娠孕妇,并针对其影响因素加强心理干预.
作者:沈蓓蓓;林启萍;毛丽萍;王靖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调查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27例接受化疗的青少年骨肉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症状群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 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率较高的症状为食欲不振[96.06%(122/127)]、恶心[94.49%(120/127)]和疲乏[91.33%(116/127)],较为严重的症状为食欲不振[4.00(3.00,5.00)分]、疲乏[4.00(3.00,5.00)分]和恶心[3.50(3.00,5.00)分],且存在消化道症状群、疼痛相关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和神经系统症状群,其中消化道症状群、疼痛相关症状群和呼吸道症状群与日常生活困扰呈正相关,疼痛相关症状群和呼吸道症状群是日常生活总困扰的有效预测因子(R2=0.501,F=50.795,P<0.01).结论 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化疗期间症状发生率高,且存在多个症状群,给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医护人员应重视症状群的存在,针对性制定症状管理策略,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王凡凡;许燕玲;王琼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急救绿色通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急诊就诊,启动基于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的AIS急救绿色通道进行救治,终确诊AIS并进行溶栓的2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于急诊就诊,依照公用的三区四级就诊流程进行救治,终确诊AIS并进行溶栓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静脉溶栓流程的时效指标以及医护人员对2组不同AIS救治流程的满意度.结果 应用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专用急救绿色通道后,各关键环节用时明显缩短,从急诊就诊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从建立前的(114.84±8.05)min下降至(57.63±6.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63,P<0.05),医护人员对各救治环节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总体满意度从建立前的(2.86±0.20)分上升至(4.27±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68,P<0.05).结论 将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应用到AIS患者的救治中,建立多学科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加强了团队合作,有效提高了静脉溶栓各关键环节的时效性,缩短从急诊就诊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提升了患者的救治质量.
作者:张阳春;李玫;季学丽;张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心理应激的预测因素,为医院管理者对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纵向研究设计,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78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测评表(PCL-5)、知觉压力量表(PSS-4)、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反刍思维量表(RRS)、情绪调节问卷(ERQ)对暴露后的医务人员于暴露后预防的不同时间点,即暴露时(T1)、暴露后1个月(T2)、暴露后2个月(T3)、暴露后4个月(T4)的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及其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进行测评.采用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对暴露人群心理应激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反刍思维及情绪调节(包括重新评价和表达抑制)可以预测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不同时间点的心理应激反应.T1反刍分别解释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总变异的34.4%、31.5%和22.6%.T3表达抑制解释感知压力总变异的10.7%.结论 医务人员在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应针对不同人群及心理特点,在暴露后1个月内,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从而减小心理创伤,促进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作者:韩瑜;金广超;孙继伟;刘聪聪;曹枫林 刊期: 2018年第26期
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曼氏裂头蚴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人是曼氏裂头蚴的偶然宿主,可作为其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终宿主[1].因曼氏裂头蚴可在体内移行,常引起皮下、眼、口腔颌面部、脑和内脏等部位的裂头蚴病,产生的症状远较成虫严重,其中脑脊髓裂头蚴病较为严重,危害较大[2-3];内脏裂头蚴病少见,占1%左右[2];裂头蚴致胸腔积液更少见,国内外仅有个案报道[4-6];且关于该病的护理目前仅有1例报道[7].我科2017年7月收治1例由曼氏裂头蚴所致胸腔积液的患者,经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得以痊愈.
作者:陶连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调查山东省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自评和他评问卷,对山东省48家医院149名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问卷总得分是(202.075±17.918)分;人事关系对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39,P<0.05);培训后的肿瘤专科护士94.74%(126/133)工作岗位未发生变动,有62.41%(83/133)担任肿瘤临床护理骨干,仅有22.56%(30/133)的人发表了文章,有58.65%(78/133)的专科护士培训后未参加过省内、外任何学术活动,有外出学习1个月及以上的专科护士只占3.01%(4/133).结论 山东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部分维度能力的培训仍需进一步加强;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内容有待进一步拓深,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管理需要进一步的规范,专科护士的后续发展有待评价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吕娇;闫荣;曲华燕;谭学芬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识别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潜在的非计划性下机风险,为科学有效的实施CRRT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工具,对CRRT的实施流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值查找每个流程中潜在的高危因素,并对RPN>125的关键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结果 导致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故障模式有28个,其中8个故障模式RPN>125.通过制定并实施改进防范措施,RPN值均降至125以下.FMEA实施前后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由10.86%(24/221)降至5.81%(14/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5).结论 运用FMEA对CRRT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优化CRRT实施流程,提高患者的血液净化效果,降低治疗花费,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郝桂华;胡敏;黄洁;赵丽;陆伟;侯黎莉 刊期: 2018年第26期